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第一篇:《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

“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

.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

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

.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

.阐发禅宗学说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

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2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

.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

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

.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

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B

.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

.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D

.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

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

.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

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

.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

美国只换过14届。”导致这一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法国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B

.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C.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D

.近代社会矛盾复杂

3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

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4.图7

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

.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

.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3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

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

.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第二篇:《山西省太原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2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

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

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

美国只换过14届。”导致这一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法国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B.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C.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D.近代社会矛盾复杂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3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

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4.图7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3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

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

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宗教神话。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

——摘编自《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二 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年底,25岁的

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针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

——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华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

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

(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

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苏联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

——罗素 英国哲学家

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徐志摩《欧游漫录》192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对苏俄革命的不同评价。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把答题卡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

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措施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

46.(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

第三篇:《湖北武汉市新洲一中2015届高三6月“211”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

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

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宗学说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

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2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

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

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

.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

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

.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罗马帝国初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

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

.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美

国只换过14届。”导致这一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法国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B.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C.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D.近代社会矛盾复杂

3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

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4.图7

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

.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

.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3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

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

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B

.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三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6分)。

第四篇:《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

“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

.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

.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27。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

A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

1863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

“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

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

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

.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

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美国只换过14届。”导致这一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法国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B

C.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D

3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

。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34.图7

A

B

.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

D

35.虽然跨越洲际

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

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

《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

材料二 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工业、“首,(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

提到:”1902年李

——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11分)

(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

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苏联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

——罗素 英国哲学家

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他(列宁)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年

请考生在第45、46、47

、48

45.(15

材料 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

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今后对于茶叶烟草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

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措施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6分)

46.(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

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

材料二

第一条 家。

第二条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4分)

(2)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

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第五篇:《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月20日 16:20—17:5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军功 B.门第 C.品德 D.才学

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4.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与自然环境契合 B.天人合一的理念

C.安土重迁的观念 D.家族中心的传统

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 隋唐 B.西周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

6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

A.尚书参与中枢决策 B.尚书专权已成常态

C.皇权受到尚书制约 D.尚书令始设于汉代

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 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

8.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

A.雅典民主突破 “公民政治”的狭隘性 B.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国初步成立 D.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9.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

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10.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地方自治 B.保护选民利益 C.消除了贵族残余 D.发展了平民政治

1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主要体现了

A.契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 12.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

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 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

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

13.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15.“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16.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7.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18.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19.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22.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 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 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2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最早开始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5.《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

二、材料题(3小题,共50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

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未“独裁”?(4分)

28.(16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6分)

29.(18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 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 “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鸿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材料二 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材料三 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

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注:“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 “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 “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

(1)为什么在清朝前期没有国旗?哪些因素推动了清朝后期制定国旗?(5分)

(2)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7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三。(6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答案

1-5 BBADA 6-10 ACBDD

11-15 ABCDA 16-20 BBABC

21-25 BABAD

27

(1) 变化: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6分)

(2)特点: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6分)

(3)措施: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如加强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 (1)措施: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4分)

(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2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4分)

(3)过程: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政党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6分)

29 (1)原因: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家观念,加上闭关自守,不知国际惯例,所以没有国旗。(2分)

因素:到近代,由于列强侵略、欺辱的刺激,国际交往的加深,以及洋务派的推动,因而诞生了国旗。(3分)

(2)趋势:数量上看,越来越多;从分布上看,由沿海到内地;从设立上看,由被迫开放到

第六篇:《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月20日 16:20—17:5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军功 B.门第 C.品德 D.才学

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4.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与自然环境契合 B.天人合一的理念

C.安土重迁的观念 D.家族中心的传统

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 隋唐 B.西周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

6

A.尚书参与中枢决策 B.尚书专权已成常态

C.皇权受到尚书制约 D.尚书令始设于汉代

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 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

8.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

A.雅典民主突破 “公民政治”的狭隘性 B.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国初步成立 D.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9.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

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10.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地方自治 B.保护选民利益 C.消除了贵族残余 D.发展了平民政治

1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主要体现了

A.契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 12.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

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 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

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

13.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15.“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16.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7.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18.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19.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22.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 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 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2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最早开始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5.《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

二、材料题(3小题,共50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

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未“独裁”?(4分)

28.(16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6分)

29.(18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 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 “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鸿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材料二 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材料三 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

