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一: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教学反思1

修文镇中心校 杨翠芳 《寸金难买寸光阴》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内容。是课程标准中“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内容的落实和扩展。从学情来看,大多数同学是知道要珍惜时间,但是在行动上比较薄弱,不能够科学、合理安排时间。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并且能学习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在经纬小学第一次磨课之后,我针对自己课堂里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环节组织上,任务活动一中,小组活动“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以学生亲身实践去感知时间与学习的关系,开展自主学习时,老师在巡视观察时没有充分地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生成的精彩内容与收获,应该让有重点,新意,代表性的意见或想法的学生进行展示活动,与大家共享学习成果,还有在请同学们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请小组长在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其他组员,再者没有认真地组织学生进行倾听,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想法,怎能进行回应以及补充,使得本节课堂活动缺乏稳定性与有序性。只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才能取长补短,相同的内容保留意见,不同的等汇报完了再补充,要教给学生听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再者在教学活动时没有好好利用资料,课前调查结果:收集惜时名言警句,一分钟还能做多少事情,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很好的成果展示,只利用了老师资料的补充,图片的观看,想让学生懂得一分钟的作用很大,能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利润,给我们创造财富,想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财富,成功,胜利,价值,速度,但是学生没有这么深的理解力,我的预设太高了,从理论出发,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及生活经验。到后来积累惜时名言也是仅仅停留在交流层面上,没有深层次的背诵,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无论是老师呈现的“一分钟还能做什么”,“最佳学习时间”还是学生收集的“惜时谚语”,都要充分地利用地起来。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我把过多的时间表放在了组织教案和的讲解和活动上,没有很好的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应该让学生活动之后进一步体会,比如谈谈一分钟的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到一分钟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使活动得到拓展、深入。再如让学生谈谈从早晨起床到学校这段时间你的安排是怎样的?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提取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而不仅仅是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给出了一定的安排建议,剥夺了学生发言权。

二、课堂语言组织上,无伦是任务呈现的语言,还是过渡语,组织活动语言,评价语言,多少显得缺乏应有的生机。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比如任务一的呈现“任务一: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1、小组活动:体验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要求:在一分钟内各组任选一个相关任务完成(写字、算口算题、默写大写字母、读课文)。老师说开始小组就各自活动,当老师说时间到就立即停止。

♪ 停止后小组内交流完成情况,小组长统计完成情况最多的是几个。”这样的任务呈现多而满冗长,不简练,给人的感觉,似乎任务与学习活动提示混为一体了,要简洁明了,让学生看的懂,记得住,从而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再者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

蕴,不能是简单的 “好”,“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而生厌。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课堂环节的组织语比如“抓紧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们祖先有惜时如金的传统,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呢?怎样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呢?”这样的组织语要真正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才是目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衔接过渡地自然,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驱动他们学习,推动他们思考。

三、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能单一的老师评价语言,除了给笑脸外还可以小组形式的评价,也可以用其他手段,比如摸摸头,握手之类的。总之评价是多元化的,要在有新意,有亮点的,值得给予的才能出手,不能滥用。

总之,课堂总是有遗憾的,品德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老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完全料到儿童的语言,行动,想法,活动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使课堂的实施过程有了不确定性,需要老师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才智,更密切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活动的开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教学反思2

修文镇中心校 杨翠芳

正因为有了不尽的追寻,才使课堂呈现出精彩与糟糕的双面,在经历了第一次磨课后,整装重来,从在顺城街讲课这一次来看,教学设计更注重学生的生活认知,努力使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的学习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话,用手去操作,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发现和揭示道理,经历道德认知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在事实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体验。

在这第二次磨课中依然有诸多的问题出现:

