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一)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第22章 二次根式 ................................................................................... 2

22.1 二次根式 ............................................................................. 3

阅读材料 ........................................................................................ 5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 5

1.二次根式的乘法 ...................................................................... 5

2.积的算术平方根 ...................................................................... 6

3.二次根式的除法 ...................................................................... 7

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 9

小结 ..................................................................................................... 12

复习题 ................................................................................................. 12

第22章 二次根式

人造地球卫星要冲出地球,围绕地球运行,发

射时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

速度.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是

gR,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

22.1 二次根式

在第12章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引进了一个记号a.

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概括

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

(1)a≥0(a≥0);

(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a≥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分析

解 x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被开方数x-1≥0,即x≥1.

所以,当x≥1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

思考

a2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22=4=2;

(2)2=4=2;

32=9=3;

(3)2==3;

„„

概括

当a≥0时,a2a;

当a<0时,a2a.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4x2(2x)2=2x(x≥0);

x4(x2)2x2.

练习

1.计算:

(1)()2;(2)(9)2;(3);(4).

2.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1)x3;(2)2x5;(3)51;(4). 1xx

3.(a)2与a2是一样的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习题22.1

1.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1)x1;(2)x2;(3)

2.计算:

(1)(7)2;(2)(31;(4). 2x132x224(3);(4)9a4. );39

23.已知2<x<3,化简:(x2)x3.

4.边长为a的正方形桌面,正中间有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方孔.若沿图中虚线锯开,可3

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桌面.你会拼吗?试求出新的正方形边长.

(第4题)

阅读材料

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

同学们一定听过蚂蚁和大象进行举重比赛的故事吧!蚂蚁能举起比它的体重重许多倍的火柴棒,而大象举起的却是比自己体重轻许多倍的一截圆木,结果蚂蚁获得了举重冠军!

我们这里谈论的话题是: 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我们知道,即使是最大的蚂蚁与最小的大象,它们的重量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下面的“推导”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蚂蚁和大象一样重!

设蚂蚁重量为x克,大象的重量为y克,它们的重量和为2a克,即

x+y=2a.

两边同乘以(x-y),得

(x+y)(x-y)=2a(x-y).

2

x2y22ax2ay. x22axy22ay. (xa)2(ya)2. (xa)2(ya)2, 可变形为 两边都加上a,得 于是 可得 所以 xaya, xy.

这里竟然得出了蚂蚁和大象一样重的结论,岂不荒唐!那么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呢?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来吗?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二次根式的乘法

计算:

(1)425与425;

(2)9与9.

思考 对于2与23呢?

从计算的结果我们发现,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二)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概括

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 (1)a≥0(a≥0); (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a≥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例 x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

思考:a2等于什么?

概括:当a≥0时,a2a; 当a<0时,a2a.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42224x2(2x)2=2x(x≥0); x(x)x.

练习

1.x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x3)234xx2(1); (2);(3); (4)x443x

拓展

例 当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1

例 (1)已知

,求x的值.(答案:2) y

2) 5(2)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布置作业 教材P41.2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a(a≥0). 2

教学目标

a≥0

=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

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

=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是一个非负数;

=a(a≥0)及其运用. 22

2

a≥0)是一个非负数;•

教学方法

=a(a≥0). 2【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

a<0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2222

222=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例1 计算

1.

222 2 2.(

3. 4.

解:略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2222

(22 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

(x≥0) 2.

3.

4.

2222

解:略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242 (1)x-3 (2)x-4 (3) 2x-3

五、归纳小结

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a(a≥0);反之:a=

(a≥0). 22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3.4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a(a≥0)

教学目标

(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a≥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0

a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0)是一个非负数;

3.

=a(a≥0). 2

那么,我们猜想当a≥0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老师点评)

例1

化简

(1

(2 (3 (4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P4.3.4.

四、应用拓展

例2 填空:当a≥0

;当a<0

,•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则a可以是什么数? (2

,则a可以是什么数?

(3

,则a可以是什么数?

