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初一年级关于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方案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一篇

初一年级关于推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经验与经历,建构的结果就不会相同,学习的结果也就存在较大差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需要学生群体间合作学习,“其智交相明,其才交相成。”国内外多年的合作学习实践己经证实,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使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其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实现优差生的互补,兵带兵,兵教兵,积小胜为大胜,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获得发展。我们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必需给每个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乐学、学会,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让个性不同、情感各异、智慧多元、基础不同、能力有别的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化管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建设团结向上的良好的班风、学风。

给每个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不放弃一个学生,促进人人进歩,人人成功。

三、小组建设

(一)分组策略

1、通过划分子结构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能较好地协助课任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改错题、背诵等方面,随时监督组员学习。

2、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除非每个组员都获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对小组作出贡献。

3、通过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员参与,小组共学,达到建设良好的学风的目的,促进每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进取心。

4、通过学生间的学习交流,逐渐学会清晰准确而有逻辑地表达思想,善于倾听他人的理解,内化他人的思想,以达到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要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具体学习任务的引领下,通过独立自学、交流讨论,相互讲解与提示,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二)小组规模

每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

(三)小组划分。

划分学习小组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按照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优、中、差三等,二是按照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均匀搭配;三是参考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同时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搭配。这样编排的目的,一是利于优等生帮助后进生,使后进生进歩;二是利于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由发表意见,并在交流讨论中形成正确认识,学会和会学知识;三是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人员比例:按优、中、差,分A、B、C三组,根据小组人数,可以分为三种划分情况。一是A3人:B3人:C2人;二是A3人:B2人:C2人;三是A2人:B2人:C2人。

(四)小组座次

成“丁”形排列,按学业成绩分成1-8号组员,分别对应Al、A2、A3;B2、B3;Cl、C2;如图示:

(7人) (6人)

(五)小组分工

1、小组分工:

每组设一名组长,由1号学生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同时设语、数、外、政史、地生、或理化等学科组长,分别由1、2、3号组员担任学科组长,4号担任政史学科组长,5号担任地生学科组长,初二、初三年级可由4号担任学科组长,5号、6号以此类推。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讨论、交流以及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2、组员责任:

组长主要的职责是组织开展有序的自主探究或是合作学习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并评价组员的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习惯、学习任务的落实及制止违纪情况等。如:组员能

否迅速做好课前准备?到班后,能否快速地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能否认真完成作业?哪些成员能保持高效学习?各学科组长分管本小组各科作业的布置、收交、检查、评价、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及完成情况汇报给各学科班长(课代表),由课代表或课任教师进行量化统计。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从合作学习活动时间上可以分为:

1、课上合作学习活动。

2、课下合作学习活动。

(二)从合作学习内容上可以分为:

1、小组合作训练活动,如:朗读合作学习活动,采用齐读,对读、联读,分角色朗读等。

2、合作表演活动,如英语对话、话剧表演、实验操作等;

3、合作思维(探究)活动,也可以说是问题式小组合学习活动。如:对知识与技能难点的分析与讨论(我校较为成熟的经验);

4、评价性合作学习活动,如:检查记忆、理解情况及落实学案与作业的情况等。

(三)从合作学习形式上可以分为:

1、组内合作。其目的是以合作促进本小组成员人人获得成功。

2、组间合作。目的是在对抗与合作中促进全员获得成功。

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主体位置,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合作学习模式恰好适应了学生主体的教学需要。

2、坚持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只能用在“导”上。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管理者、评价者、培训者。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

3、坚持我校“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展示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4、坚持自我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增进团队意识,强化自律、自理、自醒、自悟、自评,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习。

5、坚持互助性原则。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6、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实现这以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7、坚持创新性原则。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的极好方式。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学习,全体参与,加上小组讨论和活动的形式,都为学校进行创新教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二)实施过程

1、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按照先“独学”,再同质“对学”,最后小组“群学”的方式。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活动的设计、培训、组织、评价,不能放任自流,要跟上指导与管理。如: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对学:生问生答;群学: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

