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壮观,用什么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一篇

1、我认真阅读《观潮》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 mè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 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 ),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 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划去文中不正确的音节。

3、“鼎”可查音序 ;还可先查部首 ,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1)古代煮东西的器物;(2)盛大;(3)正为、正在。“鼎沸”的“鼎”应取第 种解释。

4、短文从 、 、 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5、按照时间顺序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是 、 。

(1)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 。

(2)第二层写江潮刚来时的特点是 。

1、我认真阅读《观潮》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 mè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 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 ),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 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划去文中不正确的音节。

3、“鼎”可查音序 ;还可先查部首 ,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1)古代煮东西的器物;(2)盛大;(3)正为、正在。“鼎沸”的“鼎”应取第 种解释。

4、短文从 、 、 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5、按照时间顺序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是 、 。

(1)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 。

(2)第二层写江潮刚来时的特点是 。

5、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看钱塘江大潮______。

①所看到的景象。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景象和所听到的声音。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时,只按照从 到 的顺序观察的。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 ,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 。写得有声有色, 生动形象。

(2)作者观察细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变化过程。描写听到的声音变化顺序是: 从远处传来 ,好像 ;过了一会儿,响声 ; 浪潮越来越近时, , 。

(3)描写看到的景象的变化顺序是: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那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再近些, , ;浪潮越来越近, , 。

(4)我还从 、 、 这三个词语体会到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7、找出短文中四个字的词语。 、 、 、 、 、 、

8、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5、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看钱塘江大潮______。

①所看到的景象。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景象和所听到的声音。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时,只按照从 到 的顺序观察的。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 ,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 。写得有声有色, 生动形象。

(2)作者观察细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变化过程。描写听到的声音变化顺序是: 从远处传来 ,好像 ;过了一会儿,响声 ; 浪潮越来越近时, , 。

(3)描写看到的景象的变化顺序是: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那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再近些, , ;浪潮越来越近, , 。

(4)我还从 、 、 这三个词语体会到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7、找出短文中四个字的词语。 、 、 、 、 、 、

8、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第一单元资料

一、听写过关P17“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词语。

二、背诵并默写P19“日积月累”。

三、背诵课文:K1全文、K2第三自然段;K3第7、8、12、13自然段,K4全文。

四、记住下列词语意思: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咫尺为邻:形容相距很近,就像邻居一样。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不可计数:数,查点数目。多得无法去查点数目。

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五、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观潮》

(1)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时,只按照从 远 到 近 的顺序观察的。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 形态 ,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 声音 。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

(2)作者观察细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变化过程。描写听到的声音变化顺序是: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好像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浪潮越来越近时,那声音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潮头奔腾西去,江面上依旧 风号浪吼。

★文中描写潮水声音的四字词语有: 闷雷滚动 , 山崩地裂 , 风号浪吼。

(3)描写看到的景象的变化顺序是: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 ;那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 变粗 , 横贯江面 ;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文中描写潮水气势雄伟的四字词语有: 横贯江面 ,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漫

天卷地 。

(4)我还从人山人海 、 昂首东望 、 人声鼎沸 这三个词语体会到观潮人的期盼和惊喜之情。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 与世界最深最长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咫尺为邻,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默写课文第三自然段。

3、《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 巴金 的作品。

榕树的枝干不可计数: (课文第7自然段)

榕树的叶子十分茂盛: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榕树叶子颜色真美: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树上的鸟可真多呀: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多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欢快__ 。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 一棵大榕树。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鸟生活真正的乐园。

4、《火烧云》【形容壮观,用什么】

《火烧云》一文写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

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会写):紫檀色、葡萄灰、茄子紫、百合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

★近义词: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反义词:咫尺──(天涯) 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要求:家长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逐题过关,包括课文背诵和句子默写和填空。 过关等级:(A B C ) 家长签字: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bǎo lěi diāo kè gōng diàn pán xuán zhì huì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

几( )乎 jī jǐ 画舫( ) fāng fǎng 堤( )岸 dī tí 数( )不清 shǔ shù

三、把下列词句补充完整。 (6分)

立足文本语言 学习巧妙表达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二篇

立足文本语言 学习巧妙表达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从“怎样表达”的角度入手,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写具体、写生动的,重点学习“观察+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从“怎样表达”的角度入手,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写具体、写生动的,重点学习“观察+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找准切入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秦兵马俑——————

预设:秦兵马俑的位置、地位;关于兵马俑特点的词语,(当学生说到“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几个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词语时,相机出示)。

2、把“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个关键词连起来,引出第三自然段:

【形容壮观,用什么】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规模宏大;一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你知道文章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这两个特点吗?

