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六年级】
同步练习试题点击下载 | 预览 | 同步练习组卷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测验 无答案 | ![]() |
快速组卷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题 | ![]() |
快速组卷 |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 ![]() |
快速组卷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评估试题(人教版) | ![]() |
快速组卷 |
河南省信阳市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 | ![]() |
快速组卷 |
山东省莘县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 ![]() |
快速组卷 |
同步练习试题点击下载 | 预览 | 同步练习组卷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 无答案 | ![]() |
快速组卷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测验 无答案 | ![]() |
快速组卷 |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检测试卷 | ![]() |
快速组卷 |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自查卷 | ![]() |
快速组卷 |
浙江省台州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测试卷 | ![]() |
快速组卷 |
河南省信阳市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测试题 | ![]() |
快速组卷 |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得分__________
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经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
自己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本试卷满分
100分,其中3分为书写卷面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
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现在就动笔吧!
请你先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2分)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 我国是一个( 诗歌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已经有( 两千多
年 )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 思乡 )
诗、( 山水田园 ) 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李白 ) 、( 杜甫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
道外国的(拜伦) 、( 普希金 ) 等诗人。
4、“西江月”是( 词牌名 ) ,“夜行黄沙道中”是( 题目 )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 勃 )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
字要美。 (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雨雪霏霏)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B )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C )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B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孟郊 ) 的诗句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似银河落九天。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皆辛苦。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乃发生 。”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登鹳鹊楼》。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推荐的理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分)
在诗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再读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处境界。还学会了如何写诗,懂得了现代诗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韵,不限制格式。而古体诗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
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
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
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
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
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
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
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嘲讽 ) 感慨( 感叹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这句话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意思是说四月的时候人们生活的地方百花已经凋谢的长不多了,但是这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沈括觉得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
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自相矛盾。 。(2分)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勤奋学习各种知识,才能写好文章,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做出判断。 人在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时,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二)(14分) 一字之师
晚唐诗人郑谷,( 不但 )诗写得好,( 而且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
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 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 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4、 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5、 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
郑谷:善于思考,为人谦逊,耿直。
齐已: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 答:有。
力和理论水平。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35分)
一、 小练笔。(5分)
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50字以上)
这种全面的学习活动。通过全面学习,广泛阅读诗歌,不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诗歌文化的祖国,欣赏内在美和情感的诗,理解诗歌的意义,真正受益的交易。
学习写诗,我们也尝试写一些孩子般的充满经文的感受时,“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虽然有一个不足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孩子般的使自己感到惊讶。 “
二、笔下生花。(30分)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大 海 睡 着 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它睡熟的鼾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有答案
2013-01-09 18:31 提问者悬赏:5分 | z2_234 | 分类:文档/报告共享 | 浏览5402次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 我国是一个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已经有 的历史。
2.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 、 等诗人。
3、“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
们: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
呢: ;
我推荐的理由是: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3.巴金.陶渊明
4.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 题目5.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王 勃
1。对。错。对。对。错2。诗经,唐诗,宋词,元曲。3。杨柳依依,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雨雪霏霏
1。A。B。C。B。B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
我推荐的理由是:这首诗借皎皎圆月来衬托李白的思乡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培优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日期: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
请你先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 我国是一个(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已经有( )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 ) 诗、( ) 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 )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 、(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 ) 、( ) 等诗人。
4、“西江月”是( ) ,“夜行黄沙道中”是( )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 ) ( )
( ) ( )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 )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ccc_”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 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 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二)(14分) ______________【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 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 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4、 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5、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
郑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笔下生花。(35分)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1. ( 诗歌 )《诗经》 两千多年
2.( 思乡 )、( 山水田园 )
3.( 李白 ) 、( 杜甫 )(拜伦) 、( 普希金 )。
4、( 词牌名 )( 题目 ) 。
二、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 勃 )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三、( × ) ( × ) ( √ )( √ ) ( × )
四、1、(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杨柳依依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雨雪霏霏)
五、1、( A )( B )( C )( B )( A )
六、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 孟郊 )
3、
4
5、“ 。”
七、《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在诗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再读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处境界。还学会了如何写诗,懂得了现代诗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韵,不限制格式。而古体诗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1、( 嘲讽 )( 感叹 )
2但是这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 。(2分)
4、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
5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二)(14分)
1、 一字之师
2、 不但 而且
34、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5齐已: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6 力和理论水平。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笔下生花。(30分)
大 海 睡 着 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它睡熟的鼾声!
