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第一篇

篇一:河南省濮阳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濮阳高二语文

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命题人:张学真 2012 0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均为必考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规定的位置。

2.考生作答时,将第1卷和第1i卷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 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提示:以下各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需要重新梳理的“孔孟” 3分,共9分)

陈彦

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十二个字,读后令人直接感受到了两千年前人本、人道的 浓郁气息:?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堂回来,先问: ?有人受伤吗??而没有问马。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只问?财产?,不问个人生命安全,演出了多少不该上演的悲剧。 其实这些轻践生命的病毒并不在传统文化的源头那里。无论孔子、孟子,都是以人为价值 主体的,孟子甚至当面批评梁惠王说,你们的厨房有肥肉,棚栏有壮马,而百姓满脸饥色, 遍野饿殍,你们这样子治国等于是率领禽兽吃人哪。?率兽而食人?的严厉斥责,让人看到 了儒家悲悯恻隐的人道温度与仁者爱人的人性深度。孟子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当然,这些理想因没有制度保障,而终使整个封建社会并没有成为孔盂所期望的人本 社会。

孔子和孟子都是当时的批评高手,与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政治、道德批评力量相比毫不 逊色。孔子周游列国,是宣讲团,更是批评团,一路走来,没少惹人,并且惹的都是君王和权臣,除了接待上让他不满意,多有?丧家犬?之感外,批评始终没有因外力而中断。孟子有时 批评某些实行霸道而不实行王道的国君,甚至有老子训儿子的感觉,但这些国君大多变变 脸色、翻翻白眼而已,拂袖而去的往往是说道者自己。在这些元典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的更是一种不能不让人向往的批评与被批评者 的听之任之、放之纵之、抑或豪情万丈的生命气象。

可惜的是,始终没有形成维护这些批评声音的制度保障,以至于孔、盂二子一时被誉 为至圣,一时更被唾弃为臭粪。有时我们清算历史账目,也有些不由分说,孔孟常成替罪 羊,就像我们民族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总账都算到孔孟那里一样,两个老人也是很冤枉的 吧。且不说批评了一辈子当权者,并没有人好好听,就是从批评的内容看,也是与后来积

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相背离的。他们主张人民当?富之??教之?,当?有恒产?,认同?人亦孰不 欲富贵?,不过反对不择手段,将天下财富?一人货之?而已矣。

西方的现代文明,是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大树上生长出来的果实, 无论他们的赞美者还是批判者,都为这个文明增添了无尽的枝叶。如果拿孔盂与希腊这两 住哲人相比较,从本质上,企图确立道德、建立秩序、追求至善等,应该说从精神上是隔河 相望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思,并且特别喜欢教育人,尤其是始终站在社会批判的立场 上。他们的共同命运是当时都不风光,宁可忍受不公正,也不去做不公正的事,苏格拉底甚 至被处以极刑。

在文明的源头时期,先哲们远隔万里,却有着相同的人格精神,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也 有着诸多相近的思考,后来,渐行渐远,以至形成十分对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其实,中西 方文化是两条优美的平行线,共同照耀着人类的历史。在全球化的今天,梳理好自己的文 化源流,为和谐世界大家庭多提供一份精神动力,当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1.下列关于“孔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和孟子都把人作为社会的价值主体,《论语》有相关的记载,孟子针对民不聊 生的现实,对梁惠王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b.孔子和孟子期望封建社会能成为人本社会。以孔子和盂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追 求悲悯恻隐的人道,追求仁者爱人的人性。

c.孔子和孟子都是批评高手,孔子周游列国,在接待上让他很不满意,便批评了很 多权臣和君主,孟子对君主的批评毫不留情。

d.孔子和盂子有时遭到不公正的批评,成为我们清算历史时的替罪羊,我们的民族 曾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根源归因于孔子和孟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对当时当权者的批评曾遭受外来的阻力,但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他一辈子都 在批评当权者,可惜不为当权者所接受。

