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别业阅读答案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一
《2015.4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油墩街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崎岖 祈求(qí) 义愤填膺(yīng) 妇孺皆知 ..

B.陷井 菜畦(qí) 鲜为人知(xiǎn) 一拍既合 ..

C.彷徨 嫉妒(jì) 九曲连环(qū) 轻飞慢舞 ..

D.深邃 骨髓(suí) 锲而不舍(qiè) 来势汹汹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如此看来,宽容是一种伟大的选择,以人心去打动人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②因此,我们学会宽容,就会消除冲突和矛盾,友好待人,宽待别人,自己便会拥有友谊和幸福。③宽容是黑暗夜里的一轮明月,不但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牵引别人。④它看似软弱,却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坚韧;看似退缩,却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⑤蔺相如礼让廉颇是宽容,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管仲是宽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更是宽容。

A. ⑤①③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 ③④⑤①② D.⑤②①④③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____ ,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A.仿佛利箭般离弦 B.如同猛虎般出山

C.像陀螺样打转转 D.好似炮弹样出膛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书学习能让人厚实、智慧,读书学习能催人思考,愿借书籍智慧的灵光照亮我们的心灵。我觉得我们读书一要读有所选。选大家公认的“好书”读,“要有所弃,才有所取”,不能以读了多少书来论英雄,而是看看读的书对我们有没有良好的影响。二是读有所用。有用的书要精读,急用的书要先读,直到融会贯通。三是读有所获。要力求读书有顿悟,有明显的收获,力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着自己的灵魂,升华着自己的思想境界,雕塑着自己的精神气质。让自己能在书籍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坚守一方净土,品味感情的清香,拥有一分平静和清醒。

A.读书学习能让人厚实、智慧,催人思考,照亮心灵。

B. 我们读书要选大家公认的“好书”读,力求读书有顿悟。

C. 我们读书要读有所选,读有所用,读有所获。

D.书籍智慧的灵光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苏 氏 别 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①。

南山当户牖②,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注释】①隐心:隐居之心。②牖:窗户。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苏氏别业园林环境清幽,使人萌生隐居之心。 B.颔联、颈联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园林内的景色。

C.“经冬”表明了这时已是春天,“未夕”说明还是白天。

D.诗人在篇末直述自己闲坐听春禽,以声音传递出春的讯息。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颔联、颈联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B.尾联写诗人的感受。置身在深山别墅中,诗人感觉仿佛已脱离了尘世,一切烦恼、杂念全消失了。

C.全诗描写了诗人到深山中的苏氏别业游览的情景。

D.诗歌语言洗炼,明白如话,格律严谨,意境喧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①者。翁诺之。至家,适几②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

③④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

访人果然。

【注释】①假本:借贷(经商的)本钱。②几:矮小的桌子。③博:赌博。④端:正直。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商/贾多贷其资 B.商贾/多贷其资

C.商贾多/贷其资 D.商贾多贷/其资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谢( ) (2)或(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

12. 富翁是如何看出这少年好赌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分)

13.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5)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

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6分)

当心您的手

国子 她是小巷里的一个老裁缝,靠给小区的人缝补衣服、补鞋、修伞过日子。我搬到那儿时,听说她在那儿已待了大半辈子,之前手工做衣服的人多,生意忙了十几年。但这些年,生意慢慢淡了下来。尽管如此,她每天还是早早地在巷口摆开摊子,等待顾客。

我每天上下班经过巷口,她都会善意地朝我笑笑。时间久了,我也知道她的一些情况。她姓王,70多岁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在上海工作,她舍不得呆了大半辈子的巷子,不愿意跟儿子到外地去。

我们年轻人从来没有缝补衣服的习惯,衣服稍微穿得旧了些,洗一洗不耐看了,就丢一旁。我想,自己和这位老奶奶不会有更多的交往。

直到有一天,妻子刚买的高跟鞋鞋跟松脱了,焦急无奈时,我自然想到了巷口的王奶奶。那天已是傍晚了,王奶奶正准备收摊。看到我和妻子,便热情地招呼起来。她接过妻子的鞋,戴起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开始修补。我看着她,银白色的头发,铜色的肌肤,我的眼睛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些湿润。修鞋时,她虽然戴了眼镜,但眼睛还是眯成一根线,可能是为了不分心,她话很少。

黄昏时的小巷十分安静,夕阳打在老人的身上。她一只手紧紧地抓住高跟鞋,一只手用锤子反复地用力敲打鞋钉。老人的手有些颤抖,每敲打一次都显得很吃力。我和妻子安静地看着整个过程,生怕老人伤到自己的手。看着这一幕,我几次心都快跳了出来,突然我急切地说:“奶奶,当心您的手!”王奶奶顿时停下来,微笑地看着我和妻子,不一会儿,她的眼角流出了泪水。她说,孩子,我在这里缝缝补补大半辈子,给人家修鞋补伞时,大家都说小心不要弄坏了他们的鞋和伞,你是第一个说小心我的手。因为这句话,她无论如何不肯收两块钱的手工费。

这个故事发生在6年前。我和妻子搬离了那个巷子后,就再也没看到过这位王奶奶。当年,我和妻子刚刚谈恋爱,因为我的那句“当心您的手”,妻子坚信我就是她要找的人。

不知道,王奶奶是否还在那个小巷里,一切是否安好?

