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一: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容易接受。这节课老师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揭示数学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生活中的素材是繁杂的,只有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蕴含数学信息,且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才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感悟、验证、推理与交流,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灵活处理教材,通过生活实际感受周长。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动画中事物的观察、图案一周个性化的表示,使学生对“周”有了充分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图案中一周的长短,进而揭示周长的含义。这样在学生动手、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二、自主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位美国数学家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老师注重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动手围一围、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得到出了长方形、圆形、楼梯形的周长,在探索圆形周长的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形周长则体现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另外,在教学过程的中,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把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不仅关注了知识,更关注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二: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公开课)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三:西师版三年级下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版实验教科书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判断,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初步的体验,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探究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二)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我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准备

课本主题图;相应的图形及测量工具等。

六、说教学流程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树叶也不断地从飘落下来,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树叶是吗?你们能不能把你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好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1、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树叶。

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 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再请一两个人说说学生到讲台 前边指边说。

2、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

(1)围一围

首先让学生观察例1中的第一幅图,初步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围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并让学生用彩色笔在书上勾出桌布一周的长。

在教学例1第二幅图时,利用树叶当图中的树桩,从学生摸树叶的形状入手,摸一摸,通过摸树叶一周,突出“围图形一周的”的操作动作,学生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树叶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是“长度”。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

(2)看一看

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只有平面图形才能围出它的周长;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周长经验,

亲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操作实践,合作探究,

量一量

通过两个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灵活选用测量工具,学生准备直尺、软尺、毛线等测量工具。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多种图形资源,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让学生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较大的圆的周长,最后测量不规则图形树叶的周长。学生总结出测量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四种:(1)直尺量。(2)毛线围,化曲为直。(3)软尺围。(4)滚的方法。从中鼓励学生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也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远程资源的图片,展示出应用周长的例子,如桌布花边、菜地篱笆等等,并让学生再举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例子。把周长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欣赏、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感受周长的应用价值。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布置作业

87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2、3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本着板书要准确表达理解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周长的认识

平面上的图形都有周长,如:课桌面、课本封面、红领巾

什么是周长呢?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四: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 3教案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等。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巧用引入

1. 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周” 字)通达预习,大家知道 “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2. 师: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就与 “周”字密切相关——“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认识周长)

二、感知周长(例1)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桌布的周长指什么?

(教师请多个学生回答,不断丰富)

师:什么是树状面的周长?(在这里应重点拨“面”的理解)

学生质疑。

三、触摸周长(例2)

1. 师:同学们理解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说一说你是怎么摸的? ( 课件出示例2)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周长,同时闪现边线,让学生再次从视觉上认识周长。

2. 师:现在我们同桌一起摸摸课桌面的的周长。

(要求:一个同学摸,另一个同学观察看是否摸的正确)

谁愿意将你摸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并说出你的摸法。

生:我摸的是桌子的周长。我是从„„

师:你说的很详细,真是个好老师。

师:评价你的同桌摸的怎么样?

师:你们的评价很到位。现在根据你们的摸说说桌子的周长是什么?

师:谁来评价他说的怎么样?你还有别的补充吗?

3. 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由于学生已有预习,教师重点强调学生的语句完整。)

4. 师:今天我们通过说、摸,认识了周长。周长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汇报)

5. 师点拨: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把重点字词用你喜欢的方法勾画出来读一读。理解书中的意义。

四、动手测量(例3)

1.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周长,那如果我要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怎么办?生:量一量

2. 师:对呀,量一量就行了。问题是该怎么量,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方法越多越好,工具都在篮子里,现在开始。

3.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答案?

生„„

师:封面的周长肯定只有一个,不可能有这么多。不过这几个答案都很接近,会不会是方法上有问题?第一小组,你们是怎么量的?

生:我们是先用绳子沿着书边绕一圈,然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就得到封面的周长。

师:这方法不错,先不用尺子,用绳子。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1:用软尺绕一圈。

生2:数学书先像车轮一样滚一圈,再量滚过的距离。

生3(第三小组):我们是先量出封面的长,再量出宽,然后再根据(长+宽)×2算出周长。 师点拨:你们为什么可以这样来算周长呢?

生:因为书的封面有这样两条长、两条宽„„。

师:有多少小组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算的?

生:„„

师:你们的分析非常合理,不过其他方法也都不错。

五、课堂练习

1. 课堂活动1.议一议: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的周长?

2. 练习十七2题

沿着下列图形的周长画一画。

3. 在方格纸中画出周长是8cm的图形。

4. 量一量:你的头围、胸围、腰围各是多少cm?

六、全课总结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下,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今天学过的周长知识,测一测,算一算,我们学校花坛的周长。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五: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课件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六:西师版三年级认识周长课件004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七: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 4教案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感受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周长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意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毛巾、洛阳地图图片)每个学生1套、(圆形、长方形、阶梯形卡片)3套。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直尺、软尺、彩笔、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啊?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动画)。

1.小火车沿着轨道跑了一周。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围着人工湖跑了一周。

师:这回你又看到了什么?

3.霓虹灯沿着心形的牌匾闪亮了一周。

师:这个呢?

4.老爷爷沿着菜地围了一圈的栅栏。

师:认真看,看这个老爷爷他在干什么呢?

5.老师给照片镶了一周的像框。

师:认真看,看看你认不认识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30年前的我年轻吧?老师很喜欢这张

照片,想把它装饰一下留作纪念,看看我是怎么装饰的?

6.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课件出示)小火车和小朋友跑的路线,闪烁的霓虹灯、围好的栅栏和镶好的像框,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像这样一周或者一圈的长就是他们的什么呀?(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周长

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动画,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1.表示周长。

(课件出示红领巾、毛巾、 洛阳地图的图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1)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工具表示周长;

(2)学生展示;

(3)小结。

2.(课件出示红领巾、毛巾、 洛阳地图的图形)

结合图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结合自己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索得到图形周长的策略

1.找一找下面几个图形哪部分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封闭”的理解。 (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圆形和阶梯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课件出示)

(1)明确学习要求;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喜欢的图形;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

(5)教师小结。

四、辨析巩固,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两只小蚂蚁的路线图)

1.提出问题

两只小蚂蚁吃过晚饭要出去散步,蚂蚁哥哥 要沿着黄色图形走一周,蚂蚁妹妹要沿着绿色图 形走一周,谁走的路线长呢?

2.学生自主判断分析

3.解决问题(一样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八: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九:西师大版数学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书96页--98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挂图,有生活的实例引入周长

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树桩面一周的长度是树桩面的周长

二、感悟周长

教学例2 摸一摸、说一说

用手沿课本的封面的四周摸一摸

举一举生活中的周长

三、量一量

逐一摸索量事物周长的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量、再量出线的长度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可以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定义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课堂活动

1、议一议:那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学生观察,并所出为什么?

2、独立测量作业本的周长

五、课堂作业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七1、2、3题

2、4题设下悬念为下节课做准备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课堂实录说明篇十: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PPT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