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一)
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试题

五四制初二数学上册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共30分)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2

B.2

C

D

A

A

2、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 A.20° B.30° C.35° D.40° 3、下列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B

C

4、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 B.∠BAC∠DAC C.∠BCA∠DCA D.∠B∠D90 5、如图,在Rt△ABC中,B90 ,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 )

C.50 D.60 A

B

6、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E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 ④ABDE,ACDF,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B.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C.

34

是分数 D.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8、在△ABC中,∠B=∠C,D为BC上一点,AB上取 BF=CD,AC上取CE=BD,则∠FDE等于( )

1

A.90°-∠A; B.90°-∠A;

21

C.180°-∠A; D.45°-∠A;

2

9、大于23且小于32的整数的个数有( )

A.9 B.8 C.7 D.6

10、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 ⑤△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16的平方根是 ,125的立方根是 。 12、点A(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D.③④⑤

F

B

13、如图,△ABC中,∠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DCB=48°,则∠ADB

的度数为 。 14、若a5

5a

b22c6,则ba的值为。

c

15、如图,AD、CE均是△ABC的高,交于H,且AE=CE,

若AB=17, CH=7, 则CH的长为 。

16、如上图,已知DE∥BC,AB∥CD,E为AB的中点,∠A=∠B。下列结论: ①AC=DE;②CD=AE; ③AC平分∠BCD;④O点是DE的中点;

⑤AC=AB。其中正确的序号有 。

A'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72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C

A

3

17、计算题:5.44100.02722

14

32

32

18、如右图,C在OB上,E在OA上,∠A=∠B,AE=BC. 求证:AC=BE

19、尺规作图:已知线段m,n,∠,求作△ABC,使AB=不写作法)

12

m,AC=n,∠A=∠(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

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BE≌△CAD;(6分) (2)求∠BFD的度数.(4分)

21、.如下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AE=∠CAE,∠

⑴求证:AB=AC (6分) ⑵求证:AE⊥BC (4分)

22、如图甲,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

①AF=DE,②AF⊥DE。(不需要证明)

(1)如图乙,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但满足CE=DF。则上面的结论①、②

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分)

(2)如图丙,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

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B

E

图甲

C

A

E B

图丙

GB

图乙

C F

23.如图,已知△ABC和△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DCE=60°,B、C、E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和AE. ⑴求证:AE=BD(3分) ⑵求∠AHB的度数;(3分) ⑶求证:DF=GE(4分)

2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

求证:(1)△BFC≌△DFC;(5分) (2)AD=DE.(5分)

25.点P是△ABC内一点,PG是BC的垂直平分线,∠PBC=AB于D、E,求证:BE=CD

B

12

∠A,BP、CP的延长线交AC、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二)
五四制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三角形全等

一、知识网络

对应角相等

性质

对应边相等

边边边 SSS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边角边 SAS应用判定 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

斜边、直角边 HL作图

角平分线

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 ASA) 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

例1. 如图:AB=CD,AE=DF,CE=FB。求证:∠B=∠C。

A

B

EC

D

(图22)

例2. 如图,在ABC中,C90,D、E分别为AC、AB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

DE⊥AB。

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例1.例4. 如图,在ABC中,M在BC上,D在AM上,AB=AC , DB=DC 。

求证:MB=MC

例2.如图,AD与BC相交于O,OC=OD,OA=OB,求证:(1)CADDBC (2)∠CAB=∠DBC

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条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 求证:AG=AD.

例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延长CB至E,使EB=AD,连接AE。 求证:AE=AC。

练习:

1.如图,AB=AC,BE和CD相交于P,PB=PC,求证:(1)∠B=∠C (2)PD=PE.

2.已知:如图点C是AB的中点,CD∥BE,且CD=BE.求证:∠D=∠E.

ACB

ED

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

例1、如图:AD=AE,∠DAB=∠EAC,AM=AN。求证:AB=AC。

A

DM

N

E

B

C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

例1、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DEB,AD=DE求证:ADB≌DEC.

例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上一点,AE⊥G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

求证:AE=EF+BF。 C

E

D A

(图18)

F

例3.如图,AB∥EF∥DC,∠ABC=900,AB=DC,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对.

B

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轴对称现象

[例]:下列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成轴对称?

1.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平分。 (3)成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四.角平分线及垂直平分线

HH

H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角平分线的画法。

1.如图,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P为AD 上任意一点,求B

证:AC-AB>PC-PB.[提示]:在AC上截出一点E,使AE=AB.

