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六年级】
Lesson 10 Exercise教学设计
抛砖引玊造句(一)
Lesson 10 Exercise教学设计
教师:连冬红
一、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有关运动方面的词汇以及相关的表达次数的语言知识,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学生在情境中操练能够达到巩固以往的知识点同时进行知识拓展。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Good Health to You!中的新授课Lesson10 Exercise 。在本单元中,Mr. Wood、Li Ming、Jenny和Danny介绍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饮食、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努力工作。继前几课之后,本课讲述了保持健康身体的又一方面:坚持锻炼。引入一个新句型:动词短语做主语的表达方法,在课文最后安排了Read and write的环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练习,使所学语言功能化。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单词:exercise, minute, hour。
(2)能够学会说句子 ----ing is exercise.。
(3)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的运动锻炼习惯。
2、学习策略目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表达。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能使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词汇:exercise, minute, hour 句型:___ing is exercise. 教学难点:
(1) “exercise”的发音、记忆与理解。 (2)动名词作主语的句子理解。
四、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Ⅰ. Revision
Step 1: Greetings. Step 2: What are they doing? (5min)
通过幻灯片呈现一些运动项目,请学生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描述图片完成复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现在进行时态呈现内容,学生的回答既复习了旧知,又能够为新知__ing is exercise.作铺垫。
【媒体设计】:出示的四幅图片均与新知吻合,便于学生对新知句子更容易操控。 Ⅱ. Presentation (25min)
Step 1:新授词汇:exercise ,riding,hour,minute。(3min)【抛砖引玊造句】
对呈现的单词进行领读以及让学生单读的方式进行认识与了解。
【设计意图】:整节课围绕exercise一词进行练习和拓展,先掌握单词,为后面做铺垫。
【媒体设计】:我认为六年级的学生不用刻意用花哨的图片介绍每个单词,单词是他们理解、分析和操作语句的先行者,简单直白比较好。
Step 2:分别呈现新授句子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读出句子
__ing is exercise.。(5min)
【设计意图】:有了前边的铺垫,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句子,这样他们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媒体设计】:熟悉的图片和句子相结合,消除他们陌生的恐慌,用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所学内容。
Step 3:Can you say a sentence using “---ing is exercise?”引导学生自己造句。(4min)
【设计意图】:这是对所学句子的巩固,学生自己能够造句说明他已经把新知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媒体设计】:因为班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两幅图片和句子是针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设计的,给他们图片,启发他们说出句子。
Step 4:Which is exercise ?(3min) 让学生在一些短语中中找出是锻炼的句子。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的都是关于健康的,可能brushing your teeth也会误导孩子们,因为这也是和健康相关的,我在前边没有强调什么是运动,但是在图片和句子中体现出来,这一部分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判断到底什么是锻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媒体设计】: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用红色的横线标出正确答案,肯定他们的判断,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Step 5:Read the dialogue with questions.
How often does Danny exercise a day?
How many minutes does Danny exercise a day?
What's Mr.Wood 's advice about Danny?
Does Danny understand?
学生读完后,一边分析课文一边找出问题答案。(10min)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思考,不再是机械读。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寻找答案,以便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媒体设计】:把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在读的时候可以随时看到进行思考,答案的分享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III Practice (8min)
Talk 小组讨论,根据自身情况回答问题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How many minutes do you walk a day?
How many minutes do you run a day?
