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写景的古诗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篇一:《三年级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

三年级 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来记一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每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第二句: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火红一片。

第三句:千里莺啼、绿树红花,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构成了江南的美景。 第四句:路仿佛已经到了尽头,一转弯,出现了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

第五句:作者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看一看每一首诗的全文。

第一首: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二首:杜甫的«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三首: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

第四首: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家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农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五首: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析】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①,

水村山郭酒旗风②。

南朝四百八十寺③,

多少楼台烟雨中④。

[注释]

①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城邑。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飘动。

③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之多。

因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④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解说]

题目既然是“江南春”,所以诗人的目光驰骋于千里:江南春景,辽阔千里,莺歌燕舞,柳绿桃红,水乡山郭,酒旗迎风。尤其是那迷蒙细雨中金碧辉煌的佛寺,更为绚丽的江南春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因为这些佛寺又都是南朝建立的,于是又勾起作者对历史的回忆,那不尽的幽思似乎与蒙蒙细雨交织成一片。

游山西村

作者: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三年级古诗写景的古诗

⑤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王安石《庆申正月游齐安》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篇二:《三年级古诗上》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湖阴先生:王安石在金陵(今南京)紫金山下的邻居。 长扫:经常打扫。静:通“净”。

成畦(qí):一作“成蹊”,田地里分的小垅。 “将绿绕”一句:一条溪流环绕着绿油油的稻田。 排闼(tà):推门。此句意思是:两座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简析]

这首诗情景交融,描摹生动。一、二句“静无苔”、“手自栽”,以环境的清幽衬托人物的品格高洁;三、四句一“护”一“送”,形象生动,绿水青山跃然纸上。此两句同“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样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三年级古诗写景的古诗

逢 入 京 使

唐·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故园:故乡,这里指长安。三年级古诗写景的古诗

龙钟:眼泪流出的样子。

[简析]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诗风开阔豪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园长安的怀念,写得朴素自然,非常感人:东望故乡长安路途遥远,想起亲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与一位老朋友走马相逢,没有纸笔给家里写信,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吧。

画 眉 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啭(zhuàn):鸟鸣声。

金笼:鸟笼子。

自在啼:自由鸣叫。

[简析]

欧阳修(1007—1072),宋代文学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积极推动宋代古文运动,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写诗追求革新。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一、二句写画眉鸟在五颜六色的山花间,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鸣叫;三、四句是对比:把画眉关在鸟笼里,才知道远不如它在山林间自由鸣啼,从而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

淮上与友人别

宋·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淮(huái)上:指扬州。

潇(xiāo)湘:潇水和湘水。这里指湖南一带。 秦:指长安,即陕西西安。

[简析]

诗人通过对江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扬子江头的杨柳春意正浓,杨花飞舞却引起渡江人的忧愁。几声笛声在晚风中的离亭边回荡,我们在这亭中分手,你赴潇湘,我去长安。

游 子 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三春晖(huī):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像春天的太阳一样。

[简析]

这是一首颂扬母爱的诗。儿子临行前慈爱的母亲手拿针线为儿子缝制衣裳,衣服缝得又密又实,就怕孩子在外迟迟不归(无人缝补衣服)。“密密缝”和“迟迟归”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和牵挂。儿子像小草,母爱像太阳,儿子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疼爱和关怀呢?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最后两句比喻贴切,激起人们感情共鸣,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

篇三:《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新》

三年级诵读篇目

【说明】

内容:上册诗题材多为写景诗,较低年级,古诗表达更侧重于抒发作三年级古诗写景的古诗

者的情感。下册题材侧重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随着年龄增长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可以理解文章的表达情感。

在园地中有关于《三字经》的积累。鉴于对本年级教材的初步分析,古诗将针对上下册诗的题材,分别加入类似的内容,并加入《三字经》(节选)以扩宽学生知识面。

三年级第一学期】

课内篇目:

课外推荐一:

课外推荐二:

课外推荐三:

三字经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篇四:《写景诗大全》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写景诗大全

3、<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写景诗大全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2、<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15、<丽春>

唐·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16、<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7、<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9、<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20、<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篇五:《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一、描写春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3、<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描写夏的古诗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5、<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7、<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描写秋的古诗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秋日>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描写冬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4、<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6、<观雪>

宋·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7、<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29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