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造句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乐此不疲造句篇一
《五年级语文练习》

练习一 姓名 2014.9.12

一、 辨字组词

瓣( ) 挣( ) 通( ) 假( ) 寓( )

辫( ) 睁( ) 桶( ) 暇( ) 愚( )

辩( ) 倔( ) 涌( ) 遐( ) 遇( )

辨( ) 掘( ) 痛( ) 瑕( ) 偶( )

二、 为加点的字注音

丧钟 压根 悻悻 登载 厌恶 ..枝干 诳语 诧异 挨近 摇撼 ...三、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崇山峻岭: ..

天崩地裂: 日晒雨淋: ....

四、名言:

①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 , 。 ——谢觉哉

②要是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 、 和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五、加标点:

秋天来了 秋姑娘在田野里 忙着给庄家涂颜色 秋姑娘在果园里 忙着给果实涂颜色 秋姑娘在山林里 忙着给树木 野草 以及各种各样的花朵涂颜色

六、仿照例句,用排比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例: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爸爸,全社会应该

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1、为了,为了为

了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的生

存环境。

2、为了,为了为

了 , 。

七、阅读

寻找幸运花瓣

⑴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

⑵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⑶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公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哪! ⑷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⑸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 )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

⑹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⑺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心想: ,只好悻悻离去。

⑻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⑼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

⑽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

⑾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 )。真的,五瓣儿丁香!

⑿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

⒀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了。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

⒁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⒂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 ⒃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

⒄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⒅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的丁香。 ⒆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⒇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 ), ,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21)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22)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23)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24)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1、用“//”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第一、三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段:“我”得知 。

第二段:“我”三次寻找五瓣丁香,终于在园林中找到了它。

第三段:通过寻找五瓣丁香,让“我”感悟到了 。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寻找幸运花瓣过程中的心情有什么转变?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合理想象,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在横线上写一写心理活动:

①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 )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

②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心想: ,只好( )离去。

③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 )。真的,五瓣儿丁香!

④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⑤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 ), ,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3、用“乐此不疲”造句:

4、你对“幸运”有哪些新的感悟?写一写你的理解:

5、读一段情境,仿照课文第⒁节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爸爸寻找手机的片段。

爸爸必须 ,才能 。于是

乐此不疲造句篇二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22短文两篇练习》

短文两篇练习

【基础训练】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孜孜( ) 饥肠辘辘( )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

2

3

4.书券三纸

(三)填空

1.做一件事,智慧和才能固然不可少,如果没有______,勉强去做,_____和信心得不到______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难、便会______而_____。

2.可见,不论哪一门学科,不要埋怨它枯燥乏味,因为兴趣靠我们去_______。只有加倍_______,认真去学,才能找到真正兴趣,才能学得更_______、学得更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答题

为学更需要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知道为学的重要,但是知道为学的重要并不能使我们孜孜力学,乐此不疲;惟有喜好念书,对为学有兴趣的人,才能专心一致,好学不圈。有人问林肯:“先生,你为什么这样好学?”林肯笑着回答:“没什么,只是兴趣而已。”兴趣使人好学,充分说明了它在为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把孔子的话用现在的话写出来。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

A.为学更需要兴趣;

B.兴趣使人好学;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兴趣能使我们孜孜力学,乐此不疲。

4.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用“∥”在原文中标出层次。

5.造句。

①乐此不疲

②惟有„„才能„„

6.下列加线字能否删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为学更需要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兴趣使人好学,充分说明它在为学过程中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语文,学习什么?大家最关心的是读和写两件事。怎么读?三国时代有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后来还有人嫌一百遍太少,乘以十,变成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写呢?杜甫他老人家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这两种方法灵不灵呢?要是字字照办,恐怕不会很灵。和尚念经会背诵如流,却未必懂得其中奥妙。“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博士该是读过不少书的吧,可是他不会定一张契纸。这样说并无提倡“读书无用论”的意思。书是应该读的,有的书还是应该熟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真正理解,而这是要有人指点的。读书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这也是要有人指点的。

1.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音______义_______)。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

2.简答:

①古人信奉的读书法是什么?

②古人信奉的作文法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评论上述这两种方法的?

④作者提出怎样的读书方法?