【设计意图】:从课本回归生活,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把所学新知运用到实际日常交流中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媒体设计】:三个问题的提出,想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学生可以找到答案,或者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还可以讲述出自己锻炼的日常故事。
IV Summary(1min)
1.exercise
2.how often
How many 对本课需要注意的进行简单总结。
V Homework
Finish part3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有关锻炼的内容,我利用旧知图片引出新知,在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进度还是合理的,第二部分的对话我预计用20分钟,实际几乎是30分钟的时间,十分钟的拖延导致在Talk这部分草草收兵,没有让学生完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锻炼。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把课本中的第三题作为了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去拓展,发现,锻炼也是有助身体健康的。
感悟父母爱,从细节入手
抛砖引玊造句(二)
感悟父母爱,从细节入手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红星小学王文芳《父母的爱》习作课评析
3月25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襄阳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观摩活动,眼界大开,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红星小学王文芳老师指导的《父母的爱》习作课,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收获
(一)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唤醒了孩子们对父母爱的深刻理解
1、课前活动赛词语,成功地激起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创设了交流的氛围。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些图片,学生立即用“眉开眼笑、泪如雨下、愁眉苦脸”等词语描述,图片选择恰当,学生容易描述,于是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和表达的欲望。开课伊始,课堂气氛就异常活跃。所以王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前预热很成功地创设了孩子们交流的氛围,为下文的图片妙引做好了铺垫。
2、图片妙引接“地气”,唤醒了孩子们对父母爱的切身感悟。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些显现父母关爱孩子的温馨图片,图片内容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场景,有家长在雨中给孩子送伞的,有骑摩托雪中接送孩子的,有陪孩子练滑冰的,有陪孩子看医生的等等,学生看了这些很熟悉的温馨图片,就会想到自己受到的类似的关爱,所以谈感受时就有话可说。
3、创设情景拓思路,帮孩子提高了认识,理解了父母爱的深沉。王老师在学生相互交流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在生活中父母时刻牵挂着你们,在学习上又是怎样要求你们的?”“有一种爱,表面上看起来是父母在批评你们,实际上那也是爱的表现,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父母的批评、责罚也是爱,但这样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立即回想起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些事例,在小组内、班内交流起来,经过老师引导,此时,孩子们对父母平时那种严厉行为的不理解彻底消释了,提高了对父母爱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尽情交流,老师适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在“图片妙引,尝试表达”环节之后,王老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在小组内交
流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全班交流”“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教师引导:爸爸或妈妈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脸上有什么表现?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师生尽情交流,充分表达。老师从描写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明白说话要说具体的要求。
(三)现场修改,培养了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习作悟性
王老师在学生习作片段之后,安排了赏析、互改、自改环节,老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展示,孩子们从字、词、句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效果很好。这一环节的安排,很常规,但常规中彰显习作课的魅力,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悟性很有帮助。
二、思考
作为三年级学生,他们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是让他们真正能够具体地表达“父母的爱”有“三难”:第一难,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有一定难度。他们大多会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比如:父母给自己买好吃、好穿的,接送自己上学、放学,陪自己去游乐场玩,照顾生病的自己等等。二难,学生要挖掘父母对自己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易,总会泛泛而谈。三难,学生在交流和习作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易说大话、空话。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种做法可供借鉴。一是教师可以范文引路。作为引路的范文选材要新、小、真,真正能起到拓宽学生思路作用,不能总选择生病啦、吃饭啦、穿衣啦这些老旧的话题。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以《妈妈的剪刀》为范文,抒写母爱。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她回忆了她儿时的一件事。有一次她想裁纸,到处找不到裁纸刀,很生气地问妈妈,妈妈说怕出意外,不让她随便把玩剪刀,就把剪刀放在了比较隐秘的地方了。她很是感动。当她的妈妈很熟练地向她递过剪刀时,她发现妈妈是把剪刀把儿朝向她递过来的,她又一次感动,感慨地说“妈妈呀妈妈,你生怕你的孩子收到一丁点儿的伤害啊。”这样的范文选材新、小、真,启发学生要从细节处体会母爱,拓宽了学生思路,真正起到了范文引路的作用。可是同样是抒写母爱的范文引路,有一个老师选择了这样的例子。她讲她的孩子生病了,她如何
