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一:《我们的学校》作文指导说课稿
《我们的学校》作文指导说课稿
常宁市培元小学 管新秀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任教的内容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校园》写景作文指导。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效果、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因为三年级属于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对写作文还很茫然,我觉得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
2.难点:怎样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实施与效果
1.谈话导入,选定题目。
2.指导观察校园美景图片,练习用美的语言来说说校园的美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色,提问引导学生练习说话,适当地加以评价学生语言的优美与否,引导学生利用比喻、拟人等方式,并加以合理的想象把所看到的景物说美。
3.教学效果:这节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生的语言异常优美,连最差的学生——刘怡娟也把句子说得很美。我甚至感叹:学生超出了我这个笨拙老师的想象。课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有话写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有话写。”还有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女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写作文太容易写了。”我听了,心中暗喜:学生已经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会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了。
(四)说教学反思上完这节作文课,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就是教学实效的体现。我从三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反思。
1.写作的景物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环境。学生对于每一处景物都很了解,所以就有兴趣观察。
2.教师的提问引导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牵引着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3.我觉得自己还存在很多毛病,若我优秀,学生会更优秀。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二:画画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画画上学路线图》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里我就执教的河北人民出版社三下品德与社会《画画上学路线图》进行简单的说课。 小作中心学区桃林坪小学 印敏敏
一、【说教材】
本单元力求让儿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为出发点,改变过去把学知识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题是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本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这对于初步接触地图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因此,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平面图、又要让学生乐于去了解接触各种平面图。
二、【说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生活的小主人,了解生活周边环境,丰富学生对生活周围环境的认识。
2、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会看平面图,认识图例。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图例,画简单的平面图。
3、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图例并绘制平面图。
三、【说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入学已经三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以往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学校周边环境和自己上学途中的建筑设施也有一定了解。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具备了初步辨别方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叶接触过一些常见的图例。但是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图例,并根据方向画学校平面图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自己的上学线路画路线图。难点是,认识图例,了解其用途,并设计图例同时学习将实物转换到平面的技巧。
四、【说教法学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和交往会越来越频繁,人们会更多的借助路线图和平面图来认路、寻路及了解某一地方的基本情况,这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因此,在设计《画画上学路线图》一课中,我努力让学生能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实现认知。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平面图,对平面图有一个浅显的认识,然后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指导学生了解平面图的组成以及如何读懂平面图,最后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进行拓展训练,巩固学生技能。学生学习方面主要采取自主观察,小组探究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课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通过生动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回想起上学路上周边环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情感基础。
二、幻灯展示,教师范例上学路线图。
通过倾听老师自己上学路线图的解说,让学生对准确表述上学路线的方法有所了解。在此对一些标志建筑进行强调,从而为后面的图例打基础。
三、 小组交流,自己的上学路线
通过组内交流,老师相机指导让学生将方向及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科学表述。并利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指导。
四、感知图例,设计图列
第一步:学生通过认识老师出示的图例,对图例有感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图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上学路线,设计几个图例,并在画路线图中使用。
五、学生创作,展示评价
学生根据图例,结合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上学路线图,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此环节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使用图例进行路线图设计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巩因应用,拓展延伸,
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上学图线图想想,上学路上我怎么才会安全? 第二步:学生回家像长辈调查上学路上这些年有哪些变化。
第三步:把我们做好的路线图装订起来做个地图展吧!
