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元日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毛滂元日篇一
《《元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元 日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比赛背诵古诗

二、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二次复备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题。(“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三、检测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说说书中插图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五、质疑解惑,适时点拨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引一引:从古到今,写春节的诗歌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读。(师引读) 二次复备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宋】毛滂《元日》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明】叶顒《己酉新正》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清】孔尚任《甲午元旦》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结一结:我们发现,春节里人们都会—— 屠苏酒 ;都会—— 燃放爆竹 ;还会—— 换桃符 。

3.吟诵全诗,体会深意

板书设计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 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学反思

二次复备

毛滂元日篇二
《元日》

毛滂元日篇三
《元日1》

《元日》教学设计

陵园小学 牛爱琴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

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全诗。

2、了解诗意,说说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是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

2、 说得真热闹呀,正像大家说的那样,过年的时候,我们的主要活动有:(课件)贴对联,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舞龙。那还有送压岁钱,贴盗福,接财神,吃饺子,拜年等等。

师:过年了,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快的歌曲唱起来,宋代诗人王安石,和你们一样不但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还把心中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将这天热闹欢乐的的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认识这首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年有关系的古诗《元日》(课件

二、引出诗题:元日

1、 解题

师:请读课题。(课件)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 “元日”就是开始的日子。古人认为它是岁之元(一年的开头)、月之元(一月的开头)、时之元(一天的开头),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我们中国人把过春节时,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节。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古诗的题目?开心、激动。好,请再读课题。

2、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现在,请

大家打开课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开始。

三、扫除生字障碍,初读古诗。

1、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谁愿意读读这些生字?请这一小组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读三遍)

2.生字念得很准,再大家再读一遍,好吗?(齐读,生字读准)

3生字读好了,词语会读吗?( 出示生词: 爆竹 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同桌

先练读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读。

4.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生词读正确,不过,光读准生词还不够,还

要读好这首诗。

四、诵读全诗,读出韵味

1、请自由朗读《元日》。注意,多读几遍,读准诗中的生字,要把古诗念通顺、读正确。

开始。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检查一下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元日》这首诗)好,谁来读一读《元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

有三个生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请你读,

A、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真好!“爆竹”的“爆”,“入屠苏”的“屠”是生字,他

念准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

B、“爆竹”是什么呀?也称“爆仗”、“炮仗”、“鞭炮”。有没有读得更有气势的呀?请

你来读。

C、会思考的人那才是个智者!我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脑袋还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

古诗的韵味儿。

D、还有谁愿意读读,来!孩子。嗯!了不起,他非但把“屠”读好了,还把“曈曈日”

中的“曈曈”也读准了。谁再来读读。好,这个孩子。

E、哦,我感受到你的脑袋一摆一摆的,那又是一种韵味儿。还有谁来读?哦!大家都

举起了手,来,一起读。

(3)、全班齐读《元日》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齐读

(4)、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透过字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想

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有同学说到:幸福、热闹、欢乐、激动)

来,就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五、引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 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按要求

学习这首古诗:(1)结合插图,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有同学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

2、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说得好,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因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六、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读懂了吗?我们来交流,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哪些春节习俗?对,你很会读书,(课

件:有燃放爆竹、喜饮屠苏、换贴桃符)

燃放爆竹

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刻最响?为什么?那一刻,新旧更替,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

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

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快乐。请你读。

“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这让我们联想到“年怪”的传说,(课件:相传,中国古时候

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

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

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这一夜,到处都是“咚咚锵锵”、“噼噼啪啪”的声音,多么热闹啊!谁来读?

(出示放爆竹的图片和声音)

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绽放,同学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 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

如何?谁来说说?是啊!一年之首,万象更新,多喜庆啊!(齐读)

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意境,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了万象更新的喜庆。 喜饮屠苏

过渡:在爆竹声中,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让人觉得前途光明,充满了希望,心情多么

高兴啊!他们取出了冰窖中的屠苏酒。

(课件)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这可不是一般的酒,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

草药泡的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的第一口酒。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交流。(生发挥想象说话)

请你说。1、你关心父母,真懂事。还有呢。2、谢谢你送给老师真诚的祝福。哦,3、

善良的你,一定会收到更多朋友的祝福。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习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3、曈曈日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曈曈日普照千家万户,多么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来试试。好一个“曈曈日”,多灿烂啊;

请你读。好一个“千门万户”,大家争着迎接幸福;

