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造句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练习
焚书坑儒造句 第一篇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ī jìn sǔn shī xiāo huǐ ɡuī bǎo

( ) ( ) ( ) ( )

hónɡ wěi qīn luè yáo tái huánɡ ɡōnɡ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幻( ) 征( ) 凡( ) 艺( )

幼( ) 证( ) 几( ) 芝( )

值( ) 稍( ) 统( ) 般( )

置( ) 梢( ) 流( ) 股(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 ) 众星( )月 金( )辉煌 玲珑( )透

亭台楼( ) 田( )风光 诗情画( ) 不可( )量

五、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元 清 唐 明 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 皇家园林 长春园 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统一 统治

1、两岸人民隔海相望,盼望着祖国早日( )。

2、秦始皇( )六国之后,实行暴力( ),焚书坑儒,民不聊生。

测量 估量

3、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 )的损失。

4、詹天佑带领工人仔细地( )了隧道的地形。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5、( )许多小园是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像众星拱月一样。

6、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七、填空。

2、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

( )的买卖街,也有( )的山乡村野。

3、漫步园内,有如( ),饱览着( );流连其间,

仿佛( )。

八、回答问题。

1、课文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你同意吗?为什么?

七、结合课文理解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的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形容 ,这个成语表现了班长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石头 ,表现了五壮士在打击敌人时 。

八、阅读下列段落并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

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

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 )和( ),表现了壮士们( )的精神。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

2.画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1)___________(2)_________

3.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纵身跳下深谷”和( )我们看到了五壮士( )光辉形象。

5、五壮士分别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7、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8、为什么把第二次掩护任务作为重点来写?

九、造句。

1、不仅.........还..........

2、是...........也是...........

3、一如既往

4、既.........又..........

5、越来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外知识
焚书坑儒造句 第二篇

语 文 课 外 知 识

一、填字成词。

1、气象( )( ) 有( )可( ) 有( )( )成 笔下( )( ) ( )( )可畏 ( )华( )茂

( )妙( )伦 ( )( )无成

2、在括号填入动物名,就能构成成语啦!

金( )报晓 ( )不停蹄 ( )目寸光 生( )活虎 对( )弹琴 守株待( )

3、在括号里填入人体名称,也能构成成语呀!

( )疾( )快 垂( )丧气 ( )瞪( )呆 震( )欲 聋 侧( )倾听 赞不绝( )

4、弦外有音(同音不同字,真有趣。我来填一填。

lù 公( ) ( )水 迷( ) ( )地 kè ( )苦 ( )桌 ( )人 ( )服

二、约定俗成。

1、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用词造句很讲究,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 )里 请教 打扰 恭候 劳驾 拜托 失陪 久违 留步 (1)麻烦别人用( ) (2)等候客人用( )

(3) 好久不见用( ) (4)请人帮忙用( )

(5)托人办事用( ) (6) 请人不要送用( ) (7)中途先走用( )

2、我的词汇量丰富,我能在( )中填上表示“看”的不同的词。 ( )五星红旗 ( )荷花

去医院( )病人 抬头( )星空

3、把节日名称和相应的活动用线连起来。

端午节 登高、喝菊花酒

元宵节 赛龙舟、包粽子

重阳节 闹龙灯、猜灯谜

春节 赏月,吃团圆饼

清明节 春游踏青、放风筝

中秋节 守岁、倒贴“福”字 4、表示吉祥的话叫( ) 精炼著名的或叫( ) 应允别人的话叫( )

诚恳劝告的话叫( ) 宣誓所说的话叫( ) 临走写下的话叫( )

满抱怨的话叫 ( ) 生前留下的话叫( )

一、在括号里填写特色成语:

最大的响声(一鸣惊人) 最大的手掌(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

二、数字猜谜语(成语):

1. 12345609(七零八落)

2. 1256789(丢三落四)

3. 1+2+3(接二连三 )

4. 333555(三五成群)

5. 3.5(不三不四)

6.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三、依照例句,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生字)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一块建筑的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斗的那双撸

勤劳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

困难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山路

挫折说:人人生就是那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四、填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 ________ 横行霸道

水上的浮萍: ______ 萍水相逢

木匠戴木枷: ______ 自作自受

月亮里的桂树: ______ 高不可攀

猪血猪(煮)豆腐: ______ 黑白分明

五、以诗句做谜面,各猜一成语:

危楼高百尺。(琼楼玉宇)

明月何时照我还?(衣锦还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往情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烟波浩淼、欲哭无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卷有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六、请写出下列成语主角名:

惊弓之鸟--------更羸

焚书坑儒 ---------秦始皇

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

七、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动物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常用一些关于动物的词语来表示各种各样的人,你能对号入座吗?

