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38—39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体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物体体积

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玻璃杯,里面盛五分之二体积的水,若干石块;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么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是指什么?体积的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这些问题你了解吗?能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体积概念。

1、由教材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演示:拿出一个盛有2/5杯水的透明杯,再拿出准备好的小石块若干,请一名同学上台演示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当石子放入水中后,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讨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因为石头把水推上去了,为什么能推上去?因为石头把下面的位置占了,那个位置叫什么?用一个准确的词来表示是?-----空间)

2、什么是空间呢?(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长方体,对比两种图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形放在地上,它占了地的什么?(面积)长方体呢?(面积)长方体除了占地的面积以外还占了什么?(地面上空的大小)对了,除了地面的大小以外还有空中的这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的设计是不急于把空间两个字说出来,要一步一步地按照学生的思路说出来,因为对于空间两个字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3、引出体积概念。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中老师取出两个楼房和桌子,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不错,这也就是说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把这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请同学重复一遍体积的概念,请一名同学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进一步强化体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

〔设计意图:由 “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以学生天每天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习亲切,最这样容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探索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

1、比较两种体积大小差异大的物体。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2、引出体积单位。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字典具体是多大吗?刚才这两种体积非常近似的物体他们的体积大小又怎么表示呢?还有高大的楼房、山脉,细小的黄豆粒等,所有物体的体积大小的区分除了数字的大小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和关键的量,是什么?------体积单位。

(1)、认识立方厘米(cm³)

A:出示一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大家观察、感知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 B:从书本中找到描述1立方厘米的话,画出来再读一遍。

C:估一估自己的橡皮有多少立方厘米、香皂的体积。

(2)、认识立方分米(dm³)

老师拿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方法同上,先让学生从书本中划出概念,再读一读,接着举出身边近似于1立方分米的物体,用手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3)认识立方米(m³)

通过前面两种体积单位的学习,大家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的体积吗?(变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大家说的很好,那么老师这里有一些一米长的线段,谁能帮老师搭建一个正方体?

师拿出三条长为1米的教具条,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三维的图形,请同学搭建在教室的墙角,组成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全体同学观察、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

(4)、初步区分二维和三维,进一步区分和巩固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大家发现,立体图形的构成是由不在同一个平面的几条线段围成的,如这个三条线段的框架,我们把立体图形就叫三维图形,因此它的单位都是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加立方两个字,它的简写也就是在字母的右上角写一个3,而平面图形它的构成是由几条在同一个面的线段围成的,它的搭建最简单的是需要两条线和别的一围,就可以组成,因此它是二维的,所以它的单位是在长度单位的前面加上平方两个字,它的简写是在字母的右上角写一个2。.

因此,大家说一说,体积单位都是什么?(都是立方什么、立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5)试一试估计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四)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理论引向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³ dm³ m³

七、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觉得我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适当的评价。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以后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形成相应的表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猜测、推理等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体积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单位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

2、原型:⑴各个体积单位的模型。⑵形状不同,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体。

3、探究的问题

(1)把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为何会上升?

(2)放入大小不一样的石子,水面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不一样?

(3)体积单位应怎样规定?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么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指什么?体积的计量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这些问题你了解吗?能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体积的概念

1、实验观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1)由教材《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实验:把石子放入水杯,让学生观察。

(3)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4)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得出:石子占有空间。由此引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空间

(5)联系生活实际,指周围身边的任何事物,如:桌凳、老师、学生等等都占有空间,加深学生的理解。

2、猜想结果,实验验证: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1)提出问题:在两个同样皆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面持平,放入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

(2)实验验证: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装满同样多的水,拿两个大小不一的石子分别放入,让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放入大石子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入小石子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生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归纳小结

空间有大小,大石子占的空间大,小石子占的空间小。

(4)引生看教材的插图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教师提问: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

(5)揭示概念,抽象结论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探究二:体积单位

1、谈话过渡:象刚才大小差别很明显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象这样的两个长方体,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教师出示教材上面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如果不能,你有其它的办法吗?

2、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全班交流。在学生反馈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要测量和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板书)

4、类比猜想,构建新知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是怎样规定的?

(2)想一想,体积单位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规定比较科学?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3)在学生反馈交流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猜想和推理,教师明确: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来表示分别为:cm3、dm3、m3(板书)

探究三: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1立方厘米

(1) 猜一猜

①1立方厘米是多大的正方体?

②引生看教材证实自己的猜想,师板书。

(2)找一找

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观察它的大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然后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厘米,如:一粒花生米的体积、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计算机键盘按钮的体积等

(3) 想一想

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体积单位的表象。

(4)做一做,比一比

让学生用橡皮泥快速地做出一个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与1

立方厘米的模型比一比。

(5)说一说,举例说明: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

(1)想象1立方分米正方体的大小,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看教材证实自己的猜想,师板书。

(2)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感受它们的大小差别。

(3)找一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如:一个拳头的体积;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等。

(4)说一说: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1)1立方米有多大?师随机板书(是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正方体的大小吗?。

(2)用三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

(3)估计能容纳多少名同学,然后进行验证。

(4)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40页“做一做”的1、2题。

2、练习七的1、2题。

(四)小结与提高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 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量杯、沙子、水、铁钉、桔子、铁块、魔方。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动画。

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一)实验一

1、一个装满沙子的杯子,先放入一枚铁钉,(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2、再放入一个魔方,发生了什么现象?

