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科学中考复习——科学实验、科学探究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
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 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3、 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
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 ,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 而破裂)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防止液体溢出) 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 与桌面成 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 ;(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 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 ,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 ,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 ;
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避免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于搅拌,加速溶解;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
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
火焰: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实验室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
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
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 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
七、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 主要用途 :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第三节 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3、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有 观察(凭感觉器官)和 观察。
第四节 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国际单位是米。
3、1千米= 1000米 , 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6纳米, 1米= 微米= 纳米
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双臂张开)、1厘米(指甲宽)、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1光年=9.4653×1012千米
6、长度的测量 ★
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
度的下一位)+单位 例如(科学书宽度是183.6毫米:精确值为183毫米,估计值为0.6毫米)。 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
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练习:
① 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标记零刻度
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跟上 如图所示,
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 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cm
② 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
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半,即200页=100张
二、体积的测量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31、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
333333(1)固体体积:米、分米、厘米 等 符号:m dm cm
3=3(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 =1分米 1000毫升 1米 = 1000升
3 1毫升 = 1厘米 (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
2、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
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 和最小刻度。②倒:左手执量筒,右
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④读:
视线与液面凹液面 相平。
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3、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量筒内水不能太多,否则物体放进去会超过量程;也不能太少,
否则无法浸没物体)
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物=物体的体积); 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 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 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
(先侧V2再侧V1时,取出小石块时有少量液体带出,使结果有误差,小石块体积 )
三、质量的测量
1、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3、 实验室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 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 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四、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 的性质。(酒精沸点78℃,故不能测沸水;水银熔点-39℃,故北方冬天不适用)
003、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用“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
0度定为1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读数方法: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52.3℃ 读作:零下五十二点三摄氏度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 ,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 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零下。 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005、体温计:①测量范围35——42C,最小刻度值0.1C;②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
0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人体正常体温在 C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5、 第五节 科学探究 ★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
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 ,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解题要领:(1.要熟知实验基础知识; 2.通读全题、了解题意;3.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
4.换位分析、明确设计意图;5.解答问题、注意细节,6.用语准确,简练而不失完整。)
小试牛刀:
1、如图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
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
螺母应向 (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 ;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克,体积是 厘米,
密度是 克/厘米;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克。 33
2、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 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1)4号瓶的作用是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 。
第一章 复习提纲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 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4、 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火焰: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
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 ①保证读数准确(注: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
七、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 主要用途 :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第三节 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3、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在
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4、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海王星
5、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第四节 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与工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国际单位是米。
3、1千米== 1000米 ,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
1毫米=1000微米 =1000000纳米,1米=109纳米
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双臂张开)、1厘米(指甲宽)、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1光年=9.4653×1012千米
6、长度的测量 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科学书宽度是183.6毫米:准确值为183毫米,估计值为0.6毫米)。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 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
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练习:
① 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
标记零刻度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
跟上 如图所示, 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2.55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0.1cm
② 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半,即200页=100张
二、体积的测量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31、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
333333(1)固体体积:米、分米、厘米 等 符号:m dm cm
3=3(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 =1分米 1000毫升 1米 = 1000升
3 1毫升 = 1厘米 (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
2、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④读:视线与液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4、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量筒内水不能太多,否则
