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23课时)
第1课时
1.1水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 态形式存在。
2 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 的表面。
3. 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 生产 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 温度 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答] 可以利用水蒸气遇冷能液化成液态水的知识来回答。例如,在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刚拿出时,瓶子外面是干而冷的,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从而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气。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 生存 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其中水母占 98% ,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 界条件之一就是 要有充足水分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水。它为了能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可以通过关闭汗腺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
“闻到”水源。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 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蒸发和 蒸腾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蒸发 、 输送 、凝结、 降水 和径流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
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
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地球上水体总量确实不少,但有96.53%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且淡水的主体又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各个地方水资源不同;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相差也很大;(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用水。
[答] 略
[例2] 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
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
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
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
明。
[解析]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种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回忆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运动过程,题中第一小题的答案便迎刃而解。
要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用的一些措施,诸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答] (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课内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A )
A.海洋水 D.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D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B )
A.青蛙 B.水母 C.人体 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 固 态、 液 态和 气态,分布于 海洋 、 陆地 和大气中,形成 海洋 水、 陆地 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 海洋表面 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水是 生物 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
[课时小结]
重点: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
2.水的循环和水体的运动。
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D )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D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C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A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 陆地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 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比例极少,但它在 水循环 中的作用却很大。
8.陆地水主要指 江河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 和 冰川 等。
[深化提高]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B 蒸发 ,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 降水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 水汽输送 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 降水 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 河流 或 地下河 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 蒸发 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 海洋水 、陆地水和 大气水 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第2课时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因为水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液态 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 固态 和 气态 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 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 。 植物通过 根 ,吸收 土壤 中的水分,主要由 叶 通过 蒸腾 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 中成为 气态 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电。 水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常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1.5 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
(1)当F浮>G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浮=G,物体处于 状态。
(2)当F浮=G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浮<G时,物体将 ,最后物体与容器底接触,物体受浮力、重力和支持力三个力作用静止。
2.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利用密度判断沉浮 (1) 时,上浮,最后漂浮; (2) 时,悬浮; (3) 时,下沉。
333
[例1] 有一体积是2分米、密度是0.6×10千克/米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1—26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
:
(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课内练习]
1.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4.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放在水中的一只鸡蛋,由于鸡蛋受到的 力大于 力,鸡蛋下沉。如果要使
鸡蛋能浮起来,可以 ,从而增加 。
6.等重的实心铜块和铅块,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体积之比为 。投入水中,
3
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投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ρ铜=8.9×10
333
千克/米,ρ铅=11.3×10千克/米)
7.一木块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若将它投入到密度为2ρ的另一液体中,稳定后,木块受到浮力F',则F和F'的关系为 ( ) A.F'=2F B.F'=F C.F<F'<2F D.都有可能
8.把体积相同的实心铝球与铜球浸在水银里,当它们静止时 ( )
A.铝球受的浮力大 B.铜球受的浮力大 C.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ρ铝=2.7×103千克/米3 g=10牛/千克)
10.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11.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 C )
A.F甲>F乙,ρA>ρB B.F甲<F乙,ρA<ρB C. F甲=F乙,ρA>ρB D.F甲=F乙,ρA<ρB
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一、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 。 1.轮船: 。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 来实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F浮。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 样?
二、密度计
1.用途: 。 2.工作原理: 。 3.刻度值的特点:
(1) ; (2) 。 [典型例题解析]
3
[例1] 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
33
A.1.47×10牛,1500吨 B.3.43×10牛,3500吨
33
C.4.9×10牛,5000吨 D.6.37×10牛,6500吨
[例2]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1—3l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
[课内练习]
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2.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排出液体的体积 。
33
3.一实心物体放到水中受到浮力为9牛,将该物体放入密度为0.8×10千克/米的酒精中,受到浮力为8牛,则实心物体的密度大小范围为 ( )
333333
A.ρ物>1.0×10千克/米 B.0.8×10千克/米<ρ物<1.0×10千克/米
33
C.ρ物<0.8×10千克/米 D.无法确定
4.如图l一33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5.如图1—34,容器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只空碗,水底沉着一只土豆。若将土豆取出放入碗中(碗仍能漂浮在水面),则水面高度将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6.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1—35所示,则可以确定肯定是空心的是
( )
A.木球 B.铁球 C. 铜球 D.都是空心
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
第12课时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溶液
[实验] 1.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你能看到什么?
