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五年级】
第1课 草原(课时一)
第1课 草原(课时二)
1
1
234
第2课 丝绸之路
第1课 草原(课时一)
第1课 草原(课时二)
1
1
234
第2课 丝绸之路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 学 案
1 草原
一、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人教版五下语文导学案】
三、 学时
2学时
四、 知识链接
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
2
3
独学方法:
独学检测
1
gōu l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 )) ( ) ( ) ( )
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è
( ) ( ) ( )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勒蒙
)( )
3.课文讲了 的事。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 毯 勒 吟 迂 襟 蹄 貌 拘 羞涩 跤 偏 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 景物。
(2)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3(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探究交流
1.
2
草原
﹡2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我能和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我能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四、 学时
一学时
五、知识链接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
2. 我能记忆
3.
独学检测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ó niáo
)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写一写:矗、凹、戎、循、鸵、匕、贸、芝、奂。
秀一秀:我从看到‚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想到了
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交流
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它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了吗?
2.课文第八自然段是从 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表现 。
3.从‚盼望已久‛一词中我看出了 。
4.‚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在文中起到了 作用。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 作用。这座巨型石雕有 作用和 意义。
四、自我检测
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 )、( )交流的( )之路。
五、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的 、 、 ,我感到作为中国人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设计
八、学文图解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
教后一得:
3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6
2
3
4
二、学习重难点
三、学时2学时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它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课前独学
1.我能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3.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fǔ mō qīng xī jiè shào xīn jiāng xiàn rù
( ) ( ) ( ) ( ) ( )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课文读得好。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新|课 |标 |第 |一 | 网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晰、伞、抚、绍、疆、陷。
2
3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
1.从课文1至3有 、 、 的特点。
2.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五、教师小结评价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
2
二、探究交流
1.读课文5至知道了爸爸的心愿是。
2 。
3.(教师点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课文讲了( )的事。
2.白杨的特点:( )、( )、( )。
3.仔细读课文,想想白杨在文中象征着哪些人?
四、学文图解
白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 学 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
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
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
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课外推荐】
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搜集有关资料。如: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边疆开发、西
部建设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课外积累】
趣味语文小故事。
1 草原
一、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
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
谊。
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 学时
2学时
四、 知识链接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
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
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
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人教版五下语文导学案】
2.我会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
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
请教。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â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 ) ( ) ( ) ( ) (
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â
( ) ( ) ( )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勒蒙( )( )
3.课文讲了 的事。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 毯 勒 吟 迂 襟 蹄 貌 拘 羞涩 跤 偏 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 景物。
(2)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探究交流
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 、 、 、 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
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
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
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课外推荐】
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搜集有关资料。如: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边疆开发、西
部建设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课外积累】
趣味语文小故事。
1 草原
一、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
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
谊。
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 学时
2学时
四、 知识链接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
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
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
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我会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人教版五下语文导学案】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
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
请教。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â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 ) ( ) ( ) ( ) (
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â
( ) ( ) ( )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勒蒙( )( )
3.课文讲了 的事。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
)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 毯 勒 吟 迂 襟 蹄 貌 拘 羞涩 跤 偏 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 景物。
(2)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探究交流
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 、 、 、 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
2
二、自我检测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 )风光和( )的团结。
三、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四、小结、延伸
五、作业布置
我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六、学文图解
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
欢迎远客
草原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人情美(动态)
联欢话别 草原一派美景 蒙汉一片深情
学后收获(教后一得):
2﹡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