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注:“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 “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 “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

(1)为什么在清朝前期没有国旗?哪些因素推动了清朝后期制定国旗?(5分)

(2)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7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三。(6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答案

1-5 BBADA 6-10 ACBDD

11-15 ABCDA 16-20 BBABC

21-25 BABAD

27

(1) 变化: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6分)

(2)特点: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6分)

(3)措施: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如加强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 (1)措施: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4分)

(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2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4分)

(3)过程: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政党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6分)

29 (1)原因: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家观念,加上闭关自守,不知国际惯例,所以没有国旗。(2分)

因素:到近代,由于列强侵略、欺辱的刺激,国际交往的加深,以及洋务派的推动,因而诞生了国旗。(3分)

(2)趋势:数量上看,越来越多;从分布上看,由沿海到内地;从设立上看,由被迫开放到

第七篇:《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

  【说明】《汉书》十二纪,是从《史记》“本纪”发展而来。《史记》《汉书》的纪,都是编年体,都以正论建立起历史体系;它拉的不同,主要是在于《史纪》纪古今政权兴亡及帝王成败,而不是专记一姓一帝的得失,所以它那秦汉之际的本纪,列了《项羽》,而不立二世,列了《吕后》,而不立惠帝。《汉书》纪刘姓帝系,故列了《惠帝》又不为非惠帝嫡子的两个少帝立纪;纪西汉末年,不立当时掌大权的元后和王莽于纪,而是为徒有虚名的成帝、哀帝、平帝等立纪。《汉书》纪比《史记》更具有以帝王为中心的特色。

  《高帝纪》上、下两分卷叙述了开创西汉基业之汉高帝刘邦一生的经历和功业,也写了他为人为政的特点。刘邦出身平民,敢作敢为,通过斗争登上帝位。为人豁达大度,掌权知人善任。是个杰出人物。本卷承袭了《史记·高祖本纪》一部分文字和内容,但又有删改和增补,大致是:记时书事,详明而系统;删繁就简,文字加工;增补史事、诏令;校订。卷末的赞语,正统论和天人感应论的味道很浓;这不是偶然为之,而有画龙点睛之意。司马迁班固都是肯定汉高刘邦,而给予崇高的历史地位的;但前者是写活生生的人,后者则似在塑造神。了解和认识汉高刘邦打天下及治天下在用人施政上不同的策略和手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历史观。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1),姓刘氏(2)。母媪尝息大泽之陂(3),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4)。

  (1)沛:县名。今江苏沛县。丰邑:当时属沛县,今江苏丰县。(2)姓刘氏:汉高祖,姓高,名邦,又名季。(3)媪(ǎo)老年妇女之通称。(4)高祖:此所记高祖诞生乃神化刘邦之说。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1),美须髯(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宽仁爱人,意豁如也(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5)。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7)。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妇)贳酒(8),时饮醉卧,武负(妇)、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第酤留饮,酒雠数倍(9)。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债)(10)。

  (1)隆准:高鼻梁。(2)须髯:胡须。(3)黑子:黑痣。(4)意豁如:性情豁达大度。(5)家人:指平常人。(6)泗上: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秦汉最基层的吏员,负责民政事务。(7)廷中吏:指县里的吏员。(8)贳(shì):赊欠。(9)雠:售。(10)折券弃债:毁帐单,免债务。

  高祖常繇(徭)咸阳(1),纵观秦皇帝(2),喟然大(太)息(3),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1)徭:服役。咸阳:秦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2)纵观:允许百姓观看皇帝车驾。(3)太息:叹息。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1),辟(避)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2),主进(3),令诸大夫曰(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5),乃绐为谒曰“贺钱万”(6),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7)。酒澜(8),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0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9),愿为箕帚妾(10)。”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卒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1)单父(shànfǔ):秦县名。今山东单县。沛令:沛县的行政长官。(2)主吏:县吏重要掾属之统称。(3)主进:负责收受宾客送来的财礼。进,通“赆”,收入的钱财。(4)大夫:爵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五级。这里借为对客之尊称。(5)易:轻视。(6)绐(dài)欺骗。谒:名片。(7)无所诎:毫不退让的意思。诎:与“让”义近。(8)酒阑:行酒将终。(9)息女:亲生女。(10)箕帚妾:打扫清洁的婢妾。这里是许以为妻之谦词。