15.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6.仔细揣摩文中画线语句,说说“我”的眼睛为什么竟然有些湿润,老裁缝的眼睛为什么流出了泪水。(4分)

17.“黄昏时的小巷十分安静,夕阳打在老人的身上”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18.“奶奶,当心您的手”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含义?(3分)

19.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4 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二
《2013届全国各地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13届全国各地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

1.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8.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

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6分)

8.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

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

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

9.诗人喜欢幽静,性情高雅,洒脱超俗,向往心灵的宁静。他一到清幽的别业就产生隐逸之

情,他欣赏别业周围的开阔景色和别业里新奇别致的幽景,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

春鸟的啼鸣,置身这种环境中,他感到自己仿佛超脱凡尘,烦恼、杂念全部消失,非常舒心

惬意。

2.安徽省滁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试卷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8.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9.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

答:

8.答: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

(简析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

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3分)

9.答: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

析手法3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

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分析作用3分)

赏析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

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

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

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

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

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

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

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

之所独也。”象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

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

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

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

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

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

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

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 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

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

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

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

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3. 山东省新泰一中南校东区2013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忆故人

(北宋)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

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 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1)赏析上片“烛影摇红”中“摇”字的巧妙之处。(4分)

(2)赏析下片“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的结尾艺术。(4分)

(1)上片写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微风之中烛光摇动的朦胧形象,(2分)又写出了主人公思念故人、心神不宁的心绪,可谓情景交融。(2分)

(2)结尾三句以景结情。“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芳华易逝;“燕子来时”以燕归反衬行人未归;“黄昏庭院”则将前面两景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凄凉意境中。(2分)结句将离思伤感之情巧妙地蕴含到客观景物之中,含蓄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4.东城区示范校综合练习(一)

2011年12月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命制

12.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7分)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②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⑴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⑵ 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前赤壁赋》写的都是月下泛舟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文体的因素,

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阐释。(10分)

12、(7分)

(1)D (3分)(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13、(10分)评分标准:

明确喜欢哪一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3分; 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具体阐释,4分;语言通顺,3分。

5.东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考

11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3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1)清秋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2)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6.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小 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请作分析。(4分) 答: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分)

(2)托物言志。(1分)这首诗以“小松”喻人,(1分)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1分)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1分)(共4分)

7.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2012年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尽:用完,没有;(1分)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1分);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1分)

(2)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 (1分)。

8.河北邯郸市四校2013届高三四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释: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8.颔联描绘了微雨濛濛,“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斑剥陆离,绿草纤细低垂。(2分)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2分)勾画出一幅凄清冷落、寂寞萧条的景象。(1分)

9.心境寂寞孤单中不乏闲适自得的曾经征战沙场的老将形象(2分)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有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却“渐欲似”,这就把老将的孤寂无奈揭示出来。(2分)颈联“井放辘轳闲浸酒”,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装置。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体现老将与鹦鹉为伴,以饮酒自娱,闲适自得中透露出孤寂。(2分)

10. 2012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首诗的结句都有“使人愁”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4分)

(2)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1)催诗抒发游子飘泊天涯的思乡之愁;李诗则抒发自己爱国忧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愁。

(2)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颔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则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尾联即景生情,都以“愁”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颇有章法。

11. 柳城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三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0—2011年度上学期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单位:新宾高中 命题人:马婕 校对人:郝旭颍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模式”蕴含的价值理念

辛 鸣

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西方社会对之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模式”决不仅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其所蕴含、所体现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模式”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还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首先,和谐发展是以“不同”为前提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发展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就成为了不同社会的当然选择。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僵化衰落,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不是对西方模式的“克隆”,而是对西方发展范式的突破与超越。在西方范式内发展,中国可能会有小的进展,但难有大作为。只有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不在西方发展的五行中,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

有的人担心,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多地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要低调一些,甚至不主张提“中国模式”。其实恰恰相反。有道是:“和而不同”,旗帜鲜明地表明的“不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大大方方地表明“不同”,也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

其次,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各取所需”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利的。

这种互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政治领域的交流借鉴。比如,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西方某些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为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现有国际秩序,以所谓“国际公理”、“人类普遍价值”,向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乃至宗教观,其他民族和群体稍有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进行大肆讨伐,这当然是不能为其他民族和群体所接受的。

再次,和谐发展不希望也不主张“一花独放”。“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发展模式是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和谐相处的。

有人会问,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不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呢?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但我们的回答是,在可预计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消除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模式”是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而形成的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B“中国模式”不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关注。

C“中国模式”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理念,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这些价值理念,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

D“中国模式”突破并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模式。30多年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下列不属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一项是( )

A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世界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不同” B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利,不是你死我活,各国和谐发展要着眼于“各取所需”。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

D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分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这样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和谐相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中国要真正地发展起来,就要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

B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都不能强求一律,各国只有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不会使人类社会僵化衰落。

C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但我们认为中国模式不会消除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

D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与世界各国做更多的交流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延昭本名延朗,父杨业。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西山,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元年,诏益延昭兵满万人,如契丹骑入寇,则屯静安军之东。延昭上言:“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君,扼其要路,众可

歼焉。”奏入不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①甚众。

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②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注】①馘:古代割掉敌人的耳朵以计数献功。②榇:棺材

(节选自《宋史·杨延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 访:询问

B. 发:发现

C. 坐:因犯……罪

D. 饬:督促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延昭“智勇善战”的一组是 ( )(3分)

①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②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 ③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 ④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⑤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 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延昭幼时沉默寡言,但喜欢玩行军打战的游戏。其父杨业是前朝名将,对他影响很大,他颇有父亲治军打战的风范。

B.杨延昭智勇双全,功劳很大,皇帝对他另眼相看,颇为倚重。即使朝中很多人嫉妒他,皇帝也极力保护他,对他言听计从。

C. 杨延昭与士卒同甘共苦,自己的俸禄都用来犒劳士兵,遭遇敌人身先士卒,打仗胜利了就把功劳让给部下,所以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D.杨延昭戍边二十多年,不但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士兵的爱戴、百姓的拥护,而且敌人对他也敬畏有加,称他为杨六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5分)

⑵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8.这首诗中间两联写出了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这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6分)

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木欣欣以向荣, 。

(2) ,但愿长醉不用醒。

(3)雁阵惊寒,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5) ,只是朱颜改,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温暖一生的假糖

余 华

⑴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不好,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⑵一天,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店门前。我一眼就认出,她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赶紧低下头去,心里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到店里来买糖果…”

⑶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一天,我很早就来到学校,看到刘老师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碎玻璃往簸箕里捡。那时,她被划为了“黑五类”,一边接受改造,一边继续教书。

⑷看到她冻得通红的双手,我不由一阵辛酸: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该多好啊!突然间,我想到小伙伴军军送给我的奶油糖。晚上睡觉时,我曾几次想剥开吃掉,却一直没舍得。刘老师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把这颗糖送给她,不是能给她增添一些力气吗?