老黄牛 旱鸭子 落汤鸡 替罪羊 千里马 小馋猫 瓮中鳖 铁公鸡 糊涂虫 地头蛇

A、混身湿透的人。 ( )

B、代人受过的人。 ( )

C、不会游泳的人。 ( )

D、任劳任怨的人,埋头苦干的人。 ( )

E、处于困境,逃脱不了的人。 ( ) F、嘴馋、贪吃的小孩。 ( ) G、才能突出的人。 ( ) H、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 ) I、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 。 ( ) J、仗势欺人的地方恶霸。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2’

1、《清明》一诗的作者是( )。

A.范成大 B.杜牧 C.李白

2、“宁”是哪座城市的简称( )。

A.南京 B.江苏 C.浙江

3、《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

A.齐天大圣 B.孙悟空 C.美猴王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 )。

A.汉朝名将李广 B.三国名将赵云 C.赵国名将廉颇

5、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是( )

A、马大哈 B、不倒翁 C、糊涂虫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 )

A、梅花 B、梨花 C、荷花 D、桃花

7、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8、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 ( )

A、甲:地上真湿 B、乙:地上的水真多 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9、“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10、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 )风景区。

A、黄山 B、华山 C、庐山 D、峨眉山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

A、夫差 B、勾践 C、管仲

8、下列词语中,只有( )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

A、俯视 B、环视 C、轻视 D、监视

四、按要求填空。25’

1、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你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三个旅游胜地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指点迷津(来猜一猜下面的谜语。)10分

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 ) 2、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 ) 3、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 4、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 ) 5、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打一生活用具) ( )

墨守成规造句
焚书坑儒造句 第三篇

刻舟求剑

拼音: kâ zhōu qiú jiàn 简拼: kzqj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子: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拔苗助长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简拼: bmzz

近义词: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反义词: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例子: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简拼: szdt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焚书坑儒造句】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谒后语:

谜语: 柳

成语故事:

宋国有个农夫,一天,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从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着那棵树桩,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反而被人们耻笑。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

(出自《韩非子?五蠢》)

【焚书坑儒造句】

南辕北辙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ã 简拼: nybz

近义词: 背道而驰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例子: 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谜语: 反其道而行之

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ã bù 简拼: hdxb

近义词: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 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例子: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焚书坑儒造句】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惊弓之鸟

拼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简拼: jgzn

近义词: 伤弓之鸟、漏网之鱼 反义词: 初生牛犊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 《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例子: 土匪看到警察包围了他们,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举手投降.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

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战国策?楚策四》篇二:(印)成语典故中的其历史人物、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

1. 一鼓作气(曹刿)

2. 一字千金(吕不韦)

3. 一字之师(郑谷)

4. 一诺千金(季布)

5. 千金买骨(郭隗)

6. 东山再起(谢安)

7. 纸上谈兵(赵括)

8. 嗟来之食(黔敖)

9. 卧薪尝胆(勾践)

10. 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约法三章(刘邦)

11. 暗渡陈仓(刘邦)

1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刘邦)

13. 一饭千金(韩信)

14. 胯下之辱(韩信)

15. 多多益善(韩信)

16. 背水一战(韩信)

17. 暗渡陈仓(韩信)

18. 破釜沉舟(项羽)

19.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20. 四面楚歌(项羽)

21. 十面埋伏(项羽)

22. 拔山盖世(项羽)

23.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孺子可教(张良)

24. 负荆请罪(廉颇)

25. 怒发冲冠(蔺相如)

26. 完璧归赵(蔺相如)

27. 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举一反三(孔子)

28. 韦编三绝(孔子)

29. 墨守成规(墨子)

30. 讳疾忌医(蔡桓公)

31. 病入膏肓(蔡桓公)

32. 口蜜腹剑(李林甫)

33. 风声鹤唳(苻坚)