b.孟子的理想因为缺少制度保障而难以实现,他有时批评某些国君实行霸道而不实行王道,但结果往往是自己拂袖而去。

c.孔子和孟子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时期,同样敢于对政治和道德进行批评,被孟子批 评的国君大多用变脸色、翻白眼来对待。

d.我们能通过元典读到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批评者与 被批评者那些令人向往的生命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从朝堂退朝回来,马棚失火了,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而没有问马是否有损失, 这充分证明了儒家对财产并不重视。

b我们的社会曾经把“财产”看得比个人的生命安全更重要,造成了很多悲剧,但是 这并不能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c.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为西方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他 们的哲学,有人赞美,也有人批评。

d.在中西方文明开始发展的时期,先哲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有着诸多相近之 处,实质上,中两方文化并不相冲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臵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 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 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 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 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 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殉。公不 可,

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 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 言正民元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徒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日:?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 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

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 .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人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⑧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 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 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 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2)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二)古诗阅读(11分)

赏析下面唐诗,完成后面8—9题。

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全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4分)

lo.请体会并写出“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jl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________。(《湘夫人》)

(3)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4)题。(25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i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

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苹、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 分)篇二:诗词鉴赏习题

诗词鉴赏习题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

1.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3) 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赏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成 都 曲

张 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 从全诗来看诗人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 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①劳歌:送别歌。

(1) 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 诗,从体裁格律来看这是

(2)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 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 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5.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先从触觉写起,再转到视觉,写出了雪之大,积之深。

b. 后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写雪势有增无减。

c. “折竹声”因“夜深”而“时闻”,以有声衬无声,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d. 全诗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一场夜雪,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

(2) 从诗歌描写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6.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基调是。【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2) “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3)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第二篇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导读】相较于月亮那样永恒与唯一,露珠是平凡而又短暂的,但我服膺诗人布莱克说过的一句诗:一滴露珠一个世界。它虽小,但透彻,虽转瞬即逝,但会继续凝结。

每到九月初三的夜晚,一枚精致的檀木书签便在我的脑海中神秘出现,通过它我在泛黄的线状诗集中找到了这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正是这句诗将这个充盈着诗意的夜晚,拉向亘古与永恒。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久居庙堂,案牍劳形的白乐天,对官场的尔虞我诈,道貌岸然,愈生厌恶,决定远离权力争斗的中心,自求外任,将牛李党争的喧嚣,像抖落自己身上的尘土一样,鄙弃于历史的污垢之中。

他就这样闯入了九月初三的傍晚,伴随着如钩的残月挂起了一段跨越千年的默契。 我倚栏眺望,他暮江行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因不变的主角--------那一钩九月初三的新月,把我与他紧紧地绾结在一起。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当他褪去了党人互相攻讦的惨淡背景,磊落青衫、潇洒赴任之时,便在内心深处重新布置下的屏风,让上面的清风流岚、如钩残月,直对自己的灵魂。我当然没有他那样复杂的经历,但我却读懂了今夜,至少在今夜像他那样体会到一份旷达与闲适,诚如苏子瞻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许今晚便是我,白居易和这钩残月三个闲人的相约之时吧。

相较于月亮那样永恒与唯一,露珠是平凡而又短暂的,但我服膺诗人布莱克说过的一句诗:一滴露珠一个世界。它虽小,但透彻,虽转瞬即逝,但会继续凝结。它谨慎地停伫在一片被压弯的小草上,依旧保持着它那卑微而又神秘的颤栗,像人的思想附着于芦苇,用上千年的时间来感应着、摸索着外在于自己的巨大力量。

我像当年香山居士那样俯下身子,透过这滴剔透的露珠来窥望公元822年的世界,想必当年居士也是通过它来窥探未来的世界吧。我们像是处在跷跷板的两端,把彼此都从时空的巨大隔阂与局限中翘起,如庄周梦蝶,列子御风一般失重于天地宇宙之中,面面相觑,惺惺相惜。相比较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自怆然的陈子昂,这种互动使我们的要幸运许多。