2、讨论探究式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一定思考、讨论、探究、交流价值的问题,且具有开放性,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表现在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往往会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并且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同时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评价中得到验证时,又有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渴望,会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当然,可以先对学,也可以实行群学。

3、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一边检查学生在桌上或工作纸上完成的任务,一边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在观念上或操作上的错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简单地回答一些提问;对一些基础较差、游离于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及时地给予鼓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也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4、在进行组间合作交流时,各个合作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的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辩论。同时,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在知识与能力层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观点作出适当的点评,对正确的认识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认识给予纠正,对遗漏的知识给予补充,对有争议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不要过早地、武断地下结论。二是非曲直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时,教师应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就学生个体来说,应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1 学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组别:

时间: 年 月 日

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方案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二篇

鸦鹊岭镇中心小学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

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制定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策略研究成果推广与实践工作规划》和区教育局、鸦鹊岭镇中心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推广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为抓手,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共同成长”十六字为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充分借鉴和推广分乡镇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帮扶功能和“小组合作管理”的督查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

2012年----2013年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一点带面,全员推进阶段(2012.1---2013.7)

我校选取三年级为试验年级,三2班为种子班,易春英、王小玲两位老师为试验教师组建研究团队进行试点研究,以学习分乡镇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依托,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与示范。此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两个研究团队在项目专家和研训中心指导下,组织试验教师先在本班试点研究,然后在全校所有班级进行整体推进。

班级推进三个基本要求:

1.有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形成的班规和“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评价记录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2.课堂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特征明显。

3.试验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接受指导,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实践要求。

学校将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系列成果之合作学习篇、班级管理篇、课堂教学篇、学校管理篇。

学校将借鉴区级和中心学校考核验收示范班和示范教师的成功经验,在区研训中心的指导下,于10月开始组织验收组对本校的试验班和试验教师进行考核验收,一次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后进行再次验收,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力争全校的试验班和试验教师全部成为乡镇级示范班和示范教师。

第二阶段:总结提炼、深化研究阶段(2013.7---2013.12)

一是学校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二是全面整理教研成果,总结提炼研究特色,总结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我校教师认同并能运用自如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操作技术体系,建构我校“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打造“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教育特色和品牌。

四、活动要求:

整个活动过程落实四个一的要求:

1、每个月召开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会。【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2、每个月每人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班主任另外再上交一篇小组合作管理的心得体会文章。由刘主任收集与整理,便于校内交流,优秀文章及时向上级推荐。

3、每周每人互相学习不少于一节,校委会成员不少于两节。此项要求一周一检查,一周一公布。

4、班级每个周表杨一批学生,学校每月表彰一批学生。所有东西都要形成图片文字,要在学校内形成氛围,在开始的两个月内每周学校集中表杨一次。各班要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班队会课上认真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下周一表杨上周优秀学生。

五、活动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鸦小“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指导小组 组 长:李香军

副组长: 梅德玉 何锦华 敖昌权 王小玲 刘艳芳 张燕 谭振军 赵文祥

成 员: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学校成立“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团队,由学校校长李香军同志担任总负责人,由分管副校长何锦华同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撰写学校的研究计划,设计各项研究表格。研究团队下设两个小团队,即“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和“小组合作管理”研究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团队由王小玲主任负责,成员为梅德主书记及各班副班主任,主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小组合作管理”研究团队由易春英老师负责成员为黄朝雄老师及各班班主任,主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聘请分乡镇南亚小学的项目专家周兵老师担任主攻技术领头人。团队负责人及项目专家负责及时解答在推广活动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常用活动活动地点为三楼小会议室。由刘宗林老师担任微型课程视频技术制作人员。由刘艳芳主任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研究出现的成果进行宣传。

(二)机制保障

1.课题研究机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各班的试验教师人人要参与研究,人人有子课题,都要有完整的过程研究资料。及时邀请区教科所加强指导,帮助试验教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成果,并适时进行成果的交流与推介。

2.合作联盟机制。结合区种子班组联盟,定期进行交流探讨,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固定研讨日(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为全区种子班固定研讨日)。组织教师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专题论坛活动。