⑸我掏出奶油糖,走到刘老师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刘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放出光来,嘴唇哆嗦着说:“谢谢你,孩子。”

⑹整整一天,我发现,刘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向我投来凝思的目光;整整一天,我心里都感到无比的快乐。

⑺到了晚上,才发现出了问题。军军问我:“小余子,我那块包在奶油糖里的肥皂你是吃了还是扔了?”闹了半天,原来那不过是一颗假糖!我竟在刘老师本就受伤的心上,又插上了一刀!夜里,我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⑻从那以后,我开始害怕刘老师的目光……几十年过去了,我再没颜面去见刘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⑼“我买两斤水果糖。”刘老师还是走了过来。我忙把包装好了的水果糖递过去。趁她掏钱的时候,我迅速打量了她一眼————她真的老了,脸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但那慈祥的笑容,使她显得那么和善。庆幸的是,她没有认出我。

⑽刘老师转过身,终于要走了。突然间,我想到必须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难得机会。“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出来。她回过来,惊慌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她兴奋起来了:“你不是小余吗?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子吗?”我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她像想起什么似的,从提包里抓了一把糖果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⑾捧着那把糖,我却不知所措。我有什么脸面收下老师的糖果呢?见我迟疑的样子,她笑了:“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你还请老师吃过糖呢!我还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糖!”

⑿我语塞了,不明白刘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疮疤,还是为了发泄心中几十年怨恨?我羞红了脸。刘老师却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接着说:“那是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最善良、最纯洁的童心哪!那颗糖,让我感觉到人世间的爱还没有泯灭,所以也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只怪老师没那福气消受,就在你走

后不久,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舍得早一点将那颗糖吃掉呢?”说着说着,刘老师感伤地叹息起来。我则仿佛拨云见日:原来,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⒀当天晚上,我买了礼物去刘老师家,但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勇气揭开那颗糖的秘密。当我得知几十年的良心债,因当年那帮专案组的搜查而不复存在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

⒁这时,我心中更有了一股勇气:当年,一颗搞错的糖果,可以温暖老师的一生;而今,下岗这一点小挫折,比起那时刘老师的处境来,要好上百倍千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呢?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第12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下岗后的窘境和心态,这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写三十年前发生的故事,这对小说主旨的挖掘和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

C“文化大革命”中,刘老师受到打击迫害,“我”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因此敢于主动去接近、安慰这个“黑五类”。

D“我”对刘老师“凝思的目光”,开初感到快乐,后来感到愧疚。小说是通过写错觉来反映出“我”心理的变化。

E糖或真或假的迷雾,使小说中产生许多“误会”,刘老师心怀感激,我心怀愧疚,两种误会交织,使情节曲折动人。

(2) 联系全文,请简要概述小说中“我”的性格。(6分)

(3) 小说的标题“温暖一生的假糖”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假糖”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样的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 因为“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所以刘老师没有吃到糖,并不知道是“假糖”。

如果没有这一巧合,故事情节又会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你自己设想的故事情节,并说明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钱玄同的两次背叛

1906年秋天,钱玄同第二次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这年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出狱后也来到日本,在东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钱玄同拜识章太炎后,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钱玄同听章太炎讲国学,立定了他的研究国学的志向,并从此走入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那时章太炎等一班民族主义者主张光复旧物,钱玄同也浸渍于中国古典文献里。后来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

1910年5月钱玄同归国,1911年的2月间,钱玄同在故乡吴兴拜访了经学大师崔适。1913年8月钱玄同到北京后,仍去信向崔适请教问学。这样钱玄同在经学上有了两个正式的老师,一个是章太炎,一个就是崔适。

钱玄同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逆徒。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个不安分的女人,她们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桑生发现她们果然是鬼是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四
《课外阅读方案》

志达学校“当书香少年,与经典同行”

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营造“书香校园”,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的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延伸,作为一门校本活动课程,其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

1. 对于低年段和初期学习阅读的学生来说,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训练他们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他们的识字(拼音)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语言,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2. 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打下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基础,从而形成自觉阅读、自主阅读、正确阅读、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包括:热爱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坚持阅读终身阅读的习惯,广泛阅读大量阅读的习惯,勤于阅读善于阅读的习惯。

善于阅读包括:边读书边思考、质疑解疑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勤查字典的习惯。(这些同时又是读书的方法)。

三、阅读内容

国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千家诗》、《论语》、《古诗文诵读手册》、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儿童文学、科幻科普小品、文化百科、古典名著、现代中外名著、人物传记、英雄故事、军事经济环保探险天文地理等等。(推荐书目见附1、2)

四、目标要求

低年级:(一、二年级)

1.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三字经》、《百家姓》;

2.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3. 每学年背诵古诗文3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4. 每星期积累一些成语。

中年级:(三、四年级)

1. 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2. 阅读浅显的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 会做摘录笔记,每学年背诵古诗文4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4. 每星期背诵一定数量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

高年级:(五、六年级)

1. 阅读面扩大,开始阅读文学名著及科技文章,《千家诗》、《增广贤文》等;

2. 开始写读书笔记、心得,一学期不少于5000字;

3. 每学年背诵古诗文4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4. 每星期背诵一定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

初中年级:(七—九年级)

1. 阅读名家名著,每学年2——3部,《论语》,军事经济科技及文艺作品;

2. 学会制订阅读计划,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信息和资料;

3. 会做读书笔记和阅读欣赏笔记,每星期不少于10000字;

4. 每学年背诵古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五、实施办法

1. 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利用班会、集会、家长会、电子屏幕、班级板报、广播站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

