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和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到的气体是 氢气 ,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
统一(ρ排取千克/米33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①F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 ,上浮②ρ液<ρ物 ,下沉③ρ液=ρ物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7液gν排液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物质(悬浮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未标明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1、物质的溶解性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
液温度降低(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2、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仍可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液的配置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水的净化
①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③蒸馏法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
质,如硝酸钾
第7节 水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防止水污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
5层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八年级上册科学书浙教电子书籍】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气温
6、 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 气候:冬雨夏干
7、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0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0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9、 大气压强的存在
A、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
(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八年级上册科学书浙教电子书籍】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10、 大气压强的大小:
A、 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 (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B、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11
、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12、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13、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14、 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15、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四节 风和降水
16、 风是怎样形成的?
B17、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18、 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4、空气湿度: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5、降水
(1)降水的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形成条件: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五节 天气预报
1、 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接任初二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这届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
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与反射弧;动物行为分类、体温的控制。
难点:动物激素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活动中信号传导。
第4章“电路探秘”重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相关因素;欧姆定律;电路连接。
难点:电压的概念:研究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方法;电路连接的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 学情分析:
少数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却不是很积极,课后能不会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学习自觉性教弱,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爱好。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正确引导,以期让学生对科学充满热情。学生双基情况从其上课情况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简单操作做得不够充实,缺乏实践能力,以至于影响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的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认图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弱。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厉、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
(二)提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
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把握和巩固提高。
3.加强实验教学
(四)、教学进度表:【八年级上册科学书浙教电子书籍】
各个章节教案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课题:1.1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
用水的观念。 重点难点: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P2图)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___ 态和 ___ 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_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____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 ,其中水母占_____ ,草本植物中约占 ___________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 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_____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第二课时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子版讲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浅层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
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洗衣粉
4、下列厨房用品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味精 C、米醋 D、麻辣油
5、下列食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可口可乐 B、啤酒 C、雪碧 D、骨头汤
6、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
A、面粉和水 B、食盐和水 C、花生油和水 D、碘和酒精
7、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和水 B、食盐和水 C、花生油和水 D、碘和酒精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 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9、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 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10、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1、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12、船从海里驶到河里时 ( )
A.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去一些;B.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去一些;D.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13、对于某种溶质的水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又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1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20℃时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克
C、25℃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5克氯化钠,则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克
D、2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克,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15、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
B.物体完全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在越深处它所受的浮力越大;
C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沉到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D.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16、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金属球,投入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达到静止状态后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无法确定
17、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 )
A.大的物块上浮,小的物块下沉 B.两物块都上浮到液面;
C.大的物块下沉,小的物块上浮; D.两物块仍悬浮在水中;
18、如下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左图为甲液体,右图为乙液体),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 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的处的刻度值
19、如右图是一条小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的上升情况示意图,关于气泡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水的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B.受到水的浮力增大,压强不变
C.浮力和压强都增大
D.受到水的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20、质量为50g,体积为60cm3的实心物体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则它在水中( )
A、漂浮 F=5N B、悬浮 F=6N C、沉底 F=5N D、沉底 F=6N
21.下列因素中,对固体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水量多少 D、搅拌振荡
2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③④⑤
23.右图是某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该溶液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24.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25、体积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木块,抛入水池中,待它们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 )
A、铅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它们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1—2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 B、 C、 D、 E F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
为 。27、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 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 ;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 ,其体积比为 ,为了增强 ,可加入少量 氢氧化钠或 稀硫酸,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
28、把三个体积相同的铜球,分别放在酒精、水和水银中,如下左图所示,受浮力最大的是在______中的铜球;受浮力最小的是在______中的铜球.
29、如上右图中,A、B两球的体积相同,A球受到的浮力______B球受到的浮力,A球的弹簧秤的下端挂着一个铝球,弹簧秤的示数是20牛,当铝球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0.2牛,则铝球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米3。
30、一艘轮船排水量为5000t,最大载货量是3500t,则这艘船在满载时,受到浮力是______N,若该船仅装货2000t,则受到浮力是______.(g=10N/kg)
31、一艘货轮的排水量是1×107千克,满载时该货轮受到的重力是_____ 牛顿,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顿。(g=10N/Kg)(使用科学计数法)
32、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33、t℃将12克某物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24克,则含溶质 克,溶剂 克。
三、分析计算题(34题8分,35题6分,36题6分,共20分)
34、如图15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0.5m,木块的体积为4dm,木块的密度为0.6×10kg/m,试求:
(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333
1
2
3
4
5
上一篇: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电子版
下一篇:陕西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