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中堡中心校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7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或者,突然会有人yín诵精美绝lún、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chóu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lì起来„„接着又是一片宁静。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B、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C、守岁的时候,大人给孩子说笑话,讲故事,猜谜语,就是不可以让孩子睡觉。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C、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5分,一空一分)
(1) ,一枝红杏出墙来。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 ,思而不学则殆。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不识庐山真面目, 。
(7) ,白铁无辜铸佞臣。 (8)江山代有才人出, 。
(9)沾衣欲湿杏花雨, 。 (10)巴东三峡巫峡长, 。
(11)行远必自尔, 。 (12) ,谬以千里。
(1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6 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 是19世纪 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 (一个即可,写两个加一分且最多加一分)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3分)
(2)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1)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至少两个,多写一个加1分且最多加1分)(2分)
(2)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4分)
(3)请你制作一张读书文摘卡。(2分)
书名 作者
内容摘要
二、阅读理解(共53 分)
(一)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第7 题。(6 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3分) 。
(2)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分)? 。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
(二)阅读《雷简夫移巨石》 一文,完成8 一12题。(14 分)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梦溪笔谈》)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塞山涧中 ( ) ②人力不能去 ( ) ..
③雷简夫为县令( ) ④水遂横流为害 ( ) ..
9.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州县患之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郑人买履】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B.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
C.方为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小石潭记》) ..
10.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雷 简 夫 为 县 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石之大有如屋者。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12.读了《雷简夫移巨石》的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
(三)阅读的《人类和技术环境》 一文,完成13 一15 题。(10 分)
①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②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
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运算5000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百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
③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④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美和效率最高的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⑤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13.第②段中,通过和的比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2分)
14.从第③段的内容看,科学界有识之士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3分)
16.从全文看,作者要表达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李丰春《烛心》,完成第17-18题。(7分)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7.本文中哪一句设置了悬念?第四段属于什么描写?(3分)
。
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4分)
(五)阅读《冬天过去了》,完成19-22题。(共16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 。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duó( )其足 nìng( )信 zhuì( )于水 jù qì( )其舟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02年浙江)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度 宁 坠 遽 契
2.《韩非子》 战国 法 《吕氏春秋》 吕不韦
3.①同“座”,座位;②到;③到、等到;同“返”,返回;④迷惑,糊涂;⑤立即、匆忙;雕刻
4.①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②像这样去找自己的剑,不是很糊涂吗?
5.《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6.做官;宴会,宴席,酒宴;有人(有的人);用来(用)
7.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8.这个故事中讲的那个北方人,明明不识菱角,偏要不懂装懂,结果闹出笑话。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也不可能全部掌握。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正像孔子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学生只要求作如下之一概括: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七年级语文上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 下列句子:
① 王冕者,诸暨人。
②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郑人买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
(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郑人买履】
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
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
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22、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
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
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22、略。言之成理即可。
2014年下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段考试卷
一、 知识积累(24分)
1.阅读下面语段,请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青藏高原的山间、路口、湖边、江(pàn) ,几乎都可以看
到五彩(bān) 斓的玛尼石。每块玛尼石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块
玛尼石都有一个虔(chãng) 的寄托,它们躺在这片静穆的土地上,
(sù) 说着千年的历史和神话。
2.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啜泣(chuò) 玷污(zhān) 贪婪(lán) 丰硕(shuò)
B.眩目(xuán) 鹤唳( lì) 济南(jì) 风韵(yùn)
C.小憩(qì) 黄晕(yùn) 朗润(rùn) 奢望(shē)
D.竦峙(sǒng) 贮蓄(chú) 梦寐 (mâi) 管弦 (xuán)
3.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各得其所 喜出望外 突如其来 多愁善感
B.自作主张 形影不离 不可抗拒 迷迷糊糊
C.花团锦簇 疲倦不堪 不求胜解 浑为一谈
D.花枝招展 一字不漏 蛛丝马迹 整装待发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 )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
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
馆》等。
B.《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稼轩长短句》中的第一章。
C.《秋天》这首诗中描绘了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 秋景图。
D.《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柱,文章通过重病缠身的母亲无私付
出,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6、古诗文背诵与默写。(8分)
①海日生残夜, 。②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宁为玉碎, 。 ④曲径通幽处, 。
⑤兄女曰:“ 。”⑥夕阳西下, 。
⑦ ,志在千里。 ⑧我寄愁心与明月, 。
7.某书店要在店内醒目的地方挂一个条幅,条幅上写一句格言,请把认
为适合的格言写出来。(2分)
答:
8. 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
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答:
二、 阅读(46分)
(一)、阅读文段答题(1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
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
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
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 ,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
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
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
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9、《春》的作者是 ,体裁是 。(2分)
10、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3分)
11、选文第一节描绘一幅春草勃发图。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手法。请用直线画出正面描写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侧面描
写的句子。(2分)
12、文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3、 选文第三节在绘景时调动了多种感官。如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等,请在文中各找一句加以说明。(2分)
触觉: 。
嗅觉: 。
视觉: 。
听觉: 。
14、根据示例归纳。(3分)
小草报告春天的到来,我们可以给春草图归纳为:草报春。请给“春
花图”和“春风图”“春雨图”按画线词的格式归纳依次
为: 、 、 。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 (12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人不知而不愠( )( ) 传不习乎( ) ...
温故而知新( )( ) 人不堪其忧( )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饭疏食饮水( ) ..
于我如浮云(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博学而笃志( ) ..
16 翻译句子(2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 。
17、按要求填空(2分)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18、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四个)(2分)
(三)古诗阅读,回答问题(共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秋”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 。
20.诗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
。
(四)阅读下文做题(6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而置之其坐 及返 ..
遂不得履 宁信度 ..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何不试之以足?译:
2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一种人?(2分)
(五)阅读做题(10分)
去远方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
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
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
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
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
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
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
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
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
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
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
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
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
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