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一、几何图形

1. 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⑪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⑫线与线相交(点) 面与面相交(线) 棱 顶点 2. 分类

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化)

几何体:①柱体(圆柱和棱柱)②锥体(圆锥和棱锥)③球④台体„„ 3.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至少剪7条棱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 “一四一型”

(有6种)

“二三一型”

(有3种)

“二二二型” “三三型”(有1种) (有1种)

不能出现“田”字、“凹”字和“7”字 考点:1.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①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等物体中,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_____个,球体有_____个。

②圆锥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

③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

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④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⑤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二、线段、射线、直线

2.递推①五个人若其中每两个人都握一次手,他们总共握多少次手?

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 )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 ) 种车票.

③以图中的点A、B、C、D、E为端点的线段条数为_____ 3.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点P在直线a上(直线a经过点P) 点P在直线a外(直线a不经过点P)

5.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 6.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和_________

7.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有:①测量法②叠合法③截取法(圆规)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9.线段及线段和差的画法:(尺规作图)

10.线段的中点: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画图: (数量关系)

几何语言: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

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考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

①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____条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射线有____

条;直线有

_____

a

、画直线

AB=10厘米 b、过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c、画射线OB=10厘米 d、延长直线AB e、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 f、延长射线OA g、延长线段AB至C,使BC=2AB h、直线AB与直线BA不是同一条直线 i、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 上面说法正确的有_____个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P为直线AB外一点 B.直线AB不经过点P

C.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D.点P在直线AB上

④观察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a两直线相交,最多1个交点;b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c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十条直线相交交点个数最多有( ) 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中直线l经过点A B.图②中直线a、b相交于点A C.图③中点C在线段AB上 D.图④中射线CD与线段AB有公共点

⑥ⅰ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直线CD交于E点; (2)画线段AC、BD交于点F; (3)连接E、F.

ⅱ如图,平面上有A、B、C、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BD交于点F; (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

(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 ⑦ⅰ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朋友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⑧ⅰ已知,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求一点,使得PA+PB最小.(如图所示)

ⅱ如图,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

条最近的路线( )

A.A⇒C⇒D⇒B B.A⇒C⇒F⇒B C.A⇒C⇒E⇒F⇒B D.A⇒C⇒M⇒B ⅲ如图AB+AC___BC(填“>”“<”或

( )

⑨作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理由是

3.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还可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为分数。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 非负数包括正数和0. 考点:1.相反意义的量

① 如果向西走6米记作-6米,那么向东走10米记作 ___;如果产量减少5%

-5%

,那么20%表示__________

② 在下列各组中,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上升与下降 B.篮球比赛胜5场与负2场

C.向东走3米,再向南走3米 D.增产10吨粮食与减产-10吨粮食 2.有理数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B.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C.0是最小的数 D.0是最小的正数

④在数0,2,-3,-1.2中,属于负整数的是( )

⑤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分别是___;既不是正数又不是整数的有理数是 ⑥判断正误:0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0是偶数;0是非负数;0是有理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意义;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二、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1.数轴: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数轴:

数轴的作用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①同一个数轴,单位长度必须一致;数轴的两端不能画点。(数轴是直线) ②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___边,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____边(一般正方向向右) 2.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方法一:(数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法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反数:只有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4与-4互为相反数。 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意图:

⑩ⅰ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 )

ⅱ已知线段AB=10cm,AC+BC=12cm,则点C的位置是在:①线段AB上;②线段AB的延长线上;③线段BA的延长线上;④直线AB外.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种

ⅲ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线段AB所在直线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则线段BM的长度是( ) ⅳ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若AB=16,AC=10,则MN=_______

ⅴ已知两根木条,一根长60cm,一根长100c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

第二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上升2米和下降1米;零上5℃和零下3℃

①同一属性的量 ②意义相反 (带单位,数值可以不同)

2.正数与负数:为了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与它意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如:向东走2米记为+2米,向西走2米则记为-2米 ①相对而言②一个数前面带有的“+”或”-“号是这个数的符号。 ③正数前面的正号“+”号可以省略。