参考答案

(一)zī lù

(二)1.课文引申为浓、盛的意思。 2.自然而然地。 3.课文指繁盛的样子。 4.写;

契据。

(三)1.兴趣 毅力 热情 心灰意冷 一败涂地 2.寻求、努力、成功、进步。

(四)一1.致一志、圈一倦。 2.对于学问,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爱它

的人,又不如能以它为乐而陶醉在其中的人。 3.A 4.兴趣∥孔子„„∥兴

趣。 5.略。 6.不能。①用“更”,强调了兴趣的重要;②“充分”一词的

运用,说明“兴趣使人好学”这一观点已被许多事实证实。

二 1.①xiàn,同“现”,呈现; ②遍、尽。

2.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字字照办,恐怕

不灵。 ④读书要有人指点而真正理解。

乐此不疲造句篇三
《人生》

人生

主备人:程瑞琼

教学目标: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4.练习写作,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提示字词:

a.读准下列字音:

瞭望 瞻望 攫取 鲑鱼

b.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

流连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停滞不前

2.默读,看那四个比喻是什么。

读后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

三、研讨理解

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

明确:这个比喻较为恰当。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请同学们继续讨论: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明确:

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坑道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凯

撒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

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四、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后,这次感知是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上。

1.明确: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

这四个场面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高塔”部分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是包含所有人的。

后面三大人群则分别写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局部性的人群,而这三类人合起来并不等于人类的全部。(在此和同学们一起对照板书回忆、整理。)

2.既然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会作者表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探究解疑

通读全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吗? 此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所以可讨论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固定,比如全文的最后一句就很不好理解:“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学生找出的问题主要也用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六、感悟人生: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或者是这三种人都不是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想有怎样的人生?)

此处的讨论仍然是开放性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但此处事关生活观、人生观等重大的原则问题,所以在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时,教师还要做一些启发引导工作。

七、写作训练:

运用你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八、 教学反思

乐此不疲造句篇四
《选词造句》

乐此不疲造句篇五
《初一语文入学考试-含答案》

初一新生语文基础质量摸底、分班考核试卷(附参考答案)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10分,60分钟完成,请不要用铅笔答题)

一、书写题(5分):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左边诗句到方格中,要求字迹端正规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基础知识积累

(一)按课文或要求填空。(2~7每个2分,共计3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字补充完整。(1.5×6=9分)

① 光耀门楣 ② 雾( ) ǎi ③ 荡涤 ..④ 五方杂处 ⑤万丈狂( )lán ⑥ 酿 (yùn) .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 ,浊流宛转,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推动新的时代。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5、明朝于谦的《石灰吟》中有诗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了诗人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精神。

6、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 ”,要他出下联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7、《西游记》中最富反抗性的形象是孙悟空,请你试着写出有关孙悟空的故事两个:(2分) , 8、学好语文,语言积累很重要。请你根据你的语言积累,按要求造句。(4分)

①表达小明刻苦读书。 ②表达小明热爱祖国。 9、按照例句样式,仿造句子。(2分)

例句:当我轻轻的走过老师的窗前,我发现老师的额头已添皱纹。

当我 ,我发现 。 (二)选择题( 3×6=18分)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是的一项 ————————————————— ( ) ..

A、缈小 狂澜 训叱 B、妨碍 摇蓝 屏障 C、急不容缓 可歌可泣 缥缥缈缈 D、哺育 土墩 倏乎

11、重音(用着重号表示)和停顿(用斜线表示)正确的一项 —————— ( ) ..A、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B、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C、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D、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1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外国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要抢着吃。(比喻) B、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比喻)

C、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拟人)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比喻)

13、下面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周恩来,你为什么而读书。”魏校长问。“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 B、大家都高兴的蹦蹦跳跳:“我长高啦!我长高啦!”

C、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D、我们的祖先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精神,道德方面的遗产,这些都应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财富。 14、下列各项论述合理的是———————————————————— ( ) A、《黄河颂》和《长江之歌》都采用第一人称“你”来写,是歌词内容显得更加直接、亲切。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作者是余心言,选自《英雄少年时》。 C、小学课文中《养花》的作者是巴金。

D、“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此诗是爱国诗人李白所写。

15、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崛起(兴起) C、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三、篇段阅读

(一)(22分)

①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这位少年的心。

②他12岁的时候,离开南方的家乡,来到东北的伯父身边。一出沈阳火车站,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那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里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③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 ④伯父回答说:“中华不振啊!”

