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一: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二: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 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今天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过了一个暑期,老师相信大家又长高了不少!你能告诉大家现在你的身高是多少吗?(指名回答)

2、请同学估测一位同学的身高,并进行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3、刚才我们用到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那么1米有多长呢?1厘米呢?(分别用手势表示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4、提问: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回答)

5、小结: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毫米的认识

(一)毫米的认识

1、提问:知道我们新数学书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考考你的眼力,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请学生写在本子上并指名回答)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3.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同桌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3),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4、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指名学生比划)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

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再量一量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各是多少,看谁量得最准确。(指名汇报:要求说出几厘米几毫米。)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师生共同小结:

1、提问: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3.练习一第3题上面两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形成1分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并请学生比划)

二、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做小小测量员,好吗?下面老师要求小朋友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同桌合作)

交流:请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你们喜欢哪种测量方法?

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提问: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 分米)

出:1分米=10厘米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让学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分小组交流)

老师强调:只要满10厘米,那么它的长度就是1分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同位互相量一量是否准确。

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即时矫正。

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小组内检查是否准确。

找一两名同学到投影台演示并测量。针对出现的问题师做以说明。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分米有多长?

找出你身边或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

探讨米和分米的关系。

1、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测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接着出示一把米尺,那么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动脑筋,想办法,看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

老师巡视指导并参入到学生的研究中。

小组代表汇报:

我们小组是用1分米长的纸带去量1米长的纸带,一共量了10次,得出了1米=10分米 我们小组是用学生尺量的,共量了5次,因为学生尺的长度是2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我们把这1米长的纸带10分米一段折叠,共折叠了10次,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用分米做单位测量。

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量课桌的宽是几分米?

自由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汇报。

六:总结所学的长度单位。

七: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提高练习:

(1)填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 ) 一角人民币厚2( )

课桌高7( ) 双人床长20( )

跳绳长2( ) 教室门高2( )

(2)判断下列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铅笔长18分米( ) 写字台高8厘米( )

黑板长约3米( ) 小明的身高是135分米( )

八: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三: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1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

.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2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

3

.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4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

5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四: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及时间的简单计算。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

2

钟面上最细最长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1分=60秒

3

第二课时

4

5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五: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学

第一单元 乘除法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

1、 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

2、 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 新授。

1、 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 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 学生完成本道题

4、 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 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 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 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 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 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1、 20+20+20=60

2、 20×3=60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

学生互相说一说

教学反思:

---------------------------------------------------------------------------------------------------------------------- ----------------------------------------------------------------------------------------------------------------------

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 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 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教学反思:

---------------------------------------------------------------------------------------------------------------------- ----------------------------------------------------------------------------------------------------------------------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 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参观科技馆

教学内容:教科书P8-9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六: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

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

五 册 数 学 教 案 集

教 师:_______________

班 级:

时 间: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复习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长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措施:

一、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识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在笔算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二、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重产生的。与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学这部分知识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第一单元测量时要注意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的丰富的感性经验,还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对知识的理解。

四、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景,所以要为学生提供显示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要设计没有余下的摆法和有余数的摆法,以及方便学生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再如,“可能性”这一单元,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活动。通过设计这些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便让学生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体验一种全新的观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表现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做转盘游戏,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三、四边形(7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4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笔算乘法。。。。。。。。。5课时左右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八、可能性(3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 测 量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

教学措施: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时安排: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八:2014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带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 )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三年级上册数学黑板板书图片篇十: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

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6时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

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