34. 泰山北斗(韩愈)

【焚书坑儒造句】

3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36. 程门立雪(杨时)

37. 司空见惯(刘禹锡)

38. 梦笔生花(李白)

39. 笔下生花(李白) 40. 力透纸背(颜真卿) 41. 成竹在胸(文与可) 42. 赤膊上阵(许褚) 43. 马革裹尸(马援) 44. 老当益壮(马援) 45. 洛阳纸贵(左思) 46. 背水一战(韩信 ) 47. 闻鸡起舞(祖逖) 48. 草木皆兵(苻坚)49. 江郎才尽(江淹) 50. 退避三舍(重耳) 51. 毛遂自荐(毛遂) 52. 秋毫无犯(岑彭) 53. 画龙点睛(张僧繇)入木三分(王羲之) 54. 老骥伏枥(曹操) 55. 煮豆燃萁(曹植) 56. 相煎何急(曹丕、曹植)57. 望梅止渴(曹操) 58. 才高八斗(曹植) 59. 七步成诗(曹植) 60. 言过其实(马谡) 61. 宝刀不老(黄忠) 62. 一身是胆(赵云) 63. 封金挂印(关羽)64. 单刀赴会(关羽) 65.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6. (周瑜、诸葛亮)67. 初出茅庐(诸葛亮) 68. 三顾茅庐(诸葛亮) 69. 鞠躬尽瘁(诸葛亮) 70. 神机妙算(诸葛亮) 71. 七擒七纵(诸葛亮) 72.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73. 乐不思蜀(刘禅) 74. 路人皆知(司马昭) 75. 铁杵成针(李白) 76. 莫须有(秦桧) 77. 东窗事发(秦桧) 78. 曲高和寡(宋玉) 79. 开卷有益(宋太宗) 80. 凿壁偷光(匡衡) 81. 刮目相看(吕蒙) 82. 围魏救赵(孙膑) 83. 图穷匕见(荆轲) 84. 杀妻救将(吴起) 85. 前倨后恭(苏秦) 86. 不学无术(霍光) 87. 三令五申(孙武) 88. 呕心沥血(李贺) 89.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90. 东施效颦(东施) 91. 投笔从戎(班超) 92. 有勇无谋(吕布) 93. 阮囊羞涩(阮孚) 94. 枕戈待旦(刘琨) 95. 奇货可居(吕不韦) 96. 侧目而视(苏秦) 97. 庖丁解牛(庖丁) 98. 鸡犬升天(刘安) 99. 百步穿杨(养由基) 100.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101. 焚书坑儒(秦始皇) 102.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103.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 104. 黄袍加身(赵匡胤) 105. 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106. 请君入瓮(周兴) 107.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08.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109. 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110. 惊弓之鸟(更羸) 111. 金屋藏娇(刘彻) 112. 投笔从戎(班超) 113. 凿壁偷光(匡衡) 114. 狗尾续貂(司马伦) 115. 精忠报国(岳飞) 116. 暴殄天物(商纣王)

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1. 【一拥而入】拥:拥挤。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1. 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1.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1.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1.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1.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1. 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1.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8.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9.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1.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1.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 【千方百计】方:方法。计: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1.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津津有味】津: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1. 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 【争先恐后】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1. 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1.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1.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 【沁透心脾】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

1. 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赞叹不已】指赞叹不止,不间断的赞叹。连声赞赏不止。

1. 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壮阔:雄壮而又宽大。指水面辽阔。比喻声势雄壮,规 模宏大,景象非常壮观。

1.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 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 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 【举世闻名】举:全。 闻:传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1.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 【攻无不克】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1. 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4.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 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1.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5. 【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1.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6.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1.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假:借助;依靠。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 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1. 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28. 【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形势有很强的预见性

1. 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29. 【理直气壮】理直:指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直气壮”指因理由充 分而能挺直腰杆说话,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

三年级语文趣味练习题
焚书坑儒造句 第四篇

三年级语文趣味练习题一

一、 火眼金睛(请你从方格里的某一个字开始,一次经过格子里所有的字,并不

重复已经走过的路线,使沿途经过的字连接起来,成为首尾相接的八条四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搜肠刮肚(先填空组成成语,使所填的相邻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 甜言蜜_____ _____质彬彬 见仁见____ ____害攸关