  高祖尝告归之田(1),吕后与两子居田中,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2)。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令相两子,见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公主,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3),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向)者夫人儿子皆以君(4),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1)告归:请假回家。(2)哺:以食物给人吃。(3)具言:详细告诉。(4)向者:刚才。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1),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

  (1)求盗:秦时亭长属下有两卒:一为亭父,管杂务;一为求盗,负责捕“盗贼”。薛:县名。在今山东滕县。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1),徒多道亡(2)。自度比至皆亡之(3),到丰西泽中亭,止(4),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5)!”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6),夜径(经)泽中(7),令一人行前(8)。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9),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10)。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11)。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12)。诸从者日益畏之。

  (1)徒:指服劳役的犯人。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境。(2)道亡:半道逃走。(3)度(duó)估计。(4)止:停下休息。(5)逝:离去。意谓逃走。(6)被酒:带有醉意。(7)经:经过。(8)行:循行。(9)径:小路。(10)老妪:老年妇女。(11)觉(jué):睡醒。(12)自负:自恃不凡。赤帝子诛白帝子的故事,乃刘邦假托以神其身的花招。因流传开来,遂采入史。

  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压)当之(1)。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2),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又喜。沛中子弟或闻之(3),多欲附者矣。

  (1)压:压服。当:塞。(2)芒、砀:二县名,在今河南永城县北。砀县,在汉代芒县北,在今河南夏邑东。(3)子弟:这里指年轻人。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1)陈涉起蕲(2),至陈(3),自立为楚王,遣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4)。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5):“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6),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7)。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

  (1)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2)陈涉:即陈胜。本书卷三十一有《陈胜传》。蕲(qí):县名。在今安徽宿县南。(3)陈:县名。今河南淮阳。(4)略:侵夺。略,通“掠”。(5)掾:指沛县的属吏。当时曹参为沛县狱掾。(6)因以劫众:借以挟制民众。(7)樊哙:本书卷四十一有其传。

  于是樊哙从高祖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1),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2)。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3)。”父老乃帅(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4)。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择可者(5)。”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6),尽让高祖。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奇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高祖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7),祭蚩尤于沛廷(8),而衅鼓旗(9)。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1)城守:据城防守。(2)保:依靠。(3)无为:无价值,无意义。(4)一败涂地:一朝失败,使肝脑涂地。(5)可者:“能胜任的人。(6)种族:灭族。(7)黄帝:传说为古代帝王(实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号轩辕氏。(8)蚩尤:传说为古代部落首领,善战,败于黄帝。祭祀黄帝、蚩尤,以祈求得到保佑。(9)衅鼓旗:杀牲以血涂于鼓旗。

  是月,项梁与兄子羽起吴(1)。田儋与从弟荣、横起齐(2),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陈涉之将周章西入关,至戏(3),秦将章邯距(拒)破之。

  (1)羽:即项羽。本书卷三十一有其传。吴:县名。今江苏苏州市。(2)田儋:本书卷三十三有其传。齐:指今山东地区。(3)戏: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

  秦二年十月(1),沛公攻胡陵、方与(2),还守丰。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3)。二日,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4),沛公左司马得杀之(5)。沛公还军亢父(6),至方与。赵王武臣为其将所杀。十二月,楚王陈涉为其御庄贾所杀(7)。魏人周市略地丰沛,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8),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9),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县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10),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攻丰,不能取。沛公不之沛,怨雍齿与丰子弟畔(叛)之。

  (1)秦二年;当是二世二年(前208)。(2)胡陵:秦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方与:地名。在今山东鱼台县北。(3)泗川: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监平:郡监名平。(4)戚:县名。在今山东微山县。(5)左司马:掌军法的军官。(6)亢父(gāngfǚ):古邑名。在今山东济宁市南。(7)御:驾驭车马的人。(8)故梁徙:言梁(即战国时的魏国)曾从都于丰。(9)今下魏:假如投降于魏。(10)雅:平素。

  正月,张耳等立赵后赵歇为赵王。东阳宁君、秦嘉立景驹为楚王(1),在留(2)。沛公往从之,道得张良,遂与俱见景驹,请兵以攻丰。时章邯从陈(3),别将司马将兵北定楚地(4),屠相(5),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6),不利,还收兵聚留。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7),拔之。还击丰,不下。四月,项梁击杀景驹、秦嘉,止薛,沛公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8)。沛公还,引兵攻丰,拔之。雍齿奔魏。