今夜的月曾在千年以前被先贤所仰望,今夜的露珠曾在千年以前被先贤所俯察,使我突然有一种时空被折叠与扭曲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一种超脱吧。

法国17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与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过:当一切都在同样动荡的时候,看起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动荡着的。就好像在一艘船中那样,当人人都在恣纵无度的时候,就没有谁好像是出于其中了,唯有停下来的人像一个定点,把别人的狂傲标志出来。这一钩残月,一滴白露不就是茫茫宇宙的定点吗?他们像千年以来未曾眨眼的澄澈眸子,一个徜徉于深邃高邈的天空,一个根植于广袤厚重的大地,以超脱静穆的姿态遥望着人间沧海桑田的变迁,而白居易的这首诗恰给这一定点加上了诗意的注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通过白乐天的诗句来将今夜诠释成我的诗句,他也许亦通过我笔下的文字来感知玄黄巨变的张力吧。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第三篇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智者治学,既注重知识的寸积zhū累,更注重学问的融会贯通。智者著书,字字珠

玑,句句xī ruì,其思想光辉,zhú照古今。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B. 2017年,公民将拥有一个集金融、工商、税收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C.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D.31岁他晋升哈佛正教授,尹希的成功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切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东西上。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矻矻穷年,沥尽心血。 ....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国庆阅兵这盛大的场面吸引了。 ....

C.国庆黄金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溱湖湿地公园内,游人如织,不绝如缕。 ....

D.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眨眼就阴云密布,暴雨倾盆,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⑥题每题2分) ①法不阿贵, 。

②根之茂者其实遂, 。 ③ ,其实难副。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⑤ 我在朦胧中, , 。

⑥《岳阳楼记》中,突出滕子京政绩斐然的八个字是“ , ”。

5.名著阅读。(6分)

⑴下面两幅画,请任选一幅,写出相关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2分)【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8页

A 《格列佛游记》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⑵结合宫廷游戏的相关情节,分析小人国财政大臣佛林奈浦的人物形象。(2分) ⑶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晁盖、宋江、吴用、刘唐等七位好汉在智取生辰纲时下蒙汗药的手段十分高明,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B.在飞岛国的语言学校,格列佛见识了三位教授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简化言辞,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

C.太上老君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白金星的金丹,逃离天宫。

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斯威夫特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琅琊榜”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野芳发而幽香】百花争春,群芳争艳。但白居易《游大林寺桃花》中却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结合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2分)

【佳木秀而繁阴】小明在琅琊山一石壁上看到一副含“木”的对联,因年代久远已残缺不全,请你试着帮他补全。(2分) 上联:此木 出 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

【风霜高洁】今年10月8日、10月24

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霜降”。请仿造示例,解释“霜降”的节气特点。(3分)

示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寒露时节,天气转冷,露水很凉。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8页

二、阅读与感悟(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7 题。(6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漠漠:寂寥无声。②无赖:百无聊赖。③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 ①②③

7.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晏殊词中“一曲”“一杯”,两个“一”字可见作者自吟自饮,孤单冷寂。 B.晏殊词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

C.秦观词上阕先写楼外天色阴沉,后写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哀愁油然而生。

D.晏殊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之景,秦观词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拂晓时分之景。 ⑵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情感的物象,这两首词中都有“花”的意象,试比较其不同之处。(4分)

(二)阅读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完成8-11题。(14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①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②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③,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④,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⑤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⑥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⑦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⑧,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①炮车:状如炮车般的。②泫(xuàn):流泪。③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④增堞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⑤耗国:耗费国家资财。⑥束发: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⑦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⑧皤(pó):白。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投箸而起( ) ②增城楼为岳阳楼( ) ..

③慰死犒生( ) ④壮心日灰 ( ) ..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 “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边垂以安 .

