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篇一:《1-3年级成语解释及造句》
1-3年级语文书中成语及四字词解释和造句
yī běn zhâng jīng
一 本 正 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造句}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
âr huà bù shuō
二 话 不 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造句}听了他的话,我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sān xīn âr yì
三 心 二 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造句}他干一行爱一行,从不三心二意。
sì miàn bā fāng
四 面 八 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造句}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欢庆胜利。
wǔ yán liù sâ
五 颜 六 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造句}这些飘落的叶子,好像是仙女撒下的五颜六色的花瓣。
liù shãn wú zhǔ
六 神 无 主: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造句}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反而让他六神无主,心慌意乱。
qī zuǐ bā shã
七 嘴 八 舌:形容人多口杂。
{造句}下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七嘴八舌地吵闹起来。
bā xiān guî hǎi
八 仙 过 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造句}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jiǔ niú yī máo
九 牛 一 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造句}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星球中只是九牛一毛。
shí quán shí měi
十 全 十 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造句}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gâ zhǒng gâ yàng
各 种 各 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
{造句}九月的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菊花,争相开放,千姿百态,芬芳迷人。
jīn guāng shǎn shǎn
金 光 闪 闪: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造句}这枚金光闪闪的奖章,令我爱不释手。
xiù lì shãn qí
秀 丽 神 奇:(一般)指景色特别的清秀、优雅、美丽、脱俗。
{造句}九寨沟的景色秀丽神奇,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sì hǎi wãi jiā
四 海 为 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造句}:我是一喜欢四处旅游的人,从而养成了四海为家的习惯。
wú yǐng wú zōng
无 影 无 踪: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造句}:刹那间他就在人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chuān liú bù xī
川 流 不 息: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造句}学校门前那条道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杀风景的造句和意思。
pî bù jí dài
迫 不 及 待: 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造句}:我迫不及待地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jiào kǔ lián tiān
叫 苦 连 天: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造句}开学了,炎热的太阳让正在军训的同学们叫苦连天。
zì yán zì yǔ
自 言 自 语: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造句}街边这个人自言自语了半天,不知道在干什么。
lãi shēng dà zuî
雷 声 大 作:作:起,发作.是指下雨时雷声很大,有许多雷声一起响起。形容狂风暴雨,雷声轰鸣,震耳欲聋。
{造句}晚上我睡得很熟,忽然雷声大作,我被惊醒了。
qīng pãn dà yǔ
倾 盆 大 雨: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造句}他遇上一场倾盆大雨。
yáng guāng càn làn
阳 光 灿 烂: 阳光明媚,天气很好。
{造句}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suí fēnɡ wǔ dîng
随 风 舞 动:跟随着风的吹动而舞动。
{造句}运动会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随风舞动,很是壮观。
fēn fānɡ pū bí
芬 芳 扑 鼻:意思跟随着风的吹动而舞动。
{造句} 春天的花园里花儿芬芳扑鼻。
hēi bái xiāng jiàn 黑 白 相 间:间,应读四声,间隙的意思。相,是相互的意思。黑白相间的意思是,黑与白互为彼此的间隙,也就是说黑与黑之间用白间开,白与白之间用黑间开。
{造句}我今天穿了件黑白相间的条纹衣服。
tïng xīn xiã lì
同 心 协 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造句}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zhîng zhì chãng chãng
众 志 成 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造句}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能战胜困难。
dú mù chãng lín dúmùchãnglín
独 木 成 林: 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造句}这棵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覆盖着20多亩土地,竟独木成林。
gū zhǎng nán míng
孤 掌 难 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造句}没有人帮忙掩护,你孤掌难鸣,很难突破对方的封锁。
rãn wài yǒu rãn tiān wài yǒu tiān
人 外 有 人, 天 外 有 天:比喻能人之外还有能人,激励人不能满足于现状。杀风景的造句和意思。
{造句}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时刻牢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
bï cǎi zhîng cháng
博 采 众 长: 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造句}我们要心悦诚服地赞赏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并以博大的胸怀博采众长。
duō duō yì shàn
多 多 益 善: 越多越好。
{造句}写作的素材多多益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
tān xiǎo shī dà
贪 小 失 大: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造句}许多人因为贪图小利而被骗走了一大笔钱,真是贪小失大。
shě běn zhú mî
舍 本 逐 末: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造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qīng zhîng dào zhì
轻 重 倒 置: 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颠倒了。
{造句}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不可以轻重倒置,不分主次。
xiǎo tí dà zuî
小 题 大 做: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造句}为一句玩笑话找老师评理,你也太小题大做了。
qín xuã hǎo wân
勤 学 好 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造句}他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hào xuã bù juàn
好 学 不 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造句}她是一个好学不倦的孩子,一有空总是看各类书籍。
篇二:《词语+解释+造句》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失和伤害
那次智利大地震,许多城市都毁灭了,但我叔父全家安然无恙,非常幸运。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跋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劳苦
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报藏。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他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变幻莫测: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我看这那座小山觉得不可思议。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
战士们不屈不挠的坚守在抗震第一线。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也不必说有时趁你不防钻进防盗铁门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畅所欲言: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在那次辩论中,大家畅所欲言,都说了自己的观点。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
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我诚心诚意地帮助你。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杀风景的造句和意思。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我们喜欢在春和景明的日子出去春游。
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霸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的英雄形象十分惹人注目。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中国男子足球队能打进世界杯16强的说法是道听途说。
得不偿失: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参加了工作,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啊!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
