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1、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
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
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
(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6、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
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
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
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
较 的高度大小。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
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
的操作.
7、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 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
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 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
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
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
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
不到 ,说明
8、,图16甲显示的是___________现象,它说明了__________。
15、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
晰的倒立、___ 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 _ _ __就是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
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 _ 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17、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
(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______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_______.
(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f,以及u>2f、_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18、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9、是一种生活用品。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学校仓库借来10只保温瓶,经过保温性能测试,选取了保温性能相同的6只保温瓶进行实验。实验时,他们在6只保温瓶中同时装入初温都为98℃的不同质量的热水,经过10小时后测出每只瓶中水的温度为t。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选用同一只保温瓶连续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保温瓶内装入温度相同、不同质量的热水,经过较长相同时间后,测出保温瓶中水的温度,然后将其比较,从而确定保温瓶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请分析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
(3)物理实验室现有5只保温瓶,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比较它们的保温性能。
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钟表,还需的测量仪器是;
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点):
a:21、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
___________。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2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4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 .
(2)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第 分钟记录错误.
(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 .(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
(4)如图14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23、夏天的傍晚,小明为了趋蚊,点燃了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想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看一看一个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
(1)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测量的步骤_________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
24、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表1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
(1)请你将表1补充完整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8.图a是在 “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 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 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 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b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分度值
单位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s实验原理: v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前言实验视频】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分析海波的熔化曲线
(1)AB 段表示海波是___固__态,_吸____热(选填“吸”或
“放”),温度___升高_____。
(2)BC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液共存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
(3)CD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液态_, _吸__热,温度_升高____。
(4)海波熔点48℃ 。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是__液___态,_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
温度___下降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_固液共存_, _放__热,温度不变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固态___,__放___热,温度_下降_。
(4)海波熔点48℃ 。
五、水蒸发和沸腾
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3.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
用
水的沸腾
1.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3.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
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
程中,液体需要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
确定温度为这种液体的沸点。
4.加快沸腾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提升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
子。
A B C
D
六、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过程:
改变入射角EO方向,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得到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让光线由FO方向射入,光
七、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时虚像。
实验要求:
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不用平面镜。(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为什么选取大小相同的A、B两个蜡烛。(比较A的像与B
的大小,从而得出A的像与A的大小关系)
3、刻度尺的作用(测量蜡烛A和A的像到平面镜距离)
4、玻璃板为什么要垂直纸面(使A的像能与B重合,比较像
的大小和位置) BA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分度值
单位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s实验原理:
v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分析海波的熔化曲线
1
(1)AB 段表示海波是___固__态,_吸__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升高_____。 (2)BC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液共存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 (3)CD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液态_, _吸__热,温度_升高____。 (4)海波熔点48℃ 。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是__液___态,_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下降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_固液共存_, _放__热,温度不变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固态___,__放___热,温度_下降_。 (4)海波熔点48℃ 。 五、水蒸发和沸腾 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3.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水的沸腾
1.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3.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液体需要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确定温度为这种液体的沸点。
4.加快沸腾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提升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子。
六、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过程:
改变入射角EO方向,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得到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让光线由FO方向射入,光
七、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时虚像。 实验要求:
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不用平面镜。(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为什么选取大小相同的A、B两个蜡烛。(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从而得出A的像与A的大小关系)
3、刻度尺的作用(测量蜡烛A和A的像到平面镜距离) 4、玻璃板为什么要垂直纸面(使A的像能与B重合,比较像的大小和位置)
八、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B
A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3
九、质量、密度、托盘天平的使用
质量符号 m 国际单位 千克(kg) 常用单位 克 (g) 毫克 (mg) 吨 (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符号 国际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 实验室常用单位 克每立方厘米
1、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遵守哪些原则?) (1)不要超过“称量” (2)保护天平
A.轻拿轻放 B.保护天平的清洁和干燥: 用镊子夹取砝码,化学药品、液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2、托盘天平的调节(怎么做?如何判断?) (1)天平水平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节横梁平衡:
A.先将游码归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一放平,二调零,三旋螺母横梁平) 3、托盘天平的使用(怎么用?如何读数?) (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 (3)天平平衡后读数:
注意:游码左端对准的刻度为游码的读数。 十、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m
ρ
V
测量仪器:天平、量筒 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 (5) 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m
ρ
V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 (4)根据公式 m计算石块的密度。
ρ
V常用实验方法
微小振动放大化(音叉振动发声,弹开乒乓球)
替代法(平面镜成像试验中,用蜡烛B代替蜡烛A,与蜡烛A成的像进行比较) 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因素,速度公式分析,密度公式分析等)
4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关 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
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
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
物理的信念。
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
三、 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 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五、 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序)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前言实验视频】
图2
1>.
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前言实验视频】
图3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
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A长号演奏时,号管的长度不同,吹出的声音就不同;
B让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C放在钟罩内的正在发声的闹钟,若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则几乎听不到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小铅笔,把钟敲响后取一张白纸在笔尖上拖动,会看到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其它的实验分
别说明了什么
3
、如图
7
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4、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5、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
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
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
论是 。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
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
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
像的位置;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
观察;
(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
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
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
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
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0、如图11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 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 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
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
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
1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
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
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
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
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 图7
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
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图8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9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
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
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12、如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物体在ABCDE几点时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②它的熔点是多少?
③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溶化,
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13、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
立、___ 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 _ _ __就是利用这一成
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
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 _ 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
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15、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
(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______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_______.
(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f,以及u>2f、_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16、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钟表,还需的测量仪器是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
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
点):
a:18、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___________。
上一篇:7年级数学解不等式视频
下一篇:一年级看图说话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