一起来,读—— 你们读得真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家万户被这温暖的霞光照耀。

4、换贴桃符

除了放爆竹,饮屠苏,诗人还向我们展示了换桃符这幅情境。桃符,看过吗?你们看:

这就是桃符。(课件)说到桃符,它可有来头了。最初人们把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嫌麻烦,就在桃木上画门神像,后来又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门神一般都选神勇之人,像荆轲、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以及钟馗都被人们画在桃木板上过,他们是“守户之神”,有避邪镇鬼的作用。当然,沿用至今,人们把桃符改换成了春联,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

自由读读三四两句,并说说自己的希望。

谁愿意来读读三、四两句?要充满希望地读。

评价:A、听得出,你在与旧岁告别,不好的都让它过去;请你读B、那新桃符装的是

满满的憧憬;还想读,好。C、本来生活就很幸福了,来年的日子更红火。 我们书上的插图中就有两幅春联。老师用简体字把它写出来

了,请看:1、福满人间,春回大地。2、笑饮丰年酒一杯,

喜看迎春花千树。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

的愿望。 让我们再读一遍。

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的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

有一副对联,请看: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对联: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

勤奋学习争三好,刻苦钻研登高峰

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

很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5、在大家的帮助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理解了呢?请你们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一说。理解古诗可以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生:录音。说得很好,这位同学吧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了,来,请你用声音和表情再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达出来。生读诗。课前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有关过年的古诗,请看: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毛滂元日篇四
《24元日》

毛滂元日篇五
《元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毛滂元日篇六
《元日6》

一、 音乐引入

1. 放民乐合奏曲《春节序曲》或《喜洋洋》,带学生入情入境。

2.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过年的情景,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 教师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并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3. 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 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5. 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理解。

6. 请同学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领会诗句描绘的景象

1. 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诗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2. 指名学生诵读诗歌,学生互相评价。

3. 再次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洋溢的欢乐气氛。

4. 集体诵读。

5. 自由练习背诵诗歌。

6. 指名学生表演背诵。

7. 集体背诵。

四、扩展思维,启发想象

1. 想象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2. 再搜集几首表现喜庆节日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参考资料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毛滂元日篇七
《毛滂》

毛滂  毛滂(106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晚年与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其词对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代表作有《秦楼月》、《水调歌头》(一)、《玉楼春》(三)、《菩萨蛮》(一)、《踏莎行》(一)、《点绛唇》(三)、《蓦山溪》(三)、《浣溪沙》([十]、[十七])等。有《东堂集》,词集为《东堂词》,存词200余首。   活跃于北宋末期的词人毛滂,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其词,则“潇洒明润”、“情韵特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虽非作家之极,亦在附庸之列”、有风致、有成就和有影响的作家,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他的词,有些文学史及词学专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词选本亦一首不录。事实上,《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开潇洒俊逸之风,其作者毛滂实可称北宋一大家。《东堂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还是词调发展等方面都对宋词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①。毛滂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但他的一生却仕途起伏、遭遇坎坷。不过作为文人,毛滂又是幸运的。他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②;其词,“潇洒明润”③、“情韵特胜”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虽非作家之极,亦在附庸之列”⑤,有风致、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他的词,有些文学史及词学专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词选本亦一首不录。事实上,《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开潇洒俊逸之风,其作者毛滂实可称北宋一大家。《东堂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还是词调发展等方面都对宋词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由于资料和研究的欠缺,毛滂一直鲜为大众熟悉。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关于毛滂及其词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周少雄、曹辛华、胡可先等主要侧重于毛滂生平考略及年谱的整理工作;李朝军、金五德、郑志刚等则侧重于毛滂词作的论述。其中毛滂乡人周少雄先

