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一)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扩散现象( )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2.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划火柴,火柴被点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4.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试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5. 90°C水全部变成125°C水蒸气( )

A. 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 B. 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 C.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 D. 水分子在125°C时比90°C时热运动更激烈 6.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3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冷水 热水

7.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8.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9. 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6,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 图7 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10.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数据,

C. 3.6×103J/(kg·℃) D. 1.2×103J/(kg·℃)

二、多项选择题:

11.关于以下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12. 下列事例中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瑞雪飘飘

1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15.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17.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就越大

19.有关分子热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20.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B. 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三.实验探究题:

21.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⑴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⑵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⑶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2.(2010年山东临沂)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四.计算题: 23.(2012.北京)小阳家的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5kg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C升

高到40°C。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4.(2012.江苏苏州)某家庭需要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作为生活用热水,他们

利用煤气灶烧水,需燃烧0.8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q=4.2×10J/kg,水的比热容c=

3【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4.2×10J/(kg·℃). 求:

(1)50kg、20℃的水加热到60℃需吸收的热量; (2)完全燃烧0.8kg煤气放出的热量;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二)
九上物理第一单元试卷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2.(3分)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分)小林同学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所示.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

4kg的刻度线上.根据秤砣的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

4.(3分)(2010•包头)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则杠杆( )

5.(3分)(2009•自贡)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6.(3分)(2001•苏州)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功的

8.(3分)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10.(3分)(2010•自贡)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

11.(3分)(2009•成都)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在10s内将重为100N的重物(包括桶)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提升了5m.若该动滑轮重10N,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3分)如图所示,三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力对物体做功为W1、W2、W3,则W1、W2、W3的关系为( )

14.(3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B重

20N,当B匀速下降40cm时,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和A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

二、填空题

15.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

16.(2006•荔湾区二模)列车上出售的食品常常放在如图所示的小推车上,若货物均匀摆在车内,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 _________ (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 _________ (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这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 _________ 杠杆.

17.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5W,那么在90min考试时间内心脏做的功和用这些功可以把一个质量为50㎏的中学生匀速举高的高度分别为(g=10N/㎏)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18.(2009•安顺)如图所示,已知斜面长5m,高2m,拉力为70N.利用这个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_________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轿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桑塔纳2000轿车的质量是1、6t,当它以108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20min,轿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轿车在这段时间内(g取10N/kg):

(1)轿车重力做的功;

(2)发动机的牵引力;

(3)发动机的功率.

20.几位同学在一起,想比比谁的功率大,于是测一测他们上楼的功率,那么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21.(2009•威海)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10s,乙用9s,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 _________ ,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 _________ .

22.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则在2s内拉力做的功是 _________ 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不计滑轮重力).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三、作图题

23.筷子是我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甲所示,筷子ABC使用时的支点为C,请在图乙中 画出阻力F2的阻力臂L2以及动力F1的方向.

24.如图,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1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l1是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示意图和F2的力臂l2.

25.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在图中做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省力的示意图.

26.(2011•张家港市模拟)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四、综合题

27.(2013•西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_________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_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

”的结论?答: _________ ;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28.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小昕采用了如图中的第一种方法,1min完成了任务.若不计摩擦,试求:

(1)运沙子时的机械效率;

(2)小昕运沙的功率.

29.(2008•泰州)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人用500N的拉力F,15s内使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上升了3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的重.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_上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中 ,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 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8、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

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图1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14、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6.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17、如图2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

是 。若水的质甲 图2 乙 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3

J. C水=4.2×10J/(kg·℃)

18.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

所吸收的热量是 J,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C

=4.2

×103J/(kg·℃)

19.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铝>C铁>C铜)

20、如图3所示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__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比热,其中_________物质是晶体.

21、干木材的热值是1.2×10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7

图3

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出3.6 × 107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_kg的干木材. 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2、把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 (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现象。

23、如图4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

24、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温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这是用 的方式使气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缘故。

25、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

图4

(1)分析比较(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

(3)结合(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系.

四.计算题:(共20分)

26、.质量为3kg的金属块,温度由20℃升高到100℃时,吸收的热量为2.112×105J,求此种金属的比热容?

27、34.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升高了20℃.【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焦炭?