第2节:规模宏大

第4—10节: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结合上下文体会第3节过渡段的作用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强调“以学定教”,教给学生未知的,而且是通过学习所能及的,既不降低标准,也不拔高要求。本环节通过“复

习”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准教学起点,而且能够把握学生个体的学情,为自主学习活动中的分类分层次指导奠定基础。同时,复习时由关键词引出文章的第3自然段,找准这个切入点,学习时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研读兵马俑特点,体会写作方法

(一)、明确任务,自主学习

1、出示自主学习任务单:

(1)第2自然段: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关键词句,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②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规模宏大”写具体的。

(2)第4—9自然段:

①默读4—9自然段,用“△”标出兵马俑的名称;

②画出能体现兵马俑个性特点的词句,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兵马俑重点研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其个性特点;

③你能发现什么写作小窍门吗?

(3)第10自然段:

第10节具体写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神态,你能发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神态各异”写具体、写生动的吗?

(4)你在阅读中还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自主学习,圈画批注。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一种任务驱动,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才会主动展开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基于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此处分四部分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有梯度、有难度,而且有情境,能够有效地从目标、内容、方法等层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按照任务单的提示自主先学,解决问题,同时记下疑难或提出新的问题,真正学进去。学生能自学解决的问题,不交小组讨论,更不需要教师的讲解,既节省时间,不做“无用功”,同时也能促进学

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交流讨论,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兵教兵”实施互助教学,教与被教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小组讨论更是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组内存在的共性问题。能讨论解决的教师不急于“揭秘”,让同学之间合作解决。】

(三)全班交流,点拨提升

板块一:紧扣“规模宏大”,体会写法

1、各小组抓住关键词句汇报“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第(1)个问题,组际间互相补充;

2、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作比较”的妙处,重点指导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导读重点句子:站在高处鸟瞰——

3、小结写法,让学生记在书上。

板块二:交流“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学习表达

1、交流“类型众多”

(1)小组汇报兵马俑的类型,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初步认识兵马俑的形象;

(2)指导学生将兵马俑分成两类:兵俑、马俑;

①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②再看兵勇中,先写的又是什么,猜猜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先写人,再写马,写人时,又先写将,后写兵,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呢?

(板书:有条理)

(给学生渗透两点:一是作者表达的顺序性;二是这样的排序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等级森严,有尊有卑,给学生适切渗透历史文化。)

2、交流“个性鲜明”

(1)小组交流、研究“将军俑”表达,互相补充,共同探讨;

(2)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点拨写作技巧;

要点:从外貌、动作、神态等几方面描写(写实)

四字词语及成语的运用,句式整齐

展开想象(虚)(板书:联想)

板书:虚实结合

【如果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可带着学生一起来边读书边研究,关键处停一停,共同讨论,教给孩子不会的,也让孩子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3)指导朗读;

(4)总结写法。

3、小组再交流,准备汇报

(1)点拨:作者用“外貌、动作、神态+联想的方法”把将军俑写得栩栩如生,其实其他兵马俑的描写也用到了这些方法,只是有的全用了,有了只用了其中的一两个;

(2)组内再交流其他兵马俑的表达技巧及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出示汇总表格,先了解其个性特点,修正;再观察中间的“写法”一栏,结合4—9节的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板书:有详略)

【本环节主要体现“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同时,组际间互相补充,互教互议,并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解决小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到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的引导者,适时介入、适切引导,促进课堂学习不断深入,真正实现为了“不教”

而“教”。】

板块三:研读“神态各异”,读写结合

1、小组汇报第10节写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神态,教师质疑:这里写的都是看到的吗?

2、画出“想到的”内容

3、渗透写作方法:写事物时加上适当的联想,会更生动、更逼真。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好像”、“仿佛”一类的词引出来,这是个很重要的标志。

4、比较体会

(1)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要实实在在看到的,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

【形容壮观,用什么】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有的凝视远方„„

去掉联想部分,读一读,简洁了是不是更好?

(2)比较朗读,体会加上“好像”部分好在何处?

