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四年级】
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本文为大家带来《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你。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两个谜语:(1)芙蓉冠,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果然是个英雄汉,一唱千户万门开。(猜一动物)(2)一个醉汉上厕所---打一种动物:谜底:吐(兔),由易到难导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首先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找出隐藏的条件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3.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教师指出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猜测,要严密严谨,进而推出
(一)尝试列表法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填表,并汇报。(在这个地方必须注意要保证鸡和兔一共是8只)并且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指出错误(例如单位等)。
(二)假设法(通过找8个学生做游戏来给学生们展示,让学生们更直观的理解)
1.假设全是鸡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
2.假设全是兔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并让学生指出什么样情况下用列表法和假设法。
(三)关于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不仅是现代人,也是古代人研究的经典问题:(出示课件),看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1.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还有26÷2=13只脚。
2.这时每只鸡一只脚,每只兔子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3.这时脚的总数与头的总数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数。
三、练习巩固,反思提升。
1.课件出示练习二十四的生活中“鸡兔同笼”的问题。
(1)租船问题
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6人、小船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2)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看来鸡兔问题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今后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鸡兔同笼”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外延伸与作业。
1.完成105页的做一做1、2题。
2.出示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一句名言,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上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