死里逃_____ ____斟句酌 无恶不_____ _____过饰非

心心相____ ____日如年 自怨自____ ____出于蓝

气壮山_____ _____辕北辙 生花妙____ _____蛇添足

擒贼擒____ ____妙维肖 下里_____人 _____碧辉煌

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 饱食终____ ____末倒置

倚老卖____ _____己救人 十全十____ ____计民主

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 至高无_____ _____枯石烂

三.指点迷津(读谜面,猜名著人名,把上面的人名填在相应的谜面后面。) 孔明 关羽 张飞 鲁智深 宋清 元春 袭人 迎春 时迁

凿壁偷光──( ) 花香扑鼻──( ) 粗中有细──( )

斗换星移──( ) 孔雀收屏──( ) 正月初一──( )

展翅凌空──( ) 爆竹除旧──( ) 元前明后──( )

四、约定俗成(把下面歇后语补充完整)

1、手机不可以掉到马桶里——( ) 3、老鼠指路——( )

2、蜜蜂停在日历上——( ) 5、无头苍蝇──( )

4、下雨天出日头──( ) 7、六月天穿皮袍——( )

6、杀鸡取蛋──( ) 8、苦瓜拌黄连──( )

五、耳熟能详(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一张一弛, 。2、清水出芙蓉,

3、绳锯木断, 。4、绿树村边合,

5、海上升明月, 。6、大漠孤烟直,

7、近乡情更怯, 。8、同是天涯沦落人,

9、露从今夜白, 。10、天生我材必有用,

11、凡事预则立, 。12、葡萄美酒夜光杯,

13、三人行, 。14、东边日出西边雨,

15、本是同根生, 。16、粉身碎骨浑不怕,

六、博览群书(完成下面的填空。)

1、说到古诗,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诗”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大。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诗,宋____,元____, 明清____

2、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那么杜甫被称为_____。

3、《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等。

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大闹_____、真假_____。

5、《水浒》主要人物有:行者____,花和尚____,黑旋风____。

6、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____,第二名叫____,第三名____。

7、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____之年,三十岁为____之年,五十岁为____之年,六十岁为____之年,七十岁为____之年,一百岁为_____之年。

8、四大美女“沉鱼”指____,“落雁”指_____,“闭月”指_____,“羞花”指_____。【焚书坑儒造句】

9、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趣味练习题二

一、弦外有音(同音不同字,真有趣。我来填一填。)

lù 公( ) ( )水 迷( ) ( )地

kè ( )苦 ( )桌 ( )人 ( )服

二、千锤百炼(趣味成语填空。)

1、在括号填入动物名,就能构成成语啦!

金( )报晓 ( )不停蹄 ( )目寸光

生( )活虎 对( )弹琴 守株待( )

2、在括号里填入人体名称,也能构成成语呀!

( )疾( )快 垂( )丧气 ( )瞪( )呆

震( )欲 聋 侧( )倾听 赞不绝( )

三、约定俗成。

1、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用词造句很讲究,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 )里)

请教 打扰 恭候 劳驾 拜托 失陪 久违 留步

(1)麻烦别人用( ) (2)等候客人用( ) (3) 好久不见用( )

(4)请人帮忙用( ) (5)托人办事用( ) (6) 请人不要送用( )

(7) 中途先走用( )

2、我的词汇量丰富,我能在( )中填上表示“看”的不同的词。)8分

( )五星红旗 ( )荷花

去医院( )病人 抬头( )星空

3、把节日名称和相应的活动用线连起来。6分

端午节 登高、喝菊花酒

元宵节 赛龙舟、包粽子

重阳节 闹龙灯、猜灯谜

春节 赏月,吃团圆饼

清明节 春游踏青、放风筝

中秋节 守岁、倒贴“福”字

4、歇后语填空。 8分

孔夫子搬家——( ) 千里送鹅毛--------( 骑驴看唱本-------( ) 肉包子打狗-------( 门缝里看人-------( ) 赶鸭子上架-------( 十五个吊桶打水——( ) 黄鼠狼给鸡拜年——(

四、独具慧眼(我能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

) ) ) )

1、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是( )

A、马大哈 B、不倒翁 C、糊涂虫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 )