(1)一至六年级,每周3节,统一定为每周一、三、五上午第四节。

(2)初中年级,每周1节,定为每周二下午第四节。

(3)阅读展示课,小学初中每周1节,时间为周三下午第四节。

(4)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分散阅读。

3. 创造物质条件。

各班要积极充实学生读物,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的图书总量低年级不少于50册,中年级不少于80册,高年级不少于100册。学校定期不定期检查班级图书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图书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要定时、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

4. 倡议亲子共读。提倡学生家长为孩子准备书橱或书房,同时倡议家长和子女共读好书。

5. 要求师生共读。要求所有教师都参与阅读,不光阅读有关专业书籍,还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有关读物。

6. 建立“一卡两本”。要求各班为学生建立课外阅读卡和读书笔记本、习作本。每读一本书都要填入阅读卡,低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高年级采用摘抄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和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和统计。

7. 以活动促阅读。根据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各类活动。如低年段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活动,中高年段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赏析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阅读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现场作文赛等活动。

8. 以激励促阅读。班级根据图书管理员的记录和阅读卡的记载,对学生阅读数量和读书笔记的质量分别给以OEC加分,根据分数每月评出班级“阅读之星”。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比,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每学年汇编优秀学生习作,推荐优秀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

六、保障措施

1. 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总负责,以教导室和语文教研组牵头,以各班主任、语文教师为主要责任人,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如图书室开发与管理制度、班级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课外阅读课程管理制度等,认真组织实施。每学期,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开展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评。

3. 各学科老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受影响。

宜城市志达学校

二0一二年十一月

附1: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低年级:

《三字经》《百家姓》《古诗文诵读手册》《小布头奇遇记》《小老虎历险记》《三个小宠物》(月光岛丛书)《365夜知识童话》《郑渊洁童话—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我不是坏小孩》《三毛流浪记》《中华歌谣100

首》《寓言故事三百篇》《民间故事三百篇》《阿凡提的故事》《小脚丫图画书系列》《动脑筋爷爷》《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狐狸列那的故事》《洋葱头历险记》《淘气包埃米尔》《假话国历险记》《丁丁历险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连环画》《伊索寓言》 中年级:

《千字文》《弟子规》《古诗文诵读手册》《大林和小林》《寄小读者》《严文井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叶圣陶童话》《儿童古代文学丛书》《中国幽默儿童文学丛书》《皮皮鲁传》《世界之谜少年科幻小说系列》《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中外名人故事》《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成语故事三百篇》《发明发现故事三百篇》《益智故事三百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哆拉A梦手工系列》《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小品》《希腊神话和传说》《小飞人卡尔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爱的教育》《吹牛大王历险记》《小鹿班比》《小思想家在行动》《魔法师的帽子》《丛林的故事》《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全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海底两万里》

高年级:

《千家诗》、《增广贤文》《古诗文诵读手册》《小溪流的歌》(上、下)《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秦文君文集》《女生日记》《隐身人》《时间机器》《好兵帅克》《世界五千年》《寄小读者》《发现学》系列丛书《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生活中的数学》《水浒传》(少儿版)《三国演义》(少儿版)《聊斋》(少儿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小王子》《希腊神话》《王子与贫儿》《苦儿流浪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环球八十天》《海蒂》《做个快乐少年人》《音乐家》《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莫吐儿——世界儿童文学丛书》《雾都孤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丛书》《昆虫记》《大不列颠智能训练》 初中年级:

《论语》 《诗经选》 《唐诗三百首》 《宋词选》 《泰戈尔诗选》 《繁星•春水》 《朝花夕拾》 《昆虫记》 《雨天的书》 《缘缘堂随笔》《张爱玲散文》 《汪曾祺散文》 《傅雷家书》 《我的精神家园》 《爱因斯坦文录》 《鲁滨逊漂流记》 《欧也妮•葛朗台》 《堂吉诃德》 《简爱》 《巴黎圣母院》 《红与黑》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老人与海》 《意大利童话》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呐喊》 《彷徨》 《骆驼祥子》 《边城》 《围城》 《受戒》 《平凡的世界》

《射雕英雄传》 《哈姆雷特》 《雷雨》 《一千零一夜》 《史记》 《名人传》 《居里夫人》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陈景润》 《甘地自传》 《达尔文传》 《思想录》 《歌德谈话录》 《从一到无穷大》 《啊哈,灵机一动》 《万物简史》 《生命的多样性》 《黑猩猩在召唤》

附2:古诗文必背篇目

一年级上:(15首)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咏鹅》《古朗月行》《竹里馆》《悯农》(2首)《池上》《画鸡》《风》《静夜思》《蚕妇》《中秋夜》《秋浦歌》《一去二三里》《别卢秦卿》

一年级下:(15首)

《寻隐者不遇》《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怨》《江村晚眺》《陶者》《题袁氏别业》《送朱大入秦》《月子弯弯照九州》《长干曲》《桃花溪》《田园乐》《采莲曲》《题秋江独钓图》《寄扬州韩绰判官》《洛阳道》

二年级上:(1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忆江南》《清明》《登鹳雀楼》《望天门山》《答李浣》《秋风引》《秋日》《赠乔侍卿》 二年级下:(15首)

《乐游原》《江上渔者》《夏日绝句》《小池》《村居》《所见》《易水歌》《答武陵太守》《暮江吟》《过华清宫》《寒雀》《重别周尚书》《清明》(王禹稱)《杂诗》(王维)《渡汉江》 三年级上:(20首)

《相思》《游园不值》《大林寺桃花》《石灰吟》《题西林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宿建德江》《早发白帝城》《山行》《竹石》《白马篇》《夜立阶下》《再经胡城县》《伤春》《中秋月》《题淮南寺》《立秋》《送友人入蜀》《七夕》

三年级下:(20首)