37

[水的比热容C水=4.2×10J/(kg·℃)、焦炭的热值q=3.0×10J/kg]

28.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9.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质量为100g的铅温度由600℃降低100℃,可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

3

参与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B 6、D 7、C 8、D 9、C 10、D 11、C 12、D 13、C 14、D 15、A 二、填空题:

16、斥力 引力 17、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18、做功、热传递 19、1:1 、2:1 20、Ⅰ、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18℃、5.04×10J 21、1.008×10 J 热传递 22、相同、 铝、铜 23、< 、 甲 24、质量为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J、3kg 25、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6、热值高、污染小 27、35% 三、实验探究题

28、扩散、能 29、变大、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30、升高 、做功 31、(1)①③(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3)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五、问答题

32、 蜡烛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从而促使风车转动 六、计算题:

33、0.88×10 J/(kg·℃) 34、4.2×10J、7 kg

3

7

7

4

7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四)
物理九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这一理论的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3.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主要因素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孔雀石的发现和利用 C.铁器的使用 D.黑火药的发明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 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 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D. 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5.下列各属于什么变化?

(1) 酒精挥发(2)酒精燃烧(3)白糖受热变成黑炭(4)铜器生锈(5)铜铸成铜器(6) 日光灯发光 (7)蜡烛燃烧(8)夏天鸡蛋产生臭味(9)冷水冻成冰块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C.有色布块水洗后褪色

D.刮北风时,咸菜表面出现食盐的晶体

7.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集腋成裘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气体生成 C.有沉淀生成 D.发光放热

9.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 B.家庭自制冰块 C.水受热沸腾 D.用苹果榨果汁

10.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浅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氧气不易溶于水

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有气体逸出的变化 B.有颜色和状态改变的变化

C.有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D.有发热和发光现象的变化

12.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B.火焰分为三层

C.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吹灭后有一缕白烟飘出

13.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厨房里的糖和食盐: ;(2)白酒和白醋:

九年级化学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一周

(3)面粉和洗衣粉: ;(4)铜丝和铝丝:

(5)冰和水____________(6)金刚石和玻璃:_________________

14.2001 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 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①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②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浓硝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③苯不溶 于水;④苯密度比水小,,⑤苯的沸点是80.1℃,⑥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 ⑦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5.步骤一:取一支蜡烛,先观察蜡烛的组成,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 上,还是沉入水底?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步骤二: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 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并比较 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的温度最低? 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下图2,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 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步骤三:将燃着的蜡烛熄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如图3,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问题:

1、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 ,状态________,形

状 ,硬度较 ,气味是 ,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

_____(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蜡烛燃烧既发生了 变化又发生了 变化,火焰分 层, 层最明

亮,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 部分温度最低。将干燥的烧杯放

九年级化学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一周

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 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和 两种物质。

3、熄灭蜡烛时,有一缕 从烛心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 ,火焰会顺着

__________将蜡烛 。

16.“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作家庭燃料,请你设计一 个实验证明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食物变馊 C. 鞭炮爆炸 D.铁生锈

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蔬菜腐烂 B. 瓷碗破碎 C.铁锅生锈 D.煤的燃烧

3.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 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

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6.下列变化能表现出物质的某种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燃烧 B.酒精在敞口容器中挥发

C.石蜡受热熔化 D.二氧化碳充入气球,气球下沉

7.下列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压榨花生得到花生油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陶器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是不同于 胆矾的新物质),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 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一周

9.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A 化学性质—— B ) 酒精易挥发 汽油可燃 水可变成冰 食盐有咸味 空气无色无味

银能导电 钠很软 常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 铁的熔点为 1535 ℃

木头能浮于水上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以粮食为原料可酿酒 食物放置时间长了易变质

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 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 采用了如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 (Ⅱ)瓶内的现象是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 的代谢产物。

11.为了测定市交通十字路口处的空气质量,现进行抽样,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回闹市区 空气样品

1.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 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 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 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4.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九年级化学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一周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 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6.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煤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食物腐烂

7.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 B.硬度 C.还原性 D.溶解性

8.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 B.煤气燃烧 C.榨取果汁 D.用食醋除水垢

9.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食物霉变

10.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1.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 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 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 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必会基础题

1.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D

3.A

4.D

5.(1)(5)(6)(9)物理变化,(2)(

6.B

7.B

8.A

9.A

10.C

11.C

12.C__ 3)(4)(7)(8)化学变化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单元试卷(五)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1)

