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六年级】
篇一:《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资料:《稚子弄冰》赏析》
《稚子弄冰》赏析
作品原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译文
原文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作品释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作品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稚子弄冰的诗意。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篇二:《《牧童》《稚子弄冰》《湖上杂诗》教案》
《牧童》《稚子弄冰》《湖上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会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教学重点】稚子弄冰的诗意。
能从诗人的诗句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稚子弄冰的诗意。
【教学难点】
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前准备】
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稚子弄冰的诗意。
篇三:《5《古诗词三首》》
篇四:《古诗稚子弄冰的诗意_作者杨万里》
<稚子弄冰>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词全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古诗稚子弄冰的诗意_作者杨万里。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鉴赏]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古诗稚子弄冰的诗意_作者杨万里。
篇五:《描写儿童的古诗》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描写儿童的古诗。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描写儿童的古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9、<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0、<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1、<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2、<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4、<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