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2015年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本班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将爱的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强调了让学生在对社会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待人处事基本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意识,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将儿童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
作为教科书的着力点,三年级下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 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
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016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有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教育质量,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生特长;积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行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不限于学校和课堂,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班级 科目品德与社会 册别 5 任课教师 制定日期
(一) 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夸夸我自己”、“温暖的家”、“我爱我们的学校”、“家乡的山山水水”、“有趣的家乡风情”五个单元,共19 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2-3 课时,一册书安排40 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
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
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 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五、教学专题 1、研究主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研究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习惯。 3、研究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研究方法:平时观察、小组合作、家校结合等方法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班级 科目品德与社会 册别 5 任课教师 制定日期
(一) 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年级 三(1、2)
教师 王 生 雄
盐池县第五小学2015-2016学年度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我自己,包括四个主题活动即两年来的变化、我的优点和不足、我的兴趣和特长、相信我能行。第二单元我爱我家,包括五个主题活动即说说我的家、我是怎样长大的、爸爸妈妈真辛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包括说说我们班、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应该这样学、团结合作才
能赢这四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2016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总的教学目标】
1、真实反映了社会,注重德育实效性。本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反映儿童的社会生活
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儿童的社会生活,让儿童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本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不仅对儿童成长的不
同不生活领域或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套教材在呈现形式上,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
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有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与技能
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
3、知识
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和发展进步
1、两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两年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能力目标: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
庭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
用品等。
2、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自己的童年趣事。
3、了解学生准备情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出生时的体重:——
现在是体重:——
出生时的身高:——
现在的身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
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3、交流感受。
4、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纪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上一篇:形容蚂蚁的句子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