  (1)东阳宁君:东阳县(在今安徽天长县西北)宁某。君:尊称。景驹:战国时楚贵族的后裔。(2)留:秦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3)从陈:其下疑有脱文。(4)司马:章邯的部将。:古“夷”字。(5)相:县名。在今安徽淮北市西。(6)萧:县名。在今安徽萧县西北。(7)下邑: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8)五大夫将:有五大夫爵位(秦爵第九级)的将领。

  五月,项羽拔襄城还(1)。项梁尽召别将。六月,沛公如薛,与项梁共立楚怀王孙心为楚怀王。章邯破杀魏王咎、齐王田儋于临济(2)。七月,大霖雨。沛公攻亢父。章邯围田荣于东阿(3)。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大破章邯东阿。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4),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

  (1)襄城:县名。今河南襄城。(2)临济:邑名。今河南封丘东。(3)东阿:县名。今山东东阿西南的阿城镇。(4)追北:追击败军。

  章邯复振,守濮阳(1),环水(2)。沛公、项羽去,攻定陶(3)。八月,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4),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5)。还攻外黄(6),外黄未下。

  (1)濮阳:县名。在今河南濮阳西南。(2)环水:挖沟引水环城(即城池),以为防守。(3)定陶:县名。今山东定陶西北。(4)雍丘:县名。今河南杞县。(5)三川:郡名。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李由:李斯之子。(6)外黄: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九月,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1),大破之,杀项梁。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沛公、项羽方攻陈留(2),闻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3)。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魏咎弟豹自立为魏王。后九月(4),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5),封武安侯,将砀郡兵。以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吕臣为司徙,其父吕青为令尹。

  (1)衔枚:以小棒系于口上,以免喧哗。(2)陈留: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3)盱台(xūyí):县名。在今江苏盱眙东北。彭城:县名。今江苏徐州市。(4)后九月:闰九月。(5)长:如郡守。

  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王歇,大破之。歇保巨鹿城(1),秦将王离围之(2)。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3),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4),北救赵。

  (1)巨鹿:县名。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2)王离:秦将。王翦之子。(3)上将:下脱一“军”字。(4)范增:附见于本书卷三十一《项籍传》。

  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1)。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2),愿与沛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2),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3)。告谕秦父兄。秦交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卒不许羽,而遣沛公西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城阳与杠里(4),攻秦军壁,破其二军。

  (1)关中:地区名。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王(wàng):封王。(2)奋势:愤激的姿态。(2)无噍类:没有吃饭的人,言全杀光。噍:同“嚼”。(3)长者:宽厚老实的人。扶义:仗义。(4)道:经由,经过。城阳:县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南。杠里:地名。在城阳西。

  秦三年十月,齐将田都畔(叛)田荣,将兵助项羽救赵。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1)。十一月,项羽杀宋义,并其兵渡河,自立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等皆属(2)。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3),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故齐王建孙田安下济北(4),从项羽救赵。羽大破秦军巨鹿下,虏王离,走章邯。

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

  (1)东郡:郡名。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尉:郡尉。成武:县名。今河南成武县。(2)黥布:本书卷三十四有其传。(3)栗:县名。今河南夏邑县。(4)济北:郡名。治博阳(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二月,沛公从砀北攻昌邑(1),遇彭越(2)。越助攻昌邑,未下。沛公西过高阳(3),郦食其为里监门(4),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度。”乃求见沛公。沛公方踞床(5),使两女子洗(6)。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沛公以为广野君,以其弟商为将,将陈留兵。三月,攻开封(7),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8),又战曲遇东(9),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10),二世使使斩之以徇(11),四月,南攻颍川(12),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

  (1)昌邑:县名。在今山东巨野县南。(2)彭越:秦未起义者之一。本书卷三十四有其传。(3)高阳:邑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4)郦食其(yìjī):高阳人。刘邦的谋士。本书卷四十三有其传。里门监:看守里门的人。(5)踞床:坐在床上。古人跪席见客为有礼,踞床见客乃不礼貌的行为。(6)洗:洗足。(7)开封:县名。今河南开封市西南。(8)白马:县名。在今河南滑县东。(9)曲遇: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境内。(10)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11)斩之以徇:斩首示众。(12)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1),绝河津(2)。南战洛阳东,军不利,从辕至阳城,收军中马骑(3)。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4),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5)。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拒)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6)。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7):“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8)。今足下尽日止攻(9),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10),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11)。”沛公曰:“善。”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12),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13),遇番君别将梅鋗(14),与偕攻析、郦(15),皆降。所过毋得卤掠,秦民喜。遗魏人宁昌使秦。是月章邯举军降项羽,羽以为雍王。瑕丘申阳下河南(16)。

