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用词语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篇一:《语用词语》

启星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 第 课时 总课时

篇二:《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方法 - Copy》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方法

(的教学对策)逢用词语

【摘要】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教学。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应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跟中国人交流,是一种语言工具,拿来沟通的。相反,教中国人汉语是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灿烂的文化中揭示民族的灵魂。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有它特定的教学内涵和方法。

【关键词】汉语 第二语言教学 内涵 特征 方法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从理论上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应该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外国人汉语,实际上是实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第二语言教学不同,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一语言教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目的语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与审美能力的教学。

其次,从教学起点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起点则完全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大部分学习者对所学的目的语一无所知,完全没有第二语言的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教学上需要从零开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绝大部分都是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

再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要受母语的影响。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习者已掌握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因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考虑充分利用第一语言“母语”的正迁移影响,以使学习者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第二语言汉语,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汉语也有消极的影响,即学习者从母语中不正确地迁移了语言规则。

最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文化适应问题。随伴随语言学习,一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必然同时展现出来,并进入学习者的意识之中。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时,与第一语言相联系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习惯已经形成。当他学习第二语言时,新的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就会有难度,甚至产生障碍和冲突。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必要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和传授,以消除语言学习中跨文化的障碍或冲突,进一步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书里提出:“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为了消除这种障碍,在第二语言教

学中必须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必须应用有关文化理论。”【1】我觉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从文化阐述这一点来说是有些相同的,只不过深度和方法不一样。

逢用词语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内容

逢用词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里的重点是汉语。也就是说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不同于其他的语言,它有自己的特点,汉语的特点及汉语教学的特点。汉语有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这一套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的体系。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又完全相异于拼音文字。汉语这些本身的特异性,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有本身教学的特殊规律。拿教学重点来说:汉语名词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名词和代词没有阴性和阳性之差;代词不分主格、宾格;动词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等等;但是,汉语有特殊的句式:“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汉语虽然没有动词的时态变化,但它有自己特定的时态表示法,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

以汉语词语音节结构为例,由于汉语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声、韵、调系统,并构成集声、韵、调于一体的音节单位,于是,在表达时能惟妙惟肖地摹状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汉语里的多众象声词;汉语语音的独特的形式易于构成双声、叠韵这种充满音乐感和节奏感的语词;汉语语音还易于造成像诗、词、歌、赋、对联等等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形式。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的语句,也有一定的声音节奏美,只是中国人没有察觉而已。外国人对此倒比较敏感,从欧洲、日本来的留学生都说过:“我们很喜欢听中国人说话,中国人说话像唱歌一样,所以我要学好汉语”。就是说汉语的音乐性比西方语言突出,这种音乐性决不是文学作家人为地创造出来的,而是人民大众在口头语言中自然形成的。它说明汉族人习惯使用一连串的词组来表达复杂的思想,用词组与词组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一个个停顿来启示语法脉络。音乐性与顺序性相结合,显示出汉语语法的简单性和灵活性。此外,现代汉语里,词的普遍形式是双音节。汉语里的双音节词,除少数音义的外来词不能从单字的意义上进行分析之外,绝大多数词里的单字都表达一定的意义,都可作意义分析。

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不仅需要了解双音节词的整体意义,还需要了解双音节词中的单字的意义,否则不能透彻地理解汉语的词义,在使用的时候也常常出错。例如:有的外国学生造句子说:“倪家庭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他。”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倪家有五口人„„。”或者说:“姓倪的这个家庭有五口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这里既有语词形式选用的问题,也有文化的问题。像“家庭”这个词,笼统地说它的意义是指:包括父母、子女或其他在一起生活的亲属在内的,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相当于英语单词family,汉语教科书里一般都这样翻译。可是在汉语里,“家庭”中的“家”与“庭”都有自己的一定意义。“家”既是“家庭”这个词里边的一个素语,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个单音节词,“家”的本义是家畜的居处。“家庭”里的“庭”字,在现代汉语里虽然不作单一词的使用,但它仍有意义,它的意义是指,堂阶之前门屏之内的那块空地,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住宅建筑文化现象的反应。英语的family 一词就不能从形式到意义进行分析,它也没有汉语“家庭”一词中的那种文化意义,因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住宅建筑样式跟中国不一样。另外,“家”、“家庭”形势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用它们表达的时候,既需要考虑它们

的意义区别,也需要考虑跟其它词在声音上的协调关系。比如,可以说“幸福家庭”、“美满家庭”、“家庭妇女”,但不能说“幸福家”、“美满家”、“家妇女”。在区别清楚意义的情况下,构成一定的声音节奏形式,这是一种汉语词语音节结构规则。

