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篇一:《小学古诗25首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节选)①
唐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 〇〇/〇〇/〇
hū zuî bái yù pán②
呼 作 白 玉 盘。 〇〇/〇/〇〇
yîu yí yáo tái jīng
又 疑 瑶 台 镜, 〇〇/〇〇/〇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③
飞 在 青 云 端。 〇〇/〇〇/〇
xiān rãn chuí liǎng zú
仙 人 垂 两 足, 〇〇/〇//〇〇 ......
guì shù hã tuán tuán ④
桂 树 何 团 团。 〇〇/〇//〇〇 ......
bái tù dǎo yào chãng ⑤
白 兔 捣 药 成, 〇〇/〇〇〇
wân yán yǔ shui cān ⑥
问 言 与 谁 餐? 〇〇/〇〇/〇
疑难注解: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乐府《杂曲歌辞》里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用古典的题目,所以称为“古朗月行”。②呼作:叫做。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又圆又大。
③疑:怀疑。瑶台: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桂树:传说月亮里面有桂树。何:多么。团团:圆圆的形状。⑤白兔捣药: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里面有白兔在桂树下捣药。⑥问言:就是问,言是助词,没有意义。与谁餐:给谁吃。 古诗今读: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诗文欣赏:《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只节选了前八句。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诗人先写自己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然后,诗人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具体写月亮中的仙人、桂树、玉兔,构成神奇瑰丽的意
境,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最后的问句,恰切地表达了儿童幼稚、好奇的心理。诗文比喻生动,想象丰富,不但表现了月亮的神奇、可爱,而且抒发了诗人对光明的喜爱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天真烂漫的个性。 名句书写:
迁移阅读:《水调歌头》 宋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二:《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大班语言活动: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说说像什么。)古诗古郎月行诗句。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客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大家都叫他“诗仙”。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师: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又圆又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认识月亮。他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
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教师朗诵古诗、配上音乐)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李白又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 出示瑶台和镜子
师:为什么李白会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呢?月亮和瑶台镜有什么一样的吗?
师: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
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在青云端”。(重点理解前四句)
三、完整理解古诗含义,配乐朗诵古诗。
1、理解前四句的古诗含义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丰富,不认识月亮,就呼作白玉盘”,
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
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幼儿跟读古诗)
学习理解后四句古诗含义
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月亮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幼儿基本上都知道嫦娥奔月) 教师小结:哦,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原来你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①、出示嫦娥坐月宫里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幼儿简述。
②、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师小结:
你们看像不像仙人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那桂树长得多茂盛呀。咦?白兔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月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你们想不想去月宫里玩一玩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次古诗。
③、完整倾听古诗
④、教师边解释古诗含义,幼儿尝试着念古诗。
3、朗诵古诗。
师:幼儿分组练习。
感受古诗的韵律
师:你觉得这首古诗怎么念最好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念古诗的形式,比如速度、动作、节拍等,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幼儿一起互动)
通过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乐趣
师:这首好听的古诗,我们还可以用歌曲来唱一唱呢。(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唱一唱,感受念唱古诗的乐趣)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月亮吗?那你们喜欢李白观看月亮的这首诗
吗?它叫什么呀?(古朗月行)原来在月亮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回家以后可以把李白看月亮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附: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篇三:《古诗75首》
古诗75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穷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写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歌咏风的诗。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柳树歌咏春风。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
8、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9、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 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
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14、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描写思乡的诗。
1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思乡的诗。
18、古郎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
而美好的认识
19、望庐山瀑布古诗古郎月行诗句。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描写景物的诗。
2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别诗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送别的诗。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2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2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别诗 25、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描写早春美景的诗。
2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古诗古郎月行诗句。
2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诗。
2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2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30、滁(chú)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水诗
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3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
3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古诗古郎月行诗句。
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
3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描写边塞征战
3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秋月图
3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描写野草生命力顽强的诗。
3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这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39、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描写江南春景的诗。
40、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4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约食物,不浪费
42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
4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寒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4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答诗 4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
4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
4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8、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49、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
疾苦的注意。
50、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描写过春节的场面的诗。
5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描写思乡的诗。
52、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写清新、娴静的生活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篇四:《描写月的古诗》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描写月的古诗。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描写月的古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4、<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明·无可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5、<中秋台看月>
明·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6、<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明·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7、<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明·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8、<中秋江驿示韦益>
明·无可
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9、<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1、<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12、<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13、<月>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14、<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5、<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16、<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7、<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8、<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19、<十七夜对月>
唐·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20、<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1、<秋夕望月>
唐·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22、<海上生明月>
唐·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23、<杂曲歌辞·竹枝>
唐·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24、<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5、<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26、<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27、<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28、<咏月>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篇五:《古诗山行的诗意》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诗意。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山行的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