  (1)平阴:县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2)绝河津:封锁黄河渡口。(3)辕:地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阳城:邑名。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告成镇。(4)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齮(yí)姓吕,名齮。南阳郡守。犨(chōu):地名。属南阳郡。(5)宛:县名。今河南南阳市。(6)三匝(zā):三层。匝,环绕一周。(7)舍人:幕僚。(8)乘城:登城。(9)止攻:留下攻打。(10)止守:留下守城。(11)无所累:没有什么牵挂。(12)丹水:县名。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13)胡阳:县名。在今河南唐河县南。(14)番(pó)君:秦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令吴芮,汉初因功封为长沙王。(15)析:县名。今河南西峡县。郦:县名。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北。(16)瑕丘:县名。在今山东滋阳县西。申阳:人名。河南:县名。今河南洛阳。

  八月,沛公攻武关(1),入秦(2)。秦相赵高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不许。九月,赵高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3)。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拒)峣关(4)。沛公欲击之,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5),啗以利(6)。”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7)。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1)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2)秦:这里指关中。(3)子婴:不是二世之侄,而是始皇之子。(4)峣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5)陆贾:汉初谋士。本书卷四十三有其传。(6)啗(dàn):引诱。(7)蓝田:县名。今陕西蓝田县。

  元年冬十月(1),五星聚于东井(2)。沛公至霸上(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4),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5)。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6)。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7),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偶)语者弃市(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9)。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10)。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11),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12)。”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栗多,不欲费民(13)。”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元年:汉元年(前206)。汉初沿用秦历,以十月为岁首。(2)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星。东井:星名。即井宿。(3)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4)系颈以组:以丝带系颈,表示是该死的罪犯。组,丝带。(5)枳道:一说为亭名。(6)属(zhǔ)吏:交给有司看管。(7)止宫休舍:在宫殿中休息。(8)偶语:聚在一起议论。弃市:在市上处死。(9)抵罪:按情节轻重判罪。(10)按堵如故:照常不变。(11)军:驻扎部队。(12)要束:约束。(13)费民:使百姓破费。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1),毋内(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拒)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二月,项羽果帅诸侯兵欲西入关,关门闭。闻沛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2)。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范增说羽曰(3):“沛公居山东时(4),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于是飨士,旦日合战(5)。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羽季父左尹项伯素善张良(6),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具死(7)。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义。”乃与项伯俱见沛公。沛公与伯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毫)无所敢取,籍吏民(8),封府库,待将军。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项伯许诺,即夜复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伯还,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讵)能入乎(9)?且人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许诺。

  (1)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这是关中东面的门户,故欲守之。(2)戏下: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3)亚父:犹仲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4)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5)旦日:明天。合战:会战。(6)左尹:楚官名。职同左相。(7)特:但,空。(8)籍:用文簿登记。(9)讵:犹“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能破秦,与将军复相见。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3),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4):“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人为寿(5)。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6)。有顷(7),沛公起如厕(8),招樊哙出,置车官属(9),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10),从间道走军(11),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1)鸿门:古地名。今称项王营,在今陕西临潼东。(2)戮力:并力。(3)目:使眼色。(4)项庄:项羽从弟。(5)为寿:祝酒。(6)谯让:责问。(7)有顷:过了一会儿。(8):上厕所。(9)置:留下。(10)滕公:夏侯婴。本书卷四十一有其传。步:步行。(11)间道:小路。

  沛公归数日,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秦民大失望。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1)。”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2)。乃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3),何以得专主约(4)!本定天下,诸将与籍也。”春正月,阳(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1)如约:照原约办。(2)后天下约:言后于所约定的期限。(2)功伐:功劳。(3):专:独断。主:主持。

  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1),王梁、楚地九郡(2),都彭城。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3),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4);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5);董翳为翟王,都高奴(6)。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7)。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8)。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9)。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10)。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徙魏王豹为西魏王,都平阳(11)。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12)。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都临淄(13)。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