《泊船瓜洲》《渔歌子》《塞下曲》《江南春》《小儿垂钓》《咏柳》《鹿柴》《苏氏别业》《春宿左省》《送友人》《秦淮夜泊》《巴东三峡歌》《生查子》《春夜别友人》《论诗》《马诗》《春日忆李白》《春词》《归园田居》(其一)《晚春》

四年级上:(20首)

《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剑客》《别董大》《江畔独步寻花》《望洞庭》《六月二十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五
《2012年高考备考》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六
《山东省临淄中学2012届高三诊断考试答案》

山东省临淄中学2012届高三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1.D 【解析】 A项,“血”读xuè;B项,“讦”读jié;C项,“炽”读chì。

2.C 【解析】 A.打圆场;B.屈指可数;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 A 【解析】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4.D 【解析】 A.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掉;B.缺少主语,将“经”移至“研究”前;C.“提高„„状况”搭配不当。

5. A 【解析】 ③和文段首句句式相同,因此应紧随其后,⑤是对阳光的解释,④②相连,对微笑的作用进行阐述,①是综述句。理清关系,不难得出答案。

二、6.B.解析:网络是使热词产生的重要工具。

7.B. 解析: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必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C项“相关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无中生有,D项主要来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受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的影响。

8.C.原文没有相关的论述。词语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

10.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

11.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12.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四、(24分)

13.译文:

(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3)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

(落实“卜”“相”“果”后一句语序)

14.(1)既写了小景、近景,又写了大景、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

(2)诗人喜欢幽静,性情高雅,洒脱超俗,向往心灵的宁静。他一到清幽的别业就产生隐逸之情,他欣赏别业周围的开阔景色和别业里新奇别致的幽景,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置身这种环境中,他感到自己仿佛超脱凡尘,烦恼、杂念全部消失,非常舒心惬意。

15.略

五、16.参考答案:初春的雪是个舞者,翩跹的舞步,跳一曲春天的华尔兹;初春的雪是位

歌者,曼妙的歌声,唱响春天的序曲。

17.【答案】 示例:喜欢。车尾的标贴反映了车主的个性化创造,是他们在有限空间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是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在生活中的投影;车尾的标贴还能带给人以快乐,拥堵的交通、狭小的车厢容易让人烦闷,看到前车车尾的标贴能让人会心一笑,也有利于消除人与人的隔阂;另外,它还有警示作用,让我们多一分小心,多一分安全。(喜欢或不喜欢均可。阐述部分1个角度2分,2个角度4分,表达准确1分)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语言的准确、鲜明。答题时观点要明确,做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阐述观点时可从个性化、警示性、幽默性等角度入手。

18.【答案】 多一分诚信和胸怀,少一分猜忌和狭隘;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少一分偏执和计较;多一分谦让和公平,少一分争斗和霸道。(1句1分)

【解析】 可按照“多一分„„,少一分„„”的格式将句子组成排比句,这样就比较容易了,但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相对性,如“诚信和胸怀”相对的就是“猜忌和狭隘”,这就要求我们辨别一下句子中的词语顺序和句子顺序,另外还要把多余的修饰成分去掉。

六、(一)19.“另外的场景”分别指“宽阔的草原”“荒寂的沙漠”“峰峦逶迤的群山”等大美之境。这样写突出了自然给人的启示,能让人们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为下文的抒情议论 作铺垫,也与下文“物化了城市生活”形成对比。(答出“大美之境”的内容2分,作用2分,共4分)

20.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是幸运的。,可以不再受贫穷的煎熬;但我们生活在这个 物质丰盈的世界里,一切又都被物化了(或格式化了),人们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所以这又是不幸的。(前后各2分 ,共4分)

21.这些语句表达上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格,将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比作“书架”“冰 箱”和“超市”。形象具体而又有突出强调作用,充分抒发了“我”对物化的城市生活的 不满及对投入自然的渴望。(4分)

22.第一处是针对物化了的,“城市人”来说的,他们非常渺小;“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是针对身处“空旷之美”的“我”来说的,能“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制”,感悟到了生命之美;而“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是对都市人的召唤,希望人们摆脱物欲的世界,去追求富有诗意的人生。(6分)

(二)

19.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表现了刘桀骜不驯的“狂”劲。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20.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分)(每点任举一例即可。)

21.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每点2分,共6分)

22.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

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2分)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2分)(第一问4分,其中阐释句意2分,答出内涵2分;第二问4分,如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表述不当、条理不清者酌情扣分。)

七、作文参看高考评卷标准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 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 人骄傲呢?”田子方 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 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作文核心提示:

1、具体而言,学生恶搞杜甫大概基于两种心理:一是释放压力。他们在穷尽想象恶搞杜甫的过程中,无疑能体会到一种精神放松和愉悦,这有助于减轻和释放应试教育带来的精神压力。二是发泄对杜甫的不满。课文练习和教案,大都有背诵全诗的要求。如杜甫、李白、鲁迅“特别忙”,不但出现频率高,而且都要求“全文背诵”。

2、涂鸦并不是讽刺贬低杜甫的文学创作,而仅仅是学生的创意产物,杜甫涂鸦是把教科书长期塑造的刻板严肃的杜甫形象生动化、趣味化,这种单纯的娱乐行为并不与杜甫人格修养有关,杜甫在文学诗坛的地位也并不会动摇。涂鸦只不过是一种新新人类的个性创作形式而已,从某种程度上和过去的神话传说、现代的穿越剧有些类似,说得高雅一点是浪漫主义手法。为何不能善待这些纯粹出于自娱自乐的网络产品呢?

3、优秀的历史人物就应该是严肃的,崇高的,似乎一点调侃都不容,这样的观念其实就是抑制思想的自由发展,扼杀了创意的萌芽。教科书、学校老师都给我们介绍李白的文学成就,但又有几个老师能够告诉学生,李白当年的风流史?

