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下册教材目录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字与信息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奇妙的数学密铺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单元《圆》

画出美丽的图案

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二)
最新2015~2016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独家原创】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算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

(2)探究方程的意义。

提问: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指名学生交流分法,学生可能会按照是否是等式把它们分为两类。

教师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像x+50=150、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方程读一读。

提问: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 指名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点比较重要?(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关键词)

探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提问: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师板书集合图)【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反馈时说一说其他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提出要求:将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并读一读你改成的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注意:这里的未知数不一定是字母x,其他字母也可以。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还知道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集体汇报。(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

(4)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填“+25”和“-18”?加、减号如何确定?可以填写其他数吗? 学生交流: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左边“+25”和“-18”,右边也要“+25”和“-18”,加号、减号、数字必须完全一样,否则等式左右就不相等了。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3页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方程。

指名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x+10=50。

(2)提问: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想法:

(40)+10=50,x=40。

因为50-10=40,所以x=40。

学生反馈,教师肯定这两种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

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

首先要写“解”字;

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这道题要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

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格式错误。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三)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 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手机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6、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7、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展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分解质因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加减法、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课时安排(合计68课时)

简易方程„„„„„„„„„„„„„„„„„„„„„„„„„„„„„12课时 折线统计图„„„„„„„„„„„„„„„„„„„„„„„„„„„„3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 因数和倍数„„„„„„„„„„„„„„„„„„„„„„„„„„„„12课时 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6课时 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圆„„„„„„„„„„„„„„„„„„„„„„„„„„„„„„„„1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整理与复习„„„„„„„„„„„„„„„„„„„„„„„„„„„„5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五)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材

目录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蒜叶的生长 和与积的奇偶性 球的反弹高度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算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

(2)探究方程的意义。

提问: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指名学生交流分法,学生可能会按照是否是等式把它们分为两类。 教师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像x+50=150、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方程读一读。

提问: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 指名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点比较重要?(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关键词)

探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提问: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反馈时说一说其他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提出要求:将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并读一读你改成的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注意:这里的未知数不一定是字母x,其他字母也可以。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还知道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苏教版】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

(4)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填“+25”和“-18”?加、减号如何确定?可以填写其他数吗? 学生交流: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左边“+25”和“-18”,右边也要“+25”和“-18”,加号、减号、数字必须完全一样,否则等式左右就不相等了。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3页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方程。 指名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x+10=50。

(2)提问: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想法: (40)+10=50,x=40。 因为50-10=40,所以x=40。 学生反馈,教师肯定这两种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 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 首先要写“解”字;

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这道题要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

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格式错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