⑤“中华不振”,12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是,他听说过,外国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要抢着吃。

B、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D、扬长而去(大模大样的回去)

⑥到沈阳后,他曾去看过东郊魏家楼一带日俄战争遗迹。一位同学的祖父悲愤地向他讲述了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受到的灾难。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打战,战场竟是中国的土地,倒在血泊里的竟是中国的人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⑦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后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受到群众质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⑧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所以,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要他出下联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16、在语段中找到三个表地点的词,、 、3分)

17、给这几段划分段落,在语段上用“//”划出,并写出段落大意。(3分) ① ② ③18、文中的“沉重分量”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9、文中那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伟大的志向?(1分)文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文中加点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4分)

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

第一个“这”指 第二个“这”指

21、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刚进入初中的你也有与周恩来一样的理想,请写写在初中生涯你将如何努力学习、为实现理想而奋斗。(6分)

(二)(14分)

眼看雾霭四起,我赶快把他要我保管的衬衫送到他的手上,催他回家。 他却不以为然,歪着脑袋瓜儿说:“我还有重要任务呢!”

究竟有什么任务这么重要呢?我正纳闷,一转眼,他就跑到山颠上去了。只见他披着一身火红的霞光,手里拿着那本《天象观测记录》,嘴里噙着半载铅笔头,直着脖子朝太阳渐渐隐没的地方眺望。那神情,简直( )要把宇宙看穿似的„„

22、找出文中的两个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 )改为( ) ( )改为 ( )

23、“歪着脑袋瓜儿”写出他的特点。(2分)

A、好思考、幻想 B、卖关子 C、天真可爱 D、脖子有病 24、文中“简直”后面括号中应填(2分)

25、文中对放牛娃进行外貌描写的词句是2分)

26、这三段写了放牛娃 的事情,反映了他 的精神品质。(4分)

(三)(10分)

每天早晨我在湖边整顿小艇,常有银发的老教授蹒跚的走来。 ..“早安,”他老远的打招呼。 “今天还出去划船吗?”我问。

“当然,天气这么好啊,我太喜欢钓鱼,可惜这湖中的鱼不大。” “反正你是为钓,并非为鱼。”

“对极了,对极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他一边说着,一边登上小艇,带着他的钓具与几本书,马达照例不开,双桨轻轻划破水面,悠然远去。

我抬头目送他远去,眼前的景色,令人欲醉。日光直射的水面,是一条银河,其余的湖面是一片澄碧。小舟的影子越来越远,桨声的起落越来越轻,这一叶扁舟终于消失在一片黎明的眩光中,我的思潮好像也冲入静谧的山谷里。 ..

这位老教授在哥伦比亚教书,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因为我也在宾大上学,所以他每天总好奇的与我谈几句,好像在与我的谈话中,还可以寻觅到他的青春。他在哥大已教书三十年了,这几年的暑假常到这湖边来。每天扁舟垂钓,竟日方归,最多能钓二三英寸长的小鱼,而他的享受却是在钓。

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蹒跚: 静谧: 28、归纳这几段话的中心意思。(3分)

29、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分)

30、老教授每天扁舟垂钓,钓不到多少的鱼,却乐此不疲,老教授的目的是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道理,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3分)

初一新生语文基础质量摸底、分班考核试卷答案

一、书写题略。 二、填空。

三、(一)略(二)CCABBD

三、16、沈阳火车站 东郊魏家楼 沈阳租界

17、头尾各为一层。第一层:概述国家贫弱早印在少年周恩来的心上。第二层:详述“中华不振”的具体表现。(在沈阳的所见所闻。)第三层: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从小立志“誓当中华之主人”。

18、对“中华不振”的深重忧虑和“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 19、“誓当中华之主人”

20、第一个“这”:不能随便去外国人租界,惹了麻烦没处说理。第二个“这”:外国人的租界。21、略

22、“颠”改为“巅”,“载”改为“截”。 23、C

24、像,雾霭四起

25、披着一身火红的霞光 直着脖子 26、雨后观测天象 执著专注,脚踏实地 27、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安静

28、老教授每天扁舟垂钓,但他是为钓,不是为鱼。

29落越来越轻,这一叶扁舟终于消失在一片黎明的眩光中,我的思潮好像也冲入静谧的山谷里。30、享受钓鱼的乐趣 只要能专注其中,获得乐趣,学习工作会变得十分轻松。(只要道理讲通就可以对)

乐此不疲造句篇六
《六语上2014【1】期末考试及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段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1. 日寇 搏斗 塑料 厨房 静谧

2. shâ zhī gã mú sou mò jǐn chù

3. 响 夺 音 欲 漫 蔼

4.瞻仰 探望 仰望 眺望 探查 欣赏 遥望 俯视

5. c

1这件事不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6. ○

2我不可能不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

3鲁迅先生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

4a.龙岩的冬天气候很温和。 ○

b.邓老师对我们很温和。

1清风半夜鸣蝉。○2此夜曲中闻折柳。7.(1)俯首甘为儒子牛。(2)○(3)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1)银纱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轻纱 雪亮 波涛汹涌