解:略

例3当x>2【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五、归纳小结【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

a的应用拓展.

六、布置作业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

甲的解答为:原式

=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

=a+(a-1)=2a-1=17.

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1995-a│

,求a-1995的值. 2

(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

3. 若-3≤x≤2时,试化简│x-2│

教学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a≥0,b≥0)

(a≥0,b≥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0,b≥0)

(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a≥0,b≥0)

a≥0,b≥0)及它们的运用.

a≥0,b≥0).

a<0,b<0)=a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教学方法 探究 练习

教学过程

一、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并比较左右两边式子的大小

(1

(2

(3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

,(2

(3

(4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反过来

1. 计算

(1

(2

2 化简

(1(

2(3)(

4

(5(3

(4

二、质疑: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与同伴交流一下!

三、应用拓展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2

=4

四、巩固练习(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

(2) 化简

五、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本节课应掌握:(

1

(a≥0,b≥0)

a≥0

,b≥0)及其运用.

六、作业设计 略

教后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a≥0,b>0)

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a≥0,b>0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方法 探究、练习

教学过程

一、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并比较每一组的大小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三)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___(a0)

(1)(a)2a≥0);(2

;(3)a2_______(a0)

___(a0)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___(a0,b0)

计算公式: ___(a0,b0)

4. 概念:

1.最简二次根式:(1) (2) (3)

2.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

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1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

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bb24ac2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求根公式:x(b4ac0)

2a

4)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

2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24ac. 1)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3)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4. 韦达定理:

bc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x1x2.也

aa

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5.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ac

在比例式(a:bc:d)中,a、d叫外项,b、c叫内项,a、c叫前项,b、d叫后项,d叫第

bd

四比例项,如果b=c,那么b叫做a、d的比例中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c

adbc bd

2

②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ab

cd(交换内项)

dc(交换外项)baac



bddb(同时交换内外项)

cabd

(同时交换比的前项和后项)ac

②合比性质:

aca±bc±d bdbdacmac„ma

③等比性质:„(bd„n≠0)

bdnbd„nb

ACBC

,即

ABAC

3. 黄金分割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如果

AC2=AB×B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C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

ABDEABDEBCEF

,,,„ l1∥l2∥l3.则

BCEFACDFAC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 六种相似基本模型:

B

EC

B

EC

B

C1

AB≈0.618AB. 2

DE∥BC

∠B∠AED

3

∠B∠

ACD

D

A

B

C

C

A

D

B

B

C

AC∥BD

8. 射影定理

X型 ∠B∠C 母子型

AD是Rt△ABC斜边上的高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B

9. 中位线

1)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线段的

1

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3

2) 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 10. 位似

①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

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②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C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 ∠A+∠B=90°

2.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1

BCDAB 

C902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1

CDABBDAD

D为AB的中点24.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5. 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4

CD2ADBD

ACB90 2

ACADAB

CDAB2

BCBDAB

6. 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 如图,在△ABC中,∠C=90°

①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 记为sinA,即sinA

A的对边a

斜边c

A的邻边b

斜边cA的对边a

A的邻边bA的邻边b

A的对边a

②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即cosA③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即tanA④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为cotA,即cotA2.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3. 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sin2Acos2A1 (3)倒数关系:tanAcotA=1

sinAcosA

(4)弦切关系:tanA=;cotA=

cosAsinA

4.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5.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四)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版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 2

25.1 测量........................................................................................... 3

25.2 锐角三角函数 .......................................................................... 4

1.锐角三角函数 ............................................................................ 4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 7

25.3 解直角三角形 .......................................................................... 9

阅读材料 ...................................................................................... 13

小结 ..................................................................................................... 14

复习题 ................................................................................................. 15

课题学习............................................................................................. 18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量物体的高度是我们在工作和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a2b2c2

tanBb a

25.1 测量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

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

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

练习

1.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 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习题25.1

1. 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的高度,在离该建筑底部30.0米处,目测其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目高1.5米.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该建筑的高度.(精确到0

.1米)

(第1题)

2. 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3. 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

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

(第3题)

25.2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

在 25.1中,我们曾经使用两种方法求出操场旗杆的高度,其中都出现了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即

△ABC∽△A′B′C′.