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词语的形式和功能都具有弹性【2】。比如,重语可以伸缩:“高高”、“低低”、“大大”、“小小”„„、连语可以伸缩:“犹豫”但用为“豫”„„、语缓可以增字、语急可以减字:如古汉语中以“如”为“不如”、以“敢”为“不敢”、以“可”为“不可”„„、词语可以变化、语词可以颠倒:“妒忌”与“忌妒”、“仪表”与“表仪”„„

以上事实说明,汉语的词在自身的组合和上下文中的组合中有很强的形式张力。这种张力是适应汉语词组中音韵谐调的要求而起作用的。汉语在单音节基础上的各种组合文化,都有音律美的因素。词的复音化趋势除了适应交际表达清晰的要求外,也有声气上的原因。句子组织的音节也要求平稳。我们可以说“准备战斗”或“备战”,意思相同;但不能说“准备战”或“备战斗”。这不是说意义上缺乏什么,或组织上缺乏什么,而是在音节上缺乏了什么。这种音韵上的要求为汉语词语的伸缩分合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从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来看,汉语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语法是语言组织之法。要弄清一种语言的组织,必须从根本上把握该语言的“脉络”,而不是按照异域语言的生理解剖图来析解自己的语言。郭绍虞先生曾经提过“汉语语法学迄今为止之所以枯燥无味不适实用,是因为没有找到汉语语法的脉络。找到了脉络来讲汉语语法,就会有刀劈竹迎刃而下的乐趣。”【3】汉语语法的真实脉络体现在词组的活动中,即在词和句之外,汉语还有词组这一单位居于二者之间,作为词和句的桥梁。为什么汉语语法依靠一个个没头没脑的词组,可以堆叠成完整的句子呢?那就是,汉语语法注重语序,也正是汉语语法的叙事之妙。比如。“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然地跳出一只吊晴白额虎来。”(《水浒传》)。就句中的每个词组来说,好像“没头没脑”,然而词组与词组之间却有机联系,流传出汉语句子特有的韵味。“那一阵风起处”是一个词组,这是先听到感到的情形;“星月光辉之下”是另一个词组,这是在听到和感到“风起”的情形之下,接触到当时的景色,它同时成为下文能够看得清楚的重要条件;“大吼了一声”也是一个词组,由听到而看到,依次写来有条不紊。如果把这句话按西方语法的格式重组,说成“一只吊晴白额虎,在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一声,忽地随着一阵风跳出来了。”这样虽然前后紧密联系,但却没有了生气和韵味。以老虎作主语显得不自然。因而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水浒转》中这个句子是最生动也最合适的组织。另外,西方句子分析所惯用的注重句子的形式内聚的方法,对于汉语的句子是一种偏“紧”的方法。为了适应汉语句子的实际面貌,我们的析句方法应偏“宽”,即以句读段为汉语句子的基本活动单位,以句读段服务于不同表达功能的不同铺排规律为汉语句子的基本格局。例如汉语动词句的基本格局可以定为“时间语+地点语+施事语+动作语”。这个“动作语”就是句读单位的板块形态,而非动词细节。正如郭绍虞先生所指出的:“必须把词组当作一个独立单位来分析句子,那才对句子的脉络能看得更清楚些。在看清了句子构造的脉络之后,当然对于说话写文章也容易找到它的关键,不会感到困难了【4】。汉语语法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受了洋框框的影响,一个词、一个词地加以分析,那就变得复杂而不可究诘了。”

汉语句子结构方式跟西方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语言形态的句子要求主

语和谓语动词在形态上有一致关系,这种以动词为中心的主语是一种小主语。汉语的造句既然是以句读段为基本砌块,那么汉语句子的“主语”就不是受核心动词制约的小主语,而是真正作为句子主脑的大主语.根据中国传统语言哲学,意义最终是难以言喻的。语言形式在表达意义世界时有难以逾越的局限,因为意义是丰富而不可穷尽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如果拘泥于语言形式,就会迷失人对世界认识的“常”与“真”。一旦领悟,语言的形式如何就已不重要。正是这种意义的主导作用,使汉语的句法编码不可以容受多变之形,而不以辞害意。神形异构而统形之神不变。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我个人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就是初学阶段,就靠西方形式分类,也就是现代汉语语法借用西方形式来进行。早在1980年,吕叔湘先生就曾尖锐地指出:“语言是什么?说是‘工具’”【5】,就是要遵守语法规则。大部分的语法书都讲的是这种工具的部件和结构。这样就使学生很快就能造句,能够跟其他同学打交道。但是,学生只会死板地根据句型和结构来说,一逢用到委婉的说法、委婉的词语时就闹出笑话来。例如:有一位学生看到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快,便说“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结果这种赞扬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很明显,这句话的句法结构完全正确,但“狗”在汉语文化中带有文化附加义,它很少被用来赞美人,而常用来表示对一个人的唾弃。如,“狗腿子”、“狗杂种”、“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再如,有留学生说“这个女人是我的朋友”。却不知“女人”一词往往和性以及负面道德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如“这个女人真讨厌”,而“女的”、“女生”、“女孩”等词却没有这个内涵。从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说,教外国人学汉语时不能只教语法结构。而要回答什么“工具?”。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就要讲人们怎样使唤这种工具。