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 [思考]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上面实验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些? ①可以用热水;②加热;③玻璃棒搅拌;④晶体研成粉末等。 2.紫色碘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你又能看到什么? 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 被溶解 的物质称为溶质;
(2)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 (3) 溶解后所得到 的物质叫溶液。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故是混合物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固体、气体 ,溶剂是 液体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 溶质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溶剂 。
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 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答] 不是。
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答] 鱼要呼吸,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是溶质。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悬浮液 ,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乳状液 ,如 牛奶 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章
答案
第1节 机械运动(一)
一.当堂训练
1.河岸 西 2. 运动 静止 3.河岸 河水 4、C 5、B 6、B 7、B
二.课后作业
1、静止 运动 2.静止 运动 3.静止 运动 4.河岸 船 5.升降机或自己 6.A 7.A
8、C 9、C 10.D 11、A 12、D
第1节 机械运动(二)
一.当堂训练
2. 20 54 2. 360000 3. 97.2 4 4.D 5.C 6.D 7、0.5小时
二.课后作业
1、4 14.4 2. 30 3.运动快慢 136 4.加速 匀速直线 5.大 小 6.18 7.C
8.A 9.A 10.A 11.(1)90(2)9时15分
第2节 力(一)
一.当堂训练
1、牛顿 牛 N 2、测力计 量程 损坏 3、4.2N 4.cm(或厘米) N(或牛) 5.C
6、D 7.D 8.A
二.课后作业
1.(1)杠铃 地面(2)人 车(3)大象 木材(4)推土机 土 2、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2 指针 零刻度 量程 3.B 4、C 5、B 6、B 7.A 8.测力计 弹簧秤 弹性形变的程度 9、2 12 10、(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当拉力在8N以上时,超出了这根弹簧的弹性限度。(3)0-8N。
第2节 力(二)
一.当堂训练
1、运动员 球 反作用力 球 相互 2、运动状态 形状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形变 5、B 6.A
二.课后作业
1、施力 受力 施力 相互的 2、足球 推力 相互的 略 3、A 4、D 5.C 6.D
7.D 8.B 9、当人用力推墙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给人一个推力,使人后退 10.磁铁与铁球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因铁球质量较小,所以在引力作用下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 11.不对 鸡蛋与石头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鸡蛋破了,石头完好,是因为石头比鸡蛋坚硬,能承受的力大
第2节 力(三)
一.当堂训练
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带箭头的线段 力的图示 长度 箭头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标
度 3.D 4、略
二.课后作业
1.运动状态 形变 方向 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2、③ ① ② 3.C 4.略
第3节 几种种常见的力(一)
一.当堂训练
1.重力 竖直向下 地球 2.9.8牛/千克 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3、悬挂法 略 4.A 5.A 6.B 7.D 8、D 9.20 196
二.课后作业
1.49 10 2.球心 对角线的交点 悬挂法 寻找平衡点 3、B 4、B 5、B 6.D 7.A
8.图略 9.392N 60g 10. (1)10 (2)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3N
第3节 几种常见的力(二)【八年级科学全套课时练习上册】
一.当堂训练
1、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3.粗糙程度 相互间压力 4、
C 5.B 6、D
二.课后作业
1、滑动 滚动 2、流线型 减小阻力,提高速度,节约能源 3、C 4.D 1、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流线型 减小阻力,提高速度,节约能源 3、C 4.D 5.A 6.D 7.B
8.(1)不变 变小 (2)相互 运动状态 (3)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 9.(1)匀速 (3)= 粗糙程度
第3节 几种种常见的力(三)
一.当堂训练
1、越大 越大 2.恢复原状 弹力 弹 3、B 4、B
二.课后作业
1、形状 弹 2、①②④ ③⑤ 3、B 4、D 5、B 6.弹簧的伸长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第一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B 7.D 8.B 9、A 10.B 11.B 12.B 13.C 14、
B 15.C 16.D
二、简答题
17.长度 速度 18、弹性形变 弹 竖直向上 运动员 19.运动快慢不变、沿直线的运动 单位时间内通过 20.4 14.4 21.甲 丙 22.相互 形状 23.摩擦 24.⑴ 1.03 ⑵96.1 25.略
三、分析计算题
26.(1)水平 匀速直线 多次 (2)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②a.用弹簧秤水平拉滑块在水平面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直线滑动 b.用弹簧秤水平拉同一滑块在同一水平面上以较大的速度匀速直线滑动