于点F,AB=10,AC=8, △ABC的2.如图,在△ABC中,AD为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

面积为27,则DE的长为多少?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B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的中垂线和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

(1)如图,∠ABC=700, ∠A=5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DBC=_________ (2)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AE=3, △ABD的周长为13,那么△ABC的周长为______。

B

(3)如图,公路l同帝有两工厂A.B,现要求在公路上建一仓库。 ①若要使仓库到A,B两工厂的距离相等,仓库应建在何处? ②若要使仓库到A,B两工厂的距离之和最短,仓库应建在何处?

C【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五.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3,一边等于6,那么它的周长等于______。 B

0A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___。

l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____。

(3)在△ABC中,AB=AC,∠BAC=360,BD平分∠ABC,求∠1的度数。 六.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跟踪训练]9:如图,在△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C于E,BE=5cm,△BCE的周长是18cm,求BC的长。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三)
新鲁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五四制) 目录

六年级上册(初一)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8.有理数的除法;9.有理数的乘方;10.科学计数法;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近似数;1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整式;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初一)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长短;3.角;4.角的比较;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法;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整式的除法

第七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性质;4.用尺规作角

第八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3.数据表示;4.统计图选择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初二)

第一章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二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四章 实数

1.无理数;2.平方根;3.立方根;4.方根的估算;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第六章 一次函数

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5.一次函数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初二)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5.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1.定义与命题;2.证明的必要性;3.基本事实与定理;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九章 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2.频率的稳定性;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

1.全等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角平分线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八年级上册(初三)

第一章 分式

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

第二章 相似图形

1.线段的比2.比例线段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9.位似图形

第三章 证明(一)

1.定义与命题2.证明的必要性3.公理与定理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和抽样调查2.数据的收集3.数据的整理4.频数和频率5.数据的波动

第五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性质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八年级下册(初三)

第六章 证明(二)

1.全等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角平分线

第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八章 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3.等腰梯形4.中位线定理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十章 频率与概率

1.用频率估计概率2.用列举法计算概率3.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九年级上册(初四)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1.锐角三角函数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3.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4.解直角三角形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6.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1.对函数的再认识2.二次函数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8.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 圆

1.圆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可能删)

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2.概率与平均收益3.概率与公平性

九年级下册(初四)

第五章视图

1.视点、视线与盲区2.灯光与影子3.太阳光与影子4.三视图

第六章 数学应用举例

1.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2.解决开放型的实际问题3.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4.应用统计知识作出评价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利用特殊情形探索规律2.分情况讨论3.将未知转化为已知4.数与形相结合

5.利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四)
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时间: 10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40 B.42 C.38 D.2 2

2、若16b4m是完全平方式,m . 。 3.如图1,PM=PN,∠BOC=30°,则∠4.如图2,在△ABC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 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5. 已知△ABC≌△DEF, 且∠A=30°, ∠E=75°, 则∠6.如图3,在△ABC和△FED, AD=FC,AB=FE,当添加条件 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A MF D7.如图4, 已知AB=AC, ∠A=40°E, ABD的垂直平分线FMN图2

图交3D,则∠B图4 C 8.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 . 9、已知1a1b5,则2a3ab2ba2abb的值是 x12x310.已知:8

272

34

9, 则x=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式子:1

a,2xy

,3a2b3c

4,5

6x,x

7y

8,9x10

y中,分式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2.下列各式是因式分解,并且正确的是【 】

A.ababa2b2 B.1

a12

a13

a1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C.a3a2a1a1a1 D.a2ab2b2aba2b

111(xy)( ) 3.2

A.xy B.

4、如果把分式1xyxy C. D. xyxyxy10x中的X、Y都扩大10倍,则分式的值是( ) xy

1 10

5.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扩大100倍 B、扩大10倍 C、不变 D、缩小到原来的

6.化简5200352004所得的值为【 】

A.5 B.0 C.52002 D. 452003

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1A、(3)29 B、(3)2 C、(a12)2a24 D、0.0000000618=6.1810-7 9

8、将xn1xn1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 ( )

A.xnxx1 B.xn1x1

C. xn1x21 D.xn1x1x1

12S(x12)2(x22)2(x32)2(x42)2,那么这个样本平均数为 .样9.如果样本方差4

本容量为 .