步步高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培优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日期: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
请你先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 我国是一个(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已经有( )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 ) 诗、( ) 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 )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 、(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 ) 、( ) 等诗人。
4、“西江月”是( ) ,“夜行黄沙道中”是( )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 ) ( )
( ) ( )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 )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ccc_”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 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 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二)(14分) ______________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 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 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4、 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5、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
郑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笔下生花。(35分)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1. ( 诗歌 )《诗经》 两千多年
2.( 思乡 )、( 山水田园 )
3.( 李白 ) 、( 杜甫 )(拜伦) 、( 普希金 )。
4、( 词牌名 )( 题目 ) 。
二、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 勃 )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三、( × ) ( × ) ( √ )( √ ) ( × )
四、1、(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杨柳依依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雨雪霏霏)
五、1、( A )( B )( C )( B )( A )
六、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 孟郊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
七、《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在诗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再读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处境界。还学会了如何写诗,懂得了现代诗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韵,不限制格式。而古体诗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1、( 嘲讽 )( 感叹 )
2但是这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沈括觉得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自相矛盾。 。(2分)
4)
5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二)(14分)
1、 一字之师
2、 不但 而且
345、郑谷:善于思考,为人谦逊,耿直。 齐已: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6 力和理论水平。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笔下生花。(30分)
大 海 睡 着 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它睡熟的鼾声!
2015年小学六年语文第二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分析教师:吴卫华 2015.3.30
一、命题情况分析
纵观本次试卷的命题可以看出试卷的命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关注了主体的感受,把知识引向了生活。不仅注重了课本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加强了课外语文的拓展,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上增添了技能。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出新。
①整体保持稳定 “积累运用”、“阅读感悟”、“能力写作”三大版块稳定不变。②注重发展和创新,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分析运用能力,较好地检测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及阅读能力,体现了大语文观。
2、习作范围宽泛,学生可自由选择,让习作更精彩.
本次习作文题 写生话中的诗歌,是个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文笔自然流畅。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充分发挥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从本次六年语文考试的统计数据来看:参加考试的有34人,优秀人数10人,优秀率为12.3 %,及格率为80.3%,平均分 78.7。 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现对存在问题剖析如下。
三、存在问题与现状分析
一班现有 34人 差生比率较大,本学期转入2名新生, 下学期转入2人,更加大了差生的比率,尤其是杨钧兆和熊巍智力低下很少有及格的时候,这次值只得了58分。 ,从这些新生所得的分数上来看,他们进步是很大的。班级成绩一直在向上升,有时还考到年级第一。可见我在教学上的投入是相当的大。 ,加之有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 ,每天耐心教导,成绩进步很大,这次得了75分。根据学生的现状我认为考出这个成绩我是满意的。
语文基础较差,班级整体学习语文兴趣不浓。六年级学 生且程度很差
加之原来的差生,给新来的老师教学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教学秩序混乱,老师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期末总复习有些任务都没完成。造成平均分 78.7分,影响了整体成绩。尤其是 胡新刚 严重的影响了整体成绩
综上所述 ,是学生重视语文的程度不如数学,所以与自己班分数相差无几已经是很好的了。
四、改进意见: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2.扎实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的前题,是学习其他新知识的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3.另外,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不要太频繁,教师要把主要的教育时间用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高质量地完成各科作业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5.3.30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