27.不正确 因为三种形状物体的体积没有控制相同,要在材料、体积相等条件下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1)正比(2)弹簧秤 天平 (3)略
28、 2kg 3.3N 29.1080m 3m/s 30.170m
生活中的水(二)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分溶质和溶剂。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区别,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查阅溶解度表,了解外界条件对固体物质溶解性溶解度的关系,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了解形成晶体的方法。
5.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知道污水的处理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课堂学习设计
[知识要点]
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溶液是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溶剂 。水是常见的 溶剂 。
3.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 浊液 ,特征是 不均一 、 不稳定 ,其中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在 一定温度 下,在 一定量溶剂里不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上述条件下 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 “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1)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溶解度
1.溶解性指 一种物质 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溶解性大小主要由 溶质溶剂本 身性质 决定,还与 温度 等外界条件有关。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 溶剂中达到 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质量。
3.根据20℃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10克为 易溶 ;1~10克为 可溶 ;0.0l~1克为 微溶 ;<0.01克为 难溶 。
4.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2)表示的意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相等;
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所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的计算。
①注意点:要强调温度条件和饱和状态;
②基本公式:S=m质
m剂×100克;
③饱和溶液中,m质、m剂、m液对应成比例。
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P=m质
m剂
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
(2)溶液的稀释问题(浓缩)
关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五、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有。
2.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
六、水的利用和保护
1.水资源及水资源的分布。
2.水的净化。
沉淀法混合物分离方法过滤法
蒸馏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克,若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D )
A.增加氯化钠1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解析] 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定义应是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则有
A.10克10克10克10克10克=18.2% B. =18.2% c. =10% 100克100克100克10克100克45克
D. 10克=20% 100克50克
[答] D
[例2] 图1—47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1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2l克,50℃时硝酸 钾的溶解度为86克,试问
:【八年级科学全套课时练习上册】
(1)A点的涵义?
(2)在50℃时9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10℃,有多少硝酸钾晶体析出?
(3)图中C点代表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如将该点所表示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①应加多少克硝酸钾晶体?②将原不饱和溶液温度下降多少度?③仍维持原温度不变,应蒸发多少水?
[解析] (1)A点表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6克(2)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100克86克93克= x86克21克
x=32.5克
(3)①可将C点向上平移到A点,即加硝酸钾晶体86克—21克=65克
②可将C点向左平移到B点,即降温50℃—10℃=40℃
③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0克y= 21克86克
y=75.6克【八年级科学全套课时练习上册】
[答] 略
[例3] 把50℃时甲物质的溶液100克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后有4克
晶体析出,另一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后有10克晶体析出,求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 甲溶液等分成两份,两份溶液性质相同,则第二份溶液的蒸发可看成两次蒸发,先蒸发10克水,再蒸发10克水,那么第一次蒸发后溶液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克则析出甲晶体6克。
设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x
x6克= 10克100克
x=:60克
[答] 略
[例4] 实验室要配制2000毫升浓度为10%、密度为1.07克/厘米的稀硫酸,需98%密度为1.84克/厘米的浓硫酸和水的体积各多少?
