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一)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1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

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7、《数学乐园》

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根据统计结果,学生就会知道:(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这样,通过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策略,发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

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吗?”学生们回答:“桃子。”“对。瞧,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猴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进一步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不可没。

11、《5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做一个“变手游戏”,电脑屏幕上孙悟空伸出一只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接着孙悟空再变出二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与此同时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喜爱的神话人物的吸引下,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12、《时间》

在教“时间”时,我把教具钟带进教室,让学生扮演“时间老人”角色做游戏。学生看到多彩的教具、学具这些新鲜的物品,好奇心驱使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他们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不再感到数学新知的抽象与枯燥乏味,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鲜活、形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使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3、《小小商店》

例如:进行“小小商店”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验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所要遇到的计算问题。

14、《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采用童话创设了游戏情境:秋天来了,李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着竖式),可是有的苹果被虫子咬坏了,小朋友你们能帮李大爷捉住虫子吗?学生听着童话,又是帮人做好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捉虫子”(说出了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补苹果”(做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在辨误诊断中,不但能加

深理解,增强记忆,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15、《常见游戏》

数学扑克算24 对口令 开火车 登山 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计算题中的游戏还有很多: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算24”、“对口令”,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游戏“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

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速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等等。

16、《乘法口诀》

复习乘法口诀时,我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选择四个数字来比赛算得数

12。游戏前我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个算出来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个也不愿意下课,还一个劲地说:“我还有一种„„”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平时,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竞赛游戏,如投篮比赛、接龙比赛、指得数比赛等等。

17、《可能性时》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

18、《图形的初步认识》1

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棒搭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再用钉板围一围这些基本图形,并没有一味的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基本图形的表象,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打下基础。这时,我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淘气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图形。他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识图形》2

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图案设计的课外实践游戏,要求有两点:一是设计的图案要用上我们学习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二是给该图案命名,即该图案具有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电扇、花瓶、花朵、山峰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做数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巧妙地利用实践操作的游戏作业,不仅掌握了新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阿啊!

19、《加法 减法或表内乘法》

在教学“表内乘法”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入手,出示了一下一组信息:

从身边鲜活的数据引入数学知识,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望,巩固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沟通生活、具体问题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20、《左右》

如教学《左右》一课时,设计师生反动作游戏,既活跃了气氛,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又通过与老师的反动作对比,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

21、《比较大小》

教学《比较大小》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意义,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让学生互相从同桌所叙述的描述性语言中,依据多少比较的提示猜出数字。游戏场景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的从不同的立场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2、《认识人民币》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组织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游戏。在这样类似生活的情景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23、用扑克游戏学习识数和计算

一、认识1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方法: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1(A)—10的扑克牌各一组。

1、认识10以内基数

如一年级学了3后,教师出“3”字牌问他们,“牌中画有几个大图案?”(答:3个)“对,‘3’就是3个黑桃或红桃3个梅花或3个方块的‘3’”。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3”的基数含义。认识3后,让他们也跟着出“3”字牌,边出牌,边看图案,边读数。这样反复看图,数数,认数,使他们对10以内各个数的形状,读音及含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2、熟悉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如一年级学了2后,教师出“2”字牌,其他同学也跟着出“2”字牌,然后问:“2前面的数是几?2后面的数是几?”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示“1”字牌和“3”字牌。学完10以内的数后,可以从1开始,教师指导同学出“1”字牌,再问1前面的数是几,1后面的数是几;教师又指导同学出“2”字牌,同学们又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牌„„这样同学们从“1”字牌出到“10”字牌,又从“10”字牌出到“1”字牌,结合牌中图案,帮助同学掌握熟悉1—10这10个数的排列顺序。

3、熟悉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如教师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抽出一张“3”字牌,并问:“3可以分成几和几?”同学则举出“1”字牌和“2”字牌,并抢答:“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教完10以内数的组成后,可让一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8”字牌,并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8?”其他同学抢答:“8可以分成4和4,4和4组成8”,边说边出牌。又一同学抢答:“8可以分成2和6,2和6组成8”„„说完以后,又请一名同学任意抽出1张牌,同上面一样,边问,边答,边出牌。这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

二、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方法:每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1(A)—10的扑克牌各一组。

甲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6”字牌,乙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5”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二)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数学课堂小游戏

1、关于“左右”的

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 师:伸出你的右手来

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

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后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 A、猜拳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 2和4合成6

先是老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拍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听”的专注能力。