A、梅花 B、梨花 C、荷花 D、桃花

3、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4、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 ( )

A、甲:地上真湿 B、乙:地上的水真多 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5、“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 )风景区。

A、黄山 B、华山 C、庐山 D、峨眉山

7、“卧薪尝胆”说的是( )

A、夫差 B、勾践 C、管仲

8、下列词语中,只有( )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

A、俯视 B、环视 C、轻视 D、监视

五、博览群书(下面的描述中我就知道相应故事的名称。)

1、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凄惨地冻死在街头。

( )

2、他是一位愚蠢的皇帝,不愿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却被骗子摆布得没穿衣服

上街,还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 ( )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 )

六、倒背如流(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

1、竹外桃花三两枝, 。 2、等闲识得东风面, 。

3、 ,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两个黄鹂鸣翠柳, 。

5、 ,春风花草香。 6、路人借问遥招手, 。

7、谁言寸草心, 。

七、指点迷津(来猜一猜下面的谜语。) 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 )

2、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 )

3、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 )

4、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 )

5、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打一生活用具) ( )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三

一、在括号里填写特色成语:

最大的响声( ) 最大的手掌( ) 最吝啬的人( )

二、数字猜谜语(成语):

1. 12345609( ) 2. 1256789( ) 3. 1+2+3( )

4. 333555( ) 5. 3.5( ) 6. 9寸+1寸=1尺( )

三、依照例句,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一块建筑的砖石。

友谊说:——————————————————————-。

奋斗说: ——————————————————————。

勤劳说: ——————————————————————。

困难说: ——————————————————————。

挫折说: ——————————————————————。

四、填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 ________ 水上的浮萍: ______

木匠戴木枷: ______ 月亮里的桂树: ______ 猪血煮豆腐: ______

五、以诗句做谜面,各猜一成语:

危楼高百尺。(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六、请写出下列成语主角名:

惊弓之鸟-------- 焚书坑儒 ---------

闻鸡起舞 -------

七、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 )借荆州——

( )进曹营——

( )打宋江——

( )照镜子——

千句文:造句
焚书坑儒造句 第五篇

1

根是伟大的,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物不能没有根,人类与根共生存。

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是我们后代敬仰的楷模,学习的典范.

人生在世,如江河行地,不可能直奔向前,直通大海,必然要弯弯曲曲,七拐八扭,依据地势形貌而行,方能通畅流动,...

不懂得品味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阔绮丽,则人生的乐趣减半,

从古至今,这断崖寂然壁立亿万斯年。只有他在这里感受到了诗意。

这是亿万斯年天地的造化,是地壳变迁的必然。

它以其强烈的政治影响和艺术感染力必将亿万斯年传诵下去。

石头坚硬如铁,何等古老,何等久远,或许盘古开天时就有了石,所以石头记录着历史的沉浮,记录着地球的变迁。...

宇宙洪荒寂静无声,只有莲花缓缓绽放。

来自宇宙洪荒的太阳和土壤、月亮和清泉, 穿透了时空, 将祖先的遗韵播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吃饭的时候皱著眉头像是在思考一道有关宇宙洪荒的哲学难题。

浩浩汤汤 :世界的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必须跟上它的步伐,才不至于落后,而屹立于民族之林。

:浩浩汤汤的长江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

望着这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水,他的心里不禁一荡,“

忠义之魂与虎门波涛卷在一起,日夜不息,浩浩汤汤,震天撼地……

浩浩汤汤嘉陵江 悠悠扬扬渠河水

黄鹤楼面临浩浩汤汤的长江,景物壮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民主的旗帜浩浩汤汤,顺之者昌

她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常常被唐诗宋词中,对自然景观虚无缥缈的勾画和对人物内心世界荡气回肠的描写所陶醉

有的诗句往往因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因此千古传颂,经久不衰

待得这一曲荡气回肠、气势恢宏的近千人大合唱结束,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

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婉约的词风贯穿着淡淡的哀愁,那种荡气回肠的意境带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

唱老歌,神采飞扬,荡气回肠字正腔圆。

2、

思维是人猿揖别的重要标志。

浩瀚宇宙小,心胸宽阔大.