※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

☆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它的相反数。如a的相反数是______ 4. 绝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 ※a的绝对值表示为________。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______数。 ※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______。如:

考点: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①ⅰ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到表示-2的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已知数轴上的A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那么在数轴上到A点的距离是 3的点所表示的数有( )

ⅱ数轴上一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 ) ⅲ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2和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C表示的数是( )2.相反数

②-2010的相反数是____;-(-2014)=_____;- |-2014|=____:(-2) 3的相反数是___ ③ m与n互为相反数,则2m+2n-3=_________ ④ 数轴上数a、b位置如图所示 则a 、–a、 b、 -b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3

⑤ⅰ|-2013|等于( );若x=1,则|x-4|=( );若|x-4|=5,则x=( ) ⅱ在数轴上,点A(表示整数a)在原点的左侧,点B(表示整数b)在原点的右侧.若|a-b|=2013,且AO=2BO,则a+b的值为( ) ⅲ若|2m+1|与(n-2)2互为相反数,则 mn的值等于( ) 非负性:⑪______⑫_________

ⅳ绝对值不小于2而又不大于5的整数是_____________ ⅴ若|2m|=-2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⑥ⅰ在3,0,6,-2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比较大小:-6 _-9.

ⅱ如图,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ⅲ大于-2.5而不大于3的整数是_____【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考点:1.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2-3)+(-1) ②(-12)-(-15)+(-8)-(-10) ③(-3)+7-|-8| ④(+11)-

1117111-(-7)+(-)-(-2)+(-) ⑤(-4)-(-5)+(-4)-(+3) 2638248

1132

⑥--+ ⑦|-2|+|-9|-|-7| 3243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二)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6分) 1.5的倒数是【 】.(A)5 (B)

11

(C)5 (D)55

2.下列图形中,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是【 】. ..

3.绝对值不大于10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 (A)10 (B)

(C)10 (D)

4.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市常住人口760.57万人,其中760.57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7.6057×105人 (B)7.6057×106人

(C)7.6057×107人 (D)0.76057×107人 5.28 cm接近于【 】.

(A)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B)三层楼的高度 (C)姚明的身高 (D)一张纸的厚度

6.为了筹办“经典红歌唱响金色校园”大合唱,学校选了四首经典红歌:①《保卫黄河》;②《十送红军》;③《我们走在大路上》;④《我的祖国》.班长对全班50名同学“你最想唱哪首红歌”作了问卷调查,小明将班长的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统计图,并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最想唱《十送红军》的人最多

(B)最想唱《我的祖国》的人数是最想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人数的3倍 (C)最想唱《保卫黄河》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 (D)有10人对这4首红歌都不想唱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图2

2

2

红歌

7.在①xy与xy;②m3n2与3n2m3;③4ab与4a2b2;④6a3b2c与cd2a3中,分别是同类项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8.计算 (– 1)2 + (– 1)3 =【 】.(A)– 2 (B)– 1 (C)0 (D)2 9.某工厂第一个生产a件产品,第二年比第一年增产了20%,则两年共生产产品的件数为...

【 】.(A)0.2a (B)a (C)1.2a (D)2.2a

10.一支球队参加比赛,开局9场保持不败,共积21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则该对共胜的场数为【 】.(A)4 (B)5 (C)6 (D)7【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11.多项式2x8xx1与多项式3x2mx5x3的和不含二次项,则m为

【 】.(A)2 (B)-2 (C)4 (D)-4 12.如果

a-5b=

3232

-3,

那么代数式5-a+5b 的值是【 】

A.0 B.2 C.5 D.8

二、试试你的身手(每小题3分,共24分) 13比较大小:_____3.1415;22______(2)2.

14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15已知线段AB=7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3cm,则线段AC=_______. 16知代数式a2a的值是1,则代数式aa2+ 2011的值是

17 2011年6月3日以来,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已致使3657万人次受灾,为了帮助灾区人民

度过难关,我校全体师生积极捐款,捐款金额共42500元,其中88名教师人均捐款a元,则该校学生共捐款 元(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8.若2xmy4和3xy

2

n1

是同类项,则3mn的值是.