一、我在备课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时间宝贵的原因有三:一是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时间一去不复返了,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可支配的时间很少。我选取了其中的一点,体会时间对于不同职业的人意义不同,在课堂学习中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消防员灭火”、“刘翔110米栏”、“医生救人”三幅图,通过观看图谈内容,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生命,财产,成功,然后通过一分钟活动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对于自身来说是知识,成绩,但是我的语言组织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的不全面,只停留在了一分钟时间很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要抓紧一分钟的时间,如果把每一分钟都抓紧,就能完成许多的事情,交流分享时不深刻,如果引申到一节课四十分钟,抓紧时间就能在课堂上完成好多的学习,这样能懂得时间的重要性,而在课堂上显得只有活动感受不深,结果认知不到位,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时间的宝贵性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在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吗?只是讲到了时间是宝贵的,老师应该引导让学生明白“寸金”――很少的金子,却很昂贵,“寸光阴”――很短的光阴,昂贵的金子也买不到一点点时间,失去了的时间用再多的金子也买不回来的。这样更好的达成课堂目标“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二、在第二个任务“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中,在学生观看了《小闹钟》后,交流琪琪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展示交流完后,要总结归纳,“琪琪

按时起床,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这些是她在小闹钟的帮助下发生的变化,我们要向她学习,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安排时间,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经历道德认知的过程,再引入到自身,谈从早晨到学校这段时间的安排,学生的起床到来到学校这段时间,长短不一,不应该有小组内交流,要是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在课上选取典型性的展开讲,认真听取后,选择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安排推荐给学生,这样做更恰当些,尊重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纠正不良行为,提出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尤其是到校这段时间,除了值日,交作业,余下的时间还能做些什么,抓住这一点展开,让学生具体说说,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把前面活动“一分钟的重要性”与抓紧课前的十几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让课堂前后紧密联系起来,相辅相成,整堂课结为一个整体,也能寓道理于行动中来,这样解决了难点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利用时间这一内容。

小组活动组织稍多,有难题时,需要讨论交流时再组织,要少而精,什么时机用“小组活动”,“ 怎么用”,要让小组活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逢环节任务的出现就用小组活动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三、还有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跟进,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老师也应该给予评语指导,使学生不仅找到错在哪里,好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知其然与所以然。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教学反思3

修文镇中心校 杨翠芳

经过这次在郭家堡小学讲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尤其是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本身带有很强的生成性,也就是在一次次的生成中才有了精彩高潮与欣喜感动。

整堂课的活动体现了生活性,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活动,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整个课堂教学,“点”清“线”明,每个环节都为目标服务,而且层层递进,直到课的最后,还提出了后续行为。

总观这堂课依然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1、细节处理上要注意:一分钟的活动安排要紧凑一些,重点要组织第二个任务“学习主动合理安排时间”的学习,这是这节课“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重点所在,也是本课的主旨。首先在关注学生一分钟的活动中,课上学生交流完一分钟的收获后谈时间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学生一时说的都是“时间是宝贵的”,后来才讲到“时间就是学习、知识”,与上面的活动“时间对消防员,医生来说是生命、成功”,衔接不紧密,如果每活动完一项后,比如交流完跳绳项目后,问问学生“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会自然想到要抓紧时间,时间就是运动,在交流完查字典情况后,问问学生,很容易讲到时间是学习,这样把问题分解到活动中,让学生说,正所谓“人放手,花开放”,要相信学生,让孩子们真正地做回他们自己。还有在采访跳绳跳得最多的学生“在一分钟内怎样做到的?”学生说“平时多练习”,并没有讲到抓紧时间这一层,老师就可以婉转的提问:

“除了平时的锻炼,那么在跳的时候,你是停停跳跳还是一直不停地跳?”,这样以设问的形式就能更好的引入到抓紧时间这一点上,其次要更好的组织学生说,尤其是请小组代表来汇报时,要条理地表达,讲清楚,“我们组跳得最快的是谁?跳了多少个。还有比这更多的吗?请XXX来回答。”语言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老师的语言还是学生的语言都要讲究清晰度,逻辑性,完整性。

2、这节课将两课时并成一课时,略显紧,但是要把握两大内容A、认识感受时间宝贵B、珍惜时间,落实行动,重头戏是B,如何珍惜一分一秒,要让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不光谈早晨6:30——7:00,7:00——7:50这段时间的安排,还可以拓展开来,说说其他时间是怎样安排的?或者说说早晨起床到晚上一天的时间安排,达到知情议行,学习主动合理安排时间,真正通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想预设的充分,就要认真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做足了功课。好比上战场前要备足弹药,做好周密的作战计划一样,备课要细致些,在小环节处做足文章,往往才有精彩火花的闪现。比如在课上学生讲到了“时间是理想,梦想,未来”时,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想让学生具体说说,也不知语言怎么组织才好,一点思考过后,我顺势说,“如果要实现美好的理想,把握自己的未来,是不是应该抓紧现在的时间学习呢?知识改变命运!”学生都说“是。”像这样学生的想法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所以反思我自己,多以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不要总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亲历学生的思维活动,金点子迸发后闪耀的将是灿烂的烟花。

