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喧宾夺主造句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作业12 巍巍中山陵》
作业12 巍巍中山陵(1)
预习作业
1.按拼音写出汉字。(24分)
横biǎn( ) 龟fū( ) 田pǔ( ) diàn( )基
中zhóu( ) 深suì( ) 肃mù( ) 灵jiù( )
山mài( ) 险jùn( ) 丘líng( ) chún( )朴
答案:匾 趺 圃 奠 轴 邃 穆 柩 脉 峻 陵 淳
2.解释词语,并用这个词造句。(5分)
(1)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竣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莽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象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配合得适当和匀称。(2)工程完成。竣:完毕。 (3)景色迷茫。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 (5)指形象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课堂作业
阅读语段,完成3—9题。(45分)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3.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8分)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4.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分)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5.本段重点说明的是(4分) ( )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6.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8分)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8分)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分这段文章的层次,并说明各层分别写了什么。(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近义词: (眺—望) (犹—若) 反义词: (远一近)(出一没)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使用数字可以精确具体地说明建筑物。
7.答案:工笔长卷: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泼墨山水: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喧宾夺主造句)
8.答案:方山如屏 秦淮似带 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
9.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一层:自碑亭至平台的台阶;二层:平台的位置及主体建筑;三层:在平台上所见到的景象。
课外作业
10.本文开头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课文开头描绘中山陵地理环境为下文描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和庄严肃穆的氛围作了有力的铺垫,衬托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
11.本文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者先驱,是杰出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很好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这种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这篇文章在介绍中山陵时,能够把握设计者的意图,突出描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其目的也就是使读者能够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巍巍”中山陵也正是孙中山先生的“巍巍”精神的象征。
12.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着力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主要表现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创新作业
13.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式。(4分)
(1)“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2)“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人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3)“正面的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岩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4)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岩相互衬映,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动说明 (2)生动说明 (3)平实说明 (4)生动说明
阅读说明文,完成14—17题。(16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关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李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4.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6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5.答案: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6.答案: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
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17.答案: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业12 巍巍中山陵(2)
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32分)
坡陀( ) 竣工( ) 气氛( ) 镌刻( ) ....
瞻仰( ) 丫杈( ) 突兀( ) 草莽( ) ....
山巅( ) 和谐( ) 南麓( ) 穹窿( ) ....(喧宾夺主造句)
答案:tuó jùn fēn juàn zhān chà wù mǎng diān xié lù qióng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16分)
美观朴素 永往直前 庄严肃穆 诩诩如生
中西合壁 气象万千 断恒颓壁 枝繁叶茂
莫名其妙 任劳任怨 惩前毖后 喧宾夺主
_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勇 诩—栩 壁—璧 恒—垣
3.根据这篇课文,联系我国土地资源情况,请就身处城市谈谈你对建筑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放性试题?不作统一答案。
课外作业
4.请联系课文,谈谈吕彦直钟形图案被选中的原因。(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创新作业
阅读语段,完成5—10题。(36分)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惟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6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
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
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5.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介绍胡夫大金字塔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8分)(喧宾夺主造句)
(1)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 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的高度文明
(2)“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初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8.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4分)
(1)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惟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
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2)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
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删去“每”、“整个”、..
“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8分)
10.概括指出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4分)
5.答案:(1)说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2)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3)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宽度、面积、体积和所用的石块的数量。(4)介绍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艺和精密计算。(5)通过考察,证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6.答案:“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7.答案: (1)D (2)只针对揭示建筑之谜
8.答案:(1)原句指70多座,若删去“余”,则表示正好70座整。(2)230.38米是指一条边的长,删去“每”则可以理解为四条边长度之和。“整个”指全部,删去显得说明事物不够严密。原句用“平均”说明每块石块的大小、重量不均等,删去后与原事实不符。石块的数量、重量不完全精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9.答案: (1)“胡夫”金字塔内有一只无盖的石棺。
(2)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模拟建塔。
10. 答案: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
喧宾夺主造句 篇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让英语教学更具魅力》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让英语教学更具魅力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优美动听的音乐资源以唱促学,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曲感人的音乐,它那优美的旋律能触发强烈的情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英语本身节奏感强,优美柔和,读起来连贯流畅,宛如一曲动人的乐曲。实践证明,凡是英语歌唱得好的学生,绝大部分英语也学得好。而唱歌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我在英语课中,根据不同的时间、节日等,教会了学生几十首歌。比如圣诞节、元旦来临,我教他们唱《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氛围,哪些地方该爆破,哪些地方该连读,等到歌唱熟了,句子都听清了,他们的听力、朗读能力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因此,我利用音乐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唱促学,以学促唱,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2、利用词卡挂图等资源呈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听说能力。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的使用可增加语言交际的真实感,使视、听、说活动同步展开。在依据某一篇课文内容的图片进行谈论之前,我先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再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课文内的单词。
