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一)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并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个字。(4分) ...6...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①
②
③ 4得的成就或展望其美好前景。不超过50字。(5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嫦娥”探月,“神舟”载人,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
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
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
C.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分) ..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分)
译句: ▲ ▲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分)
译句: ▲ ▲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分)
译句: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思其反。 (《卫风·氓》)
(2)不愤不启,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 ▲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6)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 。 (陆游《游山西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 至
⑴晚间八点半钟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的缓慢,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只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⑵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⑶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⑷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是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刚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⑸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麇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⑹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 。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⑺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⑻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都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
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方瞭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兵士,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⑼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⑽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的时候,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在同样喘一口气。
1945年,昆明。
(选自《冯至作品新编》,有删改)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 ▲
1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 ▲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 ▲
14.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
金光耀
口述历史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历史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人类在发明文字前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通过口述保存历史记忆的最早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记忆是由于人们接受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形成的。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起着决定的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出现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传统。但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记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知道,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和社会精英的政治活动,通常成为宏大叙事的资料来源。而即使对这些政治活动尤其是其细节,光靠档案或文字资料有时也是无法了解其详的。而丰富的历史细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有时甚至还会改变对历史本身的看法。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意义的档案资料则记录更少。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就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因此,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口述历史提供的信息也会有误差或失真。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就客观而言,人脑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因时间久远发生误忆甚至失忆,可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观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或是受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影响,或是因时代变动导致后来的认识覆盖了先前的认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失真,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二)
《幽州夜饮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幽州夜饮 张 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 9.【试题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试题解析】(1)把握意象“凉风”“夜雨”“寒林”以及由意象所构建的意境特点“萧瑟”、“荒寒”组织答案,作用涉及到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化用的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恐美人之迟暮”;考查学生对抒情主人公情感的把握,结合注解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难组织答案。(3)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要在深入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高屋建瓴,由表及里,绝不能断章取义,只看表面。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三)
《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启用前 ★ 保密 考试时间:2015年12月7日 下午2:30-4:30
命题: 魏秀娟 审核:高2014级 语文 备课组
塔山中学高2014级2015年秋第3学月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试题卷共1张8页;答题卷共1张4页。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
第Ⅰ卷的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选项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地方,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否则一律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 放涎不经 盥洗(huàn) 拓片(tà) 横财(hãng) 少不更事(gēng) ....
B.撕打 察言观色 肖像(xiāo) 信笺(jiān) 踝骨(luǒ) 按捺不住(nài) ....
C.寒暄 美轮美奂 症结(zhēng) 咀嚼(juã) 吮血(shǔn) 压轴登场(zhòu) ....
D.毕竞 前扑后继 揣测(chuāi) 拽开(yâ) 内疚(jiū) 扪心自问(mē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低碳装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欧派集团在“欧派杯中国国际家居文化节”中....
专门开办“绿色家装大讲堂”,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B.“菲特”将于5日下午到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步向浙闽沿海靠近,并将于6日晚..
上到7日上午在上述沿海登陆。
C.对秦始皇,我们应肯定其法家精神,肯定中央集权和郡县制,他好大喜功,吞六国统一天下,....
是中华政体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D.“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动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
“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一个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
B. 解放军近日陆续晋升的18位中将中有4位“60后”将领,这标志着解放军高级指挥人才年轻化、专业化、高科技化步伐。
C. 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D.根据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 , 。 , , 。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 ②③①⑥⑤④ B. ③①⑥④⑤② C. ④③①⑥②⑤ D.③⑤⑥②④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
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5.下列关于中国茶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道是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B.茶道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C.在中国,茶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另一类是“清饮”。
D.“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6.下列对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它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B.“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C.“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的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D.“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它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道真、情真、性真。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茶道更注重精神和人格,更有文化品位。
B.陆羽《茶经》实例,是用来证明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的观点。
C.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在于中国茶道有怡悦性,日本茶道强调“清寂”。
D.中国茶道发源于“真”,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都讲究“真”。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②,而脂膏滫瀡③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
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
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
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
欲如向之蓄缩⑤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②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③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④诞漫:荒诞。⑤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 ..