3、《找朋友》

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

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4、《摸几何图形》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5、《搭积木》

游戏目的: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6、《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7、《猜猜看》

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8、不同的分类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属性分类的方法。 游戏材料:3种不同形状的杯子、水。

游戏规则:(1)每3人组成一组;(2)将 3种不同形状的一组玻璃杯(各 3个)放在桌面上,有的盛满水,有的盛半杯水,有的不盛水,如下图;(3)同组的3位小朋友分别移动玻璃杯,按每 3只杯子为一组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多且能讲清理由者胜。

游戏结果:一般有下面3种分类方法。 (1)按玻璃杯形状分类,如下图。

(2)按玻璃杯里盛水的多少分类,如下图。 (3)把形状和水的多少结合起来分类,如下图。

以上3种分类方法中,第三种分类难度较大,它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第三种方法也是测定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一种方法。

9、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如图。

10、摆一摆

游戏目的:帮助儿童学会找规律,感觉“变与不变”。

游戏材料:25个白色圆片、25个黑色圆片、5张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游戏程序:(1)学生每4人一组按老师的要求摆出右边图形;(2)学生照前面3幅已摆好的图形中的白圆片和黑圆片的变化规律继续摆完剩下的两个正方形。

注意事项:上图已摆好的3个正方形中的黑白圆片有以下变化规律:从左往右,黑圆片逐渐增多,而白圆片却相应减少,且每幅图中的圆片总数 5个不变,这说明前3幅图是根据 5个圆片的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的。因此,第4个正方形中应摆 4个黑圆片、1个白圆片,第5个正方形中应摆 5个黑圆片。

11、数螃蟹

就是挨着说1个螃蟹2只眼睛,后一位同事就说8条腿,再后一位就说2个螃蟹 4只眼睛,再后一位同事就说16条腿,以此类推,谁错就受罚哟

12、大西瓜,小西瓜

就是叫大西瓜的时候,手势要比小,叫小西瓜的时候,手势就要比大的,要是错了就受罚。

13、交换名片

内容:这个游戏乃在于考验人们的习性。平常对于自己的名字,可说是耳熟不过了,但若临时更换名字, 可就会觉得陌生了。 方法: (1)人数在10个人最适合【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2)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

(3)围个圆圈的时候,自己随即更换成右邻者的名字。 (4)以猜拳的方式来决定顺序,然后按顺序来提出问题。

(5)当主持人问及"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时,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恩,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 (6)当自己该回答时却不回答,不是自己该回答的人就要被淘汰.

14、不管三七二十一

从1开始报数,每逢7和7的倍数不能说出。速度要快,犯规者淘汰出局。最终胜出的人为获胜者。报错者出队站到旁边。剩下的人接着报。直到胜出者产生。

15、分组方法: 1、左、中、右:

⑴组织者问以下问题:早上起床时,是从左边下床?右边下床?——从左边下床的站左边,从右边下床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

⑵早上穿鞋时,先穿左边的鞋?先穿右边的鞋?——先穿左脚的站左边,先穿右 脚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以此种办法将学员分成三大组。

16、嘴巴手指不一样

游戏人数:2人以上,人数不限,一般比较少人的时候 游戏规则: 1、可以分组派人PK形式组织,也可以大家一起来。

2、如,口念“嘴巴手指不一样——5”,然后出手指,不能和嘴巴口念的数字一样,如果一样就错了。 3、没有错误,就继续下去,有人错误可以累计或者施行处罚。 4、速度要越来越快。

游戏效果:很简单的游戏,一般没有什么爆笑的效果,属于偶尔可以调剂一下的游戏。

17、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几”和“第几”实践活动设计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几”和“第几”有关内容。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几和第几的知识,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活动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写字板、动物头饰、笔筒、小红旗、小兔连线图。 2、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每组7人,选1个组长。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在今天的数学乐园中,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有关几和第几的知识。 一、数一数

(屏幕显示)师:看,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老师带你们一起去。

唉呀,这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呢?你看„„(屏幕显示)山羊公公(画外音)小动物们,第8届森林运动会现在开始,希望大家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小山羊(画外音):这么多的运动员,我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1、2、3、4、5、6、7、8„„唉呀,数也数不清了。

师:小朋友,我们来帮小山羊数一数吧,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学生数数,答案由组长写在题板上。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呢?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数一数。 (师在小黑板上反馈各种数法:)

师小结:数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过的不能再数,没数过的不能漏掉。(奖励红旗)

二、猜一猜

师:运动会开始了,最精彩的要数百米决赛了。你看,山羊公公一声令下,小动物们奋力向前冲去。(动画演示赛跑时的激烈场面。画外音:运动员加油!)