【焚书坑儒造句】

宇宙浩瀚真神秘,书海求知去寻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只是浩瀚宇宙的一颗尘埃,

如果你喜爱攀登雄峻的高山,那么,一幅喜马拉雅或富士山的摄影,必然会使你凝目注视,那吉光如银的峰顶,更使你的遐思如苍茫银河;

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斗转星移,日子在谈笑间悄悄地溜走。

随着斗转星移,历经岁月历炼,年逾八旬的王志军老人,竟写出了一篇篇革命回忆录... 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它不会因为天下处于唐尧盛世而特意存在下去,也绝不会因为出了桀这样的坏人而中止运行。 寒来暑往又一年,最近天气越发变冷了,第一场雪已经下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图书馆里的书可真是包罗万象,什么种类的都有

在自然保护区内,一路饱览自然造化鬼斧神功之奇观

我们的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有何空间。

层峦叠嶂云雾重重,阳光漫漫白云朵朵

天下大乱之际,英雄豪杰振臂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这里长林丰草,无边无际,是一个荒蛮之地

这个老人虽然压着脚步过来,可还是感觉到此老虎视鹰扬,身上带一股说不出的彪悍之气,老当益壮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竟都显得略有不足。

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格令人敬佩。

年轻人雄心勃勃,勇于冲锋冒险,不主故常,不怕失败。

他历尽沧桑从美国回来了,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质勘探队员幕天席地,义无反顾。

如果我们的祖先不造宫室,我们至今仍不免穴居野处,任凭风雨吹打。

公园有条黄色土狗出没无常,连伤数人。

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

爸爸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就是要给我们安定的生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古人用钻木取火的方法采集火种

6、1

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中国诸子百家的论文,是语言大师的杰作,值得学习借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去琢磨怎样把作文写好,怎样遣词造句,好的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蓬勃生气,爱她的百花竞放。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了口语,也加深了理解。

今年的超级女生比赛真是精彩纷呈,选手们在舞台上是千姿百态,各显其能。

儒家学说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

各式各样的商品异彩纷呈,让我不知该选择哪个。

百家争鸣使中国的思想得到极大的开放。

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教授下海经商,越来越像商人。

在辩论中,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君子做事遵循中庸之道,能够时时处处做得恰到好处。

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

目前,大家都认识到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但就学好英语的关键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关键是英语语法,有人说关键是单词。

6、2

生命就像水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化成雨露来泽被苍生。

李先生虽饱读诗书,但却深藏若虚,从不在人前卖弄。

我们要勇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不能独善其身。

经过这么多年生活的磨炼,他已经从当年那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变成了和光同尘的老年人。

老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他平日看起来很呆笨,却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手工作品,真是个大巧若拙的人。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即便不能清心寡欲,起码也能做到遇事心平气和。

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追求人内心世界的宁静,是许多城市人的梦想。

你不能这么快就断定他不能成功,因为大器晚成的例子太多了。

9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举造成了那一时期中国文化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新上任的市长办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把积累多年的事情处理清楚了。

他回忆自己一生为了整顿乾坤,呕尽一腔热血,感到无愧于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条几乎前无古人的道路要想走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以席卷八荒之势南下,结果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而归。 从善如流容易成功,师心自用容易失败。

在当今的法治社会里,如果还有指鹿为马这样的故事重演,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他平时不讲民主,做事情常常是独断专行。

贪官利令智昏,为个人升官发财而牺牲民众的利益。

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阿谀奉承、挑拨离间是他的拿手好戏。

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兴“文字狱”,一时间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走到湖口瀑布边,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水飞泻而下。

万里长城这一横亘古今的千年屏障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统治者任意欺压百姓,使得民怨沸腾,人民纷纷起来反抗。