1的比例,就一定有 500BCAC1, BCAC500

1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500BCBC当然也有. ACAC按

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ABC可以简记为Rt△ABC,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斜边,用c表示,另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的对边与邻边,用a、b表示(如图25.2.

1).

图25.2.1

前面的结论告诉我们,在Rt△ABC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如∠A=34°),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思考

一般情况下,在Rt△ABC中,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还会是一个固定值吗?

图25.2.2

观察图25.2.2中的Rt△AB1C1、Rt△AB2C2和Rt△AB3C3,易知

Rt△AB1C1∽Rt△_________∽Rt△________,

所以B1C1=_________=____________. AC1

可见,在Rt△ABC中,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

因此这几个比值都是锐角A的函数,记作sinA、cosA、tanA、cotA,即

sinA=A的对边A的邻边,cosA=, 斜边斜边

A的对边A的邻边,cotA=. A的邻边A的对边tanA=

分别叫做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A的三角函数.

显然,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并且

0<sinA<1,0<cosA<1.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五)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二、概括: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

等于a.即有: (1)a≥0(a≥0); (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a≥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1.

所以,当x≥1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 思考:a2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0时,a2a; 当a<0时,a2a.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4x2(2x)2=2x(x≥0); x4(x2)2x2.

四、练习: x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x3)234x3x2(1); (2); (3); (4)x443x

五、 拓展

例:当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1110和中的x+1≠0. x

1x1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2x30 x103 2

由②得:x≠-1

当x≥-31且x≠-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1

例:(1)已知

,求

2004x的值.(答案:2) y(2)

=0,求a2+b2004的值.(答案:) 5

六、 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七、布置作业:教材P4:1、2

八、反思及感想:

22.1 二次根式(2)

教学内容: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2=a(a≥0).

教学目标:1

a≥0

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

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

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及其运用.

2

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2=a

(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

a<0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

2=_______;

2=______;

2=_______;

(22=______;

=_______;

2=_______.

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4

2=4.

同理可得:

2=2,

2=9,

2=3,2127

=,=,

2=0,所以

32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222 ,

2.(2 ,

3. ,

4.

2=a(a≥0)的结论解题.

解:1.

23 =,

2.(2 =32²2=32²5=45, 2

252

73.

=, 4.

). 64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

五、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

2(x≥0),2.

2 ,3.

2 ,4.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

(2)a2≥0;

(3)a2+2a+1=(a+1)≥0;

(4)4x2-12x+9=(2x)2-2²2x²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

【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

2=a2

(3)∵a2+2a+1=(a+1)2 , 又∵(a+1)2≥0,

∴a2+2a+1≥0

2+2a+1

(4)∵4x2-12x+9=(2x)2-2²2x²3+32=(2x-3)2 , 又∵(2x-3)2≥0

∴4x2-12x+9≥0

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222

2 (

22 2

(1)x2-3 (2)x4-4 (3) 2x2-3

六、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

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2=a(a≥0);反之:a=

2(a≥0).

七、布置作业:教材P4:3、4

八、反思及感想:

22.1 二次根式(3)

教学内容

a(a≥0)

教学目标:1

(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2、

(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

a(a≥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0

a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0)是一个非负数;

3.

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

=_______

=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

=0.01

=123

10

3

=0

7.

三、例题讲解:

1 化简:(1

(2

(3 (4分析:因为(1)9=-32,(2)(-4)2=42,(

3)25=52,(4)(-3)2=32,

(a

≥0)•去化简.

解:(1

(2

(3

(4

四、巩固练习:(见小黑板)

五、应用拓展

例2

填空:当a≥0;当

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则a可以是什么数? (2

,则a可以是什么数?

(3

,则a可以是什么数?

(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

2”中的数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