(定格)师:谁来说说这时比赛的情况?(让学生说出各个小动物分别跑在第几。) 师:比赛激烈地进行着,小动物们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奋力向终点冲去。小朋友,请

你们猜猜看,结果谁得了第一?秘密就在这幅图上,只要小朋友按顺序把1-20连起来,就知道第一名是谁了,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连线。 师:对,第一名是小兔。看着屏幕,我们一起来连一下。(屏幕动态连接) (屏幕显示)师:小兔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终于取得最后胜利。(奖励红旗)

三、排一排

师:小朋友,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你得了第几名呢?

小朋友,你们都很棒,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比赛,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反应快。挑选你喜欢的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想一想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排在什么位置?比一比哪组排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排成六组。

师:请各组按顺序说一下自己是什么动物,排在第几? (生:我是小兔,排在第一;我是小猴,排在第二;„„) 比赛正式开始:⑴请前面数起第4只小动物蹲下去。 ⑵请前面2只小动物往右走一步。 ⑶请后面2只小动物往后转。

⑷请后面数起第3只小动物往左走一步。

师:谁来说说小狗在队伍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小狗从前面数起是第3个,从后面数是第5个;小狗的前面有2个动物,后面有4个动物。)

(屏幕显示)师:小动物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山羊公公为大家开庆祝会,小朋友,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庆祝吧! 律动操:幸福拍手歌。

四、想一想

(屏幕显示)师:大家看,山羊公公来了。

山羊公公(画外音):今天的运动会开得很成功,小动物们的表现都不错,所以,第个人都有奖品。咦,小狗、小猴,你们在吵什么?

小猴(画外音):我的前面有一只动物,我的后面有5只动物,1加5得6,山羊公公带了6份奖品。

小狗(画外音):从前面数我是第3个,从后面数我是第5个,3加5得8,山羊公公

带了8份奖品。 小猴(画外音):6份。 小狗(画外音):8份。

师:小朋友,你们说呢,山羊公公带了几份奖品? 小组讨论,答案写在题板上。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奖励红旗) 五、比一比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山羊公公要发奖品了,想请朋友们帮助设计奖品,要求:1、参加百米决赛的7只小动物每人都有一份奖品;2、各人的奖品要根据比赛的名次有所不同;3、奖品要尽可能合理。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奖励红旗)

六、考一考

(屏幕显示)山羊公公(画外音):小动物们今天的表现都不错,小朋友的表现更棒!其实,不只是动物运动会才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明年再来参加我们的运动会!小朋友们再见! 师:今天我们去动物运动会进一步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屏幕显示)思考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红站的这一行有多少个人?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⑴3+5+1=9 ⑵4+5=9 ⑶3+6=9 ⑷4+6-1=9,反馈时运用闪烁,帮助学生理解。) (奖励红旗)

七、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在今天的数学乐园中,我们玩得开心,又学到了知识。数一数你们组得了几面小红旗?(板书) 想一想,是第几名呢?(板书)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三)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2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1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

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7、《数学乐园》

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根据统计结果,学生就会知道:(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这样,通过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策略,发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

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吗?”学生们回答:“桃子。”“对。瞧,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猴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进一步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不可没。

11、《5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做一个“变手游戏”,电脑屏幕上孙悟空伸出一只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接着孙悟空再变出二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与此同时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喜爱的神话人物的吸引下,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12、《时间》

在教“时间”时,我把教具钟带进教室,让学生扮演“时间老人”角色做游戏。学生看到多彩的教具、学具这些新鲜的物品,好奇心驱使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他们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不再感到数学新知的抽象与枯燥乏味,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鲜活、形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使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3、《小小商店》

例如:进行“小小商店”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验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所要遇到的计算问题。

14、《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采用童话创设了游戏情境:秋天来了,李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着竖式),可是有的苹果被虫子咬坏了,小朋友你们能帮李大爷捉住虫子吗?学生听着童话,又是帮人做好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捉虫子”(说出了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补苹果”(做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在辨误诊断中,不但能加

深理解,增强记忆,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15、《常见游戏》

数学扑克算24 对口令 开火车 登山 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计算题中的游戏还有很多: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算24”、“对口令”,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游戏“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 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速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等等。

