【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
况;
2、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三国的建立
合作探究:
1、 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
2、 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精讲点拨: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 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二、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A
二材料题:1、魏、蜀、吴;2、赤壁之战 3、官渡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二: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制作人 胡乐康 学习目标
1、了解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
二、自主学习
(一)我会写
1、背景:东汉末年的 混战,袁绍和曹操成为 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
3 年, 称帝,改国号为 ,定都洛阳;
4、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是: 。
(二)七嘴八舌----我会说
1、哪一次战役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哪一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影响这两次战役胜负的原因有哪些?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历史影响。
四、我会讲故事----三国故事
五、小结
今天,我学到了
六、自主检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 ,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4、如图,回答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见课件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三: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指导划记重知识点与小组合作。
【预习导航】
一、预习内容:(根据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课文的小标题及学习流程在教科书上勾画知识重点,
先用铅笔勾画,同学们和老师总结后用蓝色钢笔勾画,10--15分钟) 二、学习流程:
1、官渡之战
(1)、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官渡之战的重要性)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2、赤壁之战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补充赤壁之战的重要作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教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三。
(3)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可以在“三顾茅庐”基础上再找一些。
(4)思考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就失败了?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生自读课文及插图,掌握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生自学最后一段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我的疑问是:
【课堂探究】(包含在学习流程中)
【达标检测】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5.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诸葛亮治蜀 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四:七年历史上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案
七年历史上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案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邹平 审核: 时间:2013年25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
用。
【学习流程】
一、 自学交流:
1.东汉末年,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
①在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 ,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②他招贤纳士。
③实行 ,实力日益增强。
④ 年 曹操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 ,后统一了 地区。 2.孙权、刘备实力发展: 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活动在荆州一带的 得到了 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年, 、 联军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二、 展示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 三、 点拨归纳
四、 巩固检测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袁绍 D.孙权
2、2009年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下列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B.官渡之战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顾茅庐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出自下列哪场战役(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5、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意是指司马昭觊觎曹魏政权。司马昭没实现的野心由他的儿子司马炎实现了,那么司马炎建立的政权是( )
A.东晋 B.西晋 C.前秦 D.后赵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办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的反映
8材料二: “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注》
(1) 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2) 结合材料一、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3) 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
备课材料:
探究l: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为什么曹操在官波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3)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为什么?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______和______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2、经过:______年,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______和______在______进行决战;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随后基本统一北方。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刘备依附荆州刘表;
2、经过:公元______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一统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______一带与曹军展开决战(交战双方:曹操大军______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______的基础。 三、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鼎立)
1、______年,______建立魏国,定都______。 2、______年,______建立蜀汉,定都______。
3、______年,______称吴王,定都______。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
5.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 ”是指( ) ①曹魏 ②蜀汉 ③孙吴 ④东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曹操慌忙逃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 8.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相信你是
2.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最棒的!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是因为他( )
①有文学修养 ②招贤纳士,重视人才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④实行屯田,注重农业,有足够经济实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 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五: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 导学案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概述官渡之战的特点,概括其影响,归纳曹操获胜的原因。
2.概述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归纳曹操失败的原因。
3.描述三国鼎立的史实,说明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卫温到达夷洲、西晋统一全国的影响。
4.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预习导学
1.东汉王朝的崩溃
(1)黄巾起义:184年,以 张角 为首的 黄巾军 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义。
(2)军阀互相混战,东汉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
想一想: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①曹军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适应南方水土,疾病流行,造成士气低落。②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③曹军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造成行动不便。④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言之有理均可)
3.魏、蜀、吴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发展经济
(3)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280, 西晋 统一全国。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立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力的多寡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政治因素,其次是战争指挥者的正确决策和指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官渡之战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阵地。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水寨并延及岸上兵营。这些都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问题二: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削弱,转向经营西北。刘备逐步占有荆州大部分地区,趁势向西进军,夺取了今四川、重庆地区,后向西南发展。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转而向南扩张。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基本处于一种均势状态。南方和北方都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蜀国占据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吴国占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刘、孙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两国力量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曹魏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北方经济因长期割据混战破坏严重,尚待恢复,短时间内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这就是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并维持了几十年的原因。
*问题三: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阴险狡诈,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这符合历史实际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戏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是个白脸奸臣,这是被丑化的形象。实际上曹操博览兵书,精通兵法,戎马一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为后人留下了《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为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贡献。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尤其擅长诗歌,留下了如《碣石篇》、《蒿里行》等千古传诵的名篇。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虽然他有阴险狡诈的一面,但纵观曹操一生,他功大于过。诸葛亮足智多谋,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流传的三国故事中,诸葛亮被神话了,这是艺术的夸张和虚构,他是人,不是神。他的智慧源于他广博的知识和对实际的调查。如《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赤壁之战中孔明“借东风”,这东风绝不是他在七星坛祭天借来的,是由于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识,掌握了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巧妙地利用了自然风力。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后,曹操消灭了 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组成联军,在 一带和曹军对峙。 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逃回北方。
2、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东汉结束; 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 ,史称 ; 年,孙权称王,国号 ,后定都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3、思考:“动脑筋”一(第103页)、二(第104页)、三(第105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官渡之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补充官渡之战的重要性: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赤壁之战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补充赤壁之战的重要作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3、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三。
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可以在“三顾茅庐”基础上再找一些。
4、思考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就失败了?