六、教后反思: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三: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XX学校 张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清英学校黄晓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下面我进行的是第一个步骤:
一、说教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民族自豪豪,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五十六个民族》,让学生思考,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首关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歌曲,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民族也很多,那么不同民族又会有他们的什么特色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出示图片)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学生齐读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爱提问题的特点,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他马上投入到课文中。(学生有可能会提:为什么这个学校叫民族小学啊?这个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怎么作者要说是“我们的”呢„„)师再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开始进行课文朗读。
【设计意图: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我以歌曲和图片导入就是为了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激发学生心中的“灵光”,再根据学生爱提问的特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马上投入到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引导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便让他们说说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处理“为什么叫民族小学”这一问题。在确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后,根据这个句子的特点,教学排比句式。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来判断排比句。并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
【设计意图:将新学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 】
2、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这里写出这所学校的什么特色呢?(服装美,绚丽多彩)这个学校美不美? 读到这里,你知道了这个学校和我们学校有什么不一样吗?(板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感受上课、下课。
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以及“安静”和“热闹”两个词语,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在这里我会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不是同一个民族的,那他们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板书 共同学习】
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感悟。】
(2)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让学生说说自己下课都做些什么活动
【设计意图:为第一单元作文课余生活奠定基础。】
(四)、通读全文,总结升华。
1、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他们不属于同民族,可是到了学校是怎样相处的?他们相处得怎么样?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呢?( 板书 成为好朋友 各民族间团结友爱)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出示: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第二句把一句话的意思分成两部分来说,强调了“边疆”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时候要重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对这所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
(五)、课外延伸,增长见识。
1、多媒体出示部分少数民族图片与资料
2、出示民族团结的诗歌和名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六)作业
1、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写一写你的课余生活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 共同学习
语言不同 → 共同游戏
↘ ↙
成为好朋友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四: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第三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品社下册的第三单元以及本单元的一个主题《友谊门诊室》。
一、教材分析:
1.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们的学校”单元中,涉及到了关注学校的老师、同学等内容,但以老师为主。本单元则立足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友爱。与《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单元相比较,后者更侧重于“集体”的概念,更重视合作与分享,在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发展同学情谊。而本单元更重视良好个性心理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珍惜和获得友谊。两者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2.《大家都是好朋友》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平常而真实的情谊,对好朋友表达自己的欣赏和友爱,同时学会思考,知道同学、同伴之间需要有健康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你的心情我理解”则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友爱是相同的》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他人不同的感受与选择,这样才会彼此享受平等的友爱。最后一个主题“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则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矛盾,增进彼此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
3.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4.宽厚待人,学会自己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重难点:
宽厚待人,学会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教材插图,引导他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发现友谊,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友情。
2.组织好各主题的送卡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同学之间的情谊。要鼓励学生多写几张小卡片送给同学,同时注意保护个别没收到卡片的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觉得没人与他们做朋友而产生自卑感,要鼓励他们主动和同学交流,鼓励大家和他们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同样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3.采取引导学生心理换位的方式,创设一种可知可感的氛围,引导学生注意理解别人的感情,体谅别人的困难,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从侧面引导学生认识信任、理解、互相帮助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特殊情感,容纳他人的不同看法,使孩子们避免走向自我中心的误区。
5.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日常交往中的种种不和谐,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或生活体验去感受、思考“为了友谊,我们需要怎样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懂得呵护友谊,继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增进彼此的友谊。
课时说课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为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以《友谊门诊室》这一主题为例,说一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友谊门诊室》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共享友爱阳光》的第四个活动主题《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中的一个内容。这一主题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等内容设计的,即面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日常人际交往中的种种不和谐音符,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思考“为了友谊,我们需怎样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懂得真诚呵护。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两条教学目标:
1.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
2.懂得友谊需要真诚的呵护,努力做一个友谊守护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2.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及教材的特点,通过“友谊门诊室”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主动探究式学习
《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思维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朋友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活动主题
布置友谊门诊室,由一名学生扮演医生,两名学生表演友谊病症,医生帮他们“治病”。
这一环节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真实生活引入活动主题,能较好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
(二)当好“医生”,探究活动主题
1.通过研究教材中的具体范例,让学生懂得友谊需要真诚的呵护,还要懂得诚实守信能赢得朋友。
2.分组讨论,给教材中另外三个例子让学生作友情诊断书;分组汇报,让学生懂得快乐共同分享,痛苦一起分担。
这一环节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结合范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开出友谊处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友谊观。
(三)联系实际,深化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与朋友不愉快的事,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解决难题,也让大家说说为了友谊应该怎样做才好。
《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对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的回归。这一环节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对友谊的体验、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良好的品质。
同时,我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付出的努力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创意等,我都能适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友谊要靠真诚的呵护,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多种形式,拓展活动主题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格言。