着急,如何细心照顾她的孩子,结果这节课上孩子选材时大都写自己生病了,妈妈如何着急,如何细心照顾自己的事情,把孩子们引向了作文的峡谷里。老师是想“抛砖引玉”,可是孩子们初学写作文,这样“抛砖”能引出“玉”吗?老师必须抛出精美的“玉”做范文,才能引出更多的更精美的“玉”。所以范文引路的时候,范文质量很是重要。二是可以设计有关母爱(父爱)的细节方面的不大引起孩子们注意的一些问题情景供学生思考。比如:1、你和妈妈(爸爸)在马路上走,他们总是让你走在哪边?2、饭桌上,你喜欢吃的菜总是放在桌子的什么位置上?3、你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睡觉前,妈妈(或爸爸)会做些什么?4、你的书包、书柜常常是谁整理的?5、你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与妈妈(爸爸)有怎样的关系?6、你在家里喜欢乱拆乱卸、乱涂乱画吗?妈妈(爸爸)是什么态度?7、你在家里做家务吗?妈妈(爸爸)是什么态度?8、晚上,你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妈妈(爸爸)在干什么?9、你考试成绩常告诉妈妈(爸爸)吗?他们是什么态度?10、你有零花钱吗?妈妈(爸爸)是怎么处理你的零花钱的?11、你爱吃零食吗?妈妈(爸爸)是怎么处理这事的?12、双休日,你常常是怎么度过的?妈妈(爸爸)在做什么?孩子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之后,选择一、两个最能表现妈妈(爸爸)爱自己的细节在班上交流,力争不重复。这些类似问题情景的设置,目的是唤醒孩子们对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的思考,从细节入手关注母爱(父爱)、体会母爱(父爱),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再加以老师的适时引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习作中的“三难”问题。
作者单位:南城中心学校
作者: 肖有华
联系电话:15271011789
四级翻译解题[1]
抛砖引玊造句(三)
翻译题型介绍
这部分的时间只有5分钟,考5道题,且每个题目的答案一般是简单的几个单词,否则考试时间是不够的。该题一般考的是汉译英,因为这部分考查部分词组或句型的翻译,而且还比较侧重词组的考查。建议大家参考以下步骤来完成:确定重点词组或句型,翻译剩余内容,最终把两者结合。
翻译题型有三大考点:
1. 固定搭配考点:这是翻译中的最为核心的考点,也是近几次命题密度最高的知识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比如说名词与动词搭配,形容词与名词搭配,动词与副词的修饰关系,名词与介词搭配,更为重要的是常见的固定词组以及固定表达,这些都可能成为本次考试的命题重点。
例1:By contrast, American mothers were more lik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孩子的成功归因于) natural talent.(大纲样题)。
【考点剖析】这个题目就非常典型。有两个固定搭配考点:1)be likely to do sth ; 2) owe…to /attribute…to (把…归因于)
2. 核心语法考点:这部分语法考点大多数是以前词汇语法考题考点的重现和转移,这一点要引起同学的重视,尽管词汇单选题现在不考了,但是还是不能忽视这部分题目,因为考点是一致的。核心语法考点最重要的虚拟语气,其次是倒装结构、从句知识、非谓语动词等。
例1: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 ___________(我们交研究报告) by Wednesday .
【考点剖析】本题是典型的语法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Require后面接从句的时候,一定会虚拟语气,语法结构为require that +sb+should+动词原形。
例2:Not on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向我收费过高), but he didn’t do a good repair job either (大纲样题)
【考点剖析】本题同样为典型的语法考点。考查了考生对倒装结构这个特殊语法现象的掌握情况。句首的Not only决定了倒装连接,下文用了过去时态,因此,这里需在he之前加did。所以答案应该为did he overcharge me。
3. 核心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考查。
例1:Though a skilled worker, ____________________(他被公司解雇了) last week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
【考点剖析】本题的重要考点就是考生对“解雇”这个核心动词的翻译。可以表示解雇的有dismiss, discharge, fire等。
五条冲刺备考建议:
1. 在进行翻译练习时,尽量力求翻译答案多样化,以便扩展思维,开阔思路,掌握重点核心表达。
例:(为了挣钱供我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ther often takes on more work than is good for her
【考点剖析】对于“为了挣钱供我上学“的表达,我们可以说To earn money for my education; To earn money for my schooling ; In order to make money to finance my education ; In order to make money to fund my education ; In order to earn money to afford my education等。 表达多样化,发散性思维,对地道英文表达的积累很有帮助,直接与四级考试中翻译与写作题型相关。
2. 绝对不能忽视以前词汇语法的单项选择题,尽量在以前的词汇题中挖掘新四级翻译考点
例:The author was required to submit an abstract of about 200 words together with his research paper.
上面这道题是2004年1月份四级考试的一道词汇单选题,同学们不难发现,句中的submit(提交)这个考点词在2006年6月的新四级的翻译题中再次出现,这足以说明以前的词汇语法题目的考点与新题型中的翻译题考点具有延续性与继承性。这种考点延续的例子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以下举几个典型例子,以前词汇题考点,在未来的翻译中很可能考到的,抛砖引玉,希望引起考生重视。
例1:He gave a pledge to handle the affairs in a friendly manner .
【考点探究】 本题为2003年6月四级考试的词汇单选题,handle the affairs in a friendly manner (以友好的方式处理事务)是一个核心表达,很有可能在翻译中考查。因为在这句话中,出现了考点叠加的现象:第一,give a pledge to do sth (承诺做某事);第二,handle(处理)这个核心动词的用法;第三,in …manner(以…方式)这个重要短语;考生一定要清楚,在复习词汇单选题的时候,出现考点叠加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容易命题。
例2:You will not be particular about your food in time of great hunger
【考点探究】be particular about your food(对食物挑剔)这个核心短语很可能成为翻译考点。除了这个表达外,还可以用be selective about your food 进行替换,这就反映了表达的多样性。
3. 多背搭配,同时利用经典搭配多造句子,完善语法结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举两得。【抛砖引玊造句】
4. 强化重点语法知识。如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比较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
5. 深度分析已考翻译试题,全面掌握挖掘潜在考点,学会举一反三。
倒装结构(inverted order)
1. 用于never, hardly, little, not, no longer, not until, no sooner ... than, hardly ... when,
neither, nor, no more等含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开头的句子中。
At no time did he get permission for what he was doing.