(2)顷刻间 一瞬间

(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句比喻句是用轻纱来比喻微云。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5)月亮从海上升起;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海面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2.(1)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2)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句式。

(3)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也必须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

(4)它总是在房间顶部的那点空间找出路。总不肯往低飞。

(5)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4分)

1. 看拼音写词语。(5分)

rì kòu bó dòu sù liào chú fáng jìng mì

( ) ( ) ( ) ( ) ( )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交涉(shē shâ) 松脂(zhī zhǐ) 皮革(gã gě)模样(mú mó) ....

咳嗽(sòu sou) 陌生(mò mâ) 尽管(jǐn jìn) 畜生(chù xù) ....

3. 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3分)

不同凡( ) 巧( )天工 余( )绕梁

为所( )为 ( )不经心 和( )可亲

4.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4分)

( )遗容 ( )病人 ( )蓝天 ( )远方

( )敌情 ( )风景 ( )地球 ( )大地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b. 老师每次提问,小明总是第一个首先举手。

c. 他从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d. 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改为反问句)(1分)

2.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改为双重否定句)(1分)

3.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为陈述句)(1分)

4.用下面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2分)

温和 (a.气候不冷不热 b.使人感到亲切) a. b.

7.按要求填空。(8分)

(1)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 。”

(2)补充古文名句。

1明月别枝惊鹊, 。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

(3)春天到了,春雨轻轻地下,它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的诗句:“好雨知时节, 。 , 。

(4)“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6分)

1. 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3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穿过一缕一缕(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3分)

(2).写出两个与“霎时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 )(2分)

(3).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用“ ”画出,这句比喻句是用“ ”来比喻“ ”。(3分)

(4).用“ ”画出短文中联想的内容。(2分)

(5).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 ; 。(3分)

2. 课外阅读。(13分)

迷途蝴蝶

初学写作时,我颇(pō)为自负,一心想在《当代》、《十月》等名气大、档次高的刊物上发表些文章。为实现这一宏愿,我夜以继日地伏案苦写,因心系所望,日子虽清苦,我仍乐此不疲。好不容易熬出了几篇“得意之作”,便迫不及待地寄给了几家大型的刊物。

可惜的是,一篇篇凝聚着我心血的文字投出去,都成了断了线的风筝,杳(yǎo)无音信。我陷进了一种近乎绝望的境地,于是,我发誓要割断这段文字缘。

一个初秋的傍晚,我站在窗前,捧着一杯茶,慢慢地喝着,漫无目的地看着窗外有些萧瑟的景物,尽可能不去理会文字带给我的烦恼。我要说服自己做一个活得随意的人。就在这时,一只蝴蝶闯入我的眼帘。它从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很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几次,都没能飞出房子。 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低一点的地方就是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

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地附落在桌上,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写作——我不就是这只蝴蝶吗?

从那以后,我重又找回了写作热情,又充满信心地把每夜晚给了钢笔和稿纸。只是,我已不再好高骛(wù)远!

一段时间之后,我的文章频频出现在各种刊物上。原来,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杳无音信:

好高骛远:

(2).说出画“ ”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子,能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吗?(2分)

(3).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本句的深刻含义。(3分)

(4).迷了路的蝴蝶为什么飞不出房去?为什么说我就是那只蝴蝶?(4分)

(5).你从这篇短文中受到启发吗?请你谈一谈!(2分)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与习作(40分)

1.小明的妈妈最近身体不好。晚饭后,他想为妈妈收拾碗筷,但他的妈妈说:“家务事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说服你妈妈呢?(5分)

2.习作表达(35分)

题目:假如我是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管写什么,必须写清楚这个对象的特点;

(3)要开动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2. 日寇 搏斗 塑料 厨房 静谧

2. shâ zhī gã mú sou mò jǐn chù

3. 响 夺 音 欲 漫 蔼

4.瞻仰 探望 仰望 眺望 探查 欣赏 遥望 俯视

5. c

1这件事不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6. ○

2我不可能不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

3鲁迅先生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

4a.龙岩的冬天气候很温和。 ○

b.邓老师对我们很温和。

1清风半夜鸣蝉。○2此夜曲中闻折柳。7.(1)俯首甘为儒子牛。(2)○(3)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1)银纱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轻纱 雪亮 波涛汹涌

(2)顷刻间 一瞬间

(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句比喻句是用轻纱来比喻微云。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5)月亮从海上升起;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海面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2.(1)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2)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句式。

(3)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也必须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

(4)它总是在房间顶部的那点空间找出路。总不肯往低飞。

(5)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

乐此不疲造句篇七
《八语期末自测1》

八语复习检测题(一) 张瑞仙 2013.12.11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暴涨/泡涨 投奔/奔丧 落枕/落下 酷肖/惟妙惟肖 ........