4、课标是宏观,教案是中观,任务目标是微观。要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学习的任务,并且在任务中有必要的学习策略的指导,要具体详细,学生一看就懂。比如目标一“懂得时间的宝贵”可以这样呈现“任务一:看图片,想想时间对于消防员、医生、学生来说是什么?”使学生一目了然,既知道了学什么还明确了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也不用在呈现了任务后,老师还要讲怎么开展学习活动。

5 、要充分利用资源,比如导入时《时间像小马车》,是学生二年级学过的一首歌,歌词中唱得妙“时间像小马车,哒哒哒向前跑,你我同坐一班车,谁也少不了;时间像小马车,哒哒哒向前跑,大家各自做什么,那就不同了”, 形象生动富有活力,意义深刻,与这课结合主题鲜明,同时将音乐课与品社课进行知识整合,跨学科进行探究学习。

总之,这几次磨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握好环节设计是为目标服务的,处理好细节生成是为活动呈现的,预设充分圆润是为生成精彩亮点的,语言艺术的运用不是蜜却可以像磁铁一要吸引学生,小组活动要适时而用,逢机而出现。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练习题及答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习题

一、填空题 1,不论是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做游戏,都要有 联系,也是我们安全有序地生活、学习的保证。

2,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 上课不迟到这是( )的规则。课间不在教室里追跑,这是( )规则。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这是( )的规则。放学排路队这是(放学后)的规则。

3是为了保持我们学校和教室的卫生。

是为了保证学习的井然有序。X Kb 1.C om

4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安全、愉快地学习。我们每个人在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 )。不仅在学校,在任何地方,( )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

5,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者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人拥护的( ),规则是我们( )制定的,大家都要( )。 6,在街道行走时,应当沿着( )走。遇到红绿灯,红灯( ),绿灯( ),黄灯亮了

。穿越马路时,应沿着

二、判断题

( )1、放学排路队,这是放学后的规则,我们小学生应该自觉遵守。

( )2、玩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无法进行。

( )3、规则是在学校才遵守的,其它地方老师也看不到,所以不用遵守。

( )4、小强上下楼梯时总是不靠右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 )5、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给大人规定的,与我们小孩子没有关系。

( )6,小红见到广场的草坪上坐着两个大人,她也走了进去,在草坪上玩耍起来。 ( )7,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小明和小强在下面扔纸团玩。

( )8,小东约同学去书店看书。在书店,他与同学大声交谈起来。

四、简答题

1、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请举出几例。

答:

2、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举例说明。

答:

3、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举例说明。

答: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①我们班里还存在着哪些问题?②给班级制定个班级公约。

答:①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答案

一、填空题

1,不论是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做游戏,都要有 (规则)。 (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们安全有序地生活、学习的保证。

2,(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 上课不迟到这是(上课)的规则。课间不在教室里追跑,这是(课间活动)规则。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这是(学习)的规则。放学排路队这是(放学后)的规则。

3,(活动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活动的安全。(卫生规则)是为了保持我们学校和教室的卫生。(课堂规则)是为了保证学习的井然有序。X| k |B| 1 . c| O |m

4,(学校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安全、愉快地学习。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仅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

5,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者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人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家都要(遵守)。

6,在街道行走时,应当沿着(人行道)走。遇到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穿越马路时,应沿着(斑马线)通过。

X| k |B| 1 . c| O |m

二、判断题

( √)1、放学排路队,这是放学后的规则,我们小学生应该自觉遵守。

( √)2、玩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无法进行。

( ×)3、规则是在学校才遵守的,其它地方老师也看不到,所以不用遵守。

( ×)4、小强上下楼梯时总是不靠右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 ×)5、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给大人规定的,与我们小孩子没有关系。