19.下面是一个被墨水污染过的方程:2x

11

x ,答案显示此方程的解是22

x

5

,被墨水遮盖的是一个常数,则这个常数是__________. 3

20.规定*是一种运算符号,且a*b=a×b-2×a,则计算4*(2*3)= . 三、挑战你的技能(本大题共36分) 21.(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

1221

(1)2294 (2)(1)45(3)

3333

22.(本题8分)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15x2(6x2 +4x)(4x2 +2x3)+(5x2 +6x9),

其中x = 2012.”小芳同学做题时把“x = 2012”错抄成了“x = 2021”,但她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你能说明这是什么原因吗?

2

2

23.(本题10分)(1)已知:如图3,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2,BC=4,点M、N

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

(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C N B 图3

24.(本题10分)某县为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在2010年对6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奖励,

共奖励10万元.奖励标准是: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奖励;自主创业且解决5人以上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再给予2000元奖励.问:该县失地农民中自主创业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和自主创业且解决5人以上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农民分别有多少人?

四、综合应用(本大题共24分) 25.(本题12分)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某市常住人口总数由第五次

的400万人增加到第六次的450万人,常住人口的学历状况统计图如图4(部分信息未给出):

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某市常住人口

学历状况扇形统计图

大学3%其他17%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某市常住人口

学历状况条形统计图

初中32%

小学38%

解答下列问题:

(1)计算第六次人口普查小学学历的人数,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该市常住人口每万人中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 (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五次相比,每万人中初中学历的人数增加了多少人?

26.(本题12分)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

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乙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200元之后,超过部分按原价8.5折优惠.设顾客预计累计购物x元(x>300).

(1)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2)某顾客分别到两家超市买了相同的货物,并且所付费用也相同,你知道这位顾客共花了多少钱吗?请列出方程解答.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一、1~5DDBBC 6~10DACDC 11.C 12.D

二、13. <,< 14. 圆锥 15. 10cm或4cm 16. 2010 17. 42500-88a 18. 1 19. 2 20.16.

2131

三、21.解:(1)294=494=416=1.

3923

2

2

1411452

(2)(1)45(3)=15()=1=0.

3999333

22.解:15x2(6x2 +4x)(4x2 + 2x 3)+(5x2 + 6x 9)

=15x2 6x2 4x 4x2 x 3 5x2 + 6x9

=15x2 6x24x2 5x2 4x x+ 6x 3 9=12.

因为原多项式化简(即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后的结果为12,这个结果不含字母x,故原多项式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因此,小芳同学将“x=2012”错抄成“x=2021”,结果仍 然是正确的. 23.解:(1)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

MC=

2

111

AC=×12=6,NC=BC=2. 222

a

. 2

所以MN=MC+NC=6+2=8. (2)MN的长度是

已知线段分成两部分,它们的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原来线段长度的一半.

24. 解:设失地农民中自主创业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有x人,则自主创业且解决5人以上

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农民有(60-x)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000x +(60-x)(1000 + 2000)=100000. 解得:x = 40. 所以60-x=20.

答:失地农民中自主创业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有40人,自主创业且解决5人以上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农民有20人. 四、25.解:(1)450-36-55—180-49=130(万人),作图正确(图略); (2)(1-3%-10%-38%-17%)×10000 = 3200(人); (3)180÷450×10000=4000(人),4000-3200=800(人). 26.(1)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300+0.8(x300)=0.8x+60(元); 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200+0.85(x200)=0.85x+30(元).

(2)设这位顾客每次花x元钱,则两次共花了2x元钱,根据题意得: 0.8x+60=0.85x+30,

解这个方程,得x=600. 这时,2x=1200(元).