4.没有边界的恶搞,除了证明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缺乏基本尊重和自身的肤浅之外,再也难以看到更有意义的东西。对杜甫之类的具有图腾意义的历史文化大家进行炒作式恶搞甚至亵渎,似乎已经偏离了课堂涂鸦娱乐的本来意义,只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而炒作“杜甫很忙”的背后,其实正是浮躁的中国社会典型的人文迷茫。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

陆尚

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很忙”,在网络蹿红,然而他被广大网友热烈追捧的缘由却并非他的千古名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是无数在微博和帖子上疯传的关于他的五花八门的涂鸦图片。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还在筹划之际,杜甫却以此种方式先火了起来,对此我们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忧虑。

其实,伴随着杜甫画像涂鸦事件的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也是纷纷扬扬、争论不休。力挺者以为,这个现象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涂鸦是对于画像的“再创作”,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作用,也体现了一种童心和童趣,应该呵护。批评者则不以为然,认为网友创作时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要尊重传统文化,而对文化的恶搞,对人物的穿越,则反映了当前一个时代的浮躁。对于网友的这种近乎于疯狂的涂鸦游戏,笔者亦是深感忧心。在笔者看来,减压、增强创造力、保持童心童趣,似乎并不能成为其名正言顺地对诗坛巨匠的画像进行恶搞涂鸦甚至丑化的借口,更何况对于杜工部画像的“再创作”早已超越了学生群体调皮捣蛋的涂涂画画,而成为网络上的集体狂欢行为,一些图片也远远突破了能被接受的尺度,更有甚者,则重新编排了诗人生平,称其“插画模特”。也难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要在其新浪官方微博转了一组“杜甫很忙”的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表达不满之情。

据悉,网上传播的“杜甫很忙”的涂鸦是以高二《语文》人教版上的杜甫《登高》一诗的配图为原图进行“创作”的。这幅由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中,大诗人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尽显其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而在网友们的笔下,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子美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不但被“穿越”到现代骑自行车、打篮球、打CF实战游戏,在电脑上写诗、在路边摆摊卖西瓜,甚至还变身为火影忍者、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可谓极尽想象之能事。有网友开玩笑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快脱销了”,人们对于涂鸦游戏的热衷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遭遇恶搞的又岂止杜甫一人,此前李白、辛弃疾、雷锋等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都曾成为网友们消遣的对象,被极度娱乐化和消费,引发猛烈的网络集体热潮和集体围观。曾几何时,网络恶搞已成了一种被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怪现象。而对此,甚至有人声称: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这些“娱乐”事件中,“大家”和“偶像们”俨然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玩偶,以及被恶搞和释放压力的对象,在其形象、尊严和声望被狠狠地丢到了一边的同时,其身上具有的强劲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也被无情地消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应该说,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们为我们灿烂、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 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随便对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大家进行涂鸦、恶搞、丑化也就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与素养的不足。对于文化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为我们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名垂青史的个人更要心生敬重和感恩,因之,又岂能将他们作为娱乐大众的对象呢?笔者希望,给为我们创作和留下了很多美妙篇章和诗歌的大诗人杜甫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吧!让“诗圣”从此种不堪的“忙碌”中脱离出来,歇一歇脚,不要让过度的娱乐将其消费殆尽、使其形象破损!请尊重我们的先人和文化。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七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2009-02-05 19:28:13)

所谓“意境”,旧时诗论家也称“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正如王国维所说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宋元戏曲史》)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境”即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

常见的诗歌意境有:(!)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2)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3)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4)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5)凄婉幽伤,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哀伤凄冷,如泣如诉;(6)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

一、[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事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 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曲的对照理解,涉及对典故的判断和理解,对诗歌意境、主题和语言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二、[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的分析,注意要求是“具体说明”。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应抓住意象特征,分析创设的意境氛围。注意要求是“简要分析”。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三、[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主题和诗眼的判断与理解。须抓住诗中的意象和凄清的意境及有关思乡语句来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探究规律

第一、知人知时,初步感知意境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文学主张、艺术风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潮流,有利于真正领悟一首诗歌深蕴的意境。所谓“知时论诗”,是说一切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诗歌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宋朝中期社会富庶、俘靡,宋词多有婉约绮丽之象。所谓“知人论诗”,是说即使在相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诗人因迥异的性情、志趣、家世和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作品。如“李白之飘逸、贾岛之诡谲、稼轩之豪迈、淑真之凄清”。

第二、研析诗题,敏锐捕捉意境

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研析诗题,能快捷捕捉诗的情调、情脉和情结,进而为结合全诗鉴赏意境作准备。(1)诗题暗示诗词的类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思乡诗,王维的《过香积寺》是咏物诗;(2)诗题营造情感氛围,或点明时空,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夜”,或点明基调,如王昌龄的《闺怨》中的“怨”;(3)诗题暗示意境的结合方式,意境的结合方式有三:一是情由境生,如王昌龄的《闺怨》,因主人公久居深“闺”而生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怨”;二是移情入境,如杜甫的《春望》,题目不是因“春”而望,而是心有所“望”,即将自己的忧国之思与怀民之情移入春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三是物我交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雨知人意,人解物情,物我同构,契合无痕。

第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进而渐入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

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四、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深刻挖掘意境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联想和想像这两种思维。善于想象、联想可以再现诗歌场景,与诗人情念相通,心脉相联,感悟诗歌的意境。一是补白创造,获得“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效果;二是灵活自由地打破时空界限,突出、放大、缩小、连缀意象,衍生出气象万千的境界。如对“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读者可以通过马蹄带回的香气进行补白再创造,然后还原出马和主人游春的惬意情景,自然就传达出令人陶醉的大好春光了。

【解题技巧】意境类鉴赏题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点,分条陈述。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本诗的颈联向来被人称颂,你认为其中哪两个词最精练、传神?为什么?(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三、四两句为历代传诵的名句,人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说说妙处。(6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写的?(6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①作者为什么能“凭伊问讯,大梁遗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②“边声悄,炊烟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八
《千家诗》

