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五年级】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其中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符号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 体温计 ,两者的原理都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 ,符号 ℃ 。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6、心率:。常用的计时工具为,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 秒 ,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秒=100毫秒
1年=365天 1年=12个月
7、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 形状 、 状态 、 温度 和 空间位置 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 千克 ,符号 kg ,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单位换算:1t=10kg 1kg=10g 1g=10mg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托盘天平 ,结
构如图。
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① 调平,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
到最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
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② 称量,左物右码,并调节好游码,使
指针对中中央刻度线。
③ 读数,待测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
码左端对应的刻度。
④ 整理,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取下待测物。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①待测物质量不得超过天平的量程。
②砝码的拿取与游码移动必须得使用镊子,禁止用手。 ③放取待测物和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④不能把潮湿的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直接放在托盘上,必
须装在一定的容器中。
8、能量的存在:①自然界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②周围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量的不同形式:①光能②机械能③声能④电能⑤热能⑥化学能
333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物体被举高)和形变的能(也叫弹性势能,物体发生形变所具有的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
能量可以促使物体发生 运动 和 变化 。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不可能无中生有)
9、信息的传播:①信息传播主要通过、、和等多种形式进行。②信息传播以 广播 、 电视 、 电话 、 计算机互联网 为工具。③信息传播以 书籍 、 广告 、 报纸 为载体。
第1章
1
陆生植物离不开土壤,土壤可以为植物提供,和。 一些植物的叶子发生了变化,仙人掌的针状叶(适应干旱环境),捕蝇草带刺的可以合拢的叶(适应缺氮的土壤)。
常绿阔叶树:如香樟,冬青等
阔叶树
叶 落叶阔叶树:如枫树,紫玉兰等
针叶树:如松,杉,柏等
不管是落叶阔叶树还是常绿阔叶树,它们的这种表现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 陆生植物的茎:大多是直立和结实的,属于直立茎,起支撑作用。但也有植物不是直立的茎。
① 匍匐茎:草莓,西瓜等。②缠绕茎:牵牛花等。③攀援茎:葡萄,黄瓜等。 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利用昆虫进行传粉的,叫做虫媒花,如一些有艳丽花朵的植物。利用风力传播花粉的,叫做风媒花,如小麦,水稻,蒲公英等。
2附肢支撑身体,有能防止水分散失的体表。这些特点都是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陆生动物不同体形和体色适应环境方式的比较
3、水生植物:分为水生低等植物和水生高等植物,水生低等植物如单细胞植物和藻类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养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水生高等植物根据出水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挺水的(如荷花、芦苇等),浮水的(如浮萍,水葫芦等),沉水的(如金鱼藻等)
4、水生动物:见下一章。
5、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都能进行繁殖。②生物都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③生物具有应激性。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第2章
1、动物的主要类群
各类动物的结构特点
脊椎动物
鱼类:身体呈纺锤形,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代表动物:各种鱼类。
侧线的作用:与神经相连,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鱼鳍的作用:背鳍、臀鳍、胸鳍、腹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体平衡,尾鳍的作用是产生前进的动力。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兼皮肤呼吸,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体温不恒定(需冬眠)。代表动物:大鲵等
爬行类: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生,陆生生活,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乌龟、鳄鱼等
鸟类: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身体表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骨中空,卵生,用肺呼吸,双重呼吸,无膀胱,体温恒定,且体温较高,大多能够飞翔。代表动物:各种鸟类。
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代表动物:猩猩,蝙蝠(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等
哺乳类的分类:1、食肉类:以猎食其他动物为生
2、有蹄类:趾端增厚形成了蹄
3、啮齿类: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
4、灵长类:脑高度发达,与人类有叫近的亲缘关系
5、有翼类:会飞行
6、鲸类:终身生活在水中,外形上已特化成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的形态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动物,有的只能用微
米来度量,要借助放大镜或是显微镜来观察。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的分化,有原始的消化腔和神经系统,刺细胞为本门动物特有的
结构,遍布于体表,触手和口周围最多,每个刺细胞内有一个刺丝囊,内有刺丝和毒液。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蜇等
扁形动物:本门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不仅适于游泳,也适于爬行,逐渐出现了
头部,使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绝大多数营寄生生活。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线形动物:本门动物多数身体细长,营寄生生活。代表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等。
环节动物:本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即具有分节现象,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横穿身上所有的体节。代表动物:蚯蚓、蚂蝗(水蛭)等。
软体动物:本门动物数量较多,形态结构差别较大,但基本结构相同,身体柔软,不分节,
可区分头、足、内脏团三个部分,大多有一个石灰质的外壳。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本门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外部表现不同程
度的分节,所有成对的附肢也分节,全身被有坚实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 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 1毫米=10微米 1微米=10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2、 认识刻度尺:
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 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 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 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 (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 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注意:页和张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曲线长度 = 轮的周长 × 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
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
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三、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
单位有升(L)、毫升(mL)。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 1000000立方厘米 = 10立方毫米
1升 = 1立方分米 = 1000毫升 = 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量杯或米尺;
①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②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放平稳: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小)
4、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1)在量筒中加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体积V1(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读数V2
(3)物体的体积V物 = V2 — V1 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四、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
93336933科学入门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3、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
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
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
—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 或 负二十摄氏度
4、 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最小刻度为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缩口,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五、质量的测量:
1、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其他单位:克(g),吨,斤,两,毫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3、实验室里常用 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 托盘天平.