( ×)6,小红见到广场的草坪上坐着两个大人,她也走了进去,在草坪上玩耍起来。 ( ×)7,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小明和小强在下面扔纸团玩。

( ×)8,小东约同学去书店看书。在书店,他与同学大声交谈起来。

四、简答题

1、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请举出几例。

答:饮食规则 卫生规则 敬老规则 育儿规则 出门规则 起居规则 待客规则 理财规则 家务规则

2、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举例说明。

答:上课规则 活动规则 卫生规则 体育规则 放学规则 作业规则 班级规则 学校一是常规 少先队活动规则 班干部工作规则

3、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举例说明。

答:刑法 治安管理条例 宪法 教师法 森林法 游园须知 参观须知 村民公约 防甲流条例

4、①我们班里还存在着哪些问题?②给班级制定个班级公约。

答:①有的同学乱扔废纸,有的同学乱吃零食,有的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有的同学写作业时不认真。

②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

⒈不乱扔废纸 ⒉不吃零食 ⒊ 按时完成作业 ⒋上课认真听讲 ⒌认真完成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三: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8篇)

《多彩的课间生活》教学反思

教师 杨红泉

《多彩的课间生活》一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第一个分主题。主要是让学生愿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由于学生在上课期间上厕所、喝水,在没有老师的允许下扔垃圾等多方面行为。我原本以为这是个别班级的表现,但不是如此,而是整个二年级普遍存在的情况,而且频繁发生。

当然,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有其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正是习惯逐渐形成时期,可塑性潜力非常之大,是我们无法估量。如果针对习惯养成,那么教师可以每天耳提面命,包括家长。不过,大部分学生对于经常说的话往往是不会放在心上,听之任之。 这问题,我主要还是针对小学新生的切身进行分析。

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对于儿童来讲,使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一般来讲,小学新生对于小学新生活都充满了期盼和憧憬,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小学新生活变化的心理不适应。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衔接的重要途径。同时,幼儿园和小学的各种规定、制度和秩序有着千差万别,在快乐教育和赏识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如有不足之处还希望指正。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教师 杨红泉

《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

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不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利用课件教学反思

教师 杨红泉

把小学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这是我进行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使所学知识从浅到深,从抽象到具体,我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是品德与生活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制作低年级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毒食品和无毒食品》时,根据我校的具体的学情,设计各类无毒食品来说明对人身体的好处。如:各种鱼类,虾类,各种蔬菜,水果累等等„„.。

我把以上无毒食品做成直观,形象的课件,学生很具体地了解了这些食品的优点。另外课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接着我又做了有毒食品的课件,让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这些食品的害处。如:毒方面,毒奶粉,毒米线,毒皮蛋,毒榨菜以及油炸食品,最后让学生看地沟油的来源。学生看后非常惊讶,同时也知道哪些食品不能吃。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 我在教学中真正体会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把课上的更好。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图象,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吃的学问》教学反思

教师 杨红泉

《吃的学问多》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第三单元内容课文由“食物从哪里来”、“良好的饮食习惯”两个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针对学生对饮食文明缺乏了解,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走亲时,爸爸、爷爷、奶奶坐在什么位置,吃菜、吃饭时候的先后顺序等,再和课文中插图的例子相对应,学生明白了在饭桌上要将文明,先让长辈入座,菜不上齐不先动筷,尊重长辈等道德常识。

品德与生活特别强调学生的亲历实践。小学生偏食现象严重,大多学生爱吃荤菜和米饭主食,这对学生的发育成长十分不利,还有的暴饮暴食。如何吃的科学,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课前先与学生交谈,又和家长交流,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到学生在家用餐的一些情况,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暴露出来的营养不均,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问题,对症下药,突出教学重点,逐一解决以上行为,学生认识到不挑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法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法制教育

三( )班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2)板书课题。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 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第三课 我生活的社区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五: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反思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反思

首先,我引导学生找冬冬的烦恼,并通过“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办?”和“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怎么说?”两个问题,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再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办法——靠自己或请教别人。我不急于判定哪个方法好。而是延伸了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和烦恼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于是,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纷纷举起了小手,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困难。 “我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烦恼。” “我拼音会出错。” “我课文背不会。”“字的意思不知道。”“作文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李思远和陈祈帆还说出了心底的话:“我做着作业会很烦躁,不耐烦。”还有数学题不会列算式,英语不会读,不会炒菜等问题,我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根据为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分类。