(二)实验二:

两个一样大的量杯,倒入同样多的水,拿出一个桔子和一个铁块(注意桔子的体积大重量轻,而铁块的体积小重量重)。

1、请学生掂一掂他们的重量。

2、猜测:这两个物体分别放入量杯中,哪个杯子的水面会升得高一些?

3、请不同预测结果的学生放物体。

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

板书:物体占空间

物体占空产和它的重量有关系吗?和什么有关系?

(三)感受:

1、把手伸进有书包的桌仓,摸一摸。

2、从桌仓中拿出书包,手伸进桌仓摸一摸

3、把铅笔盒、书放入桌仓后,手伸进桌仓摸一摸

思考:三次摸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桌仓的空间有变化吗?

明确:铅笔盒、书、书包都占空间,占据的空间不一样大小。

板书:大小

(四)明确: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说一说你周围物体的体积。

三、解决问题,理解单位

1、引出体积单位

(出示书38页图:电视机、影碟机、手机)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法)

(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刚才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出它们的大小。对于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看来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为什么前面几件物品你们一下子就能确定,而现在争来争去却不能确定呢?

有什么方法吗?

A:放在一起比较。

B:放入水或沙子中(提醒学生,放入之前容器中的水或沙子要一样多) C:分成相同体积的小方块。

D :分成小方块。

(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进行不同的思路调整,引导学生理解分成的小方块大小必须一样,这样才便于比较。)

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方块进行比较,就说明比较物体的体积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2、认识体积单位。

(1)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2)感受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cm3。

说一说1 cm3的空间能放些什么?

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

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1 dm3能容纳些什么? 1 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

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1 m3的空间能容纳些什么物体?

哪些物体计算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3、简单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P40 做一做第2题。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PPT)【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橡皮的体积约 VCD的体积约 集装箱的体积约

是 是 2、请选择合适的单位。

(1)儿童拼插玩具每个小件的体积应选择( )做单位。

(2)花盆的体积可以选择( )做单位。

(3)一摞作业本的体积可以选择( )做单位。

(4)测量我的身高可以选择( )做单位。

(5)储藏室的大小可以选择( )做单位。

(6)黑板的面积可以选择( )做单位。

3、完成P40做一做第一题。

五、情感体验,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长度单位:厘米(cm)、 分米(dm)、 米(m)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观察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占据空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引出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介绍了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学情分析:【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策略:

1.运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纵向联系解决知识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在研究过程中重"操作"与"感受",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感"的目的。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3.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研究法、有价值的接受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1、初步感受、认识空间。

实验一: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烧杯,这是一块石子,如果把石子放入到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水会溢出来。水会冒出来。水会洒出来。石块会下沉。

师: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教师动手实验)

师: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出去了。

师:这说明石块占了空间。谁再举一个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生:冰箱占了空间。电视占了空间。

师:看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让学生理解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总结。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实验二:

1、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这儿有两个同样的烧杯,里面有同样多的水,这还是刚才那块石块,这是铁块,(边说边拿起用细绳拴着的石块)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入这2个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1:水面肯定会上升。 生2: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 生3:水还有可能溢出来。

人教版五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五)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

1.感知课本。

(1)请同学们拿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好吗?——数学课本。

师追问:根据近几天学习的知识,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知道了什么?能量出什么,算出什么?

(2)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长、宽和高,要计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再摸一摸它的封面,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呢?

2.信息展示

(1)出示信息: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248立方厘米。问: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关于体积,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揭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体积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新知识奠定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出示课件

听完故事追问: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师板书:空间)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1)老师做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2)学生分组做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然后倒出细沙,放入木块,再倒入细沙,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和木块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师: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请大家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把书包放进抽屉里再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

预设:第一次感觉抽屉里的空间大一些,第二次感觉抽屉里的空间小一些。 追问:为什么两次感觉会不一样呢?

预设:因为书包占了抽屉的空间。

师:对!那么只把你的数学书放到桌堂里面,再摸一摸,与刚才放进书包相比,感觉怎样呢?(感觉比刚才的空间大了一些)

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书包占的空间大,一本数学书占的空间小。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个物体占的空间最大?哪位同学占的空间最大。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室完善板书:(补充完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4)试举出其它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体积单位

1.学生自学课本,出示下列思考题: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2.组织汇报交流:

(1)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

(2)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3)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钻一钻,具体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班内几个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用手势进行演示。

(4)小结: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常用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理解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为后面继续学习有关体积知识做到了良好的铺垫。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课件出示以下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3)一只手机的体积约是33( )。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

(5)我们五三班的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80( )

2.判断下面的单位是否合适?

(1)一台家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

(2)小华口渴了,一口气就饮了1立方米的水。

(3)在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干劲特别高,两个人一次就抬了5立方厘米的土,另两人一次就抬了1立方米的铁。

(4)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

四、回顾知识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cm³):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³。

立方分米(dm³):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³。

立 方 米 (m³):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³。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