千家诗卷一 信州谢叠山精选五 绝春眠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送郭司仓 王昌龄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洛阳道 储光羲大道直如发 春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 双双呜玉珂独坐敬亭山 李 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登鹳鹤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观永乐公主入番 孙 逖边地莺花少 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 龙塞始应春伊州歌 盖嘉运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左掖梨花 丘 为冷艳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 吹向玉阶飞思君恩 令狐楚小苑莺歌歇 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 翠辇不曾过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夜送赵纵 杨 炯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竹里馆 王 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送朱大入秦 王 维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集》与《全唐诗》作孟浩然长干行 崔 颢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咏史 高 适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罢相作 李适之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逢侠者 钱 起燕赵悲歌士 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 前路日将斜江行望匡庐 前 人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答李瀚 韦应物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秋日 耿 (三点水+繁体韦)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秋日湖上 薛 莹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宫中题 文宗皇帝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汾上惊秋 苏 (廷+页)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寻隐者不遇 贾 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蜀道后期

张 说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静夜思 李 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秋浦歌 李 白白发三千丈 离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赠乔侍郎 陈子昂汉廷荣巧宦 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 白首为谁雄答五陵太守 王昌龄仗剑行千里 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婕妤怨 皇甫冉花枝出建章 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 双蛾几许长题竹林寺 朱 放岁月人间促 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 更得几回过三闾庙 戴叔伦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易水送别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别卢秦卿 司空曙知有前期在 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 不及石尤风答人 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千家诗卷二 信州谢叠山精选五 律幸蜀回至剑门 玄宗皇帝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和晋陵陆承相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杜审言北斗挂城边 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回 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 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 长此戴尧天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清烟 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一本作隐高树长甯公主东庄侍宴 李 峤别业临青甸 鸣銮降紫霄 长筵(宛+鸟)鹭集 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 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 恋赏未还镳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张 说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位窃和羹重 恩叨醉酒深 载歌春兴曲 情竭为知音送友人 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送友人入蜀 李 白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沈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苏氏

别业 祖 咏别业居幽处 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 澧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 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 闲坐听春禽春宿左省 杜 甫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坷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 甫何年顾虎头 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 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 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 真随惠远游终南山 王 维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 隔水问樵夫登总持阁 岑 参高阁逼诸天 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 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 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 常愿奉金仙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薇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登兖州城楼 杜 甫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送崔融 杜审言君王行出将 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 军麾动洛城旌旗朝朔气 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少 秋风古北平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帐殿郁崔嵬 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 夜火杂星回谷暗千旗出 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 终乏(提手炎)天才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醉后赠张旭 高 适世上漫相识 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 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 能更几回眠玉台观 高 适浩劫因王造 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 文字鲁恭留宫阙通群帝 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 时过北山头观李固言 杜 甫方丈浑连水 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 老去限空闻范蠡舟偏小 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旅夜书怀 杜 甫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 杜 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江南旅情 祖 咏楚山不可极 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 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 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 无媒寄洛桥宿龙兴寺 綦毋潜香刹夜忘

归 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 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 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 处处鸟衔飞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题松汀驿 张 佑山色远含空 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 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 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 不在五湖中圣果寺 释处默路自中峰上 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蔼 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 钟磬杂笙歌野望 王 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送别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金天方肃杀 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 之子送佳兵海气侵南部 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归邀麟阁名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 甫落日放船好 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 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 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 应是雨催诗其二 杜 甫雨来沾席上 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 燕姬翠黛愁缆侵堤柳系 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 陂塘五月秋宿云门寺阁 孙 逖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 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 梦与白云游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 白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临洞庭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 适谪去君无恨 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 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 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顺风波秦州杂诗 杜 甫凤林戈未息 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 悬军幕井乾风连西极动 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 何时议筑坛禹庙 杜 甫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 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 江深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望秦川 李 颀秦川朝望迥 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 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 凄其霜露浓同王徵君洞庭有怀 张 谓八月洞庭秋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 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 何日复同游渡扬子江 丁仙芝桂楫中流望 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 山

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 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 淅沥度秋声幽州夜歌 张 说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 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 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 谁知恩遇深千家诗卷三 信州谢叠山精选七 绝春日偶成 程 颢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 朱 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宵 苏 轼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春夜 王安石金炉香尽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初春小雨 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上元侍宴 苏 轼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立春偶成 张 (木+式)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打球图 晁无咎阊阖千门万户开 三郎沈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宋诗纪事》为晁说之作宫词 林 洪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其二 林 洪殿上衮衣明日月 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咏华清宫 王 建行尽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清平调词 李 白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题邸间壁 郑 谷酴(酉+縻)香梦怯春寒 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绝句 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海棠 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清明 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社日 张 演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寒食 韩 (雄右换羽)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九
《极玄集》

极玄集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极玄集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极玄集二巻唐姚合编合有诗集已着录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纎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然选录是集乃特有鉴裁所取王维至戴叔伦二十一人之诗几一百首今存者凡九十九合自称为诗家射雕手亦非虚语计敏夫唐诗纪事凡载集中所录之诗皆注曰右姚合取为极玄集葢宋人甚重其书矣二十一人之中惟僧灵一法振皎然清江四人不著始未祖咏不著其字畅当字下作二方空葢原本有而传写佚阙其余则字及爵里与登科之士一一详载观刘长卿名下注曰宣城人与唐书称河间人者不同乂皇甫曽注天宝十二载进士皇甫冉注天宝十五载进士以登科先后为次置曽于冉之前与诸书称兄弟同登进士者亦不同知为合之原注非后人抄撮诸书所増入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极玄集原序

唐诗数千百家浩如渊海姚合以唐人选唐诗其识鉴精矣然所选仅若此何也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制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懐璧岂得悉无瑕类者哉武功去取之法严故其选精选之精故所取仅若此宋初诗人犹宗唐自苏黄一出唐法几废介甫选唐百家亦惟据宋次道所有本耳又玄粹苑世已稀睹况其他乎易尝采唐人诗几千家万有余首视此有愧盖悯作者之苦心悼后世之无闻故凡一联一句可传诵者悉录不遗亦不以人废固知博而寡要劳而无功知我罪我一不敢计业欲并锓诸梓而力有未逮姑先此集与言诗者共之时重纪至元之五年三月既望建阳蒋易题