接着,我让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与烦恼。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发言很积极。对于作文,纷纷说出了这些方法:1、多看获奖作文,多看课外火书;2、看习作要求,多观察、会想象、多思考;3、会用好词好句;4、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通不通顺等,我还补充了要会专心听讲,听老师讲写作方法,请教家长帮忙修改,同学互相修等。随后,我让学生看着黑板自己说一说。当我问,用上这些方法会写作文了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了”。我把作文这个问题擦去。

就这样,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解决办法,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擦去。由于学生发言较多,直到下课铃响还没解决完,我问同学们“现在解决还是留到下次课?”“现在。”我很欣慰。我们继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总结出——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全部结束,下课至少已经五分钟了!第二个内容 “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时间完成,留到下节课。

这节课让我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对教学调整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更重要是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要学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希望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能在学生心底扎根。

三年级品社《我是谁》教学反思

1、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 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师生都只教学过程的主体。本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 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在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 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本案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之后,同学们在调查交流中明白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好学生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发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学生情感 。

2、新的课程课堂的评价,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课堂上教师的一句“你真棒”“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行 ”等等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能力,不断学习更多自己的观念,建立新的课程目标下的教育观念,探索心得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

规则有什么用 教学后记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进行了课前预设,让学生课前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关心身边事物的态度,最终理解了规则的作用。具体来说,本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合理处理教材

这课我用一课时完成。安排上我没有局限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的安排了课前的“收作业”这一环节,体验没有规则行不行。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来感知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二)融入新课改的“合作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小组调查”、“小组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三)主体参与,大胆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设计的活动环节:交作业本,体验规则;看课件,感知规则;小组交流,寻找规则。我还在活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六:《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七:我和规则交朋友

我和规则交朋友

这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规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应当从小抓起,因此,教材设置了本教学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本单元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侧重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如家庭规则、生活规则、学校规则等,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材采用"我和规则交朋友"的主题名称,意在培养学生与规则的距离感,变管束人的规则为为人们服务的规则,成为我们生活所需要的规则。教育的立足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规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

2、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检索(即:在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中筛选与本课内容有联系的信息)、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 第三部分: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时代气息,使教材“活”了起来。比如:多媒体课件以闯三关游戏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学习的氛围,招聘启事的话外音,调查交通规则中现场采访的录像、播放生活中真实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规则;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判断人们行为规则的对错。使枯燥的规则趣味化,使单调的说教感性化,使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教学方法:

1. 教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是一个小课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思品与社会》这套教材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为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家庭规则、社会规则、学校规则,我在课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找一找、问一问、看一看、查一查、照一照等调查方法,让学生去寻找规则。 这样做既使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 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卡耐基说过,成功等于15%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85%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现代人大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却不会和人合作,在讲求整体协作的当代社会中,要想有大的创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调查之后引导学生对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并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讲到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的时候,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将课前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调查报告中,通过小组访问的形式,让学生采访听课的老师,不仅扩大了学习规则知识的范围,而且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调查内容如下:

《规则在哪里》调查报告

时 间地 点被调查人调查内容

(哪些规则)我的评论

学习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1.给学生想的时间

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由想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进行讨论。

2. 给学生说的机会

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缜密的思考,而讨论恰恰有助于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思路拟订为“激趣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发展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导入时,我采用游戏切入主题:“上课之前,老师听说我们同学都很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传球游戏好不好?(请两组同学到前

面来,老师做裁判,比赛开始。师课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学生必须把球传到每个人手中,另一组学生可以跳着传球,在游戏中师故意造成两组同学传球方式的不同,使另两组同学迅速感到游戏的不公平,从而导入课题——规则在哪里?)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汇报调查结果:进入第一关 规则你我他

在这一环节学生发现问题后,我总结规则真的挺重要的。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比赛也没法做到公正、合理。接着让学生把课前调查的内容填写到调查报告中,根据老师的建议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讨论讨论,然后进行小组汇报。这份报告可以是影音资料,也可以是照片或书面资料。 课件出示老师的建议:

1、本小组同学自行选出本组内的组织员(即组长)、汇报员、计时员以及噪音控制员各一名。

2、各小组在组织员的带领下,认真填写调查报告,可以相互补充。

3、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做到有组织有秩序。

4、组内讨论、交流时做到有分工、有合作。

5、各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找到的规则(各个方面的规则),尽量做到不与别组重复。

(2)教师提供教学支持。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汇报完自己本组的调查结果之后,顺利地进入第二关,我眼中的规则,教师针对学生没有调查到的规则,把录像向学生播放,在这种直观的感观之下,让学生进行小组抢答,学生既感到好奇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八:我和规则交朋友集体备课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主备人:修水县白岭镇中心小学 晏承仁

课时量:7课时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安排

主题一:规则在哪里 3课时

主题二:规则有什么用 2课时

主题三:我们给自己订规则 2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规则在哪里;主题二:规则有什么用;主题三:我们给自己订规则。

《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第44页的“活动天地”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这一点正体现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理念。“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第45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方法,即可以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找相关的人问问,也可以查有关的资料,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第46~47页,分别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找一找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对人们(尤其是儿童)所提出的要求。 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规则”。经过问卷调查和谈话交流,可以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八、九岁,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应该自觉遵守各种规则”的是非观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可以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通过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没有规则连简单的游戏都没法进行下去;

(2)通过调查和交流,感受生活处处有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行为与习惯:

(1)通过游戏辨析哪些是违规行为;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知识与技能:

(1)体验规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规则;

(2)尝试写出调查报告;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4、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2)与同伴合作,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部分内容,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课:规则在哪里

活动一 游戏有规则

1、师: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我们来玩一个丢手绢的游戏(在没有强调比赛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

同学们围一个大圆圈,选一个人拿着手绢围着圆圈跑,边跑同学们还要唱丢手绢歌。这个同学跑时要把手绢放在另外一个同学的背后,但不要让他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就要追着丢手绢的人跑。两个人去抢追来的同学的座位,谁抢到了谁就赢。而没有抢到的呢,就表演节目。

2、生:学生谈感受。教师追问:游戏应该有哪些规则呢?

3、师小结:这个游戏应该制定以下规则:坐着的同学不能回头看;手绢丢在其中一个同学身后其他人不能提醒;要按同一个方向追丢手帕的同学;坐到座位上才算胜利;输了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4、按照同学们制定的游戏规则,重新做一做。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想一想,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不按照规则做会怎么样?

5、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有了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公平地进行,大家才玩得开心。

6、你们平时还喜欢玩哪些游戏?这些游戏都有哪些规则?

活动二 生活处处有规则

1、规则在哪里呢?有一个小记者已经先行一步找到规则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仔细观察教材上关于小记者寻找生活中的规则的画面,想想她找到了哪些规则?

2、学生交流。

看来,家庭、学校和社会上都有规则。

3、我们再来看看家庭、学校和社区中还有哪些规则。

(1)农家小院里,一个女生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

(2)出门上学时,一个男生跟妈妈说再见。

(3)学校里,一个女生关好滴水的水龙头。

(4)课间操铃声一响,同学们马上站队。

(5)一个男生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6)一个男生在游乐场所自觉排队。

4、学生交流。

除了刚才发现的规则之外,你身边还有哪些规则?这些规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请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到他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

讨论前提示:你们知道小组讨论有些什么规则吗?(帮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方法。)

5、学生回答后出示讨论的规则。各小组长汇报(可用叙述及表演等多种方式)。

6、小结:的确,规则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处处有规则。

7、让我们一起读一首有关规则的儿歌《三字歌》,牢记住身边的规则。

8、请同学们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同桌说说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努力改进。

活动三 我来帮一帮

1、你知道下面同学违反了什么规定吗?你能帮帮他们吗?

(1)在校园墙上乱画。

(2)12岁以下的小学生骑自行车上路。

2、师生交流对话。(教师从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物方面的规则,交通规则和家庭生活中的规则等方面引导,注意要与规则挂钩。)

3、有位同学要跟着爸爸到城市去学习和生活,他想知道这些地方有哪些规则,你能告诉他吗?