Not until the next morning did she realize how serious it was.
Hardly had we walked in the door when the phone started ringing.
2. 作状语的副词here, there, in, out, away, down, up, off, only等置于句首时,主语和
谓语的一部分要倒装(部分倒装)。
Here comes the bus.
Here you are.
Away went his hat.
Down there lives an old granny.
3.作地点状语的介词短语置于句首时,主谓语要倒装(全倒装)。这是一个考试热点。
如: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tands a modern radar station.
4. When So, nor and neither are used to
express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
You forgot your purse when you went out.【抛砖引玊造句】
—Good heavens, _______.
A. so did I B. so I did
C. I did so D. I so did
点拨:选B。三者含义不同: so did I 意为 “我也做了……”;so I did意为“我的确做了……”;I did so意为“我照着(某人的吩咐等)做了……”。根据句意不难判定答案是B。
I don't like dogs! Nor/Neither do I.
5. Only + adverbial clause, or Only +adverb are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at he was right.
Only when you work hard, can you feel the joy of success.
需要注意的是,only只有修饰状语并置于句首时,主谓语才倒装,修饰其他成分时
不倒装。
6. the if clause in conditional sentences can be rephrased through inversion:
Were you to win the election, what's the first thing you'd do?
= If you won the election …
Had we known what the weather would be like, we wouldn't have come
= If we had known what …
Never before have I seen such awful behavior.
Hardly had we walked in the door when the phone started ringing.
Little do you know how much trouble you are in.
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表示与事实相反或可能性极小的假设,经常带有假设,建议,怀疑,请示,愿望的意思,说话人只是其中一些主观设想的情况。
(一). 虚拟语气在非真实条件句中的应用
1)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I were you, I would never believe him.
2)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
If you had come a litter earlier, you would have caught the bus.
3) 表示与将来事实相反( 说话人认为将来不可能发生或发生可能性不大)
If you dropped the glass, it would break.
4)条件从句与主语时态不一致
If I had the book, I would have lent it to you.
5) 用某些介词和介词短语, 如:with, without , under the condition ,but for表示假设的情况
But fo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we couldn’t live with such a life.
(二)虚拟语气在某些从句中的应用
1)在 require, suggest, demand, ask, advise, order, direct, desire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
动词用虚拟语气表示命令,要求,建议等主观愿望。
I suggest we start at once.
He ordered that all the books be sent at once.
2)It is vital/necessary/important/urgent/imperative/
desirable/advisable/natural/essential及其相应名词( importance, urgency, order,
requirement, recommendation, motion ,plan ,idea)+ 从句中的应用,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为(should)+动词原形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come back without delay.
3)由lest连接的从句,其谓语部分用(should )+do
The mad man was put in the soft—padded cell lest he injure himself.
(三)It is ( high /about ) time + that 从句中的运用,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过去时。
“ You are very selfish. It’s high time you realized that you are not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the world.” He said to his boss angrily.
(四)连接词if被省略的非真实条件从句进行倒装时,要把had, were should移到从句主语之前。
Should it rain tomorrow, we would put off the plan.
(五)would rather ,would sooner ,had rather 意为“宁愿”时,表示还未曾为现实,其后的从句须用虚拟语气。
I had rather you hadn’t done anything
抛砖引玉造句
抛砖引玊造句(四)
1、要不是你适时发言,產生抛砖引玉的效果,我看今天的讨论会可能十分冷场。
2、因此本文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安德森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引介进中文学界,提供左翼研究另一种视野。
3、人地希望抛砖引玉,你就对人不对事。
4、也许我将抛砖引玉,以这份名单来鼓舞其他小学教育工作者创建他们自己的名单并在他们各自的博客上公布。抛砖引玉造句。
5、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6、本文从电子代理人的涵义入手,运用民商法原理对其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7、我这篇文章果然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界对这问题热烈的讨论。
8、如果你难以想像出创业管理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那么就让我来抛砖引玉,说说自己一路走来所学的一些课程吧。
9、当然,这些建议仅仅是抛砖引玉,10、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抛砖引玉造句。
11、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2、本文仅就这问题谈些浅显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各界专家。
13、抛砖引玉——一个十分诱人的价值主张,用户非常愿意为此掏腰包来换取更加翔实的数据信息汇总。
14、主席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懂,只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抛砖引玉。”
15、他的一番话原盼抛砖引玉,结果却造成大家各说各话,徒增纷扰。
16、希望抛砖引玉,以期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17、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作了初步探讨,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18、座谈会引言人抛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19、本文目的在于对司法实践和正在进行的新破产法立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21、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22、我藉著这段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能有许多精彩的论见。
23、我先说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
24、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25、下面先把一些经典的回答写在这里,算是抛砖引玉吧。
26、本文介绍笔者在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意在推出初中教师职务培训的初步模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7、有些东西只是个人的主观认为,不一定准确,算作抛砖引玉吧,欢迎大家指正!