  (1)西楚:当时称江陵为南楚,彭城为西楚。项羽主持分封,自王梁、楚,都于彭城,故称西楚霸王。霸王:霸主之意。(2)梁楚地九郡: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楚、泗水、薛、东海、黔中、会稽、南阳、砀、东郡等九郡。(3)巴、蜀、汉中:皆郡名。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市),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4)废丘: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5)栎阳: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6)高奴:县名。在今陕西延安东。(7)朝歌:县名。在今河南淇县东北。(8)六:县名。在今安徽六安县北。(9)江陵:县名。在今湖北江陵。(10)邾:县名。在今湖北黄岗县西北。(息1)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12)蓟:县名。在今北京市西南。(13)临淄:县名。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夏四月,诸侯罢戏下(1),各就国(2)。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3)。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4),因说汉王烧绝栈道(5),以备诸侯盗兵,亦视(示)项羽无东意。

  (1)戏下:即“麾下”。(2)就国:到自己的封国去。(3)杜:县名。在今西安市西南。蚀:由长安通往汉中的谷道。(4)褒中:地名。在今陕西汉中西北约四十里。(5)栈道:阁道。山谷间构筑的空中通道。

  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还者。韩信为治栗都尉(1),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于汉王,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齐(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信对曰:“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2)。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3)。汉王大说(悦),遂听信策,部署诸将。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1)治粟都尉:官名。主管粮食。(2)迁:左迁,贬降。(3)三秦:指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封的原秦国的关中地区。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1)。雍王邯迎击汉陈仓(2),雍兵败,还走;战好畤(3),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4),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

  (1)故道:又名陈仓道。自陈仓,经散关、褒谷等地至汉中的一条道路。雍。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南。(2)陈仓: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3)好畤:县名。在今陕西乾县东北。(4)如:往,到。

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文章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出自(1)巨野:县名。在今山东巨野县南。(2)三齐:指项羽在齐地所封的胶东、齐、济北等三个诸候国。(3)辽东:地区名。在今辽宁省东部及朝鲜部分地区。或是郡名。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

  初,项梁立韩后公子成为韩王(1),张良为韩司徙(2)。羽以良从汉王,韩王成又无功,故不遣就国,与俱至彭城,杀之。及闻汉王并关中,而齐、梁畔(叛)之,羽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拒)汉。令萧公角击彭越(3),越败角兵。时张良徇韩地(4),遗羽书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羽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1)韩后:战国时韩国的后裔。(2)司徙:官名。(3)萧公角:萧县令,名角。(4)徇:略取。

  九月,汉王遣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1),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2)。羽闻之,发兵距(拒)之阳夏(3),不得前。

  (1)王陵:刘邦过南阳时已降,故此时用其兵。(2)太公:指刘邦的父亲。(3)阳夏(jiǎ):县名。今河南太康。

  二年冬十月,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1)。陈余亦怨羽独不王已,从田荣藉(借)助兵,以击常山王张耳(2)。耳败走降汉,汉王厚遇之。陈余迎代王歇还赵,歇立余为代王。张良自韩间行归汉,汉王以为成信侯。

  (1)郴:县名。今湖南郴县。(2)陈余、张耳:二人原为知交,后因矛盾成了仇敌。本书卷三十二有其传。

  汉王如陕(1),镇抚关外父老。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2)。使韩太尉韩信击韩,韩王郑昌降。十一月,立韩太尉信为韩王。汉王还归,都栎阳,使诸将略地,拔陇西(3)。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4)。故秦囿园池,令民得田之。

  (1)陕:县名。今河南陕县。(2)河南郡:郡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3)陇西:郡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4)河上:郡名。治所在长安,后改为左冯翊。塞:边塞。当时治塞以备匈奴。

  春正月,羽击田荣城阳,荣败走平原(1),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焚其城郭,齐人复畔(叛)之。诸将拔北地(2),虏雍王弟章平。赦罪人。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3),立汉社稷。施恩德,赐民爵。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4)。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5),能帅(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6),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个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徭)戍。以十月赐酒肉。