(1)商场;(2)医院;(3)图书馆;(4)公共汽车站;(5)公共厕所。

4、总结: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则,时常用行为规范检查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遵守规则,改正自身的不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第二课 规则有什么用

活动一 没有规则会怎样

1、老师随意挑出十二位同学, 分成两组进行用杯子传水的游戏,老师故意将十位同学分成一组八人,一组四人,两组同学要传的水量也不相同,杯子的大小也不一致。老师让他们比赛哪组同学速度更快。

2、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老师让学生说出游戏失败的原因,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规则的结果,举例如果没有规则,打水不排队,大家一拥而上,自己和同学很有可能被开水烫到。

3、让学生自己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没有规则的会怎样。

活动二 学校规则有哪些

1、“没有规则行不通啊!同学们找找学校有哪些规则呢?”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校的规则,然后把学校规则三大类(课堂规则、课间活动规则、放学规则)写在黑板上。

2、学生思考片刻后,老师让学生举手发言,说出有哪些规则,并分辨是哪一类。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活动三 小组讨论学校规则的作用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规则有什么用呢?”

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负责讨论三类学校规则的作用,在组内划分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2、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说出他们的讨论结果。老师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并进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

活动四 游戏“水杯传水 ”

1、先说游戏规则: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游戏,选择十二名学生,分成两组,每人一个纸杯,学生们用纸杯传水,用两个量筒装学生们传递成功的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一比哪组学生传送的水更多。

2、开始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3、游戏结束,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五 小结延伸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个故事:2009年12月7日,对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师生来说是个“黑色星期一”。那天晚上9点10分,晚自习下课铃响起之后,同学们纷纷从教室里走出奔向宿舍。教学楼有左右两个楼梯,但由于当晚下着雨,大家都选择了距宿舍较近的右侧一号楼梯下楼。下楼的人很多很拥挤,下到一层的同学因为躲雨或止步撑伞而放慢了脚步,后面的同学却不住地向前推搡。在一层和二层之间的楼道内,因为一名学生跌倒,后面的学生拥挤过来,一层叠一层地压了上去。在狭窄的楼梯间,几十名学生瞬间挤成一团,最后导致了8死26伤的惨剧。

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就不可能再回来。如果当时同学们能够不拥挤,这一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请同学们将规则记在心里,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它有多么重要。

第三课:我们给自己订规则

活动一:我理想的班集体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

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

(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

(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

(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

4、教师小结.

活动二:学习场景设置

1、教师:这是我们学校某个班的一些学习场景,大家来看一下,看看班里存在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1)班里存在什么问题?

(2)这些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3)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如果有,让我们也给班级制定一个班级公约,怎么样?

4、小组讨论:请大家联系我们班里的实际情况,写出几条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5、全班讨论:各小组展示各自制定的班级公约,全班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6、师:想一想,这个班级公约符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吗?你们都同意吗?都能自觉遵守吗?

7、教师小结:制定规则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合理,是大多数人同意的。这个班级公约是同学们集体制定的,你们能做到吗?对,我们应当自觉遵守公约。相信同学一定能做到,相信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活动三:制定小区规则的活动:

(1)观察小区居民在生活中行为习惯;

(2)针对调查到的某些居民行为习惯,广泛搜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深入分析搜集到的意见,找出大家的共同意见,制定出合理的规则;

(4)向小区居委会推荐自己制定的规则。

1、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点鼻子》游戏好吗?

2、请几位学生做游戏。

3、刚刚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注意了什么?