因此,必须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深入文化阶段。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根本的特征。德国的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有句名言:“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思想”【6】洪堡特所说的“民族精神”,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包括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一般心理状态等等因素在内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一回事。为了让外国学生学好汉语,就应该让他们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让他们通晓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民族心态、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在汉语中得到的广泛而深刻的反应。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在异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等,在理解汉语的词义时便会出现不全面、不深刻的现象,甚至出现偏差。同样一句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许会作完全相反的理解。如果仅仅限于每个字词的字面上的浅显含义,便不会具备真正的交际能力。为了使学生学习和交际能够相互促进,要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学生理解词语的言外之意,让学生知“其所然”,这样的修养得到提高以后,在交际中就可让死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要是第二语言教学留意到这一点,教学效果便会事半功倍。忽略了这一点,只就语言论语言,在进入丰富多彩的实际语言运用环境时,就难免捉襟见肘。

语言教学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要符合汉语的特点。由

于汉字的特殊性,国外“听说领先”的语言教学原则和方法就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汉字本身认读、书写、记忆上的困难,汉字与阅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学者采取各种适应不同的要求的教学对象的方法。

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同一个意思一般有相对应的表示法,但这种相对应的表示法难易程度往往不同。例如“open your books”―――“翻开书”或“把书翻开”,同一个意思二者表达方式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什么该先教,什么该放在后面教。一个简单的句子包含着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者学习、接受的规律,所以制定汉语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要考虑到汉语的特点、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规律。

四、结语

总的来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完全是两样的。教外国人学习汉语主要是把汉语作为工具语言教学,而教中国人汉语是把汉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灵魂作为主导。对汉语的理解和分析,必须着眼于它的主题意识、语言环境、事理逻辑、表达功能、语义内涵等,这与形式上自足的西方语言有很大不同。汉语的词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有自身的特点。以句子为例,汉语句子不应该以某个动词为核心,而是用句读段散点展开,流动铺排,有头有尾,夹叙夹议,前因后果的表达思想。汉语的结构特征同样具有文化通约性。汉语结构要解决的不是事实问题,而是意义问题,即客体与人的情感需求等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著 1993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王魁京1994年“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问题的多面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3] 郭绍虞(1979年)《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4]申小龙1994年“中国语文精神之文化反思---郭绍虞语法哲学探究”北方论从 [5]吕叔湘著1983年版《吕叔湘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6] [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申小龙著 1990年 “汉语人文精神论”辽宁教育出版社逢用词语

[8]申小龙著 2003年 “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9]申小龙1994年“中国语文精神之文化反思---郭绍虞语法哲学探究”北方论从逢用词语

[10]陈宏 2003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华语教学出版社

篇三:《公文常用词语汇释表》

公文常用词语汇释表

按语:领导机关转发下级来文来函,对其文函有所说明、评议或要求时,就在文函前面以‚按(按语)……‛的形式加写一段文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文按语。多用天通报、简报、调 查报告、经验介绍和转发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民群从众来信。按照:依据照办,表示某项公务是依据某一要求办理的。如:‚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反盗窃’的宣传活动。‛颁布:公布、发布。多出现在命令、令等指令性文体中,用以公布条例、规定、守则、办法、制度等法规性文件。例如《关于颁布〈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令》。背景:主要指问题的原委和问题的提出。必须:言明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属指令性中吻,以示只得这样,不得违反。多用于通知、通报、指示、命令等指令性文体的主张部分,例如:‚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的规定‛

部署:安排部署,多用以表示某一重要工作已经做了传达贯彻和安排布臵,如‚接到中办发[2000]57号文件后,我们及时向下做了部署‛。逢用词语

参照:表示某些做法有可借鉴之处,希望别人加以参考与仿照,此语用于上级批转下级来文时的结尾处,与执行相连一

并使用,例如:‚现将***(下级机关)《关于***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呈请:向上级呈报请示事宜。例如‚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予以答复。‛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如:‚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示谢意。‛

此复:指答复给你这些内容,主要用于批复和复函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复‛。

此令:指令这些内空,主要用于命令、令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令‛。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阅。第一手材料:指通过调查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直接材料。 段旨:即段落的中心内容。

