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一)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 七年级下册教材 (2013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二)
2015年最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 有理数 2 数轴 3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1 线段 射线 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与抽样调查 3

4统计图的选择

绝对值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乘方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数据的表示 12

七年级下册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整式的乘法

5 平方差公式 6 完全平方公式

7 整式的除法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角【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1 认识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 轴对称现象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1 感受可能性

2 频率的稳定性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1 探索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1.认识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7.二次根式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1.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3

4.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

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7.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

8.三元一次方程组

1.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1.为什么要证明

2.定义与命题

3.平行线的判定

4.平行线的性质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次函数的图象

1.等腰三角形【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 不等关系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不等式的解集

4 一元一次不等式

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3.中心对称

4.简单的图案设计

1 因式分解

2 提公因式法

3 公式法

1 认识分式

2 分式的乘除法

3 分式的加减法

4 分式方程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三角形的中位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2.用频率估计概率

1.成比例线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3.相似多边形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8.图形的位似

1.投影

2.视图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三)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四)
北师版最新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目录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最新版目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自结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3b2,x,a2h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几516

11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例如abb2,abmn等。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622

322、(3页)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x是1次的,ah51、(3页)像

是3次的。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ab是2次的,16b212xy2y1是3次的。 3

mn3、(14页)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aamn(m,n都是正整数)。

4、(18页)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即anamn(m,n都是正整数)。

5、(19页)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

即abab(n是正整数)。 nnn

6、(22、23页)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aaamn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0p特别的,我们规定:a1(a0);a1(a0,p是正整数)。 pa

7、(27页)整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8、(29页)整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9、(32页)整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0、(35页)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ababab。 22

11、(40页)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222222

12、(46页)整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志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3、(49页)整式的除法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14、(59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5、(60页)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6、(60页)如右图,直线AB与CD相较于点O,1与2有公共

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17、(64、67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18、(64、67页)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9、(70页)平行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0、(74-77页)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21、(86页)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n

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2、(93页)有效数字的概念: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四章 概率

23、(113页)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4、(117页)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25、(121页)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五章 三角形

26、(135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7、(136、137页)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8、(139页)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9、(140页)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0、(140页)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1、(143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2、(145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33、(149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等。

34、(153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58页)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163页)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165页)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5中的四个条件:

(178页)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7、

(190页)在上表中,支撑物高度h小车下滑事件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38、(217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9、(222页)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22页)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0、(224页)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1、(225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26页)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2、(226页)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3、(227页)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44、(230页)轴对称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