●钦定四库全书

极玄集巻上

(唐)姚合 选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历拾遗御史天宝末给事中肃宗时尚书右丞】

送鼂监归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所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丘为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祖咏【开元十三年进士】

留别卢象

朝来已握手宿别更伤心灞水行人渡商山驿路深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直道皆如此谁能泪满襟

兰峰赠张九皋【集作扈从御宿池】

君王既巡狩辇路入秦亰逺树低苍垒孤山出幔城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谁念迷方客长懐魏阙情

苏氏别业【国秀集作蓟门别业英灵集作逰苏氏别业】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夕次圃田店

前路入郑郊尚经百余里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巳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本集路刻程村刻林】

题韩少府水亭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鸟啼当户竹花绕傍池山水汽侵階冷藤阴覆座闲寜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李端【字正已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

赠苗员外

朱户敞髙扉青槐碍落晖八龙承庆重三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貎年称老莱衣叶暗新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茂陵山行陪韦工部

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云际中峰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髙亭不可望星月满空山【本集冈作村亭作窗】

芜城懐古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邉路城里月眀时精灵自来去

○耿湋【或作纬宝应二年进士官至左拾遗湋音为】

赠严维

许询清论重寂寞住山阴野客投寒寺闲门当古林海田秋熟早湖水夜渔深世上穷通理谁能奈此心

赠朗公

来自西天竺持经奉紫微年深梵语变行苦俗人归月上安禅乆苔生出院稀梁间有驯鸽不去为无机

早朝

钟鼔余声里千官向紫微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清漏闻驰道红霞映琐闱犹看嘶马处未启掖垣扉【红一作轻】

秋日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与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书情逢故人【原题巴陵逢洛阳邻舍】

因君知此事流浪已忘机客久多人识年髙众病归连云湖色逺度雪雁声稀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沙上雁

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夜阴前侣逺秋冷后湖深独立汀沙意寜知雪霰侵【本集雪作霜】

赠张将军

寥落军城暮重门返照间鼓鼙经雨暗士马过秋闲惯守临边郡曾营近海山关西旧业在夜夜梦中还

酬畅当

同逰漆沮后已是十年余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月髙城影尽霜重柳条疏且对尊中酒千般想未如

○卢纶【字允言河东人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大历初王缙奏为集贤学士终户部郎中】

领岭南故人书【本集作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瘴海寄双鱼中宵逹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殷勤报贾谊莫共酒杯疏

题兴善寺后池

隔窗栖白鸟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世人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愿得容依止僧中老此身【本集愿得作永愿】

山下古木

髙林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荒竹斜根拥断蓬半侵山影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路亦通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举进士贞元中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

耿湋就宿因伤故人

旧时闻笛泪此夜重霑衣方恨同懐少■〈冉阝〉堪相见稀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冉阝〉一作何】

经废宝庆寺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消歇尘世转堪哀

春日野望寄钱员外

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无复少年意空余白发新青原髙见水白社静逢人寄语南宫客轩车不可亲【本集白社作华社】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蔡或刻霍】

送王闰

相送临寒水苍茫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话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颜【颜集作间】

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渐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微风初满树落日稍沉城为问同懐者凄凉听几声【本集渐作便谢作老】

望水

髙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哭曲象

忆昔秋风起君曾叹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原人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进士历校书郎终尚书郎太清宫使】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縁住东途若梦行浮云沧海逺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唯怜惠灯影万里眼中明

苏氏别业阅读答案篇十
《千家诗》

《千家诗》全文阅读

千家诗卷一 五绝

春眠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洛阳道 储光羲

大道直如发 春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 双双呜玉珂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登鹳鹤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观永乐公主入番 孙 逖

边地莺花少 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 龙塞始应春

伊州歌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左掖梨花 丘 为

冷艳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 吹向玉阶飞

思君恩 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 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 翠辇不曾过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

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送朱大入秦 王 维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集》与《全唐诗》作孟浩然

长干行 崔 颢

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咏史 高 适

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罢相作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逢侠者 钱 起

燕赵悲歌士 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 前路日将斜

江行望匡庐 前 人

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

答李瀚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秋日 耿 (三点水+繁体韦)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秋日湖上 薛 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宫中题 文宗皇帝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汾上惊秋 苏 (廷+页)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蜀道后期 张 说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 李 白

白发三千丈 离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赠乔侍郎 陈子昂

汉廷荣巧宦 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 白首为谁雄

答五陵太守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 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 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 双蛾几许长

题竹林寺 朱 放

岁月人间促 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 更得几回过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别卢秦卿 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 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 不及石尤风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千家诗卷二 五律

幸蜀回至剑门 玄宗皇帝

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

和晋陵陆承相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 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回 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 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 长此戴尧天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 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一本作隐高树

长甯公主东庄侍宴 李 峤

别业临青甸 鸣銮降紫霄 长筵(宛+鸟)鹭集 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 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 恋赏未还镳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张 说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 恩叨醉酒深 载歌春兴曲 情竭为知音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沈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苏氏别业 祖 咏

别业居幽处 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 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 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 闲坐听春禽

春宿左省 杜 甫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坷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 甫

何年顾虎头 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 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 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 真随惠远游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 隔水问樵夫

登总持阁 岑 参

高阁逼诸天 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 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 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 常愿奉金仙

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

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薇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

登兖州城楼 杜 甫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崔融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 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 军麾动洛城 旌旗朝朔气 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少 秋风古北平

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

帐殿郁崔嵬 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 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 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 终乏(提手炎)天才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醉后赠张旭 高 适

世上漫相识 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 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 能更几回眠

玉台观 高 适

浩劫因王造 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 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 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 时过北山头

观李固言 杜 甫

方丈浑连水 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 老去限空闻 范蠡舟偏小 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8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