(3)指导朗读

(4)变化句子搭配,引导体会“观察和想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4、抓住“„„”指导学生续写

(1)秦兵马俑是“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每个俑都不相同,就是——神态各异!仔细观察,接过作者的笔,选择写:

第一组:

它们有的虎视眈眈,十分严肃,好像-------------------------。 有的喜笑颜开,神采飞扬,好像-----------------------------。 第二组:

有的-------------,---------------,---------------------。

(两组内容难度不一,学生选择写,既体现分层教学,也能够面向全体。)

(2)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齐读: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5、运用“观察+联想”的写作手法给“徐悲鸿奔马图”配上一段生动的文字。 徐悲鸿笔下的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扬起四蹄,好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有的---------------,好像-----------------„„

【此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联想”的写作方法,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能力未及点,所以要重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理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写景)体会:我感受到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是那么壮观,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观潮》

一、《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二、观潮:课文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本文记叙的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思路

1.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潮来时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声音)、(样子)、(气势)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3.钱塘江大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因为(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四、修辞一点通: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巧用了拟人,“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钱塘江大潮到来是奔腾咆哮的形态与声音描绘得形象而具

体!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约等于3.33米。作者巧用了数字,并把水浪比作“水墙”,让我们感受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写得太生动了!

五、课内阅读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 mâ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juàn juǎn)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 hào)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zhànɡ zhǎnɡ)了两丈来高了。

(1)把语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语音划掉,并用正确的读音再组词。

闷( ) 卷( ) 号( ) 涨(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 ) 地动山摇( )

(3)用“____”画出用比喻手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情状和声威的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三个自然段是按由_ __及_ __的顺序观察的,潮水开始像__ _,再近些就成了____________,更近些又像是______ _ ,由此可以看出钱塘潮_______________。所以,它自古以来被称为 。

(5)“山崩地裂”在这里是用来描写声音的,除此之外,文中还有更多词语是描写声音的,如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这里用“犹如”打比方,是潮来时那种壮观的画面更加真实可感。请试着用“犹如”写一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如此壮观的大潮,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二、《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了堪称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三、雅鲁藏布大峡谷: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大”这一特点的描写,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为人们展示了大峡谷的壮丽与神奇,从而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文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是神奇、壮观、美丽的雅鲁藏布江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四、课内阅读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使人摸不透,没有办法揣摩、推测究竟是什么。(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

3.形容大峡谷的山非常的绝妙( )

(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峡谷的( )

A原始林海及生物的多样性 B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

(3)大峡谷的山的奇异表现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既有___________ 又有_____________,既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形容壮观,用什么】

(5)仿照划横线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大峡谷里的植物,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峡谷里的动物,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鸟的天堂》

一、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二、《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灭亡》《呐喊》,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1)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四、佳句品味: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们从“一株”大树的枝干就不计其数可以感受到榕树之大,它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有许多鸟在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这句话感受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4)“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们栖息、繁衍的生活乐园。”所以,在作者心中,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五、课文理解:

1.《鸟的天堂》一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而没看到(小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动作不一的鸟)。

2.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鸟的天堂是指的大榕树,把大榕树夸张成鸟的天堂,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见许许多多鸟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真像天堂一样)。

4.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①(大榕树给鸟提供了环境)②(农民们不许捉鸟)。

六、课内阅读题:

起初四周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树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á huà)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在文中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 “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_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 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

描写瀑布的词语和句子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四篇

描写瀑布的词语和句子

银瀑 巨瀑 直泻 飞流 奔泻 倾泻 倒泻 垂挂 飞溅 飞瀑 呼啸 轰鸣 飞迸 飞射 凌空飞瀑 倾泻飞瀑 如练飞瀑 溪流银瀑 巨瀑飞流 银河倒泻 珠帘倒挂 瀑布垂挂 瀑布高挂 高崖飞瀑

一道瀑布 一挂飞瀑 凌空飞下 白练垂空 白练飞流 水帘白瀑 凌空而下 腾空而下 飞腾而下 倾泻而下

直泻而下 飞流直下 一泻千尺 飞流直坠 声如奔雷 瀑声如雷 澎湃咆哮 珠花迸发 飞珠溅玉 如烟如雾

如雨如尘 如匹似练 形似匹练 悬空彩练 水花四溅 水花飞扬 喷烟吐雾 喷珠泻玉 乱珠碎玉 飞流泼洒

瀑布顺着刀劈一样直上直下的绝壁流下来,仿佛青龙吐涎,激起一朵朵水花,飞溅在山间。 瀑布直泻下来落在潭中,升起许多银白色的水柱,在空中形成了银白色的“礼花”,十分壮观。 瀑布飞快地冲下,像一匹银缎,又如一条轻纱,