答:这位顾客两次共花了1200元钱.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三)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注意要会举实例。

线段有两个端点。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注意: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要会画图形。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在直线AB上(直线AB经过点A)

2.点P在直线AB外(直线AB不经过点P)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

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第二章 有理数

正负数概念: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大于0的为正数,小于0

的为负数。就相当于100分的试卷,60分是判断是否及格的标准,大于60分

为及格,小于60为不及格,区别在于60分也是及格分数,但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例:向东走2米记为2米,

向西走2米则记为-2米,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数学题切忌丢掉单位!在这个实例中

的单位就是“米”。

有理数概念: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

理数。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是所有的有理

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个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相反数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 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也就是说绝对值为非负数!)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

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

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根据加法交换律的法则可知,

-a-b=-(a+b),-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

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

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5、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a(b+c)=ab+ac

1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a·b(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

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

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

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近似数: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注意复习) 如1.08亿精确到百万位(8是四舍五入得到的,它在百万位上)8.023精确到千分位。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者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 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这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含有字母的除法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

在某一问题中,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能随之确定一个y值,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如果自变量x取a时,y的值是b,就把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第六章 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概念:只含有加、减、乘、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单项式的概念:不含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都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把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系数,字母和字

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3、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要乘哪个数,括号内的各项都乘以哪个数。

整式加减的步骤是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去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基本性质2

(3)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注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四)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一、几何图形

1. 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⑪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⑫线与线相交(点) 面与面相交(线) 棱 顶点 2. 分类

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化)

几何体:①柱体(圆柱和棱柱)②锥体(圆锥和棱锥)③球④台体„„ 3.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至少剪7条棱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 “一四一型”

(有6种)

“二三一型”

(有3种)

“二二二型” “三三型”(有1种) (有1种)

不能出现“田”字、“凹”字和“7”字 考点:1.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①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等物体中,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_____个,球体有_____个。

②圆锥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

③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

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④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⑤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二、线段、射线、直线

2.递推①五个人若其中每两个人都握一次手,他们总共握多少次手?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 )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 ) 种车票.

③以图中的点A、B、C、D、E为端点的线段条数为_____ 3.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点P在直线a上(直线a经过点P) 点P在直线a外(直线a不经过点P)

5.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 6.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和_________

7.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有:①测量法②叠合法③截取法(圆规)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9.线段及线段和差的画法:(尺规作图)

10.线段的中点: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画图: (数量关系) 几何语言: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考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

①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____条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射线有____条;直线有_____条 ②a、画直线AB=10厘米 b、过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c、画射线OB=10厘米 d、延长直线AB e、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 f、延长射线OA g、延长线段AB至C,使BC=2AB h、直线AB与直线BA不是同一条直线 i、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 上面说法正确的有_____个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P为直线AB外一点 B.直线AB不经过点P

C.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D.点P在直线AB上 ④观察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a两直线相交,最多1个交点;b三条直线相交最

多有3个交点;c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

个交点;

那么十条直线相交交点个数最多有(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中直线l经过点A B.图②中直线a、b相交于点A C.图③中点C在线段AB上 D.图④中射线CD与线段AB有公共点

⑥ⅰ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直线CD交于E点; (2)画线段AC、BD交于点F; (3)连接E、F.

ⅱ如图,平面上有A、B、C、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BD交于点F; (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

(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 ⑦ⅰ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朋友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⑧ⅰ已知,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求一点,使得PA+PB最小.(如图所示)

ⅱ如图,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A⇒C⇒D⇒B B.A⇒C⇒F⇒B C.A⇒C⇒E⇒F⇒B D.A⇒C⇒M⇒B ⅲ如图AB+AC___BC(填“>”“<”或

( )

6.线段的画法

⑨作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理由是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还可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为分数。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 非负数包括正数和0. 考点:1.相反意义的量

① 如果向西走6米记作-6米,那么向东走10米记作 ___;如果产量减少5%记

作-5%,那么20%表示__________

在下列各组中,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上升与下降 B.篮球比赛胜5场与负2场

C.向东走3米,再向南走3米 D.增产10吨粮食与减产-10吨粮食 2.有理数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B.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C.0是最小的数 D.0是最小的正数

④在数0,2,-3,-1.2中,属于负整数的是( )

⑤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分别是___;既不是正数又不是整数的有理数是 ⑥判断正误:0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0是偶数;0是非负数;0是有理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意义;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二、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1.数轴: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数轴:

数轴的作用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①同一个数轴,单位长度必须一致;数轴的两端不能画点。(数轴是直线) ②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___边,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____边(一般正方向向右) 2.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方法一:(数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法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反数:只有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4与-4互为相反数。 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意图:

※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

7.线段的中点及计算

⑩ⅰ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 )

ⅱ已知线段AB=10cm,AC+BC=12cm,则点C的位置是在:①线段AB上;②线段AB的延长线上;③线段BA的延长线上;④直线AB外.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种

ⅲ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线段AB所在直线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则线段BM的长度是( ) ⅳ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若AB=16,AC=10,则MN=_______

ⅴ已知两根木条,一根长60cm,一根长100c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

第二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上升2米和下降1米;零上5℃和零下3℃

①同一属性的量 ②意义相反 (带单位,数值可以不同)

2.正数与负数:为了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与它意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如:向东走2米记为+2米,向西走2米则记为-2米 ①相对而言②一个数前面带有的“+”或”-“号是这个数的符号。 ③正数前面的正号“+”号可以省略。 3.有理数的分类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它的相反数。如a的相反数是______ 4. 绝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 ※a的绝对值表示为________。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______数。 ※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______。如:

考点: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①ⅰ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到表示-2的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已知数轴上的A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那么在数轴上到A点的距离是 3的点所表示的数有( )

ⅱ数轴上一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 ) ⅲ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2和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C表示的数是( )2

②-2010的相反数是____;-(-2014)=_____;- |-2014|=____:(-2) 3的相反数是___ ③ m与n互为相反数,则2m+2n-3=_________ ④ 数轴上数a、b位置如图所示 则a 、–a、 b、 -b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3.绝对值

⑤ⅰ|-2013|等于( );若x=1,则|x-4|=( );若|x-4|=5,则x=( ) ⅱ在数轴上,点A(表示整数a)在原点的左侧,点B(表示整数b)在原点的右侧.若|a-b|=2013,且AO=2BO,则a+b的值为( ) ⅲ若|2m+1|与(n-2)2互为相反数,则 mn的值等于( ) 非负性:⑪______⑫_________

ⅳ绝对值不小于2而又不大于5的整数是_____________ ⅴ若|2m|=-2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⑥ⅰ在3,0,6,-2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比较大小:-6 _-9.

ⅱ如图,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ⅲ大于-2.5而不大于3的整数是_____ _________;大于-3的负整数是________

考点:1.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2-3)+(-1) ②(-12)-(-15)+(-8)-(-10) ③(-3)+7-|-8| ④(+11)- ⑥

1117111-(-7)+(-)-(-2)+(-) ⑤(-4)-(-5)+(-4)-(+3) 2638248

1132

--+ ⑦|-2|+|-9|-|-7| 3243

七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注意要会举实例。

线段有两个端点。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注意: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要会画图形。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在直线AB上(直线AB经过点A)

2.点P在直线AB外(直线AB不经过点P)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

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第二章 有理数

正负数概念: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大于0的为正数,小于0

的为负数。就相当于100分的试卷,60分是判断是否及格的标准,大于60分

为及格,小于60为不及格,区别在于60分也是及格分数,但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例:向东走2米记为2米,

向西走2米则记为-2米,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数学题切忌丢掉单位!在这个实例中

的单位就是“米”。

有理数概念: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

理数。()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是所有的有理

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个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相反数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 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也就是说绝对值为非负数!)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

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

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根据加法交换律的法则可知,

-a-b=-(a+b),-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

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

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5、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a(b+c)=ab+ac

1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a·b(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

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

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数学中的“幂”,是字面意思的引申,“幂”原指盖东西布巾,数学中“幂”是乘方的结果,.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近似数: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注意复习) 如1.08亿精确到百万位(8是四舍五入得到的,它在百万位上)8.023精确到千分位。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者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 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这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含有字母的除法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

在某一问题中,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能随之确定一个y值,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如果自变量x取a时,y的值是b,就把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第六章 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概念:只含有加、减、乘、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单项式的概念:不含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都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把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3、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要乘哪个数,括号内的各项都乘以哪个数。

整式加减的步骤是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去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基本性质2

(3)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注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