春荣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物理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是保持它们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 3、天平是测量物体的工具,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4、单位换算: ①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kg = g 、一巨石重0.6t = kg。

②一物体的体积是60cm3 3、量筒内水的体积是35ml= cm3

5、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合3,它的含义是 。

6、一根均匀的铜棒,其质量为10kg,密度为8.9×103kg/m3,将它截成相等的两段,则半根铜棒的质量为 ,密度为 。

7、一质量为2kg的固体物体,将其运到月球上后,其质量为kg,如果它熔化后变成了液态,其质量会 ;给此物体加热,其密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一物体的质量为3kg,体积为4×10-3 m3,其密度为 。

9、煤油的密度为0.8g/cm3,一个瓶子的容积为300cm3,这个瓶子装满煤油后,煤油的质量为 。

10、金属铝的密度为2.7×103kg/m3,一铝锭的质量为5.4kg,这个铝锭的体积为 。

11、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中学生的质量为60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 12、1nm = 10-9m,一个分子的直径是3×10-10m,合 nm。

13.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在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是____,变大的是____. 二、选择题:(每小2题分,共30分)

14.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A.质量 B.重力 C.温度 D.位置 15、下列关于物质特征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

的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6、下列属于气态物质分子排列特点的是( ) A、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B、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C、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力较小 D、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教室座位上的学生

17、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18、下列物体质量接近于50kg的是( )

A、一个西瓜 B、一个鸡蛋 C、成人 D、一根凳子 19、在天平的调节和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共出现了多少次平衡?( )

1次 B、2次 C、3次 D、4次 20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密度公式



m

V可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C、体积小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三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有密度由大到小的100g的盐水、水、酒精,则杯中液面( )(ρ盐水=1.02×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A、盐水最高 B、水最高 C、酒精最高 D、一样高 22、氧气瓶中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用去一半后,瓶中氧气的密度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23.甲、乙两立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

密度之比是 A.3∶8 B.4∶6 C.1∶6 D.2∶3 24.1 m3的冰和1 m3的水相比较

A.冰和水的体积相同,水比冰的质量大 B.冰的体积跟它全部溶化成水后的体积相同 C.水全部结成冰后,与1 m3冰的质量相同 D.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质量比水大

25.下列各种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的是

A.制做暖水瓶塞所用的软木的密度 B.人体的平均密度 C.常用的普通橡皮的密度 D.普通玻璃的密度

26.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5∶2 B.2∶5 C.1∶2 D.2∶1 27.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冰全部溶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28.100 g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

A.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三、实验题:(共24分)

29、在实验室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先要将天平放在时将 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此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为了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称量物体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中,向 盘中加减砝码时,应先加质量 的(填“大”或“小”),这样可以节省测量时间。(每空2分)

30、在“测定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小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每空2分)

31、为了研究液体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甲、乙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每空2分)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2 (2与3,1与3) 或4与5 (5与6,4与6) 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分析上表中的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

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2)由图4可知,矿石的质量为_____ _g,矿石的体积为 _cm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g/cm3

四、计算题:(共16分,其中26小题8分,27小题11分) 33、质量为9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多大?

(2)若冰吸热后,有30 cm3的冰融化成水,求冰融化成的水的质量。

34、用天平测得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的质量是300g,从烧杯中倒出25ml液体后,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是280g,试计算烧杯中液体的密度。

35、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

=7.8×103kg/m3)

36、一辆油罐车装了50m3的石油,易非同学从车上取出60ml的样品,测其质量是49.2g,试求: (1)石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物质 分子

2、固态 液态 气态 3、质量 量筒

4、1.7×10-24 600 6×10-5 35 5、1 1 cm3的水的质量是1 g 6、5kg 8.9×103kg/m3 7、2kg 不变 减小 8、0.75×103kg/m3 9、240g

10、2×10-3 m3 11、kg g 12、0.3

13.体积 密度 二、选择题:(每小2题分,共30分)

14—18、A BBAC 19—23 BDCCC 24---28A B B B D 三、实验题:(共24分)

29、水平台、游码、右、左、右、大 30、27、10、2.7×103kg/m3 31、(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2与5、3与6)

(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四、计算题:(共19分,其中26小题8分,27小题11分) 33、(1)0.01 m3、(2)27g 36、(1)0.82×103kg/m3(2)27g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