  (1)平原:县名。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北地:郡名。治义渠(今甘肃庆阳县西南)。(3)社稷:古时帝王立社稷坛以祭土神(社)和谷神(稷),灭人之国则更置之,故社稷又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与代表。(4)复勿租税:免除租税和徭役。(5)修行:行义有修养的人。(6)三老:乡官名。掌教化。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1),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2),虏殷王卬,置河内郡(3)。至修武(4),陈平亡楚来降。汉王与语,说(悦)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5),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6):“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候,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7)。”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8),哀临三日(9)。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10)。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11),南浮江汉以下(12),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1)临晋:县名。在今陕西大荔县东。一为关名。即蒲关,又名蒲津关。(2)河内:指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3)河内郡: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4)修武:县名。今河南获嘉县。(5)平阴津: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6)新城:邑名。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7)三王:指夏、殷周三代开国的君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8)袒而大哭:吊尊者长者丧之礼。袒:露出左臂。(9)临(lín):吊丧。(10)缟素:白色的丧服。(11)三河:指河东、河南、河内三郡。(12)江、汉:江水(长江)、汉水。

  夏四月,田荣弟横收得数万人,立荣子广为齐王。羽虽闻汉东,即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1),东伐楚。到外黄,彭越将三万人归汉。汉王拜越为魏相国,令定梁地。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羽闻之,令其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2),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3),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昼晦(4),楚军大乱,而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过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汉王道逢孝惠、鲁元(5),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二子。滕公下收载(6),遂得脱。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7),反遇楚军,羽常置军中以为质(8)。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

  (1)劫五诸侯兵:犹言率天下之兵。五诸侯:意指除楚、汉外的齐、燕、赵、韩、魏等诸侯。历来各说不一。有说指魏、河南、韩、殷、赵五王。(2)鲁县名。今山东曲阜。胡陵: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3)灵壁:邑名。在今安徽宿县西北。睢水:鸿沟支脉之一,经彭城南,流入泗水。(4)昼晦:白天昏暗如黑夜。(5)孝惠:汉惠帝刘盈。鲁元:鲁元公主。(6)滕公:夏侯婴。(7)间行:从小道走。(8)质:人质。

  吕后兄周吕侯(1),将兵居下邑(2),汉王往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1)周吕侯:吕泽。(2)下邑:县名。今安徽砀山县。

  汉王西过梁地,至虞(1),谓谒者随何曰(2):“公能说九江王布使举兵畔(叛)楚,项王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布,果使畔(叛)楚。

  (1)虞:县名。在今河南虞城北。(2)谒者:官名。君王身边负责上传下达的官员。随何:汉初谋士。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博者悉诣军(1)。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2),破之。筑甬道(3),属河(4),以取敖仓粟(5)。魏王豹谒归视亲疾(6)。至则绝河津(7),反为楚。

  (1)老弱未傅:老者(年五十六岁以上为老)与弱者(不满二十三岁为弱)没有在服役的名册上登记。(2)京: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索: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3)甬道:两旁有墙防卫的通道。(4)属:连接。(5)敖仓:秦朝在敖山(在今河南荥阳县境内)上建立的大粮仓。(6)谒归:请假回家。(7)绝河津:断绝黄河渡口。

  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1),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雍地定,八十余县,置河上、渭南、中地、陇西、上郡(2)。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3),以时祠之。兴关中卒乘边塞(4)。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1)壬午:(六月)六日。(2)渭南:郡名。汉初置,治所在长安,后改为京兆尹。中地:郡名。汉初置,治所在长安,后改为右扶风。上郡:郡名。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3)祀官:官名。掌管祭祀。(4)乘:登上。

  秋八月,汉王如荥阳,谓郦食其曰:“缓颊往说魏王豹(1),能下之,以魏地万户封生(2)。”食其往,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3);不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4)。”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是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5)。信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与之。

  (1)缓颊:婉言劝解。(2)生:先生。(3)口尚乳臭:言其幼小。(4)冯敬:汉文帝时为御史大夫。(5)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原:郡名。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上党:郡名。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

  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1),斩陈余,获赵王歇。置常山、代郡(2)。甲戌晦(3),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晦(4),日有食之。

  (1)井陉:县名。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2)常山:郡名。治东垣(今河北石家庄东北)。代郡:郡名。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3)甲戌:(十月)三十日。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4)癸卯:二十九日。

  随何既说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布(1),布战不不胜。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到至成皋。

  (1)项声、龙且:均为项羽的部将。(2)成皋:县名。今河南成皋。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1)。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2)。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3)!”令趋(促)销印。又问陈平,乃从其计,与平黄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4)。