他仍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杀风景的造句和意思。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峰回路转:形容山势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
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刚正不阿: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各持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持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篇三:《浅谈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董乐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句教学不容忽视。在当前小学生造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造句脱离现实、造句机械模仿、造句简短,多用单句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试图从理解词义、激发学生思维、多形式训练等四个方面来克服以上现象,解决问题,使造句教学得到应有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造句教学
正文: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致使目前的造句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定向,让造句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小学生在造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一些普遍现象,笔者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纳在一起,以便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小学生所造的句子内容相同,很多同学的思维方式单一,造出来的句子内容大多雷同。比如说:用“一„„就„„”来造句,很多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
“我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我一回家就看见了妈妈。”
当然,这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但是这样的句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次,小学生造句刻意机械地模仿,有的也反映出了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育方法。小学生总是喜欢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句子,而没有创造力。另外,在句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打电脑游戏上瘾、杀死、美女”等词语,还有出现:“如果我考了就十分,爸爸就会给我二百元钱。”之类的句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也反映着小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虽然有的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这种现象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再次,小学生造句为了保险,都喜欢用简单句,用简短的句子,而不去尝试复杂的句子。他们认为只要老师给这个句子打勾,就可以了。这样下去,势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的少,缺乏想象力。在现实中,具体到每一类词语的教学,小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这里,结合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就应该明白造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造句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理解词义,在语境中造句。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意思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造出一个好的句子来。所以要想造出正确、通顺的好句子,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举个例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课《课堂练习本》中出现了用“引人注目”这个词语造句。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他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之处。这个引人注目的“目”师眼睛,是引起人们眼睛的注意,引来人们去看,二学生去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
所以导致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么重要。另外,还拿着个例子来说,理解了词语之后,学生可能在造句的时候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造句。比如这个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某个人举动很奇怪,特别能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很引人注目。还有,学校里面最近增加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风景,跟着这些引导,学生造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我们学校的空中画廊很引人注目,上面的图画非常美丽。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实际,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会非常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 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在这里,言之有物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有内容,不要空洞。在造句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广阔性。有的孩子经常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知道写什么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句子更美地展现出来。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校的生活,包括课堂生活和下课的生活。他们也经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资料,参加劳动,参加兴趣班等等。教师应该在造句教学的时候,引导孩子把这些活动的见闻、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到句子中来,更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练习中,笔者在批阅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妈妈在化妆”。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样一个简单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不会错,但是这个句子却缺乏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要化妆,妈妈化妆是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化妆呢?学生这时候开始思考了,有的联系生活,写道:
“妈妈在上班之前总要化妆。”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参加阿姨的婚礼,所以妈妈在化妆。”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要表演节目,老师在帮小朋友们化妆。”
这些句子逐渐丰富起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比前面那个简单的句子更加丰富了。有时间、人物、事件。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话有前因后果,有时间和内容,就达到了造句教学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造句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造出更好的句子,在造句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一个词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出句子的灵活性。如:用“碧绿”造句。
“我家门前有一条碧绿的小河。”
“我有一块玉,它的颜色是碧绿的。”
“碧绿的柳枝垂下来像小姑娘美丽的头发。”
这样的句子,变换了不同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还可以利用扩句的方式,如用“钻出”造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运用扩写的方式来造句,可以扩几处。
“美丽的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了。”
“可爱的小草悄悄从土里钻出来了。”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这样扩充,就使句子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改变
句式,改变句子的意思等方法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造句教学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四.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在儿童的世界里,到处也充满着成人的思想。这在学生的句子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在他们的句子中也出现了很多“杀人、美女、打游戏上瘾、爱情”等词语。出现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现在教师对小学生身上的稳日视若罔闻,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思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生造句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忽视造句教学的,要积极开展有效地造句教学,教会学生造句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造句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徐君翠.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 新作文(教
育教学研究).2011(12):17
2. 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 引发沉甸甸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 2005(2):
56-57
3. 何建军 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 [J].福建教育.2006(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