如我在教学“My Friends”时,就设置了“Do you have good friends ? Are you in the same school ? Are you in the same city ? How do you keep in touch with them? How often do you meet?”等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听、说能力,又使同学们很自然地学会了“same,friend,city,keep”等新单词。
3、利用实人实物实景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实物最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实人、实景则使学生更感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比如:我利用学生的学具、衣服等实物教学有关学习用具、衣服名称、物主代词、颜色等词汇;利用学生的身高、年龄、胖瘦等进行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内容的教学。
4、利用五官和简笔画资源实现视听说和读写方式的有机结合。 在学生初学英语时,我就告诉他们eyes、ears、mouth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学会用眼睛(eyes)去观察;用耳朵(ears)去听辩;用嘴巴(mouth)去表达看到听到的以及想要说的和问的。从而达到模仿教师,实现视、听、说模式的学习。
如我在教学10以内数学加法的表达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把数词1到10用10张卡片写出,卡片正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背面用英语书写,还准备了1+2=?2+3=?等10张10以内的算式,在课堂上先让每个同学认识数词后,利用手形进行巩固:1—伸出食指指,2—伸出食指和中指,3—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5—伸出5个指头,6—伸出大拇指和小指,7—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放在一起,8—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张开,9—伸出食指并成弯勾状,10—伸出左右手食指并垂直相交。学生通过看卡片,看手形,比手形,很快就在玩手形游戏中进入到学习的高潮。然后让学生自己出示,自己表达What’s 2 and 3? It’s 5. 学生的eyes、ears、mouth三者有机配合,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表达。
简笔画快而生动,它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取代的积极手段,运用时边讲边画,虚实并举,视听结合,生动具体,概念清楚。还有可以随时修改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如:在教学3A Unit4中有这样四个教学重点:get up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在三(1)教学时,我把体态语溶入朗读的同时,随即在板书的旁边简笔画出了相应的动作,并展开教学。画面清楚,布局得体、彩色粉笔运用适度,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羡慕的情感,从而激起了模拟、学习的欲望。
总之,通过生活情境与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主动思维、愉快和作、大胆交际,自主创新,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不仅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思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积极对待,及时捕捉,运用教学智慧开发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并合理有效地生成和利用,使课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双边共时性,形成学生活动与教学资源的良性互动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谈英语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英语课程最常见的教学资源就是多媒体、图片、实物,普遍看来,这些确实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不错,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但静心思考一下,我个人认为,这只是课程资源的浅层次的作用发挥,而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达到有效学习。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课例:
(老师边展示课件边解说):这是我校刘雅老师执教的英语课,主要学习5个动物的单词。简单说明一下:
1、首先,利用此图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丑小鸭的故事。
2、接着,出现两只鸭子,丑小鸭背着行囊离家出走。
3、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噢!遇到兔子——引出单词rabbit,学生操练。(喧宾夺主造句)
4、继续前进,遇到蝴蝶——引出单词butterfly,学生再次操练。
5、走着走着,看到小房子,让学生猜猜,谁住在里面--引出单词frog、bee、bird,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
学生始终对故事的发展感兴趣,操练是主动的,积极的。
最后,单词学习完,展示画面,引出句型I see a …让学生在句型中复习、巩固单词,同时将单词得以运用。
结尾时,老师引导学生找丑小鸭,它变成了天鹅,教育学生不能以貌取人,渗透德育教育。
这节课并没有多种多样的教具,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游戏活动,但课堂效果非常不错。我们不难发现:此课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1、教学情景稳定
教师以丑小鸭的故事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故事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十分感兴趣,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往往是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但却没有过程和结尾;或者一节课中设置了多个情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充分利用,反复操练
教授单词时,教师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多种形式听、说、读、演进行反复操练,最后将所学单词运用于句型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为学生语言发展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喧宾夺主”的现象出现,比如说,在最后的单词巩固中,教师的设计有两种:①试讲时,教师让学生1表演动物的动作,点学生2说英语单词,接着学生2表演,点学生3说英语单词。②研讨课时的设计是老师说单词,全班学生表演,而后老师表演,点生说单词。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我们选择了后种,因为在试讲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点名和表演,我们发现,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谁点谁?而没关注语言本身;而后一种却是先让学生听老师说单词,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而后在老师表演时,说出英语单词,让学生在充分开口说英语,让资源为培养目标服务。
其实,一节课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并非全都用上为好,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考虑课程资源的利用环境、适用对象、难易程度、内涵与外延,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使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因此,提醒在场的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能合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的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堂资源的内在价值,达到有效学习。
如何有效地利用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韩淑芬 2008.5.16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我们英语学科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全体师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教材为载体,开发和利用了以下多种英语教材资源。
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英语词汇资源,提高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日本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的词汇积累和他的智慧成正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从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从生活实际的需要看,谁掌握的词汇越多,谁运用英语的能力就越强。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之重。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就坚持听说领先,到中、高年级读写并举的原则,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开始进行单词识记的教学。我们依据《张思中教学法》的集中识词,即: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原理,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发了许多词汇资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利用“集中识词法”、“组词造句法”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个在教材中出现和生活中常用的单词。利用“集中识词”、“组词造句法”迅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在练读新单词时,我们并不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读单词,而是用单词组词、造句,以增加趣味性,也增加信息量。如dog,orange dog,It’s a dog,It’s an orange dog„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英语单词分门归类。这是我校师生一起自编自创的集中识词手册,包括动物类、学校及学习用品类、蔬菜水果和食品类、家庭物品类、颜色身体部位类、亲属和人物称谓类等。
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尽情展示从课外学习班、电脑、电视等各种渠道学来的英语知识,提高课堂上出现的英语单词量。我们还鼓励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学习热情也更稳定、更浓厚了。这也为学生分组活动,英语对话练习和将来进行英语会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效开发和利用Chant资源,调节课堂气氛。