10、某厂去年产值是m万元,今年产值是n万元(m<n),则今年的产值比去年的产值增加的百分比是( )

mnnmnnm100%100%(1)100%100%A、n B、 m C、m D、10m

三.解答题(共50分)

1.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1、2因式分解,3、4解方程)

22225x20xy4y(1) (2)y7y10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解方程: 3、【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313 2x21x 4、 1x12 x22x

2.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

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你

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

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

235差S甲2=,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 33

3. (本题5分) 试说明代数式2y33y26yy35y16的值与y的值无关。

4.(8分)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1)写出这15(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5.23.拓展延伸

【例题】阅读第(1)题的解题过程,再做第(2)题:

(1)已知xx13,求x3x3的值.

解:因为(xx1)2x2x229

所以x2x27

所以x3x3(x2x2)(xx1)(xx1)73318;

(2)已知xx13,求x5x5的值.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五)
五四制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五四制初二数学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长为xcm面积是S(cm2),则S与x的关系式是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函数 2、函数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______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 4、函数y

23

x2,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5、分析数据时,为了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地变化情况,可以选择________图;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选用_______图;•而为了能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我们又常选用_________图

6、如图1,在世界人口扇形统计图中,关于中国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度

7、已知△ABC≌△A′B′C′,A与A′,B与B′是对应顶点,△ABC的周长为12cm,•AB=3cm,BC=4cm,则A′C′=_____cm

A

E

D C

图1 图2 图3 8、如图2所示,∠B=∠D=90°,要证明△ABC•与△ADC•全等,•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只需添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

9、如图3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

10、小强调查“每人每天的用水量”这一问题时,收集到80个数据,最大数据是70升,最小数据是42升,若取组距为4,则应分为_________组绘制频数分布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2、一次函数y3x5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三、四象限 B、第二、三、四象限 BC、第一、二、三象限 D、第一、二、四象限

3如图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

A、∠M=∠N B、AB=CD C、AM=CN D、AM∥CN

4、下列条件:①AB=A′B′,BC=B′C′,AC=A′C′; ②∠A=∠A′,∠B=•∠B′,∠C=∠C′; ③AB=A′B′,BC=B′C′,∠C=∠C′; ④AB=A′B′,∠B=•∠B′,∠C=∠C′ 其中不能说明△ABC和△A′B′C′全等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 6、函数y=kx+b的图像与函数y式为( ). A、y=

12

12

,•则其函数表达x3的图像平行,且与y轴的交点为M(0,2)

x+3 B、y=

12

x+2 C、y=-

12

x+3 D、y=-

12

x+2

7、若直线y=2x+3与y=3x-2b相交于x轴上,则b的值是( ). A、b=-3 B、b=-32

C、b=-

94

D、b=6

8、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分别为2,8,15,5,则第四小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 ) A、25,0.5 B、20,0.5 C、20,0.4

D、25,0.4

9点P(-3,y1),点P2(2.y2)是一次函数y=-4x + 3 图象上的两个点,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1 A、y1>y2 B、y1>y2> 0 C、y1<y2 D、y1=y2

10、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x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 ) yyyy

O

x

O

x

O

x

O

x

A B C D

三、解答题

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2,-3)及点B(1,6)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6分)

2、观察下列大棚蔬菜种植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⑴填上扇形统计图中括号中的数据; ⑵哪种蔬菜种植面积最大? 其他⑶哪两种蔬菜种植面积较接近? 茄子西红柿(4)已知豆角种了27公顷,种植蔬菜的总面积是多少公顷?种植西

23%( )%红柿多少公顷?(8分)

黄瓜

21%

3、已知:如图,A、F、C、D四点在一直线上,AFCD,AB∥DE,且ABDE.

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8分)

ED

C

F

AB

4、某社区要调查社区居民双休日的学习状况,采用下列调查方式: ①从一幢高层住宅楼中选取200名居民; ②从不同住宅楼中随机选取200名居民; ③选取社区内200名在校学生.

⑴上述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最合理的调查方式得到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1)和频数分布 直方图(如图2).在这个调查中,200名居民双休日在家学习的有____________人;

⑶请估计该社区2 000名居民双休日学习时间 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8分)

在图书馆等

场所学习30

%不学习%

在家学习60%

图10 -1

图 10-2

时间 (小时)

5、已知函数y1=x-1和y2=-2x+3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求这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

(3)观察图象,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1>y2(6分)

6、如图所示,∠ACB=∠ADB=90°,AC=AD,E在AB上, 求证:(1)点A•在∠CBD的平分线上.(2)CE=DE.(8分)

DA

B

C

7、某车间有20名工人,每人每天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20名工人中,派x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人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

(1)写出此车间每天所获利润y(元)与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要使车间每天获利不低于1800元,问至少应派多少人加工乙种零件.(6分)

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50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