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毛滂研究,对毛滂家世、生平、交游等都有较详细的研究,并点校有《毛滂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然而纵观毛滂的研究,与其他同时代名家词人相比,非但研究者寥寥无几,而且研究著作不多,研究深度也不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空白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如对《东堂词》的研究,大多仅局限于单纯从题材内容或艺术风格上来探讨其词风,而未能将题材与风格、韵律等多方面相结合,以历史、全面、整体的眼光来加以探讨。有的甚至在未充分了解毛滂其人的基础上就下结论,未能做到知人论世。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试结合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词调发展等多方面来探讨《东堂词》在词学上的地位及对词史发展的影响,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教。          一、丰富多样、真切翔实的题材内容     毛滂现存词二百余首,是北宋传词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词题材多样、范围宽广、内容真切、主题鲜明,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其词作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爱情词、闲适词、山水咏物词三大类。          (一)抒发恋情相思的爱情词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唐宋词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毛滂自然也不例外。据统计,《东堂词》中涉及情事的词作约40首,占毛滂词作的1/5。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多描绘文人与歌妓之间的感情所不同的是,毛滂的这些爱情词多以反映夫妻感情为主。在纵情声色的封建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毛滂的发妻赵英,是北宋名臣赵抃之孙女,自幼失怙,知书达礼,十八岁时由赵抃作主嫁与毛滂。她“薄铅黛,衣简文绣”,然而却盛待宾客,慈惠下人。青年时期的毛滂“性懒慢,不喜为吏,家人辈窃共笑且骂,以为痴拙人”,赵英却劝慰他说:“人生衣食裁足,正可休。君先大家,殆藏万卷,其间圣贤俱在;君虽闭门以老,终不落寞。”⑥可见小两口情投意合,夫妻生活甚为相得。《东堂词》中,有在旅途中眷恋妻子的:“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无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象,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有与妻共度七夕佳节的:“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诉衷情.七夕》)还有众多表达对妻子美好祝愿的题为“家人生日”的祝寿词。     毛滂的爱情词不见卿卿我我,也不见

香言艳语,却是一往情深,含而不露,绝无肉麻腻语。如:“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蒙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明日烟江暝曚。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毛滂词直接言情之处甚少,即以下面这首《生查子》来看,词人愁苦万状的哀思全凭晚春的暮色、江畔的落日、飘散的风香、凋谢的春花、乱舞的飞絮等凄迷而又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烘托出来。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在古代诗词中,夫妻之间真挚纯洁的情感往往以悼亡、惜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毛滂却让它在舟旅、节日、寿庆等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现,感情温馨缠绵,情调轻松欢愉,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一位封建士人对妻子执著不渝的情感历程,显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毛滂的夫妻情词常将其情思溶化在优美而伤感的景致中,语言雅丽清新,词情缠绵哀怨词旨含蓄幽微。在情感净化的基础上,毛滂爱情词又表现出明显的雅化、诗化倾向。这种朴实深挚的夫妻感情在词中的较多表现,有助于洗刷晚唐以来情爱词中浓腻的绮罗香泽之态与宋代俗词轻佻艳冶的作风,这不能不说是毛滂对宋词的独特贡献。          (二)反映士大夫文人休闲娱乐生活的闲适词     在现存毛滂词中,明确以公余暇日的闲情逸致为表现主题的词作将近80首,约占毛滂词的40%,可见士大夫文人生活情趣的描写已成了毛滂词的第一主题。     1.都市生活     在宋词史上,晏殊、张先已较多地将官场的日常生活引入词中,不过晏殊词主旨在于酒阑歌余的人生感喟,张先词的着力处则在听歌看舞的场面和艺术感受。而在欧阳修、柳永那里,则已将畅怀湖山风月、歌咏都市繁华的作风带入词中,但这类作品还为数尚少,不足以决定其整体词风。就算在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苏轼词里,这种潇洒尘外的风调也只是其多彩魅力的小小一角,明显不如后来毛滂那样表现得广泛而集中。至于晁补之隐逸主题的创作,那是到了徽宗朝他罢官闲居之后,尚在毛滂潇洒词风成熟的哲宗朝之后。可见,正是从毛滂开始,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趣才由附庸而蔚为大国,真正成了词体文学表现的重点,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并且达到了清超绝俗的境界。如他在《浣溪沙.泛舟》所描述的“银字笙箫小小童,梁洲吹过柳桥风,阿谁劝我玉杯空。小醉径须眠锦瑟,夜归不用照纱笼,画船帘卷