物体放进去会超过量程;也不能太少,否则无法浸没物体)
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
+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物=物体的体积);
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V水+重物+物体=水、物体以及和物体捆绑在一起的重物的总体积,V水+重物=水和重物的体积,V物体=所测量物体
的体积)
。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 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
(先侧V2再侧V1时,取出小石块时有少量液体带出,使结果有误差,小石块体积偏大) ( 测量不规则物体时,若被测量物体能溶于水或能吸水,则测量得出的体积均偏小)
5、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沸点78℃,故不能测沸水;水银熔点-39℃,故北方冬天不适用)
003、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用“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在标准大气压
0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读数方法:37℃,读作:37摄氏度;-52.3℃ 读作:零下52.3摄氏度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零下。
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005、体温计:①测量范围35——42C,最小刻度值0.1C;②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五节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
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
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第一章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
装有20克左右沙子的气球、橡皮筋、水缸或水槽、500毫升的大烧杯、细颈瓶一只、塑料纸、细线、红墨水、热水。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开心一下。(播放动画片)
在小学常识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由它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这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P2、P3的图,(奇妙的大自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展示8月6日西湖上空出现的彩虹图片。
另外老师剪辑了一组反映大自然的影片,给同学们欣赏。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你从这组影片中发现了哪些自然现象?记录在纸上。一会我们交流。笔和纸准备好了吗?(播放影片) 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用一、两句话说明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
教师讲述:讨论了这么多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产生想提问题的冲动呢?比如说: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夏天雨后为什么能出现彩虹?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蜘蛛为什么要织网?等等问题。你产生了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略。这里最好由同学帮助他解答这个问题)。
教师讲述:学习了《科学》这门课程,你们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能产生这些问题,说明你们有智慧,具备科学研究的动力。事实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的规律。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出示投影片:科学的涵义)其实,每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疑问。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科学七年级浙教版PPT第一章】
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播放动画影片:伽利略发现单摆)
问题:哪位同学能说说其他科学规律被发现的小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牛顿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略)
教师讲述:有的同学很崇拜歌星、影星、球星。(出示投影片:身边的科学家)那么,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略)球星、歌星、影星他们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尚,而科学家们给我们的是精神、是智慧。这是一种永恒。
科学家们在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中,都是(出示投影片)先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积极设计实验、找出规律、把科学规律运用到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出示装有金鱼的水槽。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观察水槽中的金鱼,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略。出示投影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金鱼在缸内上下游动的现象吧。请同学们按照上述的科
学方法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1、观察现象:金鱼在缸内上下游动
2、提出问题: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
3、积极实验:教师演示P4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得出规律。
4、猜想:鱼的身体内有类似气球这样的结构。
5、验证:教师解剖鲫鱼,找到充满气体的鳔。
教师讲解:鳔的大小在不同水层中会发生变化。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鳔的大小有关。其原理与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我们人虽然不能像鱼儿那样在水里自由地上下游动,但我们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模仿鱼儿,制造出潜水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就和鱼的鳔类似,可以通过调整水柜(专门用于注水、排水的结构)的气体量,来控制潜水艇的上升和下沉。
教师讲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是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老师借阅。
教师提问: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方面,你知道哪些不利的方面吗?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讨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学好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师布置课后要求:请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P5页“喷泉”实验,写出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回家后动手实验、查找资料、找出原因。如时间有余,请几位同学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片段。
完成学习反思
《科学在我们身边》的教学反思
杭州第十中学 王智慧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加入了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想象中,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需要协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一些科学理论。“金鱼在水里上浮和下沉”,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安排了一个“会沉浮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节课最后我安排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在不断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课题: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科学探究目标:
1. 利用现有仪器,探究它的用途
2. 根据已有知识,用问题探究法确定:蛋在盐水中、食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知识技能目标:
1. 练习实验操作、记录,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2. 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情感目标:
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科学七年级浙教版PPT第一章】
科学社会生产要求:
1. 知道人的感官判断事物的局限性,体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2. 实验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2课时(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准备:刻度尺、量筒、温度计与体温计、天平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准确的记录和描述简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 导引
对于非典同学们一定记忆很深。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确定非典的元凶是冠状病毒的呢?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以此导入课题
2. 分组探究实验(2人/组)
任务和要求Ⅰ:
(1)写出桌上各仪器的名称以及可能的用途(每人一份)
(2)写出实物展示仪器名称及可能的用途(与① 重复的不写)
(3)请写出你还知道的仪器及其用途
(4)实验时真实地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有说明书的请仔细阅读后再做实验
(6)难以解决的问题请举手
任务和要求Ⅱ:
(1)探究所给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每人1份)
①此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②你认为用此仪器可测量 等物体的
③此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
例: a.该仪器使用时应如何摆放?
b.读数时视线④不用仪器,你估计这些物体测量数据可能为 ,单位( )
⑤依次写出用此仪器你所测得的这些物体的数据分别为 ,单位为( )
(2)课后请进一步探究所给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以前的记录做修改
(3)观察右手食指的指纹:
①用眼观察;
②用放大镜观察,试着把观察到的画下来;
③用带红墨水的棉签涂右手食指,把指印印在指纹图的右边,课后与同学的指纹作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思考指纹有哪些用途?
用途: 。
指纹图 3、实验交流
对任务Ⅰ中的(1)(2)(3)与任务Ⅱ中的(1)部分①②④⑤进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并由④⑤数据的不同而引入另一话题:单凭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4、小组讨论
话题如下:
⑴请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单凭感官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
⑵眼见都为实吗?请观察课本P8图1-12、图1-13后回答所提问题并用事实来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小结归纳,结束本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学生4人一组分组
教学准备:
100ml烧杯(2只)、玻璃棒(1支)、药匙(1支)、食盐( 50 克)、白醋(50 ml)、生鹌鹑蛋(2只)、牙签(2根)
教学过程:
导引:
每年都会出现溺水死亡的报道,假如人在水中是浮的,而不是沉的,该多好!今天请同学们来调制某种溶液,能使人体浮起来的溶液,当然,我们要找一个替身演员——鹌鹑蛋来帮忙。请同学们按分组实验要求,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①蛋在溶液中产生的变化由什么造成?②为使人体浮起来,我们选哪种溶液,为什么?