2.老师赠送两句格言给学生。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五: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
1.《家人的爱》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 这篇课文的编写,其时代感、生活性、针对性都很强,它是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的家》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课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四、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感知爱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一开始,我由故事引入,讲述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灾难来临时,一对夫妻用身躯护着他三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夫妻俩双双遇难了。听完后,让学生说出故事中最打动你得是什么?这是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爱的力量,爱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感受家人亲情的兴趣。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1.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2.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
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 表达、升华爱
1.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2. 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3.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说课稿
教材内容与分析
• 内容: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整个单元以爱作为主
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本课教材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理解与烦恼,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贫困山区,和城市里多数独生子女相反,这里的孩子很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家庭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有的几年才回家看孩子一次。孩子们从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很多老人的隔代教育对他们过度溺爱,有的孩子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家人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在外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不回来陪自己。因此,教学中我要以自己所收集的一些场景画面和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地爱。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 要求。
•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 3.教学重点:体谅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
• 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根据教科书表格制作的问卷调查表,完成“对班上同学爸爸妈
妈的愿望、苦恼、爱好” 调查结果。
四、导学过程与方法
(一)、结合课本插图情景演一演导入
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1、让孩子们演一演“假如我来做父母”: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在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2、小组内结合自己生活中类似事例进行交流分析。
(二)、我和爸爸妈妈谈谈心
1、以插图引导孩子列出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理解与烦恼,只在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2、了解家人的辛苦 以一系列劳动者真实画面记录展现
3、小组合作与尝试:“有话大家说”
• (1)、 提出自己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话…
(2)、围绕同学们的困惑与烦恼,大家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
(3)、小组讨论交流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如:写心语卡、谈心、打电话…..
(三)小记者在行动
• 1、小组内展示课前所结合课本中通过对父母或家人的调查,进一步理解他们,达到与父母沟
• 1、引用课本提示语:原来爸爸妈妈也和我妈一样,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 2、小组结合插图讨论:图上的小朋友给家人增添了什么烦恼,我们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少一
些烦恼,多一些开心!
五.情感升华
以回报“回报家人的爱”为主题,在歌曲《感恩的心》音乐声中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感激和回报之情。引导孩子们体会到“学会沟通,让我们的家多一些温暖,少一些争吵……学会理解,让我们的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误会……学会体贴,让我们多一些回报,多一些分担,少一些索取、少给家人添麻烦……”
六、板书设计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3.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4.《不一样的你我他》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一样的你我他》。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与教学思路:
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自己的特点,比较与他人的不同。2.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班级生活才会丰富多彩。3.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懂得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学会理解、尊重,平等相处。
本单元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要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学生在认识、欣赏他人的优点基础上做到互相尊重,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课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的是前两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拟订了3个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不相同。
2.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设计重点的依据:只有通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才能意识到每个人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 观察同学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设计难点的依据: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对于同学身上有哪些闪光点,不是很清楚,也就无法感受到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 去感悟,从而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而我在这场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三个活动贯穿始终,学生采用自主、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力求能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六: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全册)
小学语文说课稿(三年级全册)
上册
目录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 3
2 金色的草地 ................................................................. 5
3 爬天都峰................................................................... 7
4 槐乡的孩子 ................................................................. 8
5 灰雀 ..................................................................... 10
6 小摄影师.................................................................. 11
7奇怪的大石头 .............................................................. 13
8 我不能失信 ................................................................ 14
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6
10风筝 ..................................................................... 18
11 秋天的雨 ................................................................. 20
12 听听,秋的声音 ........................................................... 23
13 花钟..................................................................... 24
14 蜜蜂..................................................................... 26
15 玩出了名堂 ............................................................... 28
16 找骆驼................................................................... 30
17孔子拜师 ................................................................. 32
18 盘古开天地 ............................................................... 34
19 赵州桥................................................................... 37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38
21 富饶的西沙群岛 ........................................................... 40
22 美丽的小兴安岭 ........................................................... 42
23 香港,璀璨的明珠 ......................................................... 43
24 矛和盾的集合 ............................................................. 45
25 科利亚的木匣 ............................................................. 46
26 陶罐和铁罐 ............................................................... 48
27狮子和鹿 ................................................................. 49
28 掌声..................................................................... 50
29 一次成功的实验 ........................................................... 52
30 给予树................................................................... 54
31 好汉查理 ................................................................. 57
下册
1 燕子 ..................................................................... 58
2 春日 ..................................................................... 61
3 荷花 ..................................................................... 63