对:公文中常用的介词之一,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如:‚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的责任。‛对于:公文中常用的介词之一,主要用于表明对象、范围。例如:‚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发布:公开发表、宣布。公文写作中多用于命令、令、指示及各种法规(如条例、规定等)的前面,从而组成动宾结构。 防止:防范住。公文中的祈使用语。多用于指示、通知的今后意见和要求部分及‚灾害‛、‚事故‛、‚案件‛的发生等词

语前面。如:‚坚决防止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分块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即全篇公文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上面正中标有汉字书写的数码,例如:‚一‛、‚(一)‛。 分列小标题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即全篇公文划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的上面正中有一个反映段旨的小标题。 分条式:亦称分条标项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即依其公文内容,按序分成若干条项,并以数码标明之。该:用以表示对象,指某人或某一事物,多用于对文件的批示用语,例如:‚该文所提意见比较不错,可试行‛。根据(依据):来源、出处。多用于公文的开头,以交代制作本公文是根据上级的什么指示,什么政策要求或下边的什么实际情况。公布:公开发布。公文写作中多用于决定、决议、令的前面组成动宾结构。

公文逻辑:指写作公文,从用词到成篇,都有逻辑的问题,不合逻辑的公文,会以讹传讹,贻误工作。公文写作中讲的逻辑,主要是指逻辑思维规律,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正确地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规律。

公务:有关国家和集体的管理事务。公文是完成公务管理的文字工具,故称‚公务文书‛。

关于:公文标题写作常用的一个介词,与‚事由‛合成一个介词结构。该介词结构的前面加制文机关名称,后面加文种名称即构成一个完整的公文标题。例如:《教育部关于***

*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市公安局关于对枪支进行清理登记的通知》。贵在直笔:即直截了当地表达内容,公文写作提倡直笔。 核示:审核指示。报告结尾用语的一种,例如:‚以上报告请核示。‛即日起:从今天开始。多用于布告、通告、令、命令、决定及法规性文件(如条例、规定等)末尾处,与‚生效‛相连用以表明本文件从今天起开始具有法定的权威效力。简缩:公文写作的名法特点之一。公文写作常使用一些高度简化紧缩的句式,这种句式是在原来句式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概括,以达到简化。如‚三八作风‛、‚五讲四美‛等。鉴于:考虑到的意思。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类似‚由于‛。例如:‚鉴于此项工作经过试点已摸索到一些经验,故可在全市普遍展开。‛

接洽:接待商洽。大都是用于联系事务便函的末尾处:‚现派我局同场前去联系,请接洽为荷。‛届时:到时(候)。例如:‚**区成人教育展览会定于 7月10日上午8点在大剧场举行开幕式,请您届时参加。‛

禁止:不准。公文中的祈使用语。多用于指示、通知的今后意见和要求部分。例如:‚严格禁党政干部在工资和机关集体福利以外获取不正当的收入。‛开端:公文的开头部分。开门见山:比哈起草公文要单刀直入,直接揭示主题。

可行:可以、同意。一是用于批示文件,表示同意。例如:‚该文件所提意见可行。‛二是用于请求上级予以批转的文件结尾,例如:‚以上如认为可行,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 例行报告:按规定定期履行上报的书面报告。如工作月、周报、日报等,这类报告大都用于非常紧急时期(如遇有战争或重大灾害的时候)隶属:附属、归属,领导关系。多用于解释公文的行文知系。例如:‚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的属机关之间来往文件为平行文。‛莅临:到临的意思,多用于请柬,如:‚9月5日上午8时,我厂将举行建厂十周年庆祝活动,敬请您临指导。‛

了:助词,公文中常用带‚了‛的句式,以此表示某项事情的完成时态。例如:‚挖出了一批隐藏较深的型事犯罪分子‛、‚增强了法制观念‛、‚开展了增产节约的宣传教育工作‛。 明文:明确的文字。例如:‚严禁挥霍公款到处旅游,这在中央的文件中已有明文规定。‛拟:打算、想的意思。多用于阅文写拟办意见时使用的一种敬语,如某局办公室主任阅文所写的初步意见是:‚拟同意,请局长核示。‛

拟定:起草。例如:‚我们正在拟定今年的工作计划。‛批示:给以文字指示,指上级对下级的的请示给以明确的文字答复。下级向上级的请示结尾,也多使用此词。例如:‚上述意见可否请批示。‛

篇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1、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2、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4、闷闷不乐: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5、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6、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7、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8、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0、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1、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12、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13、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14、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15、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16、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17、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18、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19、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20、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2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22、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23、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24、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25、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26、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27、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28、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29、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30、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31、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32、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33、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34、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35、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36、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37、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38、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39、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40、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41、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42、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43、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44、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45、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46、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47、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48、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49、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50、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51、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52、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53、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33549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