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 ..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第Ⅱ卷(共82分)
10.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3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颜 渊 喟 然 叹 曰 仰 之 弥 高 钻 之 弥 坚 瞻 之 在 前 忽 焉 在 后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诱 人 博 我 以 文 约 我 以 礼 欲 罢 不 能。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幽州夜饮
【唐】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诗歌首联突出了边塞之夜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3分)
(2)简析尾联所表现的复杂情感。(2分)
13.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 ,枯松倒怪异绝壁。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荀子在《劝学》中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
(6)贾谊用“ , , ,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马 兰 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四)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语文作业(2013.03.23)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作业(2013.03.2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4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
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C.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分)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分)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分)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不愤不启,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 。 (陆游《游山西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⑴晚间八点半钟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的缓慢,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只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⑵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⑶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⑷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是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刚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⑸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麇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⑹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 。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⑺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⑻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都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方瞭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兵士,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⑼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⑽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的时候,也真实地感到,几有删改)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1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4.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西夏墅中学高二语文练习
1. ( ) 2. ( )
3.
5. ( ) 6.( ) 7.( )
8.(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分)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分)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分)
9.(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4) ,用之如泥沙?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 (陆游《游山西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联)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1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五)
《201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校版稿》
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
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殆尽 胚胎 鞭笞天下 毫不懈怠 ....
B 墓碣 谒见 响遏行云 竭尽所能 ....
C 禅让 阐明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
D泥淖 飞棹 绰绰有余 卓有成效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庙堂 打园场 举一返三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 枯篙 吊胃口 刎颈之交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C 麾下 唱高调 突如奇来 老骥伏枥,智在千里
D 栈道 香饽饽 攻城略地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之势。
② 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
③ 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江水太湍急了。
④ 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
A 对峙 农事 由于 追溯 B 对峙 农时 因为 追忆
C 鼎足 农时 因为 追溯 D 鼎足 农事 由于 追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创建文明城,喜迎七城会”,南昌市政府为切实打好“两大战役、六大工程、
十项专项整治”的攻坚战,各机关单位提高了对各项工程的监督力度。
B 红色旅游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各地努力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
乡村旅游相融合,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
C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
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D 针对舆论反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多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
打击盗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5.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布什在他的个人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如此描
述我国主席胡锦涛,“真是一位难得的实干家。”
B 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今年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
C 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专
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七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D 广州亚运圣火的点燃,让大家期待很久了,大家一直都很想知道这次亚运圣火究
竟是如何点燃的?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着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热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6.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 “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 “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 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
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 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 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
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 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
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
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 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
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 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
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 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
留在人们的记忆。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与人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②,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③,〔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④,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⑤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藏室:国家的藏书室,即,图书馆。②道德:道家学派的术语。③卑卑:勤奋自勉。 ④绳墨:引申为规范、法制。 ⑤惨礉:残酷苛刻。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适:往,到„去 .
B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强:强迫 .
C 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养寿:修养身心以求长寿 ..
D 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定居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家于齐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B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C 合五百岁而离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 ..
D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其皆出于此乎 ..