3.成果共享机制。学校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过程资料进行详细采集,结合区研训中心组织的相关评比,将出现的理念成果与全区实现成果共享。

4.督导奖励机制:学校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研究活动督导与检查,将过程管理、成果物化与绩次工资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与学校奖励挂钩,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此项活动不务虚

(三)、经费保障:

学校将准备充足的经费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对于外出学习培训给予适当倾斜,对于请进来给予充分保证。

鸦鹊岭镇中心小学

2012年2月25日

2015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三篇

2015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经过上学期教学实践,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

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

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

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3、读书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实验方法:

1、分组前的摸底分析:

34级10班、34级11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2、组建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3、选好组长: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5、检测体系和方法:

A. 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B.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

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互动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个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合—整"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后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再通过全班小组交流使知识进一步整合。在题卡上明确了三个小问题,使讨论更加集中,同时通过小组内分别讨论并推举代表总结发现的结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使之相互补充完善并归纳得到总体特征。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巧妙穿插、点拨或者对学生表现的认同、赞赏,都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这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授,学生的听与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中,这种平等有助于创造力探索的发挥,能够发现结论。通过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告诉别人结论,也叫别的同学告诉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 正如克林伯格所说:"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一切素质,惟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借助活动才能得以发展。"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得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以一种互相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分工明确、以集体为荣地学习探讨某些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1."交往—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研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交往—合作学习" 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在交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学习。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具有主动性,即处于互动中的师生、生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按照共同的目标互动学习,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主动向对方学习。活动性,即有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开放性,即从交际内容、目的、过程、形式到方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不可控性。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活动方案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四篇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活动方案

根据管理中心工作安排,全面深入推进课改教改,使得课改成为常态化,为进一步深入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深化小组合作形成度赛课活动,在前几年的学习实践下进行本次赛课活动,为来年选出优秀教师参加先锋杯赛课活动做准备,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学校课改教改,争当教育教学模范,在管理中心统一部署下决定开展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活动,为使这项活动搞得更好,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主题

深化课程改革,深化小组合作。

三、活动口号

建设小组卓越课堂,追逐教育梦想。

四、领导小组

组长:刘成林

成员: 谭吉、白秀红、黄国洪

五、活动日程:2014年3月-7月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六、活动地点:楠竹小学

七、活动方式:

1、全体教师先进行集体备课。

2、全体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个人备案,在进行上课,最后反思。

3、参赛教师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一篇评课。

4、最后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反思。

八、设奖:

此次活动,设语、数、幼儿科品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若干,发给奖金,并根据规定计积分。

九、上课安排

楠竹完全小学 2014-3-10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活动方案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五篇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讨课活动方案

根据期初工作安排,全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得课改成为常态化,为进一步深入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小组合作形成,因此我校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活动,为使这项活动搞得更好,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活动目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主题

深化课程改革,深化小组合作。

三、活动口号

建设小组卓越课堂,追逐教育梦想。

四、活动日程:2014年4月10日

五、活动地点:教室

七、活动方式:

1、全体教师先进行集体备课。

2、全体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个人备案,在进行上课。

然后领导进行点评。

3、观摩课教师上交一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篇评课。

4、最后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反思。

九、上课安排

2015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六篇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经过上学期教学实践,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

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读书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实验方法:

1、分组前的摸底分析:

34级10班、34级11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2、组建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3、选好组长: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5、检测体系和方法:

A. 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B.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互动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个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合—整”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后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再通过全班小组交流使知识进一步整合。在题卡上明确了三个小问题,使讨论更加集中,同时通过小组内分别讨论并推举代表总结发现的结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使之相互补充完善并归纳得到总体特征。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巧妙穿插、点拨或者对学生表现的认同、赞赏,都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这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授,学生的听与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中,这种平等有助于创造力探索的发挥,能够发现结论。通过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告诉别人结论,也叫别的同学告诉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