4 珍珠泉.................................................................... 66
5 翠鸟 ..................................................................... 69
6 燕子专列.................................................................. 71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75
8 路旁的橡树 ................................................................ 76
9 南辕北辙.................................................................. 78
10 亡羊补牢 ................................................................. 79
11 惊弓之鸟 ................................................................. 79
12 画杨桃................................................................... 83
13 和时间赛跑 ............................................................... 87
14 检阅..................................................................... 89
15 争吵..................................................................... 90
16 绝招..................................................................... 92
17 可贵的沉默 ............................................................... 94
18 她是我的朋友 ............................................................. 96
19 用生命编织的爱 ........................................................... 98
20 妈妈的账单 ............................................................... 99 21 太阳.................................................................... 101 22月球之谜 ................................................................ 103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 105 24 果园机器人 .............................................................. 106 25 太阳是大家的 ............................................................ 107 26 一面五星红旗 ............................................................ 109 27 卖木雕的少年 ............................................................ 111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114 29 古诗两首 ................................................................ 116 30 西门豹.................................................................. 118 31 女娲补天 ................................................................ 120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第一步,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课文、字词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始,复习一遍字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训练,为下面的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句式对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生找到“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个排比句式后,进行句式比较的
训练。出现“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与文中句子比较,通过比较知道,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具体的知道这
些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
2、通过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说话训练:
在学生找到“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排比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并进行想象训练,通过师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
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点段落
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
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再用“会读书的人能把几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分别用“安静”和“热闹”概括出。然后
进行逐层分析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
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在处理好这些后,增加一个说话训练。把文中所说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换成“教室十分干净,____,____,____”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第四步,通读全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后,我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让学生在书中找出依据。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团结的学校,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并在板书中呈现出来。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句,引导学生分
析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
语气来读,再让学生尝试朗读,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五、第五步(最后一步)对照板书
牵引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全过程,使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得到更扎实的巩固。
2 金色的草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下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说教材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七: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说课稿
目 录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1
金色的草地 5
爬天都峰 12
《灰雀》第二课时说课稿 20
《小摄影师》 26
奇怪的大石头 31
《风筝》说课稿 36
秋天的雨 41
《花钟》说课稿 47
《蜜蜂》说课稿 55
孔子拜师说课稿 67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71
赵州桥 77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矛和盾的集合 89
科利亚的木匣 93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掌声 103
《一次成功的实验》 说课稿 108 100 85
《给予树》说课稿 113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
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 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 我们把它称作为 我们的民族小学
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
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再次理解课题:出示 民族小学 "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 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
理清思路: 上学的路上 上课 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2,学生自由读3,交流
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 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 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学习第三段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八:三年级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稿
一、说课标
查阅《课标》和《教参》,我们很容易得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本册教材的各单元目标:通读这些目标, 我寻找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发现处处可见,看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三单元“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据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单元“认识年月日及24
时计时
法”,第八、九单元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每个单元的目标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两个能力: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读这些目标,我寻找着课程目标与本册目标的联系与差别,看到了目标的层次性。从课程目标中的“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本册的“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
数、一位小数加减法”,可谓是层层递进。同时我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在“数与代数”这块:首先是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再到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最后是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通读这些目标,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被《课标》的“四个维度”的表述所困惑,其实四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合体.例如: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是“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化, “情感与态度”体现在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体会到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该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一)主要内容:
大家知道,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本册共有9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与计算”和“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量与计量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及换算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统计与概率领域学习两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综合与实践领域是通过数学广角来体现的,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对比其它几册教材,发现教材的全部内容都是按照这四块建构的,只是知识的学习逐步由易到难,每个板块的学习都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以“数的认识”为例:一上认识20以内的数,到了一下认识100以内的数,二下则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和以上的数则是四上认识的,在认识整数的同时还把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上,小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下进行学习。并且这四个板块不是独立分割的,尤其是综合与实践它不仅包含了数与代数,还包含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随着年级不断增高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明显。
