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美中心上房小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课一开始创设这样情境4个苹果想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两瓶牛奶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揭示课题:一半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学王国里面的新朋友-----分数。接着设疑,蛋糕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是从中间切开,接着问为什么要这样分,在这样一问一答中引出 “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分蛋糕,揭示1/2的意义

设计这个环节有三个目的:一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字王国里除了整数之外还有分数,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意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从这一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培养良好的数感。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折法不同,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在生活中找一条彩带,让学生找出1/2在哪里,顺势引路,巧妙迁移,认识1/4.我继续让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地方法,折出图形的1/4,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让他们自己想、自己折、自主交流、合作。并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汇报。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确了:对于不同图形,尽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4。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 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中我分层联系1、课本做一做: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2、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吗?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没有平均分的图形,和一个是2/5的图形。加强对平均分和几分之一的认识。3、先看一看,估一估,再填上适当的分数。在练习中渗透估算,培养生的数感4、猜一猜,哪个图形比较大。让学生加强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几点不足:

1、在演示1/2,让学生感知的时候太急,学生还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对于这个分数还是不理解,导致有的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无从下手。在今后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在这个阶段,1/2这个分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中是模糊地,因此,让学生用剪刀进行直观操作,剪下一半,这一半就是这个蛋糕的1/2。学生对1/2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的一个蛋糕的1/2,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感悟分数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知识,再动手操作认识1/2,促进内化。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一直注重强调平均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忽视了,几分之一,涂色部分是这样的一份,的表述。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四分之一中,学生有的出现四分之二。在今后教学中,在迁移中引出1/4时,让全班说意义,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师适当引导表述完整。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用语言表达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我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带来的危害,今后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我愿意锻炼和改变自己。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

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及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能根据实际操作的结果用相应的分数表示相应的等份;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4.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和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分数资料、正方形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学生课前查阅分数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收

获,教师总结出所有的分数都起源于“分”,揭示这节课从“分”来入手。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合理就怎么分?教师总结学生分法并着重强调“平均分”,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说明只有平均分才合理。

引导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个。这“半个”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揭示课题“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思考

(一)小组讨论这“半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比较合适? 生:这“半个苹果”应该用二分之一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写时先画一条横线,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横线下,取出其中的份数写在横线上。

教师说明:这就是二分之一。苹果大家会分了,那么换成图形还会不会分?让我们来试试,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为什么?(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图形。)

学生汇报: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这是二分之一。

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三分之一。

师:原来它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我们都学会了,那么据你们推测下面我们该研究什么了?

生:四分之一。

(二)但这回我们只动嘴可不行了。让我们也来动动手怎么样?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正方形,小组合作折出四分之一,能折几种方法就折几种方法。

学生汇报:

1.可以沿一个方向对折两次,折成“目”字,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2.也可以沿不同方向各折一次,折成“田”字,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3.还可以结合上面的两种折法,进行创新,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三)我很佩服同学们的创造力。可以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折出不同形状的四分之一。你们还能找出几分之一吗?这回老师不限制图形,由你们自己随便找。你们可以借助学具袋和实物,想怎么找就怎么找。

学生汇报:

1.把三角形平均画出5份,每份应该是五分之一。

2.把这个圆形平均剪成6份,每份应该是六分之一。

3.把这个长方形平均涂成10份,每份应该是十分之一。

其实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但是不是分数就只包括几分之一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不同的分数。这幅图的涂色部分应该怎样表示?(出示被平均分为4个格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格被涂上颜色。) 生:四分之一。

师:如果我再多涂一个格呢?

生:两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

师:四分之三应该涂几个格呢?

生:3个。

师:最后我们把它都涂上就是四分之四,也就是“1”。

师:看来分数家族的成员还真挺多,想不想再来多认识几个分数朋友?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数。这不,这两天天气热,妈妈买了一个又大又圆

的西瓜,本想好好地大吃一顿,但在等分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同学们猜猜他们可能在讨论什么问题。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1.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所以我可以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二分之一。

2.不对。应该把奶奶和孩子4人都算上,所以我可以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

3.还有爷爷!应该把西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五分之一。

4.我们这节课有7名学生,我们也想吃,我建议把西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七分之一。

5.老师很辛苦,应该多加一份。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八分之一。

四、总结回顾:

同学们已经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么关于分数还有哪些更多的奥妙呢?就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继续去寻找和交流,好吗?

五、作业: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 ——分数线

2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体会意义。在教学时,我注重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如分苹果、分月饼,在分的时候,我强调“怎样分才公平”,这样是孩子们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进一步突出分数的出现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学习。在设计练习时,我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分西瓜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归纳总结时,让孩子自己归纳学习的知识,以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这节课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较差,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三分,有的孩子不能独立完成。在以后的设计时应提倡孩子先预习、多动手、勤观察。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四:《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的桥梁。

以往我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上完课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给的建议让我收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当初设计的一些想法以及上完之后哪些地方该如何改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部分

由于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认识,它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们所学的数的感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关键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分数意义的产生。因此我的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月饼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但是这个环节有不足的地方是:对于平均分渗透的不够,导致后面教学学生在表达方面出生很大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分数的一样,比如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1”、“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让学生找找生活的能用1/2表示的物品,这里主要是渗透单位“1”,然后再动手折一折、涂一途,再让学生表述表示1/2部分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感知单位“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在教学时。让学生找出长方形纸的1/2,通过操作发现不同折法为什么都表示长方形的1/2,我能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进行有效分析指导,从而让学生反复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分数。