B、狼藉/慰藉 克扣/克隆 连翘/翘尾巴 救济/人才济济 .........

C、伎俩/俩枣 散步/散落 请帖/字帖 连载/风雪载途 ........

D、强盛/勉强 殷红/殷勤 喷薄/喷香 对称/称心如意 ........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风尘苦旅 穷愁潦倒 微不足道 连声若若 长途跋涉

B、绘声绘色 事故人情 声名狼藉 错综相连 迥然不同

C、鸣钟击磬 井然有序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迭嶂

D、冰雪融化 物竞天择 天衣无缝 夕日欲颓 塌陷破败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2分)

①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之年(公元89年),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②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③大足石刻虽然主要是佛教造像,④但历代匠师们却发挥了充分的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把他们对美的理想融化在造像中,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⑴ 句,修改 ⑵ 句,修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综合整治,昔日藏污纳垢的东濠涌变成了“水清岸美”的亲水生态休闲文化走廊。 ....

B.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C.最近,网上时常出现“网友集体性造句”的现象,各种新奇的造句比赛层出不穷,网民也乐此不疲。 ....

D.香港志愿者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难的事迹,感人肺腑。 ..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个时代的精神丰富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所以作家不仅要目光深邃,而且要有自己

的信念:坚信有爱,有善良,有光明。不要笔走偏锋,只写消极阴暗,而是要写出 , , , 让那些崇高美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广大读者。

A.恶狠中的柔软 毁灭中的希望 冷漠中的温暖

B.冷漠中的温暖 恶狠中的柔软 毁灭中的希望

C.毁灭中的希望 恶狠中的柔软 冷漠中的温暖

D.冷漠中的温暖 毁灭中的希望 恶狠中的柔软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写出表示正确语序的序号)(2分)

①这在江南古镇的私家花园中是创意独具的。②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③如此巧妙的布局,④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造成横逸的形势。⑤一是可使家居生活充分享受阳光,⑥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⑦二是置身园中随处都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全景。

7、默写或按要求填空。(共8分,每空1分)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 的原因是 , 。

(3) ,决眦入归鸟。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8、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上。(2分)

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 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一、 现代文阅读

(一)光明顶上(14分)

明前茶

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角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忽而,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上世纪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的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来卖玉米,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

背包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天边的一线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她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她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我的玉米从此再也没有退化过。”

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12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念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伺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

问她为何不跟去上海享清福,农妇说:“上海房子那样贵,我儿还不知啥时有窝,我和他爸哪能再去给他添乱。再讲了,黄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你们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几百的门票只能看两天景,我们一年到头在看山看景,赛神仙呢。”

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的汽水,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与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在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20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一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睛,不然也看

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

9、文章第1—4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0、第5段设下了一个什么悬念?这个悬念地谜底是什么?(2分)

悬念:

谜底: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为什么?(2分)

她驮(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滴)下来辣红了眼睛。 ..

12、文章第6---9段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3、第10段描写黄山日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二)越来越酸的海洋 10分

①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

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②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

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③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

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④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

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⑤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钙化速

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⑥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

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某些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显著下降。

⑦有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严重酸化的海水中,小丑鱼幼鱼将失去听力、视力、嗅觉,

无法发现敌害,也丧失了相应的逃逸和生存能力。对甲壳类、贝类、鱼类及棘皮动物等海水养殖生物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显著地影响到幼体发育,降低成体的钙化率和呼吸活动,改变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干扰感知和运动行为,抑制免疫防御系统的活性,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得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⑧由于人类从未经历过这种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酸化引起的海水化学变化

敏感性不同,以至于无法确定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也就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14、 什么是海洋酸?(2分)

答:

15、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阅读全文简要回答。(3分)

答:

16、简第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3分)

答:

17、以下分析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 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在短时期内会显著下降。

B. 珊瑚藻以及造成礁珊瑚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将会平均下降30%。

C. 即使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到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D. 虽然人类从未经历过海洋急剧酸化的过程,但仍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文言文(11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

