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一)
2013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和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到的气体是 氢气 ,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

统一(ρ排取千克/米33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①F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 ,上浮②ρ液<ρ物 ,下沉③ρ液=ρ物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7液gν排液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物质(悬浮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未标明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1、物质的溶解性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

液温度降低(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2、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仍可溶解。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液的配置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水的净化

①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③蒸馏法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

质,如硝酸钾

第7节 水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防止水污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

5层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气温

6、 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 气候:冬雨夏干

7、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0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0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9、 大气压强的存在

A、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

(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10、 大气压强的大小:

A、 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 (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B、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11

、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12、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13、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14、 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15、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四节 风和降水

16、 风是怎样形成的?

B17、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18、 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4、空气湿度: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5、降水

(1)降水的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形成条件: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五节 天气预报

1、 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二)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 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 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 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 、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臵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臵。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臵、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图册P57 8、世界气候 P25

1

9、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P25-26 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区中的动物)

12、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P29

13、中国的位臵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地理位臵的特点是海陆兼备。这种地理位臵的优点是:见书本P41页。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P30

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6、国界线范围内的邻陆、邻水、邻海和邻空,总称领土。

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P32

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P33

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有关方面来回答。(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P33-34

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字母:E, W, N, S。

20、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的实际应用P36

第三单元复习

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 P40

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臵。P40-41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P42-43

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臵和它们的形状。P42-43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P44 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5

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书P46、图册P25 风俗习惯)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P45-46

2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P50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P48-49 图册P26

16、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部要温暖。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17、嘉兴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嘉兴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杭嘉湖平原)有少量丘陵;主要种水稻,还有种油菜、大麦,种桑养蚕等。

生产方面:精耕细作、手工生产为主,生产率低下。生活方面:稻作文化,民风纯朴、住房:避雨通风型。

我们青少年现在怎么做?(做什么)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策。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

环境问题怎么做? 答:因地制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洪涝或干旱P51

19、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风向、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和西伯利亚)。P50 20、黄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

21、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 P54

(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搞好绿地及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22、黄河、长江比较

23、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P55

3

24、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P48 25、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2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P59图3-23 27、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60-61

28、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P62

29、东部和西部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P63

东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0、游历华夏(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

3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

32、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

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33、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34、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P49 35、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臵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臵的影响。

第四单元复习

1、家住平原P70-73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湄南河平原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高脚屋);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劳动人手不多。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4

2、与山为邻P74-77

①天山山体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自然景观: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地、雪山。P74 放牧特点:“转场”,四季放牧,住毡房 ②元阳县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P75

③卢卡索的旅游业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方面,不利方面P76 3、傍水而居P78-83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发展情况、城镇的特点

②与过去相比,大鱼岛渔村的生产、生活变化情况(P80):耕海牧鱼、休渔期 ③意大利如何因水而生、而兴、而美、而危,威尼斯(水上都市)P81。 4、草原人家P83-86

①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和表现(P83-84) ②内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略)P84-85 5、干旱的宝地P87-89 ①坎儿井的构造及优点:

②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的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异同

④地图波斯弯沿岸国家及三条石油运输路线(P88-89)看地图 6、文明中心——城市P90-95

②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已具备的条件(P90)

③筑波(科学城)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P92 ④巴黎获得“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美誉的原因。 7、来自家乡的报告:实践应用题

如社会实践的形成、成果、准备、困难、对策、收获、感受等 ①描述家乡的基本点: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臵、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事例:小王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决定对自己的家乡展开一次调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其显著变化。为此他选择了一个调查题目:××服装业的发展。他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也许有了你的帮助,小王会进行一次成功的社会调查。

要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他需要做的是:

(1)他可以调查当地人文环境的哪些方面?(2)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文字资料? (3)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实地状况?(4)除此之外,他还可能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点拨:(1)服装发展的历史、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对服装发展的影响等。

(2)上图书馆、上网、报刊、去相关部门。

(3)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服装业内人士、参观服装工厂等。

(4)参观当地的服装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参加当地的服装节等。

5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三)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要点复习归纳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通直流电

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 水的重要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熔点为00

0C;4C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第三节.水的密度

1、 密度定义:.

