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一)
快乐数学

“快乐数学”: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摘 要:数学本应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数学看作是最痛苦的事。华罗庚先生曾指出:“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有二:一是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数学教育局限于数学知识传授和数学技能的训练,让数学失去了血肉。

快乐;生活化;动起来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性。

“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数学”追求的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内在美,让数学进入内心世界,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丰厚的人格内涵的滋养,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认为第一,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数学练习,能够感受到做题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一、快乐情境──让课堂充满热情和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艺术,我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数学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

为了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的死教死学,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创设了一颗小星星从天上跑下来和同学们一起玩的情境,引入“角”的新课学习,并编写了角由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儿歌;教学“物体的认识”时,采用机器人带我们到图形王国旅游的故事作为铺垫,来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这些图形,并自制学具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从而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引入了学生在英语书中一只可爱的小动物“gogo”和学生交朋友,一起学习新课,并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拼组出各种图形和动物„„对小学生来说,凡是能让学生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机会,凡是能用儿歌给学生概括总结的教学规律,教师就尽力为学生编写他们喜欢的儿歌,凡是教材内容适合用故事童话串起来讲解的,教师就尽力把孩子带入欢乐的数学童话、故事中去。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和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但是,所有的趣味化设计,都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使其为优化教学服务。

二、快乐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行教材的设计及课程教学安排正是这样要求的,使得学生

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其实质就是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都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课堂“活”起来,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动”字。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观察、操作、想像、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首先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脸谱、雪花、建筑物等,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整体特征;为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快乐练习──让学生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

练习是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注意问题的探索性,题材要注意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要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单一、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因此教师应把练习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练习填写适当的单位时,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如:饭桌81平方米;铅笔长18米;人步行每秒4米;小明同学体重30克等。面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讨论:81平方米有多大?18米是多长?1秒是多久?30克有多重?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判断这些答案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同学们受到生活实例的启发都豁然开朗,接着,再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乐趣。

又如:我在教“角的认识”时,结合课的内容学习,我设计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摸礼物”。我准备好一个数字转盘,当停到哪个数字,就请这个学号的学生来摸礼物。箱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边形、圆等各种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这个礼物就送给他了。在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学生情绪高涨,百玩不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四、快乐实践──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探究化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

作为数学教师,更深的工夫还应在于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挖掘,在于用以情夺心的课堂语言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王国,在于课堂上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在于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思维空间,让快乐在数学的天空中翩翩飞舞。我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课题名称

小学快乐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人们对“快乐教学”、“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所作的“主体论”、“素质论”及“情绪论”等多角度的阐释,根据我们对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涉及的范围,我们把本课题中的“小学快乐数学教学”界定为: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获得最优的学习效率,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及相关课程资源中的快乐因素,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所开展的使师生都能“感到幸福或满意”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

“教学策略”这一术语在我国是伴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概念出现的。现在人们基本认同“教学策略”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

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我们把本课题中的“小学快乐数学教学策略”界定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快乐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通俗地说,小学快乐数学教学策略就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的方法、技能、技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快乐地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增强他们对事物和问题的好奇心,提高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全面和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快乐。通过快乐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既有价值意义又有快乐趣味的数学中得到不同的而又是必需的发展。

2、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尊重个性和差异,培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变化,着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行趣味化的科学评价。

4、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水平,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实验假说

1、培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2、科研目标

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建设一支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构想、办学途径。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二)
三年级数学活动

三年级数学活动

活动目录:

1.数学手抄报的制作方法

2.周长是多少

3.口算竞赛

4.超市购物

5.数学节

6.美妙的轴对称图形

7.制作年历卡

8.智力七巧板拼图比赛

9. 掷一掷

10.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数学手抄报的制作方法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今天就来说说如何做好一份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吧。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上只要和数学有关的,都可以拿来做手抄报。可以找一些数字歌和一些关于奥数相关的资料,再进行加工一下就有你所要的东西了!比如,你可以写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文化、数学小笑话、数学趣题妙解,还可以是数学的故事,学习数学中发生的故事等等,内容很丰富。

一、制作步骤

1.版面设计【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同学们,了解了关于数学手抄报的制作方法,你们知道怎样制作数学手抄报了吗?动手试试吧!

[作品展示

]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三)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6名,经过一学期努力,大部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大部份学生能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题目,同学之间能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把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计算能力差,留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题目、提出题目、解决题目的进程,体会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学生初步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4.学生育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其他的经验和总结:1、应用恰当的教具、学具,直观有效地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爱好。重视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起学生的爱好,能进步教学效果。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留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情势多样,富有吸引力,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爱好,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奇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爱好,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3、通过数学游戏培养爱好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爱好。在本学期教学进程中,可能性,数学广角,两节内容,学生对其中的教学游戏特别感爱好,我想要是能够通过不断的加工,使我们的教学不断的游戏化,学生学的快乐。4、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惟,培养能力,当学生把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惟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2、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留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4、充分利用农村远程资源,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进步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四)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袁中文

年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五)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袁中文

年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三年级数学快乐的大空间】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4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