分组实验:
(4人/组)(以下内容每人一份)
1、 生鹌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观察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并记录(注意与实验结束时的比较)
⑵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后注入约50ml白醋,立即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大致时间
例:(实验开始):记录蛋在杯中的位置,蛋壳表面出现什么现象,随后的时间又出现什么现象 ★ 特别提醒:
⑴ 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后的前5分钟的现象
⑵ 实验进行约10分钟应注意褐色斑点的变化及斑点变化后蛋的形状(可分别用合适的词语描述) ⑶ 实验25分钟后2人小组中的一组长,另二人小组中的一组员合作开始第二个实验;此两位做完第二个实验,换成另外两位做第二个实验
⑷ 当45分钟后蛋“脱胎换骨”时,把产生的漂浮物用牙签捞至杯上沿,记录蛋的颜色,请特别注意记录约50分钟时发生的现象
⑸ 小组成员注意分工合作,一人观察,一人记时,两人记录
2、 蛋在盐水中的实验
⑴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部,注入约50ml水,观察蛋在水中的情况并记录
⑵ 用药匙取食盐,小心地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尽量不碰蛋、烧杯壁),观察蛋在溶液中的变化。食盐加至蛋浮起来为止,随时小心搅拌(注意观察玻璃棒不搅拌,液面平静时的情况),观察此时食盐颗粒在溶液中是否一直存在并记录。(注意盐要一次次慢慢增加。)
⑶ 蛋浮起来后,继续沿杯壁注入水,观察实验现象将如何变化
⑷ 完成⑶后,如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又将如何变化
本节建议:
1、第二课时实验时间最好有55分钟,现象都能看到
2、实验报告上交后选好的全部张贴,让同学自己评一评哪些实验报告写得好(观察仔细、记录认真)?
3、第二堂分组实验的要求课前请学生认真阅读,以节省实验时间。
4、使用实物投影仪,则可取消分组实验。
实验报告:
1、 生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蛋的形状 、大小 、颜色 。
实验结束时有何变化?
⑵ 实验前5分钟、10分钟、15分钟„„有哪些现象产生?
如沉浮情况,有无气泡,是否旋转,哪头朝上,何时浮起等等。列表如下:
2、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动物的生命周期
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组成动物的生命周期。
2.动物的寿命。
动物经历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动物延续种族的方法。
包括人类、青蛙、蝗虫等动物,其延续种族的方法是生殖。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4.人类、青蛙、蝗虫等的生长发育过程。
(1)人类: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胚胎期一胎儿期一婴儿期一幼儿期一儿童期一青春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
(2)青蛙: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的发育类型。
(3)蝗虫: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4)蝴蝶: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走向成熟
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儿童期:又叫小学年龄期,约6或7~11或12岁。
青春期:约10~20岁。
2.青春期。
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3.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1)第一性征: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
(2)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由性激素调节控制)。
①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嗓音变粗,肩宽骨盆窄,长出腋毛和阴毛。
②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较多,嗓音变尖,肩窄骨盆宽,长出腋毛和阴毛。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科学七年级浙教版PPT第一章】
1.动物的两种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1)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2)无性生殖:不需两性生殖细胞,母体能够直接产生新个体。
2.动物有性生殖的受精类型和胚胎发育方式。
(1)受精类型: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2)胚胎发育方式:卵生、胎生、卵胎生。
3.动物无性生殖的类型。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4.人的衰老。
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1)衰老表现:视力衰退,心跳减慢,听力减退,反应变慢,体力下降,呼吸增重,肌肉萎缩干瘪,骨骼退化等。
(2)延缓衰老的方法: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与营养等。
5.人的死亡。
(1)特征: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
(2)标志:大脑停止活动(脑死亡)。
植物的一生
1.种子。
(1)种子结构:种皮、胚(含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某些种子在形成过程中消失)。
(2)种子分类:依据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或无胚乳种子;依据子叶数目可分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种子。
(3)种子萌发:
①条件: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和氧气、适宜的温度。
内在条件:饱满的活种子,完整胚,去休眠。
②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芽。
未发育的茎叶或花称为芽。
(1)芽的分类:依据将来发育成的结构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依据着生部位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腋芽)。
(2)叶芽的结构:生长点、叶原基(幼叶的雏形)、幼芽(幼叶)、芽轴、芽原基(芽的雏形)。
(3)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顶芽在生长上占有优势,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从顶芽开始,沿茎下行而逐渐减小,终至全部消失,两侧枝也随着顶端优势的逐渐消失而次第发展起来。侧枝上的顶芽也存在着对侧枝上侧芽的优势。切去顶芽,侧芽不受抑制,于是侧芽就发展起来了。
3.花、果实、种子的关系。
(1)花的结构: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和雄蕊,它们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
(2)传粉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4.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一幼苗生长发育一成株开花结果一死亡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植物的有性生殖。
(1)开花:萼片花瓣张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伸长柱头分泌黏液的过程。
(2)传粉。
①定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②类型:自花传粉(接受同一朵花的花粉),异花传粉。
③异花传粉:按媒介(风、昆虫、水等)的不同可将花分类:
虫媒花:花冠芳香鲜艳(香气比颜色对昆虫有更大吸引力)、甘甜花蜜。
风媒花:花被小或退化,无香味和蜜腺;花粉多轻而干燥,柱头呈羽毛状或具分叉。
(3)双受精:两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分别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这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现象。
2.植物的无性生殖。
(1)类型:孢子繁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
(2)营养繁殖:①定义: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②举例:马铃薯块茎、番薯块根、秋海棠的叶等。
③优点:可保持优良性状且繁殖快。
④常用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一、选择题(1.5分/小题,共54分,将选项填在答题卷对应的表格里)
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
A、分娩; B、怀孕; C、受精; D、排卵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在:
A、卵巢 ;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3、女性卵细胞卵黄的作用是:
A、支持卵细胞; B、为胚胎的初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C、保护卵细胞; D、为卵细胞的成熟提供营养物质
4、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于:
A、母体; B、胎盘; C、精子内的物质; D、卵细胞内的卵黄
5、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卵巢和输卵管; D、胎盘
6、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的主要原因是:
A.母乳营养丰富,并含有抗病物质; B.母乳喂养简单方便;
C.母乳喂养可以少花钱; D.婴儿喜欢喝母乳
7、地球上的动物不会灭绝的原因是:
A、有生长现象; B、有发育现象; C、有生殖现象; D、有死亡现象
8、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都能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生殖;B、都能通过从母体上长出芽体的生殖方式;
C、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方式进行的生殖方式;
D、都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
9、下列哪类动物的发育类型和其它种类明显不同:
A、狗; B、牛 ; C、青蛙 ; D、熊猫
10、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主要看在产生后代的过程中 :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 B、是否进行体内受精;
C、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D、两性生殖细胞能否单独发育
11、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它的主要意义是:
A、卵大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B、卵大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
C、卵大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D、卵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12、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体内受精、母体外发育的是:
A、鱼类和两栖类; B、爬行类和鸟类;
C、两栖类和爬行类; D、鸟类和哺乳类
13、蝗虫、乌龟、金鱼和家兔四种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方式最高等的是家兔。下列关于家兔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卵生、体外受精; B、胎生、体内受精;
C、卵胎生、体内受精; D、胎生、体外受精
14、水螅进行无性生殖的方式是:
A、分裂生殖 ;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 D、营养生殖
15、如图所示为人类的生长曲线,按出生后的年龄顺序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青春期所处的时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6、如图所示为变形虫的生殖过程,其生殖方式为: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胎生; D.卵
生
第16题图
17、下列现象能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
A.一个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相融合; B.一个精子接近卵细胞 ;
C、整个精子钻入卵细胞; D.许多精子进入卵细胞
18、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
A、向高生长; B、长得粗壮; C、叶长得茂盛; D、开花结果
19、雌蕊由上到下依次为:
A、花柱、子房、柱头; B、柱头、花柱、子房;
C、柱头、花丝、子房; D、柱头、子房、花柱
20、由桃核萌发直接长成的桃树,所结出的桃子叫毛桃,毛桃个小味差。桃树种植户将
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结果是:
A、接穗上只结水蜜桃; B、接穗上既结水蜜桃又结毛桃;
C、接穗上只结毛桃 ; D、砧木上只结水蜜桃
21、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青春期女孩乳房已开始发育,所以应该穿紧身衣服束胸以免被同学发现;
B、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开始长胡须,看起来很不好看,所以应该趁早拔掉;
C、发现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长腋毛而取笑他(她);
D、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和所表现出的情况是有差异的
22、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温度
23、据2007年4月8日《湖州日报》报道,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稀世珍禽—朱鹮将来我市下渚湖安家。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的专家认为,下渚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朱鹮的生存。朱鹮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卵生;
C.体内受精、胎生; D.体外受精、胎生
24、小清同学为了研究水份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A、都应放在阴暗处;B、温度都应是20℃ C、都应不浇水; D、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25
、观察比较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可知:
A、家蚕和蝗虫都不是变态发育; B、只有蝗虫变态发育;
C、只有家蚕是变态发育; D、家蚕的变态发育比蝗虫的更明显
26、一种动物如果属于变态发育,最主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A、大小; B、外观; C、身高体重; D、形态结构
27、春暖花开,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脚上裹着厚厚的花粉。蜜蜂的行为,有助于植物的:
A、受精; B、种子发芽; C、传粉; D、开花
上一篇:2013北师大八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下一篇: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