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ρ= m/v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33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或厘米)

333

 水银的密度为13.6×10千克/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的水银的质量是

3

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3 3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或克/厘米,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1000千克/米 1kg/m=1×10 g/cm

333

(3) 水的密度: 1×10千克/米或1克/厘米

3-63 6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 = 1×10 m 1吨=1000千克=1×10 克

-3 -3 3

1毫升 = 1×10 升 1升=10m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2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

(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33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

v排取米)

4、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浮<G 下沉 ρ液 < ρ物

②F浮>G 上浮 ρ液 >ρ物 上浮(最终漂浮)

333-33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ρ液=ρ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ρ液 >ρ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

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

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3) 溶液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

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称

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

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2、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某物质在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温度(外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

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7.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稀释或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鉴别物质中是否含水。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

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

配也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3.水的净化

(1)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炭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石棉网

4、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法:利用物体的溶解性不同;用于分离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 蒸馏法: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结晶法: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的过程;用于分离出溶于水中的固体溶质,也用于分离两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程度不同的可溶性固体。

5、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每步都要用到的仪器为玻璃棒,它的作用分别为:溶解-加快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搅拌散热,使受热均匀,避免因局部高温造成液体飞溅。

附:单位公式总汇

一、基本科学量及符号、单位

33

1.体积单位还有升(L)和毫升(mL) 1分米=1升 1厘米=1毫升 2.重力常数g的单位为N/kg ,未作特别说明一般取9.8N/kg

3.密度单位kg/ m、g/cm也可写成kg · m、g · cm,压强单位Pa也写成N/ m或N · m

3

3

-3

-3

2

-2

二、公式及变形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四)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寒假作业安排表

浙江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五)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下)复习提纲 姓名

第一章:

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常见符号:单个字母(如v、t)、冷锋、暖锋符号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符号、元素符号、分子式„„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

常见模型: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图、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化学方程式、一张电路图

20世纪最重要的4种科学模型:1.夸克模型 2.宇宙大爆炸模型 3.地球板块模型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有一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包括:金属 + 稀有气体单质 + 碳、硅、硫、磷)

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2)现在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多而不同的分子呢?——构成分子的原子种数和数目不同。

3、观察P—6页,图1—15思考:

(1)原子半径一般在 米数量级。原子质量一般在 千克数量级。

(2)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吗? 。

(3)“一滴水中含有几亿个水分子。”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

(2)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发原子核)

(4)波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最近接原子本质结构)

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6、元素: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7、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通常人们把元素分为 元素和 元素两类。

2、单质和化合物。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首要前提是它们必须先属于

3、元素的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 ;人体前三位 ;海水中前三位 。

4、人体中元素作用

(1)碳、氢、氧、氮、硫、磷、氯、钙、镁、钠、钾在人体中称为 元素;

(2)铜、碘、锰、硒等在人体中称为 元素;

(3)镉、汞、铅等在人体中称为 元素。

5、判断对错:

(1)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

(2)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 表示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③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① 对复习的现象要寻找规律; ② 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③ 要尊重事实、善于思考; ④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表述复杂的问题。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2、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化所传递的信息:

① 表示某种物质;② 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

③ 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④ 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4、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时在元素的右上角要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

5、化合价:

①、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

②、化合物里元素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

涵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得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4),所以: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2.1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2.2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1)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呼吸作用、金属生锈、食物腐败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三个制取反应 + 二类实验装置 + 二种收集方法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1)本身质量;(2)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b)跟氧气充分接触。

(2)灭火方法:(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b)跟氧气隔绝。

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100% (2)分解反应:单质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①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②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③ 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 元素种类;③ 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 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 →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 列出方程求解 → 写出简明答案

2.4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 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 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 → 胸腔容积缩小 → 肺 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5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

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二氧化碳

(1)制取:① 实验室制取 ② 工业上制取:高温锻烧石灰石

(2)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2)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 ④固体称干冰。

(3)化学性质:

① 不能供呼吸; ②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与水反应: ④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用途:①灭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6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2.7空气污染与保护

1、 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2)空气污染的种类:① 汽车尾气;② 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O2; ④ 酸雨。

2、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第三章:植物和土壤

3.1——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907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