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江苏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
复习巩固
1、已知:如图,在△ABC中 ,∠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交AB、AC于点M、N。求证:
MN=BM+CN
2、证明: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3、已知:如图,在□ABCD的边AD、BC上分别取点E、F,使AE=CF,BE、AF相交于点G,CE、DF相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CE,DG⊥BC,EH⊥BC,垂足分别为G、H。求证:四边形DGHE是矩形。
5、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AC上,点G、H在BD上,且AE=CF,BG=DH。
EH与GF平行吗?证明你的结论。
6、已知:如图,在△ABC中,中线BD、CE相交于点O,F 、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7、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AC,AE//BD.求证:四边形ABOE 、四边形DCOE都是平行四边形。
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分别等于已知线段,a、
b.
9、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 猜一猜,四边形MENF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10、如图,AB=AC=AD。
(1)如果AD//BC,那么∠C和∠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C=2∠D,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证明你的结论。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猜一猜,MN与BD的位置关系,再证明你的结论。
12、如图1~4,三角形ABC依次为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A=90°)、等腰三角形(AB=AC)、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A=90°),D、E、F均分别是三角形ABC各边的中点。图1~4中的4个四边形ADEF分别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1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求证:OG=OH.
14、三个城市ABC分别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处,要在这三个城市之间铺设通讯电缆,先设计了三种连接方案: 连接AB、BC;
连接BC,连接点A与BC的中点D;
找出到三角形ABC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O,连接OA、OB、OC; (1)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三种方案的示意图;
(2)请你在这3种方案中选择连线最短的方案,并加以证明。
15、如图,在一张透明胶片上画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在另一张透明胶片上A’B’C’D’,并且A’B’大于
1
AC;如图,叠合两张透明胶片,使点A’与点O重合,并用图钉在点A’处将两张2
透明胶片固定在一块硬纸板上。这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的几分之几?若绕点A’旋转正方形A’B’C’D’,这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吗?证明你的结论。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复习巩固【苏教版九上数学课本】【苏教版九上数学课本】
1、某消费者调查了某商品在20家商店的销售价格如下(单位:元): 75,77 , 74, 80, 78, 77, 79, 74, 80, 76, 76, 77, 76, 80, 74, 77, 80, 78, 74, 78,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A、B两位高尔夫球运动员10轮比赛成绩如下(单位:杆): A运动员:73,73,74,75,75,76,76,77,79,79; B运动员:75,75,75,75,76,76,76,77,77,77. (1)计算两位运动员成绩的平均数;
(2)计算两位运动员成绩的极差;
(3)第三位C运动员前9轮成绩如下: 74,75,75,76,76,77,77,77,80.
那么,C运动员在第10轮要打多少杆才能与A运动员有相同的平均杆数? (4)你认为谁是较优秀的运动员?谁是较稳定的运动员?
3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目录
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1 一元二次方程„„„„„„„„„„„6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9
*1.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1
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4
数学活动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32 小结与思考„„„„„32
复习题„„„„„33
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2.1 圆„„„„„„„„38
2.2 圆的对称性„„„„„„„„44
2.3 确定圆的条件„„„„„„„„50
2.4 圆周角„„„„„„„„53
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3
2.6 正多边形与圆„„„„„„„„77
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3
2.8 圆锥的侧面积„„„„„„„„86 数学活动 图形的密铺„„„„„„„„88 小结与思考„„„„„„„„89
复习„„„„„„„„90
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1 平均数„„„„„„„„98
3.2 中位数与众数„„„„„„„„104
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10
3.4方差„„„„„„„„113
3.5 用计算器求方差„„„„„„„„118 数学活动 估计时间„„„„„„„„121 小结与思考„„„„„„„„122
复习题„„„„„„„„122
第五章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4.1 等可能性„„„„„„„„„„„„128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31
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40 数学活动 调查“小概率事件” „„„„143 小结与思考„„„„„„„„„„144 复习题„„„„„„„„„„„„144
课题学习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探索规律„„148
数学活动评价表„„„„„„„„„„149
七年级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第二章 有理数 第三章 代数式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第八章 幂的运算 第九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章 证明 八年级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章 位置的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八章 分式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 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 第十一章 图形的证明(一) 第十二章 认识概率 九年级
o o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o o o o o o o 第三章 二次根式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第六章 二次函数 第七章 锐角函数 第八章 统计的简单应用 第九章 概率的简单应用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定理。
教学重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2、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二、情景创设: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三、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与讨论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第 1 页
5、思考与探索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___。
四、体会与交流
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
2、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教学目标: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定理证明
教学过程:
第 2 页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中,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了证明,请你写出这些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例分析
1、已知:如图(1)∠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E
E D D C C
(1) (2)
2、在上图(2)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如果结论成立,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3、你还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吗?与同学交流。
三、思考与交流
1、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2、证明:(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3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证明:(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随堂练习
1、如图,在△ABC中,∠B=∠C=36°,∠ADE=∠AED=2∠B,由这些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
第 3 页 A
C
2、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E C
3、求证: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体会与交流
本节课,我们又证明了哪些定理?你掌握了吗?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目标:1、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2、从简单的数学例子中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逐步学会分析的思考犯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苏教版九上数学课本】
2、你认为具备这样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为什么?
二、探索活动:
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HL” )
问题一:你能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问题二:证明这个结论你有没有困难?说说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三:如果用“把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合”的方法来证明“HL”定理,
第 4 页
那么:
(1) 如何拼合?
(2) 可以拼合成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可以拼合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 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三、例题教学:
1、如图:如果∠BAC=
300,那么BC = 1AB,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2B
DC (1) (2)
2、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 求证:AB=AC
四、练习:
P10 1、2;
五、小结
(1)、图形的“拆(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拼(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种方法体现了同一种思想——转化思想,即可把待证的问题转化为可证的问题;
(2)、本节课我们证明了一般三角形所不具有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的判定定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你还能列举一些关于特殊与一般的例子吗?
六、作业
P12 1、2。
第 5 页
七年级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1.1 生活
1.2活动 第二章 有理数
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 4.4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 第六章
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
八年级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看图写话图片
下一篇:一年级看图说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