三、不足的地方是:

1、我在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过多。在体验1/2是怎么来的这一环节,我反复让学生说: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由于第一环节体验不够,所以这里让学生述说出现很多问题,在这里时间花的过多。

2、在表示长方形的1/2时,由于前面我没有引导到位,所以问题抛下去的时候,学

生无从下手。现在细细想来,上课有些细节应该是承前接后的。在渗透单位“1”的时候也可以是一层一层地梯进进行,我可以这样来设计:可以先展示长方形的四种不同折法,问:折法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再展示正方形,问:图形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也都可以用1/2表示,最后展示小圆,问:为什么这个1/2这么大块,而这个1/2却这么小块呢?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从折法不同、图形不同、大小不同这三方面来完善对1/2的理解。

3、还有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五: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喜羊羊和美羊羊去郊游,累了就分东西吃。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学生思维没有打开。在教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个几分之一出来,这个环节中教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还想折更多的几分之几,老师就匆匆结束。

3、在做练习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说,有的同学在同一幅图画上发现了另外的几分之一,老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说,这样就显得课堂上教师控制得太多。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将加倍努力,积极反思、积极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安宁市实验学校 陈嫦娟

2012年11月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至92页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 当整数不能表示平均分后,所得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结合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素养。

学习重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难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笔,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 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想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如果给你两个饼还是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自主探索,产生需要

1、可是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把手中的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活动“分东西”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A、理解平均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圆片对折,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为了分得同样多。

师:那这个对折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 (老师将半个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吗?

生:0.5,二分之一,1/2

师:能说说1/2中的2表示什么?

生:表示平均分成两份。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B、理解“每一份”

师:你能在月饼上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板书1/2)

师带领同学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2、 折一折,找出长方形的1/2。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3、如果有4个同学平均分这个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生:1/4,画图,折一折,语言描述。

除了圆形可以折出四分之一,正方形能折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不同分法。

师:你能看懂谁的图? (这个环节再次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不同的画法吗?同桌互相交流不同的折法,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同时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4、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 ) ( ) ( ) ( )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三、深入理解、认识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让学生上来写两个)

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先独立做,再2人小组交流,针对答案不能统一的题目进行大组交流,还是不能统一的,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分层交流,小组长先检查组员的掌握情况,然后大组长汇总,交流更深入,而且节约了时间,听、说的效率更高,真正做到了懂了的不讲,教师精讲。)

(这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做,是这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2。

1

2

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有变化才有突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 沈淑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堂经典课。有无数的专家,精英对这堂课有过不同设计的精彩演绎。要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再来执教这堂课,有难度,亦有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对这堂课的理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认为以下三个部分有我自己的独创性,对于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孩子是有帮助的。

一、分组创造,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分数,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但是这个操作不是统一的,指令性的,而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了三大组,有2人一组的,有3人一组的,也有4人一组的。每个组呈现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等纸片,要求学生根据将纸片平均地分给组内的每一位同学。有了这样的操作,让学生在分得过程中明白平均分的必要性,明白一份与整体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明确操作结果和操作过程之间的练习。明白即使是用一张纸片,由于平均分的分数不同,出现的分数就不一样。也由于同是3人组,因为分到的纸片不一样,但都是平均分成3分,那么得到的分数都将是三分之一。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操作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明确分数的意义。

二、白板运用,互动探究

本堂课另一个创新点是运用了电子白板这个互动式软件。运用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如何把一个不是平均分的长方形创造出三分之一来,如何在一条线段上实现每一段都是这条线段的十分之一等,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直接到白板上来拖动演示,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让动画演示的过程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白板的还有一个功能是能把学生的即时生成有效及时地反馈在课堂上,比如在本节课内,关于怎么得到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就是通过白板的功能,快速而方便的实现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一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三、分层练习,学以致用

一堂好课离不开有效的分成练习,我在设计之初也努力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及

有效性。在对分数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穿插了以判断的形式出现的基础练习,在深入理解几分之几的教学上,我以巧克力的题目作为对学生的考核的重点环节。而在课堂的总结环节,以一题较为综合,有存在逆向思维的猜一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手段,以体会和理解为最终目的的教学设想。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分苹果引入 。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体会意义

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 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苹果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折出 这张纸的1/2 ,然后涂出1/2。最后展示学生的折法。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第二次动手操作是用长方形的纸折出1/4,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过程。通过两次动手操作,经历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容量较大、难度较高。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涵了几分之一简单分数的比较。 通过看图和自己折出的1/2,1/4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数的大小。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同一个物体,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

总之,我感觉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学生兴趣较高,知识点掌握的也较好。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张毅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

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表示“苹果、菠萝多少”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

对“如何表示半块蛋糕”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在拓展运用中,时钟、分巧克力、“田”字窗等习题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此外,由于本人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1、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折出一个分数,课前也曾所有设想,可又考虑到学生大多只能折出一些含偶的分数,如1/4、1/8、1/16。等,而1/7、1/9这些含奇分数一般很难折出,担心这一环会太耗时,影响整节课的教学。

2、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少了,如未能放手让学生举些身边分数的例子,由于考虑到本册分数的意义只要求学一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到了下学期,再认识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所以举例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敢尝试。但我深知,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也许我放手了,课堂就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十: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白凯华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922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