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怎样诠释课标理念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编写特点
(二)编写特点:
在注重课程目标整体实现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培养数感。
①首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了教学步伐。本册与旧教材对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由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从16个减少为9个。 ②其次,自主探索算理,不再概括法则。以除法为例,不再以文字的形式写出: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而是强调在情境中理解,避免了机械记忆。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与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总结笔算的方法。
③其三,在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植树节植树”的情境中,理解笔算除法,在“妈妈买一套书多少钱”的情境中,理解笔算乘法。这样,将计算时刻置于情境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为合理。
④最后,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估算比笔算更具有实用用价值,教材加大了估算力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改理念。
2、注重实践,促进发展。
如在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编排中,教材呈现的学校未注明是哪所学校,显然,是要学生到本校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再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销量进行统计,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的进货计划,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渗透方法,提高能力。
本套教材总体设想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本册教材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教学。在解决问题单元里,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能力。
4、彰显魅力,激发兴趣。
本册教材不仅从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虽有四大特点,但与其它年级相比,其体例却有着固定的格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编排体例。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以主题图、正文、练习、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在正文里又由例题和做一做组成。
首先,会出现主题图:让人一目了然地获取主要信息。
其次,呈现例题:这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最后,安排做一做和综合性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这是课时的体例,如果涉及到单元的结尾,还会在最后,安排整理与复习: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四)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各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面积计算;统计图中求平均数;等量代换中,都可以看到数与代数的身影。总之,数与代数是其他几块知识的基础,反之,其他几块知识也可以检测数与计算知识的运用。
刚才说到的是整册书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那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纵向整合。选取计算为例。
纵向整合:大家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计算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整数加减法:是按一年级20以内、二年级100以内、三年级万以内的顺序。紧接着,乘除法:是按二年级表内、三年级两位数、四上三位数的顺序,最后过渡到,四下整数四则运算。到了五六年级,将整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及负数中。本册计算教学的前期,学生已具备了10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而本册的学习只是一个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说建议
课标思想需要转化成教材理念,教材编排又需要靠教师转化具体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提供几点教学中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研究教材,用好课程资源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引导探索 ,促进合作,重视评价
4、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以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为例加以说明:
教材呈现的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是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扩大了。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可结合具体内容,以学校举行运动会为教学活动主线:书本例题(教材99页)出示的是学生体操方阵,我们可改为运动会开幕式每班的学生方阵,这样运用现实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例题的教学中采取个人独立尝试、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阐述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然后以采访运动会400米跑冠军为线索,引出教材习题101页第1题;在开运动会的过程中编发通讯稿,将教材习题第102页第6题很自然融入到全课活动主线之中。最后将教材习题102页第5题用运动会队员合影及相册为情景作为结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现行教材和学校资源,并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再创造”,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九:三年级分享的快乐说课稿
三年级我们的学校说课稿篇十: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 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 我们把它称作为 我们的民族小学
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再次理解课题:出示 民族小学 "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 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
理清思路: 上学的路上 上课 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2,学生自由读3,交流
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 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 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学习第三段
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 ),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
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 "
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下节课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 杨再隋说得好,留下语言印象.这里,我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悟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的路上:快乐 上课:安静 下课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2.金色的草地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 )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
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草地就是(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最后用“一起„„一起„„”的句式造句。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爬天都峰
设计思路:从内容上看,本课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据课标、教材内容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专题研究法”。这样一方面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另一方面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只有在“研究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设计理念:
1、 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我把学生搜集发到“作业天地”的资料整理后做成课件,运用到课堂上。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六张图文是“第二自然段”、“天都峰简介”、“第一次对话”、“勇攀天都峰”、“第二次对话”、“爸爸说的话”。点击图文,我们可以看到超级链接而成的介绍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这种框架式结构,便于根据学情灵活运用。
2、小学语文姓“小”名“语”,这种提法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以小学生为本,以语文教学的性质为根基。在阅读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的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为了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着重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这一环节重在扶。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是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课件出示类似的思考题,这一环节重在放。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读”占阅读鳌头,教给学习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着眼于读书的训练。读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即叶老说的“美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在读的过程、评价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和谐共振的局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勇攀天都峰。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画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一齐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听读、画读、赏读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必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启发合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设计了这样一组想象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既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教法、学法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