4、学生交流汇报。(1、蒙上眼睛不许偷看;2、原地转三圈后向前走;3、其他同学不许出声。)

活动五:违规造成的恶果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九: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密山市杨木中心学校 王艳敏

教学内容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的第一课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主题,它侧重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如家庭生活规则、学校生活规则、社会生活规则等,让学生体验、观察和对比中发现规则,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不论是日常生活、学习还是游戏,都要有规则,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们安全有序地生活、学习的保证。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八、九岁左右,“规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上,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且自觉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觉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

2、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4、了解不遵守规则将带来种种危害。自觉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策略分析:

教学活动的形式服从内容,本教学设计通过学习游戏导入,图片感受、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后记与反思:

由于“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枯燥乏味的话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传统的学文明理的说教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知道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其次,以各种方式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最后以抢答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规则考场,明辨是非。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无形中实现其品德的形成,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开始,我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 “掰手腕”游戏,邀请同桌比一比谁获胜。我故意没有讲任何要求,我也“积极”参与与一

名没有同桌的男同学“郑重其事”的“较量了一番”,并且为和我一起“大获全胜”的同学讨得热烈的掌声,让学生感受到不公平,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则的必要性。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则,同时“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如: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寻找规则、发现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体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规则环节中,我以课件出示学习讨论规则:A、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B、讨论声音不要太大;C、组长按表格要求整理材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这个课堂细节,充分体现规则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中渗透规则,以便将遵守规则落到实处。在讨论活动中,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由“特殊”认识发展到“一般”认识,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规则,感知规则的普遍存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该课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

课堂上,我还展示了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楼道墙上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请讲普通话”等标示牌;这些以学生学校生活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在引导学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说你在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不仅对自身存在的缺点有所认识,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学习。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

课堂最后的游戏规则小警察,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烈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是很有用的。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规则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做到心中有规则,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流畅,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顺利解决后,我为了“按铃声”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孩子们的方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方兴未艾”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起“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感到很遗憾。

另外对于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我没能做好提前预设,更没有在课堂中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应变力较为薄弱。比如:在让小组合作

分类汇总并汇报调查结果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整理材料的能力尚欠缺,书写速度也不够快,不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当我巡视辅导三个小组后发现比较“费时费力”时,我没有再努力做耐心恰当的引导,而是“当机立断”“取消”小组合作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直接请几位学生“根据需要”汇报了“我想要的结果”,虽然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实效。但是我想今后还是要多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和规则交朋友教学反思篇十: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懂事了-辽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我懂事了》说课

一、 说教材 xiaoxue.xuekeedu.com

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大”学生了,第一课《我懂事了》这一单元分为三个主题活动:我懂事了、我与小伙伴、珍惜时间。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变化。

本课是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学生从《品德与生活》的学习过渡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来,进入三年级是小学生活的一个转折点,随着学生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认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情况,为体现新课标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以及“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的内容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方法与过程:通过讨论,搜集汇报资料、辨析、讲故事等方式,感受父母、老师、同学在自己成长中的关心与帮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对父母、老师、同学等关爱自己成长的人产生感激、尊敬之情。

重点:感受自己成长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

难点: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萌发对它们的感激之情。

二、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新课标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让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法、交流谈话法、辨析法、直观对比法等。使学生在直观发现自己成长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的思想行动的成长,从自己的成长中感受

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从而解决重难点。 xiaoxue.xuekeedu.com

(二)说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学法有:交流汇报法、讲故事法、讨论探究法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达到理解陶情、感悟积淀的作用。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保证,精彩的导入自然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一个请客人来的情境,展示班级同学一年级的照片让学生找自己和同学,通过对比和交流发现自己长大了、长高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点拨,你还有什么变化?从而揭示课题《你懂事了》。

(二)交流成长经历,展示才能。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照片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难忘的故事。在比较和讲述中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成长的乐趣。在全班的汇报中,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懂事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汇报启发学生在学习、家庭生活、自制力和珍惜时间等良好习惯方面畅谈自己懂事了。在学生提到自己的能力上的增长时,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中体验成长、成功的快乐,达到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的教学目标。

(三)感悟成长的帮助,积淀升华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的三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师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注重知识,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学生在交流自己成长经历,体验成长的快乐后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的成长懂事,谁看了最高兴?还记得亲人、朋友鼓励你进步时说过的话,关心帮助你的事情吗?”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感悟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积淀感恩的情感。教师适时提问:你打算怎样感谢这些帮助过的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并抛出辨析题,请学生说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让学生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学习、听父母长辈的话也是成长懂事的表现。

四、 情感升华,感恩教育。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仅要在内心铭记他们的关爱,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去感激他们,在父母过节或过生日的时候,悄悄的送上一份祝福,也是同学们感激他们的表现。使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是老师和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等多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