  (1)桡(náo)削弱。(2)发八难:提出八点反对意见,详见本书卷四十《张良传》。(3)竖儒:对儒生的鄙称。言其鄙陋如童奴。几:几乎。乃公:汉王自谓。犹言你老子。(4)间疏:挑拨离间。

  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

  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1)。”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2),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而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3),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1)间出:乘机私出。(2)黄屋:古时帝王所乘黄色丝绸装饰的车。屋:指车盖。左纛(daò):黄屋车左边插的犛牛尾的饰物。(3)反国之王:指魏王魏豹。魏豹曾背汉向楚。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自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拒)荥阳数岁,汉常因。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1),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2)。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3),与黥布行收兵。(4)

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全文原文翻译古文典籍

  (1)辑:收服,安抚。(2)力分:力量分散。(3)宛:县名。今河南南阳市。叶:县名。在今河南叶县南。(4)行收兵:广招兵马。

  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月,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1),破杀薛公。羽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越。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促)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亨(烹)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跳(2),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3),北渡河,宿小修武(4)。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5),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收兵赵地。

  (1)下邳:县名。今江苏邳县南。(2)跳:轻装(减少装备和人员)疾走。(3)成皋玉门:成皋的北门。(4)小修武:邑名。在今河南获嘉县境内。(5)壁:营垒。

  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1)。汉王得韩信军,复大振。八月,临河南乡(向),军小修武,欲复战。郎中郑忠说止汉王,高垒深堑勿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2),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3),佐彭越烧楚积聚,复击破楚军燕郭西(4),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5)。九月,羽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勿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羽引兵东击彭越。

  (1)孛(bó):星芒四射的现象。大角:星名。北天的亮星。即牧夫座第一星。(2)卢绾、刘贾:二人皆刘邦的部将。(3)白马津:黄河渡口之一。在今河南滑县东北。(4)燕:县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郭:城郭。(5)睢阳: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汉王使郦食其说齐王田广,罢守兵与汉和。

  四年冬十月,韩信用蒯通计(1),袭破齐。齐王亨(烹)郦生,东走高密(2)。项羽闻韩信破齐,且欲击楚,使龙且救齐。

  (1)蒯通:秦汉之际的辩士。(2)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西南。

  汉果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1)。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2),就敖仓食。

  (1)汜(sì)水:水名。源于河南荥阳西南方山,北流经古时的虎牢关东,注入黄河。(2)广武:山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山上有二城,其间隔着广武涧。

  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眜于荥阳东(1),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饷(2)。汉王、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3):“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4),自尊,罪二也。羽当以救赵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冢(5),收私其财,罪四也。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6),王其将,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畔(叛)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7):“虏中吾指(8)!”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

  (1)钟离眜:项羽的部将,后归韩信。(2)转饷:运输粮饷。(3)数(shǔ):指责。(4)卿子冠军:即宋义。(5)冢:坟墓。(6)新安:县名。在今河南渑池县东。(7)扪:捂着。(8)虏:这里是对敌人的蔑称。

  十一月,韩信与灌婴击破楚军,杀楚将龙且,追至城阳,虏齐王广。齐相田横自立不齐王,奔彭越。汉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疾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1),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2)。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3),而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4)。

  (1)存问:慰问,安抚。(2)枭:枭首示众。市:市场。(3)益:增加。(4)绝:断绝。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1),权轻,不为假王(2),恐不能安齐。”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八月,初为算赋(3)。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4)。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殓)(5),转送其家。四方归心焉。

  (1)边:靠近。(2)假王:代理王。(3)算赋:汉制,民年十五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算(一百二十钱),以供军用。(4)北貉、指北方某族。枭骑:勇健的骑兵。(5)棺敛:以棺殓葬。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陆贾说羽,请太公(1),羽弗听。汉复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2),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乃封侯公为平国君。羽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谏曰:“今汉有天下太半(3),而诸侯皆附,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不因其几而遂取之(4),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1)请:请求,要求。(2)鸿沟:战国时魏国所开的一条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在今河南境内。(3)太半:大半,多半。(4)几:危。

第八篇:《高中历史知识复习要点大全(古代部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高中历史知识复习要点大全(古代部分)高中历史知识复习要点大全(古代部分)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鉴赏阅读答案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8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