4、 托盘天平的使用: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 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注意:调
平后,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4) 称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
(5) 读数: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注意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注意: 若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会造成称量结果偏大。
(6)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5、 称质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称量的物体质量很小时,可取多个这样的物体进行测量,得出总质量,然后除以个数,就得出了单个物体的质量。
如: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或小零件的质量
(2)补差法:1)先测量容器的质量m0 , 2)将待测液体倒入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3) 待测液体的质量m
液 = m总 - m 0 如:测某液体质量(若将1、2步骤颠倒测量值将偏小——空烧杯将沾水,m0将偏大)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沙漏、燃香
1、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①时刻:指瞬时时间中的某一点,如现在时间是9时30分,9时30分就是时刻。
②时间间隔:是两个瞬时之间的间隔长短,如上午8时上班,l2时下班,上午上班4小时,4小时就是时段。
2、单位: 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
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讨论交流。
第2章 观察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蜗牛实验表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a)
b)
c) 身体的结构:有壳,2对触角,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能分泌黏液,以茎叶为食 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触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需要营养;④能繁殖后代;⑤有一定结构(有细胞);⑥有遗传变异;⑦需要呼
吸;⑧能主动适应环境等等。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植物:①不需要吃东西(有叶绿体,自己制造营养);②一般不能快速运动;
③对刺激反应不灵敏;④有细胞壁
动物:①需要吃东西;②一般能快速运动;
③对刺激反应灵敏;④无细胞壁
二、常见的动物:
1、 根据物体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2、 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 脊椎动物: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胎生、哺乳。
鸟类: ①有羽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卵生。
爬行类:①表皮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甲);②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④卵生(卵产在陆地上)。
两栖类:①皮肤湿润,裸露 ;②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③体温不恒定;④卵生(卵产在水中)。
;② 终生用鳃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④卵生(卵产在水中)。
易混淆的动物:哺乳类:蝙蝠、鲸、海豹等;爬行类:龟、蛇、鳄鱼、蜥蜴、变色龙等;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鱼类:鲨鱼
4、无脊椎动物:
(草履虫)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水母——海蜇、水螅、珊瑚虫)摄食和排泄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摄食和排泄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
线形动物:(蛔虫、蛲虫、钩虫)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长或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长或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
软体动物:(蜗牛、螺、蚌、乌贼即墨鱼)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非长或非薄的体型;身体柔软,有贝壳。
节肢动物:(蚱蜢等昆虫、虾、蟹、蜘蛛、蜈蚣等)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非长或非薄的体型;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棘皮动物:(海星)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非长或非薄的体型;身体具有棘皮。
5、昆虫:(蜜蜂、蚕蛾、蟑螂、螳螂、苍蝇、蝗虫、蜻蜓等)属节肢动物,已知有100多万种。有保护身体的外骨骼;身体分头、胸、;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三、常见的植物:
1、根据植物是否产生种子,把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两类。
2、根据植物的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类。
3、植物的类群:(结构最复杂的是被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是藻类植物。)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裸子植物:(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有根、茎、叶、种子。
蕨类植物:(蕨、胎生狗脊等)有根、茎、叶;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等)有茎和叶;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紫菜、海带、水绵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在分类阶层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四、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单位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细胞;实际上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有旺盛生命活动的细胞中细胞质是流动的,加速了新陈代谢的进行。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液(含水、色素、酸味、甜味等物质)。
3、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总结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基本观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形成了复杂的生物体。
2)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子细胞体积为母细胞的一半)
分裂过程的变化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分裂的结果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单细胞个体——繁殖了后代。
3)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由小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五、显微镜下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 衣藻:单细胞藻类;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草履虫:原生动物;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
草履虫首先参加摄食的结构——纤毛;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食物泡在细胞质内形成;
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1、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1) 细菌:很小,用光学显微镜较难观察到。有球菌、杆菌、螺旋菌。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依赖现
成的有机物生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典型的细菌有乳酸菌、炭疽杆菌、葡萄球菌等。
2) 真菌(霉菌、酵母菌、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动物、植物、人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食物的保存方法和原理:
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上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避免食物变质,必须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主要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适宜的温度 和 有机物 (即营养) 等条件。
巴斯德消毒法:对于某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一般为80摄氏度),持续半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
杀死事物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多细胞生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或: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 结构功能单位——细胞;
2) 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构成。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保护功能)、输导组织(输送物质)、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等等。
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
能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心脏皮肤、脑、胃、肠、血管、神经等等。
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4)系统:由多个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
如:消化系统
人体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统一
的整体。
七、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善待生物。
保护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九、显微镜:1、实验室观察植物细胞用的工具是显微镜,它所成的像是 倒 像,若要把显微镜内的物象往左移,应把玻片标本