风一吹,如烟似雾,水珠似一朵朵白梅,微雨似地落着。

瀑布的水流经风一吹,扬起无数水星,像浮起的轻烟缓缓上升,像涌出的薄雾笼罩在空中。 这美丽洁白的瀑布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地从山顶赤着小脚丫儿蹦跳着涌下来,一落地又四散地跑开了,像朵朵的白莲。 千尺珍珠瀑,四周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无比的水墨画。

来到瀑布前,只见水流从匕坠下,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在演奏一曲交响乐。

那瀑布从山顶上倾泻而下,仿佛美丽的白色绸缎,从山石之间飘落下来,撞在岩石上。便飞花碎玉般洒满山涧,如烟,如雾,如尘c 远看那曝布像一条洁白的玉带搭在那几米高的断崖上,几棵树在水流之上围成一个棚,仿佛是一座翡翠架起的仙桥。使人如人仙境。 它从17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直泻犀牛塘,激起无数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气势似万马奔腾,山崩海啸。

瀑布自200米的峭壁缺口骤然冲下,真像无数

条白龙抖动银须,狂奔着,怒吼着,喷云吐雾,扑人墨绿色的潭中。

远望滴水崖,山掩浮云,水笼流烟,崖顶时隐时现,那一条白练,如同云雾中飘落下来一般,不由得使人产生神秘的臆测。

精彩段落

那瀑布从天而降,飞流直下,仿佛一台天然的织布机在大山的怀抱中永不停息地转动,纺织出千丈白练。它是那么纤柔轻盈,美丽动人,悠悠地舒展于雄伟的天地之间。那如翠如玉的碧流,清澈得令人惊叹不已!

踩着水,继续向前走,一会儿,便听见“轰―轰―”连续不断的响声,又好像在下着瓢泼大雨。哦,瀑布?真好看,瀑布很宽;水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泻下来,飞溅起阵阵白色的雨雾。多么壮丽的景色,真叫人心旷神怡。

落雁潭中心,碧绿的潭水,深不见底。通天瀑从上面直冲下来,像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瀑流击在崖边的岩石上,溅起的水花随风飘散,像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花瓣。透过晶亮的瀑流,只见峭壁上的小松树、小草、小花,在飞流的沐浴之下格外清新。我本想划着小艇到

通天瀑着落的地方,去抚摸一下那光滑的峭壁,那绿绿的青苔,可没容我伸出手,小艇就被瀑布激起的一个浪头撞了回来。我抬起头,仰望瀑布的顶峰,好高啊!一条狭长、洁白如玉的瀑布从高空沿着陡峭的山壁倾泻下来,倾注到落雁潭里,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怪不得它有那么大的冲击力呢!

渐渐地走近了,便听得水声轰然。似有万千猛虎在翻腾咆哮。再看那白练,却多姿多彩:“石挑练破,化为点点玉珠飞溅;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飘浮。白练扎在山脚下,击起一片雪白的泡沫,如同一片繁盛的“梨花”。山岚,环绕着白练的周身,它们聚集着,变幻着,似乎竭力要掩盖这白练的多姿。

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着头望:瀑布,好壮观呀!水流从那吓人的石头缝里飞泻下来,令人惊心动魄。 及至来到壶口,我一下子被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放眼北望,只见那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摆尾,一

路抉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必得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那,争个你低我高。

清晨,在蒙蒙细雨中,我们乘坐的客轮航行在三峡之中的巫峡江面上。我冒雨站在甲板上仰头观望,只见那轻云笼罩着的两岸,奇峰挺拔,绝崖壁立,一条条喧声如雷的悬泉飞瀑,从万切峰顶上向巫峡倾泻而下,江面越狭窄险曲,水势越峻急咆哮,使人感到森然壮观之外,又有几分神秘而幽深的气氛。

这时,太阳光彩夺目,山腰弥漫着紫色的云气,在日光映照下,发出灿烂的色彩,瀑布挂在空中,闪着银光,从青黑色的山崖上奔泻喷涌而下。那流水声,像古代军中急雨般的号角鼓点,像海潮似的波涛汹涌。那溅珠飞玉,像飘带轩霞。我们任凭它溅洒在脸上、身上,颇觉精神爽快,其心境实难赘述。

乍看,瀑布像一匹白色的素绢,从壁立千切的悬崖直飘落下来,又像一条白龙直跃谷底,发出撼天动地的轰鸣,惊得脚下的泥土、身旁的绿叶都在簌簌抖动。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手

观潮答案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五篇

2008——2009年黄岐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 2课时 主备人:卓丽珊 审核人:

二、一词多义

观 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即使

观潮 (观看 )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尽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 自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从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全、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 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 方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势极雄豪 气势 方出神 正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成为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

三、词类活用。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

2、皆披发文身。文,名作动,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

这里作动词。

3、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作动,举。 .