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

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

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视民生时举的事例

乐此不疲造句篇八
《九上期末复习专项-成语积累》

一.成语积累

1.红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辉映的壮丽景色。

原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造句:早晨雪停了,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绚丽景象。

2.一代天骄

解释:称雄一时的人物。

原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造句: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3.温声细语

解释:转声温和地说话。

原句: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造句:这个女孩很腼腆,与人讨论问题时,总是温声细语的。

4.润如油膏

解释: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原名: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造句:这里的地,处处润如油膏,是种庄稼的好地方。

5.星星点点

解释: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原句: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造句:对面的山坡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6.一泻千里

原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

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造句: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如此美景真是让人留连忘返。

7.屹立不摇

原文: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

解释:像山峰一般高耸而稳固地立在原地不动。比喻立场或态度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杨靖宇犹如石像一样屹立不摇,用豪迈的口吻,斩钉截铁地对着日本侵略者说:“滚回你们的国家去!”

8.难以置信

原文: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解释:不容易相信。

造句:这件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9.引颈受戮

原文: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解释: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造句:日本帝国主义想让我们沦为亡国奴;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10.星临万户

原文: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 解释:星星光临到千家万户,即每家每户都能看到星星。

造句:除夕的夜,星临万户,家人们都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

11.豁然开朗

原文: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造句: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小明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所有的困惑都消失了。

12.依依不舍

原文: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

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造句:叔叔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登上去美国的班机。

13.周道如砥

原文: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解释: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造句:北京建设得真好,周道如砥,建筑林立

14.遮天蔽日

原文: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解释: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造句: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

15.浩瀚无垠

原文: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解释:形容广阔无边。浩瀚,即“广大、辽阔”;垠,即“边际” 多比喻大海或天空。 造句:这个宇宙是浩瀚无垠的,人类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16.沉默寡言

原文: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

解释: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造句:用沉默寡言来代替喋喋不休,不仅不会让你失去大家的注目,反而会帮你获得更多友谊。

17.与世无争

原文: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

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也是人的一种向往,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

造句:他总是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

18.山崩地裂

原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解释: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造句:刚转过弯,就听到前面传来山崩地裂般的巨响。

19.肃然起敬

原文:啊,听苍郁的巨木在风暴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造句:每个灵魂都是崇高的,每个灵魂都是庄严华美的,每个灵魂也都发着令人肃然起敬的璀璨光辉.

20.万籁俱寂 原文: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造句:深夜的南沙群岛万籁俱寂,只有我坚强的海防战士睁着警惕的眼睛守卫着中国的海疆.

21.郁郁葱葱

原文: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造句:我来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 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

22.装模作样 原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

解释:指故做姿态。

造句:邻居的小孩总喜欢装模作样学大人说话.

23.蔚为壮观 原文: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解释: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造句: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

为壮观的景象。

24.恰如其分

原文: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造句:他对同志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25.粉身碎骨

原文: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造句:为了革命胜利;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26.乐此不疲

原文: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解释: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造句: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27.微不足道

原文: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解释: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造句:对于学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疑问我们也需要弄明白.

28.风吹草动

原文: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

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造句:敌人吃了败仗以后;成了惊弓之鸟;一遇风吹草动;就惊惶失措。

29.枕戈待旦

原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解释: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造句:战士征战沙场,枕戈待旦。

30.惴惴不安

原文: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解释: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造句:每次考试只要自己努力,就不用惴惴不安,而可以问心无愧。

31.谆谆告诫

原文: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

解释:恳切耐心地劝告。

造句:教师谆谆告诫他要用功.

32.无足挂齿

原文: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

解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多含有自谦的意思)。

造句:不过先人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无足挂齿。

33.南辕北辙

原文: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造句:也许你的想法是值得表扬的,但你的做法却有些南辕北辙的味道啊!

34.瞻前顾后

原文: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解释: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造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过多的瞻前顾后往往会使我们变得茫然若失,迷失了人生真正的方向。

35.相濡以沫

原文: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解释: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造句: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夫妻俩总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36.熠熠夺目

原文: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解释:闪烁的样子很耀眼,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都黯然失色。

造句:夕阳把这一片树林抹一层黄金,洁白的墙壁被涂成一面熠熠夺目的旗帜。

37.不屑置辩: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先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解释】: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不值得辩论。

【示例】:我对此事都~。

38.一气呵成:

一丈青大娘骂人,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示例】:杰伦搞起创作来,能两三个小时不离开座位,每次都是一气呵成 的

39.妙手回春: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22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