1、 在抽象的词汇教学中运用Chant,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单纯的记忆有时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记忆抽象性词汇,即使利用卡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也会是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编一些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于吟诵的Chant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Chant中,可让学生边动边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词汇。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词汇“tall, short, fat, thin”时就运用了Chant “Tall tall tall, the man is tall. Short short short, the woman is short. Fat fat fat, the boy is fat. Thin thin thin, the girl is thin.”让学生的手、脚都动起来并支配以一定的节奏,学生在说的同时情绪十分高涨,掌握词汇非常快。
2、 在教学难点上运用Chant,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点或难点的突破仅靠教师的多次强调或单调的讲解并不是很高效的。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出发,多些生动的操练环节,积极创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我们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Chant来分解教学难点。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句型“Who’s the ___ with___?”时,我们编了一则Chant “With with with, with big eyes. With with with,with small nose。学生通过边说边做,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对“with”及其短语的掌握程度也加深了,切实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在重点句型操练中运用chant,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操练重点句型时有效运用这一集体性活动形式,能促使学生大胆开口说,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chant来灵活转换学习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句型What do you
喧宾夺主造句 篇三:《浅谈小学语文中多媒体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赵海荣
作者单位:华店乡大夫营小学
任教年级:三年级
任教学科:语文
2014年4月2日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齐河华店乡大夫营小学 赵海荣
[摘要]: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增大了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同时,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要科学可行,不仅要注意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还要量身定做,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制作切实有效的课件。另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今天的组织者,引导者。
【关键词】: 作用, 角色转变 合理利用
一、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能调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多媒体教学对诱发学生的情趣,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教学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篇幅较长,加上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就借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看课本到看电影,从抽象到具体,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观看完电影让学生说说通过欣赏,知道了什么,然后再结合课文深入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像这种题材的文章都都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同时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
2、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的环境,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激活势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人曾这样打比喻,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更美,施之不当则丑之。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其关系非陪衬与点缀,而应是水乳交融的。好的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不仅不会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比如在教学《观潮》这篇文质兼优美文时,不少学生因没看到过真正的钱塘江大潮,难以体会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对文中那富于变化的大潮的阶段,理
解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看视频,引发学生与之生活相关的表象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想效果。潮来前、潮来、潮后三个阶段的动态画面,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海涛声响,生动形象的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创设情境氛围,是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了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了美得享受。看完后,让学生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充 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3、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很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的生平、作品背景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在讲到《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月球(或者太空)的相关材料,,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讲授《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地心引力的知识或一些科学家探究科学知识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认识在探索科学道路上的艰辛,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很快乐也是很辛苦的事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4、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形象的世界。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课件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多媒体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重锤敲打”,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但是,它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
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知识的“储备箱”。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出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情趣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媒体,更离不开具有现代化思维及意识的教师------操纵媒体的教育者。教育行为不到位,首先是教育思想不到位。教师要首先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手段有着传统教育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要真正热爱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时时不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趣。总之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运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开展语文情趣教学应注意不能滥用电教媒体。在备课时,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媒体运用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具体说是:可用可不用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坚决不用:用多用少结果一样的坚决少用: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化媒体结果一样的,用传统媒体。为什么?教育中还有个节省的原则-----省精力、财力、物力。这项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人文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它要求教师有深刻理解教材、驾御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十分认真地钻研教材,熟知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意图,设计和制作的课件必须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既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又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相适应。
1、首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的“度” 。
“多媒体辅助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仍是学生活动。因此,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始终都要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第一位。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可见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至于取代了常规的语文教学,实质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2.多媒体的设计要注意紧扣教材内容。
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要注意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一改过去那种画蛇添足式的,喧宾夺主式的多媒体运用模式;不断探索,力求让多媒体运用与语文教学浑然一体,让语文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主编:孟庆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山东青年报》编辑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