A.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8页

C.以啮人(《捕蛇者说》)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昔 滕 子 京 以 庆 帅 左 迁 此 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

译文: 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11.你的同学小武说,袁中道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你也赞同他的看法。请你结合文章说明理由。(2分)

(三) 阅读《古代散文概述》,完成12-14题。(10分)

①古代散文通称古文,肇始于商代卜辞,只是一些用文字记载的句子,很少有完整的章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虽诘屈聱牙,仍可算是古代散文的发端。 ..

②战国时代,游说之风盛行,巧言善辩,形诸文字,先秦诸子散文蜂起,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都以记言说理为主,《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均独立成篇;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形成结构完整自成体系的著作。《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叙事完整详实,把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字句谨严,是先秦散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国语》记事简括朴实;《战国策》以人物活动为记叙中心,人物形象风姿各异,文笔酣畅,长于状物体情,均对先秦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③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的体制,行文委婉自然,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峻洁生动, ,这部纪传体的历史巨著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鲁迅曾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④自汉魏两晋至宋、齐、梁、陈、隋,骈文写作鼎盛,作文讲究辞藻对仗,强调音韵,大量用典,追求形式技巧的新奇完美,散文的作用相对降低。

⑤唐代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起衰救弊,力挽狂澜,为古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开创新路。柳宗元与韩愈此呼彼应,他们的创作,交相辉映,登上散文创作的巅峰。宋代欧阳修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韩愈的文学主张,高举诗文革新的旗帜,在他的奖引下,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所创作的散文,都取得很大的成就。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代表我国散文自秦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高峰。

⑥明清两代,散文流派纷呈,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直至清代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等。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或推崇秦汉之文,提倡“文必秦汉”;或推崇《史记》及唐宋散文,提倡文学创作要独树一帜;或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以挽救明清散文深受八股经学束缚,渐趋衰落之势。

⑦为展示我国历代散文发展的脉络,自古以来均有编选古文选本的传统。南朝梁萧统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8页

编的《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分类诗文选集,共六十卷,选录自东周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文752篇。古文选本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通代选本,所收文章跨度大,篇幅长,如宋代编的《文苑英华》,1000卷,上续《昭明文选》,收南朝梁末至唐末作家2200余人,作品近2万篇。二是断代选本,规模大,尽量收辑完备,如《全唐文》《宋文鉴》《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等。三是名家名著选本,如《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文举要》的编纂。

12.下面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主体部分采用时间顺序,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

B.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 C.第⑦段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编选古文的三种类型。

D.《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分类诗文选集,也是一部断代选本。

13.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5分)

⑴第①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⑵说说第⑦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请在第③段画线句后,结合《陈涉世家》中的适当内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使读者对《史记》有更深刻的认识。(3分)

(四)阅读 《爱“拼”才会赢》,完成15-17题。(10分)

①“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告诉人们:成功离不开拼搏。但“拼”并不是“赢”的充分必要条件,一味“死拼”,结果很可能“拼死”。所以,...

想赢要会拼,要明白自己该拼什么,从哪些方面拼。

②众所周知,在语法学范畴,赢是个形声字;但在人生这个范畴中,我却觉得它更接近于个会意字。“赢”字由五个独体字“拼”成:亡、口、月、贝、凡。我把这五个字依次理解为牺牲精神、口碑传播、 、 、平常心态。

③首先是“亡”,也就是牺牲精神。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好比矿中的金砂,在得到金砂之前,得花精力去寻找、花体力去挖掘,凡此种种,都是付出和牺牲。成功和安逸是不可兼得的,你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学习,还是选择玩游戏,选择不同,结局必然不同。你应该明白: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④其次是“口”。良好的口碑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⑤接下来是“月”。日积月累方能赢,昙花一现终为空。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的名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如果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圣心”,人生大成又有何难? 当然,除了时间的累积,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教育学理论中的“有效时间”的问题,也就是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所以想要成为赢家,就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⑥第四个字是“贝”。贝壳是远古时期市场上的流通钱币,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8页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第四篇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描写月亮的一段话
可怜九月初三月的下一句 第五篇

1、月光如水,从九天倾泻下来,忽然我觉得,月脸是那样无奈。她歪着头,望着遥远的天边,好像天地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发射月光只是为了倾吐心中的情怀。好月亮,你到底有什么心事 是不是和嫦娥一样,在等后羿,在等太阳?