正如克林伯格所说:“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一切素质,惟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借助活动才能得以发展。”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得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以一种互相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分工明确、以集体为荣地学习探讨某些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1.“交往—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研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交往—合作学习” 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在交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学习。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具有主动性,即处于互动中的师生、生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按照共同的目标互动学习,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主动向对方学习。活动性,即有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开放性,即从交际内容、目的、过程、形式到方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不可控性。

第二、交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进课堂学习的互助、合作气氛。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一种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新的学习的空间形态(适应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一种新的时间结构(将群体与个体学习结合)。

2015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七篇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县**乡中心小学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

2015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八篇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便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有的甚至当旁观者。当学生汇报时,教师依次听取,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作学习需要动静结合,合理分工。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指动手动脑、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从而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二、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合作气氛迎合课改潮流,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讨论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就草草开场,其结果就是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4篇: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研反思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合作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合作学习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式。作为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少数学生不乐意合作或不善于合作。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在我带的三个班里都有这样的问题,三班最为明显。后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发现效果不错。

一、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经常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使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

三、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定期评出“优秀小组长”,并让优秀小组长在全班做经验

介绍。实行“小组长”轮换制,每位组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使其都有责任感。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小组长要负总责,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四、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

2016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 第九篇

8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在新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情形下,XX小学走在了课改前沿,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XX小学五、六年级语文组于2016年 5月至 2016年 6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分别对五年级的七个班级及六年级三个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编写高效的导学案。2、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胆交流、展示。3、如何有效评价。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年级组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小组组建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四至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建立组长、学科长组织,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由学生制定组训和奋斗目标,确定组长学科长职责等。

2、确定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要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为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我们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教材、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3-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我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3、让孩子出错,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好学生”,而大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充当观众。受传统教学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对老师总是有一种畏惧感,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出错,会受到批评,因而总是战战兢兢,课堂上不敢说也不愿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停滞了。因此在课改初期,常常在交流展示环节出现冷场的情况。孩子们你推我搡,都不愿意站起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课堂就是你们犯错的地方。不要怕说错,只要站起来说了,你就已经是在学习了,就已经值得肯定了。”因此,一开始,课堂上不管孩子说错说对,只要孩子发表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都会给予他最热情的鼓励,别的孩子也会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慢慢的,孩子们消除了心理上的戒备,他们的心情完全放松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课堂上常常上演“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好戏。连那些一开始走上讲台,便会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微微发抖的孩子现在也已经都变得能够侃侃而谈了。

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让子彻底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卸下思想负担,,敢想敢说,这是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基础的一步。

4、捆绑式评价,增强小组凝聚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铁打的小组,流水的班。”建立小组之后,我就告诉孩子,从此你们六个人就是一个小集体了。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评价。,我把学生按优中差分A、B、C三类,在课堂展示中,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的分值不同,A类学生最低,C类最高,B类学生居中。在评价中,我做到:“堂堂有评价,天天有评比,周周有奖励,月月有汇总。”每节课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出得分,每天评出总分前三名。一周进行一次汇总,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对上一周评出的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奖励,优秀小组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对老师或别的小组提出一个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汇总,优秀小组的组员会得到一封老师写给家长的表扬信,会让家长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这样学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他们都要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原来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当看到自己为小组加了分时,他们会欢呼雀跃,会更加信心百倍,课堂上也更加活跃了。而别的组员也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去帮助自己小组的C 类学生,C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已经不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之下了,他们已经逐渐转变为自觉地行为,他们是在为小组而战,为荣誉而战。

有了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的学习便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实效性会大大提高

5、谦虚的请教,让孩子当老师

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各个小组之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老师只是隔岸观火,只有当他们辩不明白的时候,老师才做以点拨指导,在你来我往的争辩中,学生会感受到课堂的活力和学习的乐趣。他们会觉得课堂不再是一池死水,而是一道倾泻而下的瀑布,那么壮丽,那么富有激情。老师时不时的装一装“傻”,把孩子当老师,去向他们请教问题。孩子们很乐意当老师,他们很乐于教别人。为了教好教会别人,他们会在课前自己主动去学很多的知识。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便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学习的深度和精彩度便会大大提升。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提高了我们对课改教研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实习小组的调研能力,更加方便了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8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75060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