四、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夸张)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引用)

C、吞天沃日(夸张)

五、古今异义

1 随波而逝:逝 古义:去,往 今义:消逝

2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 古义:一人一马 今义:骑马 3 虽席地不容闲也 容 古义:许,使 今义:容易,容纳

七、课文理解:

1、朗读第一段。

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②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两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开头作用是先声夺人,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结尾作用是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5)、这一段写海潮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由远及近

2、朗读第二段

①这一段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②作者得如何对水军演习的场面进行描写的?

(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3、学生齐读第三段。

①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4、师生共同朗读第四段。

①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观潮人数之多)

②文章内容是写钱塘海潮的,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5、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写出了钱塘海潮的雄伟壮观,还写了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观潮人之多等等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写的是观潮,却为什么要写除了海潮以外的诸多内容呢?

(明确: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6、海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全文翻译: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十多里的地方里,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路上堵满了车马,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常贵上一倍,而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描写场面壮观的成语大全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六篇

1、旌旗蔽空: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2、江翻海倒: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3、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4、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5、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6、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7、枪声刀影: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8、鼓角齐鸣: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9、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10、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1、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2、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13、门庭若市: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4、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15、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16、摧枯拉朽: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17、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18、蔚为壮观:蔚:盛大;壮观:壮丽。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

19、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20、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21、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2、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23、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4、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5、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26、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27、翻江倒海: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28、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29、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30、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31、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32、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3、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34、飞流直下:飞流:指瀑布;直下:垂直泻下。瀑布垂直泻下。形容瀑布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

35、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6、翻江搅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37、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38、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形容壮观,用什么】

39、汪洋大海: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40、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41、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42、踵趾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43、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44、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45、铺张浪费: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46、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47、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48、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49、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50、钢筋铁骨: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51、人头攒动: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52、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53、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形容场面壮观的成语大全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七篇

1、鹰击长空:指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形容壮观,用什么】

2、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3、雾惨云愁: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4、旌旗蔽空: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5、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6、飞流直下:飞流:指瀑布;直下:垂直泻下。瀑布垂直泻下。形容瀑布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

7、蔚为壮观:蔚:盛大;壮观:壮丽。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

8、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9、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10、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1、气壮胆粗: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12、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3、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14、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15、气壮河山: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16、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

17、阵马风樯: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18、人头攒动: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19、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20、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1、壮气凌云: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22、三班六房: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23、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24、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25、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26、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7、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28、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描写山河壮丽的成语大全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八篇

1、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4、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5、幅员辽阔:指疆域辽阔。

6、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7、大好河山: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8、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9、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10、山川表里: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11、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12、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13、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14、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15、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16、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17、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18、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9、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20、万里河山:河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21、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写景成语大全
形容壮观,用什么 第九篇

1、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2、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3、峰峦雄伟:山峰壮观,雄伟。

4、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5、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

6、重山复水: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7、花繁叶茂:花朵繁多,叶子茂盛,美丽。

8、枕山臂江:谓依山傍水。

9、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0、月黑风高: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11、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2、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3、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14、月白风清: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15、突兀森郁:形容美丽的森林,香郁美丽。

16、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7、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1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19、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20、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21、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22、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

23、侔色揣称:侔:相等;揣:估量;称:好。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

24、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25、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26、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7、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山有水,风景秀丽。

28、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9、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30、山清水秀:山美,水秀丽。

31、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

32、仙山琼阁: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3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4、绿树红花:绿的树,红的花很美。

35、重山复岭:谓山峦重迭层接。

36、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37、春和景明:形容风景鲜明艳丽。

38、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9、青山绿水:青的山,绿的水,泛称美好山河。

40、奇峰罗列:形容山,奇形怪状,罗列在这。

41、色彩明丽:许多的美丽颜色,非常明丽,好看。

42、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43、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44、蜿蜒无尽:形容没有尽头的景物。

45、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4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7、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48、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49、童山濯濯: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50、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1、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52、波澜壮阔:形容大海壮观,一望无际。

53、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54、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55、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56、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57、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58、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76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