2、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3、每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在天的另一边,月亮就升起来了,喜盈盈地看着我们。刚刚升起的月亮有一些发红,像一个不太亮的大红灯笼。月亮升上了夜空,就换下了红衣裳,穿上了绿裙子,看上去绿莹莹的,像一块翡翠,明亮地挂在夜空中。看,那皎洁的月色,朦朦胧胧的,月光如水,从天上直泻下来,像一道道瀑布。

4、我来到了树下,猛地一抬头,发现几根枝干和月亮竟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几根枝干组成了一个近似的正方形,而月亮则恰好处在中间,像是给一幅完美的图画加上了框。仔细一看,皎洁的月光和天空深蓝的颜色在框内相照映,好像月亮被定格一样。描写月亮的一段话。没想到,皎洁的月光和天空深蓝的颜色,竟搭配得如此美妙。而当我走到街头去看那月亮与天空,却发现它们又不那么迷人。月亮的光辉在无尽的黑暗中根本不起眼,刚才绝妙的搭配现在又成了胡乱的拼凑。

5、月亮里有无尽的美丽,带着她那如花的笑靥。于是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了“烟笼寒水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7、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8、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9、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10、再看看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幕上,凄凉,神秘,孤独,寂寞,温馨,含情,幽怨,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一眼就忘不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百看不厌,如醉如痴,是啊,我们对月亮有着永久的寄托!

11、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12、今晚的夜空很美,无垠的墨蓝,铺垫着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为月的满而挥洒自己的光芒。当然,主角还是那满月了,说它满,其实也并不满,总有那几丝的残缺,几丝的遗憾。

13、月光,依旧如水,地面披了一层银纱,窗棂镀了一层白金,神奇与美妙并存于脑间。透过深奥的夜空,好似看到广寒宫的冷气夺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月桂树的伤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泪拍击出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的挽歌……

14、月亮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15、我坐在摇椅上深呼吸,只觉得心旷神怡。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像害羞似的,时隐时现,窥视人间。在它们中间有个银盘似的月亮——一个十五的月亮。她圆圆的,大大的,像一个滚圆的月饼。我想天狗的口水一定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吧!月亮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脸微微发红,又有些黄,还有些白,就像调和在一起的颜料。她像个十五岁小姑娘的脸庞,可是,这脸庞上又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个老太太的脸庞。是啊,月亮的年岁,谁也说不清楚。月亮那圆圆的脸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几朵银灰色的云萦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银灰色的轻纱,把世界装点得好似梦中一样。月光照在了我的摇椅上,就像魔术师一般,把躺椅变成银子做的了。

16、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我还是停不住脚步。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它发出皎洁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霜。周围,起了一阵凉风,呼----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落进了紫丁香海洋里。远处,不时传来阵阵鸟叫。紫丁香也摇摇摆摆的,就像紫海里泛起的波涛。啊,真美啊!

17、夜晚,青黑的空中镶嵌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宛如玉盘,光华灿烂。一缕缕云丝从她身边飘过,像是在翩翩起舞。望着这皎洁的月色,欣赏着这美妙的夜景,想着我们发射的“嫦娥”号卫星还在绕着月球飞行,一个奇妙的梦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

18、我爱月亮,爱月亮的温柔、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炽热的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一样忽急忽缓的工作;更不像云儿一样懒洋洋的在天空飘荡。月亮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衬托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

19、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也许是一份恐惧,把人间带进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20、刚刚升起的月亮倾泻下一片清辉。给窗户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月亮出来的很晚,恰似一位等待观众平静下来才姗姗出台的仙女。满月一轮,在蓝色的天幕上慢慢地移动,像有人捧着玉盘在缓步徐行,走进了薄薄的轻云里。云团缓缓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炉的金盘:辉煌、灿烂、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9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