第三子目:三国鼎立的形成
1、生自读课文及插图,掌握三国建立的事件、人物、都城。
2、师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地图册》的填图:《三国鼎立形势图》;
3、生自学最后一段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时间
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时间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国名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魏
三国鼎立的形成 蜀
吴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一、选择题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5.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诸葛亮治蜀 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论从史出
6.“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阅读材料回答:
(1)他的“壮心”是什么?
(2)他的“壮心”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一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亮:“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备分析天下形势?
材料二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在我国民间戏剧里,曹操被演成白脸奸臣,而对诸葛亮几乎是近乎神的传扬,学习了这一课,你同意这种传统的看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七: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
况;
2、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三国的建立
合作探究:
1、 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
2、 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精讲点拨: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 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二、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A
二材料题:1、魏、蜀、吴;2、赤壁之战 3、官渡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八: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九:岳麓版七年级历史第20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第20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重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难点】1.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中为何一胜一败。
2.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反馈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部古典小说,当今很多流行的歇后语都源于此书。请你通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的方式将如下歇后语填充完整。
(1) 周瑜打黄盖——
(2) 刘备借荆州——
(3) 空城计——
(4) 七擒七纵孟获——
(5) 看《三国》掉泪——(6) 张飞穿针——
(7) 关公面前耍大刀——
(8) 徐庶进曹营—— 你还知道哪些与三国相关的歇后语或者熟语吗?
二、 合作探究
(一) 我们的问题
(二) 老师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1.这首诗是曹操在一场战争之前写的,这场战争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请说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这场战役之中一胜一败?
3.请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正确评价曹操?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说你的见解。
三、 梳理达标
(一) 归纳总结
①
官渡之战
②
①
赤壁之战曹 ②
③
(二)达标训练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有人为曹操翻案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了老子?”这里“儿子产生了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使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使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3.三国时魏、蜀、吴并立( )
A、是国家大分裂和历史大倒退 B、是民族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军阀势力膨胀的结果 D、是由混乱趋向统一的步骤
4.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各种称谓,三国时期成为( )
A、夷洲 B、琉球 C、流求 D、小流求
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大江”是指什么?这首词说的是什么时候的哪一场战役?交战双方是谁?战争结果又是如何?
(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它们的势力范围大致是哪些地方?
(3)你可能看过小说或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请列举你心目中的三国豪杰。你觉得《三
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是否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呢?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课《三国鼎立》篇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教案 岳麓版
第20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导入新课
请学生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曲子,问学生阅读过这部小说没有,这部小说反映了什么内容?
展示:曹操、诸葛亮的图片
师: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曹操、诸葛亮
师:他们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造就英雄的三国时代。说出本课课题——三国鼎立
教学过程
(一)官渡之战
师:分立的政权总离不开频繁的战争,在军阀的混战中逐渐形成了几支比较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形成了以曹操和袁绍两支最大的军事集团。最终双方发生了军事决战——官渡之战。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一次重大的战争? (建议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学习战争。)请学生根据提示的五个方面朗读课文并做作出简要的回答。
师:一场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拥兵10万的
袁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曹操胜利的原因。
袁绍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治军不严,而且心胸狭窄,遇事优柔寡断,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曹军方面则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袁军的短处恰恰是曹军的长处。曹操重视人才如荀彧、郭嘉最初在袁绍手下,后因不堪忍受袁绍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便投到曹操麾下,深得曹操器重。
师:官渡之战是曹操、袁绍两个军阀集团为了争夺对长江以北地区的控制展开的一场战争。胜利后的曹操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班师回朝的途中意气风发的曹操挥笔写下了《龟虽寿》,让我们来齐读节选的四句,共同感受诗人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官渡之战,营军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战后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在以后的几年中,曹操率军占据了原先袁绍所有的地盘,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用人:唯才是举(荀彧、郭嘉最初在袁绍手下,后因不堪忍受袁绍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便投到曹操麾下,深得曹操器重。曹操素闻荀攸大名,当他得到荀攸时,喜不自禁,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得一人比得一州之地还高兴。事实证明,曹操的胜利,与其重用人才是密切相关的)
③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二)赤壁之战
师:统一北方后的曹操已年过50,他的壮心是什么?顺利实现了吗?发生了什么?
生答:统一全国。赤壁之战
而此时的南方有两股较大的力量。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孙刘在大敌面前选择了联合抗曹。
师:相信大家对赤壁之战是非常熟悉的,请你自己读课文,标出重点。请同学给大家讲你了解的赤壁之战。
学生朗读课文,同位间交流自己了解的赤壁之战,选代表向全班讲述。
师:学生从战争的五个因素方面回答,如有不足教师做补充。通过一段录像感受“火烧赤壁”的壮烈场景。
师:请学生思考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生讨论,从各个角度提出个人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结: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3)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
(4)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
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后再也无力南下;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大部取得了立足之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小结:
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势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阶段。分裂的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演绎着自己的多彩人生,谱写着壮丽的历史篇章。
探究:
1、从曹操名扬官渡到兵败赤壁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如何正确的评价曹操?(点明真实的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2、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板书设计
一、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二、三国鼎立
1、赤壁大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三国鼎立奠定
2、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年
曹丕
洛阳
曹魏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汉
229年
孙权
建业
孙吴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