往 右 移;若要把显微镜视野内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应把玻片标本往 右下方 移。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q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 物镜放大倍数 的 乘积 。目镜上标有“5Ⅹ、10Ⅹ”,物镜上标有“10Ⅹ、40Ⅹ”;那么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10×40=400倍 ,最小放大倍数是 5×10=50倍 。
3、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标本必须是 薄而透明 ;显微镜视野内有一污点,可能在 目镜 、
物镜 或 玻片标本 上。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当光线过强时,应选用小光圈、平面镜
5、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从而影响观察并损坏显微镜。
6、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
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8、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气泡
9、显微镜的镜筒上安装的是目镜 ;转换器上安装的是物镜;载物台上安放的是玻片标本。
10、按实验要求,简要写出制作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 .
1)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 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从洋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并不神秘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69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微米(m)=10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
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3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还有较小的体
333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立方毫米(mm)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69 1立方米=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10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3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V物=V物+水-V水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6 1吨=1000千克 I千克=1000克=10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七年级上册科学书】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I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
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 记录 实验现象和 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 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 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 米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升和毫升 。【七年级上册科学书】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 或量杯 ,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 冷热程度 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 的温度是100℃。
0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8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00008C读法:8摄氏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C—42C,最小刻度0.1C。
17.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 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18. 质量是用来表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 物体本身 决定的, 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 托盘天平 ,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七年级上册科学书】
《科学》七年级上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
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 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5、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6、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还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记录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纪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7、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8、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看物理现象、看实验现象、看图像;找物理现象的规律;确定条件。
1.4 科学测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
3、 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 长度的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 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单位
5、 刻度尺使用:“选对”选择分度值合适的直尺或卷尺;“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
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零刻度线磨损时应选某一处为零点;“看对”读数时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读对”读出准确值后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对”不要忘记写单位。
6、 测长度的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等。测长度的特殊
方法:积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
7、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常用单位
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
8、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
8、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最大刻度)和分度值(最小刻度),然后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水银则读凸面中央最高处)。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际值,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值。
9、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 ⑤替代法
10、不规定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温度的测量
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 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银温度计测量
范围-39℃~357℃;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114℃~78℃;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最小刻度0.1℃,是因为它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管比较细。
3、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 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
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 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
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体温测量方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
(ms)。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 1秒=1000毫秒
2、 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 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5 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与讨论。
2、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观察比较法。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
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 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所以说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你会发现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5、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
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
数越高。
②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③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
可采集光线。
⑤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⑥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⑦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
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⑩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 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实验详见课本P44-45
上一篇: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