16、《乘法口诀》

复习乘法口诀时,我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选择四个数字来比赛算得数

12。游戏前我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个算出来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个也不愿意下课,还一个劲地说:“我还有一种„„”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平时,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竞赛游戏,如投篮比赛、接龙比赛、指得数比赛等等。

17、《可能性时》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

18、《图形的初步认识》1

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棒搭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再用钉板围一围这些基本图形,并没有一味的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基本图形的表象,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打下基础。这时,我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淘气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图形。他想和同学们挑战,

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识图形》2

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图案设计的课外实践游戏,要求有两点:一是设计的图案要用上我们学习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二是给该图案命名,即该图案具有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电扇、花瓶、花朵、山峰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做数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巧妙地利用实践操作的游戏作业,不仅掌握了新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阿啊!

19、《加法 减法或表内乘法》

在教学“表内乘法”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入手,出示了一下一组信息:

从身边鲜活的数据引入数学知识,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望,巩固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沟通生活、具体问题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20、《左右》

如教学《左右》一课时,设计师生反动作游戏,既活跃了气氛,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又通过与老师的反动作对比,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

21、《比较大小》

教学《比较大小》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意义,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让学生互相从同桌所叙述的描述性语言中,依据多少比较的提示猜出数字。游戏场景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的从不同的立场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2、《认识人民币》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组织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游戏。在这样类似生活的情景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23、用扑克游戏学习识数和计算

一、认识1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

方法: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1(A)—10的扑克牌各一组。

1、认识10以内基数

如一年级学了3后,教师出“3”字牌问他们,“牌中画有几个大图案?”(答:

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四)
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游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13374 更新时间:2004-2-27

查找本文相关资源 相关书籍 一、不同的分类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属性分类的方法。

游戏材料:3种不同形状的杯子、水。

游戏规则:(1)每3人组成一组;(2)将 3种不同形状的一组玻璃杯(各 3个)放在桌面上,有的盛满水,有的盛半杯水,有的不盛水,如下图;(3)同组的3位小朋友分别移动玻璃杯,按每 3只杯子为一组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多且能讲清理由者胜。

游戏结果:一般有下面3种分类方法。

(1)按玻璃杯形状分类,如下图。【一年级数学游戏乐园】

(2)按玻璃杯里盛水的多少分类,如下图。

(3)把形状和水的多少结合起来分类,如下图。

以上3种分类方法中,第三种分类难度较大,它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第三种方法也是测定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摸几何图形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程序:(1)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2)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3)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

三、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如图。

四、摆一摆

游戏目的:帮助儿童学会找规律,感觉“变与不变”。

游戏材料:25个白色圆片、25个黑色圆片、5张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游戏程序:(1)学生每4人一组按老师的要求摆出右边图形;(2)学生照前面3幅已摆好的图形中的白圆片和黑圆片的变化规律继续摆完剩下的两个正方形。

注意事项:上图已摆好的3个正方形中的黑白圆片有以下变化规律:从左往右,黑圆片逐渐增多,而白圆片却相应减少,且每幅图中的圆片总

5个不变,这说明前

3幅图是根据

5

个圆片的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的。因此,第4

个正方形中应摆 4个黑圆片、1个白圆片,第5个正方形中应摆 5个黑圆片。

“几”和“第几”实践活动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2160 更新时间:2004-2-27

查找本文相关资源 相关书籍

“几”和“第几”实践活动设计

常熟市塔前中心小学 赵明霞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几”和“第几”有关内容。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几和第几的知识,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活动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写字板、动物头饰、笔筒、小红旗、小兔连线图。

2、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每组7人,选1个组长。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在今天的数学乐园中,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有关几和第几的知识。

一、数一数

(屏幕显示)师:看,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老师带你们一起去。

唉呀,这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呢?你看„„(屏幕显示)山羊公公(画外音)小动物们,第8届森林运动会现在开始,希望大家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小山羊(画外音):这么多的运动员,我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1、2、3、4、5、6、7、8„„唉呀,数也数不清了。

师:小朋友,我们来帮小山羊数一数吧,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学生数数,答案由组长写在题板上。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呢?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数一数。 (师在小黑板上反馈各种数法:)

师小结:数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过的不能再数,没数过的不能漏掉。(奖励红旗)

二、猜一猜

师:运动会开始了,最精彩的要数百米决赛了。你看,山羊公公一声令下,小动物们奋力向前冲去。(动画演示赛跑时的激烈场面。画外音:运动员加油!)

(定格)师:谁来说说这时比赛的情况?(让学生说出各个小动物分别跑在第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