这个家伙非常卑鄙,就爱使用挑拨是非、借刀杀人的手段。

你一个人出门在外,与人相处要多留一个心眼,谨防那些包藏祸心的人。

赵高采用指鹿为马的办法来测试群臣,达到铲除异己的目的。

那时候,军阀fá连年混战,国家内忧外患,生灵涂炭,物产尽毁,真令人不堪回首。

2015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焚书坑儒造句 第六篇

反思一: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举措,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 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以情境为切入口,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运用信息理解秦始皇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本课有三大环节,一、“秦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二、“秦始皇解难题”,巩固统治;三、“秦始皇功与过”,评价秦始皇。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统一采取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评价有机串联起来。线索较为清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前面两个环节处理较好,尤其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举措。创设情境、运用史料,解决疑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疑问的能力。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出现一些闪光之处。比如: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措施,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说明此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及目的。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具体的史实。而在第三环节,评价秦始皇。由于自身未能较好地把握学情,未能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评价历史人物,只是较浅地讲述了一下。类似于蜻蜓点水,是本课教学的败笔之处。 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运用历史资料,还原历史本色。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教学过程中,甚至将一些较难的文言文资料翻译成白话文,既不改变历史的史实,也做到了让学生读得懂、看得明白。如“楚国商人的商旅历程”,就引出“驰道、车轨、语言、文字、货币、”等一系列信息,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层层探究疑难,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以四大情境,贯穿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举措,令学生身如其境,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与思考的多样性。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比如教学过程中,度量衡现在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创造美好的明天。

通过此次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到教学要正确把握好教学信息,重点是准确把握学情,正确选好信息,并运用好信息。

总得来说:历史课少不了材料的运用,精选材料,用好材料,很关键。

反思二: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高

我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首先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二、通过情景假设法, 让学生感受历史,参与课堂

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如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这一内容.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又如焚书坑儒,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放映课前搜集的“焚书”“坑儒”有关的影象资料,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分组讨论: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件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秦刚刚统一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我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四、本课结尾部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反思三: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1、我对学生的活动组织不够到位,缺乏对课堂的随机应变的驾驭能力。例如我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原因时,分析到秦国地理位置,指出在西部时,当时学生在课堂中抛出一个问题,西部这么落后,为什么秦国经济却如发达呢?我就以屯田制来回答。同时,有一位学生提到秦国交通还发达,没有路障,四通八达方面来分析,而我没有加以点拔引导,还有分析中央集权时,讲到地方实行郡县制,我以秦朝开始确立,混淆秦朝和秦国的区分,导致学生知识性错误,缺乏科学性。

2、上课节奏上掌握得不是很到位。我原来在讲到难点,落实重点方面原本打算让学生写秦始皇墓志铭,这里睡着一位...........

以此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但是很可惜时间不够,快下课了,我就把这个环节草率处理。所以我只是把评价历史人物的粗略理了一遍,没让学生消化。

3、要大胆地处理课件中不紧凑的教学材料,这样导致教学时间拖长,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本人教学统一货币时,牵强地把“货币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问题放入教学,导致拖长时间,影响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无定法,但我们要关注生活,驾驭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进度,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愉快中健康成长,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进步。虽然我这次上课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但是比以前所上的课来讲还是有进步的。我开始在上课想灵活安排课上的内容了。但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灵活起来的。同时,我还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更精彩。

反思四: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和对“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

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同时也为了让突破对秦始皇评价的难点,同学结合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环节分设为三个层次,即:第一环节是“千古一帝打江山”,第二环节是“千古一帝解难题”,第三环节是“千古一帝功过谈”。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一统的措施,包括对秦始皇历史人物的评价都串起来了。线索很清晰。先分析秦灭六车的原因和讲解秦统一的简单经过;然后展示秦统一后的疆域四个端点,找出秦朝疆域的四个端点以及当时秦朝的人口数量,说明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而引出如此广博的疆域秦始皇如何去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即进入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运用历史材料,还原历史本色。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让学生自然得出历史结论,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大量史料,同时教给学生读史料的方法,并把一些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关键之处给予点拨。如:对于秦统一的原因的分析,给出材料: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民有,各地的交往增多,联系加强,已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语)的局面;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和平;各国改革在程度上虽有差异,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了统一天下的主张。得出“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语)。商鞅主持的深刻全面有成效的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战国后期,秦国政治上占有优势,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军队强锐天下无敌。得出“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跃成为强国”;秦王政不仅有“得志于天下”的抱负,并且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得出“秦王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等。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历史。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怎么做才能巩固统一呢?千古一帝——秦始皇有五个难题,我们能不能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出示五个难题,分小组探究,同时告诉学生任务是:怎么办?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影响?

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同时更加深了秦统一措施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完成秦统一措施教学后,联系实际,想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到的、用到的还有哪些?从中体会会秦虽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总的来说,历史课少不了材料的运用,但切勿滥用,应根据学情,精选材料,用好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75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