[解析] 这是一个溶液的稀释问题,要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还要注意体积不能简单加减。
设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克/厘米×98%=2000毫升×1.07克/厘米×10%
x=118.7毫升
需水的质量为2000毫升×1.07克/厘米—118.7毫升×1.84克/厘米=1922克 约需水的体积为1 922毫升
[答] 略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饱和溶液 ( B )
A.蒸发掉部分溶剂,保持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固体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经降低温度后,溶液有溶质析出
D.当达到饱和后,溶液都不能溶解溶质了
2.在20℃,将某物质(不含结晶水)W克完全溶解,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若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克/厘米,则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B ) A.3333333100W100W100WVdW克 B. 克 C. 克 D.克 VdVdwWVd100d
八年级科学第9周练习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小鸟觅食
3、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的温度要升高的快,这是因为(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小
C、砂石吸热本领强 D、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大
4、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5、我们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6、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落的方向
7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下列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北京 B、哈尔滨 C、西安 D、广州
9、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一般特点是„„„„„„„„„„„„„„„„„„„„„( )
A、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B、气温年较差大
C、全年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D、以上都是
10、“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是„„„„„„„„„„„„„„„„„„„„„„( )
A、测出大气压的值 B、说明了马的力气很大
C、证明了大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D、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还很大
11、刮大风时,即使风平行于窗户,窗户也常常被刮开而打破,原因是„„„„„„( )
A、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大 B、窗内气压大于窗外气压
C、风对窗户的作用力太小 D、窗内气压小于窗外气压
1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 D、横断山脉一线
13、莫干山是我们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14、如图所示,“豪客号”与“奥林匹克”号相撞的原因是„„„„„„„„„„„„„( )
A、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比乙、丙处大
B、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比乙、丙处小
C、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比乙、丙处大
D、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比乙、丙处小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面哪一种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 )
A、 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17、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不同 C、地貌的不同 D、人类活动的影响
18、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19、用高压锅煮食物,食物熟得快,这是因为„„„„„„„„„„„„„„„„ ( )
A、高压锅压力大,食物容易压熟 B、高压锅内沸点高,食物容易煮熟
C、高压锅内沸点低,食物容易煮熟 D、高压锅内热量多,食物容易煮熟
20台湾的火烧寮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这里有„„„„„„„„„„„„„„„„„„( )
A、丰富的季风雨 B、丰富的地形雨 C、丰富的台风雨 D、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____________帕,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有和___________。
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在对流层,近地面
热空气密度___ __,向_ __运动;上空的空气温度_____,密度_____,气流
下沉,从而形成明显的________运动。如右图,在容器a点放上一冰块,水流
动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冬季,我国大陆温度____________(填“低”或“高”),形成高压区,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____________风。
4、低气压控制的地方大气往往都呈上升状态,所以
(填“容易”或“不容易”)成云致雨。由此可知,多雨的赤道
地区主要受 控制(填“高气压”或“低气压”)。
读右边的全国天气图,可知甲的天气系统是 区,
乙处的锋面属于 锋。
5、煤油的比热是2.1×103焦/(千克·0C),将质量为1千克的煤油从200C加热到210C需要吸收_ _焦热量。如果将煤油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将为 焦/(千克·℃)。
6、降水是指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量的量度单位是________,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7、用嘴吸空的矿泉水瓶,瓶会变瘪,这是由于矿泉水瓶内的气压_________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在山上“煮米不成饭”,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三、实验与探究(2分×7=14分)
1、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省专业气象台推出了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省专业气象台之所以会推出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说明传统的气象预报只关注具体的空气温度,而忽视了 对人体的影响。同在30℃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越大,人 (填“越舒适”或“越不舒适”)
(2)“蝉的叫声是由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薄膜潮湿,振动不灵„”。根据材料,你认为夏天蝉不叫的时候,就预示着天气将要 (填“转晴”或“转阴下雨”)
2、小明所在的实验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右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
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
力);
③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对应容积刻度的长度L。
⑴完成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⑵活塞的横截面积S = 。 ⑶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 。 ⑷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四、分析与计算(4分+6分=10分)
(1)由表可知,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时。一天中的最大温差为 ℃。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上一篇: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下一篇:学练优九年级下测检测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