28、这对于云计算的客户考虑他们将面临的法律问题是很好的抛砖引玉。
不吝赐教造句
抛砖引玊造句(五)
1、如果你那天参加了此次比赛,烦请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2、笔者仅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浅知拙见,以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与研究,敬请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3、本文拟就唐宋之际南方城市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进行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
4、笔者现就如何运用诉讼途径回收拖欠承包工程款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是为至盼。不吝赐教造句。
5、还有,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希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6、新手一个,刚开始接触兵器,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7、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8、笔者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介绍如下,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9、小弟无知,对波斯刀没有下功夫研究,莫笑莫笑,还望兄台不吝赐教。
10、下面就如何实现依法治教,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请同行和专家不吝赐教。
11、感谢访问!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请各位来宾不吝赐教。
12、如文中有词汇、语法错误或不地道用法,望路过的朋友不吝赐教,在此谢过先。不吝赐教造句。
13、笔者从我馆所处松北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面向社区开放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同仁不吝赐教。
14、所以我的故事不是从今天开始也有以前的我不用日期分类用项目分类这里有我的脚步和点点滴滴请看官们不吝赐教多多留言!
15、双方合作素来愉快如对流行玩具有新颖构思,炴请不吝赐教。
16、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小弟感激不尽!
17、如果诸位在发展中国软件工业方面有好的建议,请不吝赐教。
18、笔者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抑制思维呆板性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以介绍,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19、因本人业与赵钱君达成营业转让协议,并于本年十二月十五日起正式接管该商行,是本人除对上述货款债务予以承受,同意依约履行外,并祈台端一本初衷续予关照,不吝赐教,实所至盼。
20、但笔者仔细阅读核对,发现仍有疏漏之处,在校对中积累一部分资料,仅提出讨论,望方家不吝赐教。
21、现将正在拍摄的该片解说词陆续刊出,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22、由于以谐音双关法阐释兴义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所释例诗又不局限于风雅之诗,又关涉到汉魏古诗,笔者很难保证一隅之见没有纰漏,()如有不妥当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23、我们热忱欢迎新老广大朋友不吝赐教。
24、昆吾兄是如何能看出下面那个年头更多?请不吝赐教啊!
25、欢迎来人来电参观洽谈,并不吝赐教!
26、若您有任何看法或意见,也请您不吝赐教,谢谢您!
27、笔者拟就缔约过失责任的有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以求教于同同仁,望不吝赐教。
28、提的问题比较杂,还请高手不吝赐教,小妹在这感激不尽了!
29、欢迎业内外人士访问敝司网站,不吝赐教!
30、我在这方面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您不吝赐教。
31、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希望诸位不吝赐教,畅所欲言,公司将对能够带来效益的建议给予奖励,先谢谢大家。
32、我是一位在中国的年轻人,听说您愿意非常慷慨的给予创业者以建议,我非常希望我能够得到您的不吝赐教。
33、以上是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的一些认识,因为本阶段重在构建理论体系,一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有质疑的地方,往一起探讨,以求得更加完善,以有利于我校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
34、为此,我们不揣冒昧,拟从另外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对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番粗浅的梳理,不当之处,尚祈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35、谁有当下流行歌曲的简谱。越多越好。用电子琴弹的,带和弦的。请不吝赐教。
36、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37、如果是,我们真的羡慕你,请不吝赐教,把你成功和幸福的经验和我们分享,我们太需要你的指导和鼓励。
38、为究其原委,现将此类观点摘录如下并加以评析,以期学术界方家不吝赐教以释笔者心头之惑。
39、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不当之处难免,权当引玉之砖,抛给同行评说,敬请不吝赐教。
40、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极其有限,文中的一些观点可能会比较片面,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和学友不吝赐教。
41、鉴于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主体分类中的重要性,我们已数次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在行文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再次以国家主体为出发点,对理论界关于经济法的一些学说的基本观点提出置疑,请各位经济法学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