月明中”,虽然词的内容涉及声色享乐之事,但词人的生活情趣在于其悠然自得的风神与脱去尘累的欢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其卓尔不凡的清兴雅致,达到了化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东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描写都市风俗民情的词作,其中一些以节序词、祝寿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漏尽年新,饮屠苏、进柏椒酒,家人上觞祝寿一巡复一巡……中古元旦人家风情在词人笔下得到生动的再现。三、四句用拟人笔法写时令景色,著词精妙,传递出春色的动人风神和作者的欢愉感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元旦》导语中,将它推作“古词”名篇。     毛滂善于发掘休闲生活的丰富情趣和独特风采,善于将世俗生活诗化、雅化。他的众多节序词和祝寿词,在当时即广泛流传,且不断引起后代词人、读者的共鸣和喜爱,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酬答词     有人作过统计,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以酬和赠答之类的篇章为数最多。宋人在按谱填词的前提下,探索出了和韵的形式,它与集句、隐括都是在某种限制之下进行创作的方法,因而不易写好,然其中也不乏佳作。且酬答词作为社交活动中的应用文字,和散文创作中的奏启、书简、墓志、寿辞之类有大致相似的交际作用。     毛滂在衢州、武康的时期,虽是他沉沦下僚、仕途失意时期,但却是他在艺术走向成熟的文学创作黄金时期。诸多被历代评论者先后交口称赞的佳制妙章,如词《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更漏子.和孙公素泛舟观竞渡》、《南歌子.席上和李师文》、《烛影摇红.送会宗》等皆写于此时期。此时的词人,以官为隐,超然远离政治中心,公暇则召集友朋游山水咏歌以自适,在衢州、武康两地分别形成了两个以他为中心的地方文化交流圈。他们志同道合,常互相唱和,以一诗一词互相慰藉。如《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便是一首酬和之作: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柳冷黄昏,零落荼蘼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萧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暮春花下饮酒,清香扑鼻,雅致风流后抹有一丝淡淡的伤春愁绪。笙箫悦耳,夜深饮怀愈开。“更深”三句,发语幽默、想象奇特、笔韵飘逸不群,“醉话”中闪现出不羁的灵性

追求与快活,楼思敬谓之“佳句也”。          毛滂的闲适词,标举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展示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和忘怀世事,乐得逍遥自在的闲情逸致,甚或有意无意的张扬一种离经叛道的个性。其潇洒的生活作风,高雅的名士风范,为其赢得了不少后世士人的追慕。          (三)山水咏物词          1.山水游吟词     毛滂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皆因仕途辗转往返于各地,过的是典型的宦游生活。他更多地从寄情山水、游赏宴饮中自得其乐,自我解脱。几乎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吟咏佳作。富阳、武康、秀州(今嘉兴)等地的旅游开发区,至今犹留有他的绝妙诗词。试看以下词句: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栏杆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     ——《临江仙.宿僧舍》     手抚归鸿,坐临烟雨帘旌润。气清天近,云日温栏楯。     ——《点绛唇.月波楼重九作》     楚山照眼青无数,淮口潮生催晓渡。     ——《玉楼春.至盱眙作》     此外,毛滂还留有大量吟咏山水的诗、文。其一些七言绝句,写得颇为清新,具乃词潇洒之风。     隔墙杨柳舞腰斜,傍砌鹅梨玉作花。此地风光谁管领?小诗收入长官家。     ——《游翠峰寺》     故遣白云遮谷口,不教幽梦落人间。     ——《昼寝石煕寺》     楼台影压浮天浪,钟鼓声随过岸风。     ——《桐君山,邑人呼为小金山,桐君所庐也》          2.咏物词     宋代咏物词是在宋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咏物词可分为承袭期、反正期、高涨期和汇合期四个阶段。承袭期注重描绘物象的外在形态,风格冶艳;反正期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朝着敦煌、盛中唐原创期咏物词的康庄大道反正、回归;高涨期更多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并在时代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家国身世之恨的新主题;汇合期,家国之恨已成为咏物词创作的社会心理基础,且注重谋篇布局、造语运典、依律合韵之法,日益雅化、诗化。毛滂生于北宋末期,《东堂词》中的咏物词应归属于高涨期,大多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之作。     毛滂的咏物词作颇多,尤喜咏梅、月这类高雅脱俗之物,是年轻词人追求高洁品格的轨迹。     宋人爱梅,并以其“雅”作为生活和审美情趣,进而发展为理想人格的象征,故而多咏梅之词。据统计《全宋词》中题为梅词者达880余首,且多为南宋词人,如赵长卿、

毛滂元日篇八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古诗两首 元日》

毛滂元日篇九
《年》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熬年的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部分地区过年的习俗

辽宁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在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二十六至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衣,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

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发“利是”。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过年习俗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新年十日歌》年初一,一寤觉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淘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口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爷带仔姑娘同来,人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权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它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腊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穷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族族;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状元及弟旧名词。要换共和称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朗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柬充饥。一粒麦,种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华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

毛滂元日篇十
《田家元日》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44313.html

    上一篇:迫在眉睫造句

    下一篇:拟人句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