11.下列选项,属于对老子的“道德”进行解说的一项是( )
①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②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③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④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 ⑤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⑥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于老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很少,但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却是确定的。老子对礼的学问不屑一顾,他劝孔子抛弃骄气和欲望、做作的神情和过大的志向。
B 关于老子的年龄众说纷纭,有人说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有人还说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出现的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司马迁以“世莫知其然否”作结,表现了他写史客观的态度。
C李耳虽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但他的后代仍有不信其教而出来做官的,他孙子的玄孙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这个玄孙的儿子还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傅。
D 司马迁认为:老子推重的“道”,虚无,顺应自然,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而庄周、申不害、韩非子他们各自建立的一套理论体系都起源于老子“道德”的理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14分)
四、(21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3分)
(2)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2分)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释】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1)此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试作简要分析。(2分)
(2)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中哪两个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3分)
(3)清人姚范在《<唐宋诗举要>引》中评论此诗时说尾联“托意深婉”。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②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④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⑤ ,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 雷
(1)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2)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3)4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8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10岁写了第一出歌剧。10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而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4)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5)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龄,巴哈也有65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35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170年后的今天,还像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六)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检测:古代诗歌阅读F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F组
1.(2013·襄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归 朝 欢
柳 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的下阕具体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荆州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①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南昌模拟)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晚望
高 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 陵 图
韦 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①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咸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宜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①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洲。②沿洄:分别指顺流和回旋的水流。
(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组
1.(1)【解析】本词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阕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从上阕所写的冬日早行和商贩往来道
②①
途等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困苦劳顿,令人感到厌倦。抓住景物分析即可。
答案: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2分)风声渐渐,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露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2分)
(2)【解析】本诗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抓住关键句分析即可。‚转觉归心生羽翼‛很明显地一种急迫的归乡心理;‚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像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对于岁月飞逝感到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浪萍风梗诚何益‛中‚萍‛和‚梗‛是漂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
答案:‚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急迫;‚愁云恨雨两牵萦‛突出了乡愁的浓重。(1分)‚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华易逝的伤感。(1分)‚浪萍风梗诚何益‛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羁旅生活的厌倦。(1分)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1分)
2.(1)答案: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1分)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1分)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势分三足鼎‛,化用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成自然。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
答案: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1分)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2分)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2分)
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描写金陵一片衰败的景象,
由‚伴‛和‚陪‛可以看出拟人手法的运用。
答案:采用拟人手法,情景交融,(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2分)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高氏在金陵处处感到一片衰败景象,而他却没有看到表现六朝衰亡的图画!因此,所谓‚画不成‛是带有激愤情绪的反语。韦庄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为缘由,揭示所谓‚画不成‛的原因。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太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答案:‚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2分)
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误区警示】
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至于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席,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
答案: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幽州夜饮张说阅读理解(篇七)
《2013高三语文自主练习试题(一)》
高三语文定时自主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 分数:150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弄口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萌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徊。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1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éi ) 逮捕(dǎi ) 倒胃口( dǎo ) 敛声屏气(bǐng ) ....
B.草窠(kē ) 沏茶(qī) 刹那间(chà ) 解甲归田(jiě ) ....C.瞥见(piē) .D.偌大(ruò) .
舵手(duò) 捋虎须(lǚ) 游目骋怀(chěng ) ...
咀嚼(jué) 颤巍巍(chàn) 提纲挈领(q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州 集装箱 谈笑风生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历练 套近乎 拾人牙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聘任 成式化 欢呼雀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嬗变 勘误表 趋炎附势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②北京时间12月17曰,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玉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 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 率先 隔阂 B.申诉 首先 隔阂 C.申述 首先 隔膜 D.申诉 率先 隔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6.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7.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已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
2
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
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谢,细人也 细:仔细 .B.将奋於说 奋:用力,尽力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因藏怒以待之 以其无礼于晋 ..B.文学之士不得进 吾得兄事之 ..C.人皆在焉 善莫大焉 ..D.其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于此乎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比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④
②
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这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闭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李清照《声声慢》)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 ?(王勃《滕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杜甫《偶题》) 五、(12分)
16.请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4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
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17.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傲冬雪 思化雨 迎新春 谢春风 满园桃李 绿柳吐絮 红梅含苞 遍地蕙兰
新春对联:
▲ ▲
教师办公室对联: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4分)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3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18.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4分)
六、(18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18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
3
(2)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村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潍,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4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3期《散文选刊》)
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4分) 21.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22.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6分)
七、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
号学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_级班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高三语文定时自主检测(一)
三杯两盏淡酒,!(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卷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第工卷(选择题 共45分)
(韩愈《师说》)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王勃《滕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杜甫《偶题》)
五、(12分)
16.请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8题。(9分,每小题3分)
(4分)
17.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18.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4分)
四、(24分)
六、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9. (1) 4分) 20.(4分)
(2) (3分) (3)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1.(5分)
(1) 4分) (2) 22.(5分)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七、写作。(50分)
(李商隐《锦瑟》)
5
上一篇:我的:三做
下一篇:一到三年级描写冬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