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感悟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感悟 第一篇

读《岳阳楼记》有感

文化里小学 四.三班 蔺昕

前几天,我读了古文—《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在文中表达出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理想让我很敬佩。

不以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就是范仲淹的博大胸怀;在天下人担忧之前自己先担忧,在天下人欢乐之后自己再欢乐,这就是范仲淹的远大抱负。我想,我也应该像范仲淹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祖国,为了社会而努力读书。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比幸福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尽的爱,使我们衣食无忧,几乎满足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但有时我们总会忘记这一切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父母的溺爱也让我们遇到困难的时间总是不知道如何处理。

然而,范仲淹却是在一个十分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只喝一碗粥,由于他读书刻苦,还常常把粥放硬了也忘记吃。于是他把硬粥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后来,他的一位好友看他实在可怜,就送他了一顿有鱼有肉的大餐,没想到他碰都不碰,仍然吃他的粥和咸菜,好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已经习惯喝粥了,

不知道享受美食后还能不能吃下粥了。”

在这种艰苦的磨炼中,范仲淹始终没有气馁,他以坚强的毅力刻苦读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远大的理想是他前进的动力,也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岳阳楼记感悟}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我们普遍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因此我从没想过把每天的学习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读了《岳阳楼记》,我仿佛一下长大了,懂得了读书的目的,懂得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不能只把每天的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也不能把吃喝玩乐当作最快乐的享受,应该像范仲淹那样,从小树立起为祖国富强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同时,认认真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用毅力和耐心,一点点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感悟 第二篇
{岳阳楼记感悟}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感悟}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 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千古的大作——《岳阳楼记》。

在范仲淹的眼里,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幽静,天气景象变化多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此一聚,显得那样迷人。然而,岳阳楼还是一个会友抒情的好地方,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都在这里汇聚,他们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 在《岳阳楼记》里,最著名的那一句就是:“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要学习范仲淹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的那种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更何谈国家的兴亡呢?

《岳阳楼记观课有感》
岳阳楼记感悟 第三篇

《岳阳楼记》观课有感

观看完侯老师的《岳阳楼记》,获益匪浅,侯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整个课堂。深深佩服她的课上得精彩:教学艺术高超,善于把握教学环节,很好地调动和引导了学生,整个课堂十分流畅,视野开阔,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十分准确、透彻,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她用自己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层次清楚的课文分析,使学生在她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 文章的主旨。

{岳阳楼记感悟}

一、文章设计独特到位,大胆引用却不落俗套。

教学机制抓住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作业中得到拓展。

二、学习方法多样,学生兴趣高涨

作者简介上,侯老师让学生用事先搜集的材料,对作者进行了介绍,用多媒体出示了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让学生对范仲淹的生平及为人处事有了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感知课文,有课文视频 朗诵、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并在朗读时,给予了学法指导,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也对学生起了激励作用。{岳阳楼记感悟}

三、疏通文意时“授之以渔”{岳阳楼记感悟}

侯老师运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小组讨论,适时点评、鼓励,在她的启发下,课堂 气氛轻松和谐,学生兴味盎然,能主动探究,积极发言,既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侯老师又对文言文翻译的组词法和 换词法,进行了简洁明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字

词难点进行了重点讲解,特别强调了通假字,运用微视频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强化指导,引起了学生对这 一知识点的关注。{岳阳楼记感悟}

四、理解课文,层次清晰

{岳阳楼记感悟}

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侯老师的设计分析富有层次性,她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 显,她还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句子,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赏析,让学生既 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

虽然这堂课是成功的。但难免百密一疏,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课堂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着一点不足:

作为文言文的学习,关于文言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否还应多用点时间,甚至让学生在课堂上落实一下。欧阳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虽多次强调对一些字、词用法和对句子理解的勾画、标记,但课堂上并没有让学生落实,也没有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强调文、言并重,特别是对于初中的学生,积累、掌握的有关文言基础知识有限,即使在课前借助有关工具书进行了记忆、积累,并能达到口译的程度,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积淀,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对这一环节还应稍多下点功夫,若对课前预习要求到位,课堂上可适当检查落实一下。当然,对于这些“死的知识”完全可以课堂上教师重点指出,放手交给学生课下去完成,但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教师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好了,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才会没有障碍,才能保证其他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但是,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堂课不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环节上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因为这是一节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课堂教学,让人收获的确不少。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感悟 第四篇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岳阳楼记读后感。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岳阳楼记读后感。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后感(二)

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而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后感(三)

文/刘之洋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庆历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巴陵做官,重修了历经战火动乱被毁的名楼---岳阳楼,修葺一新之后,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题写文章,以志纪念。范仲淹就创作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文章<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文章一开头作者略叙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址,刻唐贤今人诗文于其上,嘱余作文以记之?。之后,用浓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阳楼上所能见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描写,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与抱负,这种人生理想对后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很小就会背诵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妈妈又让我重温了<岳阳楼记>,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为平民担忧;独处边远江湖,为君主分忧,这就是进京做官也担忧,退隐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说?当天下人还没有感到担忧的时候我就为他们担忧,而当天下人都安居乐业感到快乐之后,我才敢快乐?吧!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以天下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己任,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社会,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快乐。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标。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岳阳楼记感悟 第五篇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19、<白马篇>

三国·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关山月>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2、<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3、<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40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