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五年级】
从三毛看人类的流浪冒险情结
关键字:三毛 流浪 迁徙 民族性 活力 放逐 寻找
摘要: 有感于三毛的决绝,我对人类的流浪情怀做了些思考,对东西方的民族性做了下比较。
最初读三毛的作品是在小学五年级吧,与三毛的相遇倒也算是机缘巧合。记得当时我在学校附近的书店里找书,忽然被一本上面写有三毛两字的挺厚的书吸引住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因为从小就看过电视剧版的三毛流浪记所以就毫不犹豫的将这本书从书架上取了下来心里还美滋滋的。等到回家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这时才发现此三毛非彼三毛也。失望之余还是耐着性子读了下去,这时候才知道三毛是台湾的一个有名的女作家,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看的那本书里收录的是《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都是三毛最出名的作品。作品里描写的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尤其对小孩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就这样误打误撞我开始了解三毛,喜欢三毛模仿三毛成为三毛迷。
三毛是早熟的,这个五岁半就开始读《红楼梦》的女孩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她与别的女孩子不同她不要洋娃娃不要花衣服,只要能让她自己呆着静静地看书就行了;从小她就个性独立张扬而显得叛逆,他父亲陈嗣庆 曾谈道:“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三毛 因她的性格因素和过早成熟,少了少女的单纯多了忧郁和多愁善感; 少了循规蹈矩多了玩世不恭;少了束手束脚多了放浪形骸、自由不羁。她自己曾经说过:“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
三毛是勇敢的,她身上有波西米亚吉普赛人的特质。她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决绝地走向远方踏上旅途,而真正让大众所熟知她的还是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她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遥不可及的撒哈拉沙漠、英俊多
情的异国潜水青年、灼热艳阳下的奇异之旅、率真女作家的大悲大喜……我们被一阵无比清新而有力的风裹挟,也想随之追逐自己的梦想。三毛身上寄托了了我们太多的梦,她斜斜从笔端流溢出来浪漫、敏感的文字,其中更是饱含了对人性、自我、放逐的歌颂,那决不是小女人的呢喃私语、感时伤怀,而是抒发着“万水千山走遍”的大美与感悟。她的母亲缪进兰曾说过:“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
她自己给自己取得英文名字是Echo, echo是希腊神话中的仙女长得很漂亮, 宙斯觊觎她的美貌,多看了几眼,结果被他老婆 赫拉发现,赫拉大吃醋,诅咒echo从此echo不能说话,只能不断的重复别人的话语...可怜的echo,后来被用来当回声的意思. 她这一生只能说别人说过的话,所以以后她无法向她爱的男人表达爱意。三毛取这个英文名字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与最相爱的人阴阳相隔,无法再表达爱意。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早晨七点钟,台湾台北士林区荣民总医院早班查房,三毛不在病床,医护人员查看房内浴厕,发现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经气绝身亡。
以非常的手段离开人世,对于真正的作家而言更不是一件不可以理解的事情。如果死比活更有尊严和意义,离开未尝不是一件更好的选择。她自己也曾说过:“假如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这对于我,将是一种幸福。“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探讨三毛之死,三毛个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流浪,我想以三毛为切入点来思考整个人类都具有的流浪情结。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流浪情结,男人们就幻想像一名侠客或单身或与马或与知己或有武功或无武功去浪迹天涯,或持一柄利剑闯荡所谓江湖,途中打抱不平拔刀相助饮酒作乐,一展少年之万丈豪情 。女人们的幻想则大多脱不了爱情两字,因为女子毕竟是柔弱的是细腻的是感性的,需要的是风华雪云的浪漫。
我想当每个人想到去流浪的时候都是艺术家。来去自由,无影无踪,逍遥自在,放逐天涯。胜似神仙。有一天,倒在路上,不能动了,就自生自灭,率性而为,随性而去。青山处处,何必马革裹尸;黄土荡荡,无须寿终正寝。
关于人类的流浪情结,我想还是得从最初人作为动物开始。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对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们的大迁徙场面的悲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生命的力量与坚强还有面对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执着所深深折服。因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动物们需要随着这种季节的转换而迁徙,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虽然迁徙的途中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伤亡随时可能会发生,迁徙大军里有很大一部分将会殁与途中但还是义无反顾,纵使千难万险亦不能坐以待毙。能够顺利走完全程而活下来的便是强者。联想开来的话,动物时代或是原始社会在没有农业之前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靠天吃饭,人们根本不可能总是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他们需要不断变换生活的区域那是肯定是没有故乡的概念的飘到哪里那里就是家,就这样经历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百万年的迁徙生活,刀耕火种式的农业出现,可以半固定下来了,过起了定居生活。但当土地肥力下降后养活不了时还得迁徙。不断地迁徙和变换,迁徙已经渐渐的深入骨髓影响到了人类的基因,深深地烙下了印记。
这样大规模的固定的长途的迁徙常见于草原动物尤其是生活在热带草原上的动物们。而中华民族发源于气候温暖的中原,气候交替不很明显,植被又是森林,也有迁徙但规模要小旅途要短。
流浪冒险并不仅仅局限于陆地上可以拓展到海洋上。西方民族多是草原民族或是海洋民族,他们热衷于流浪冒险,热衷于对外征服。反观中华民族居于中原又最早产生耕作农业,最早过上定居生活,所以中国人很少迁徙,历史上也有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但多是由于战争或大的自然灾害,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人是不会挪窝的。由于这样的几万年几十万年的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性,西方人的狼性和中国人的羊性。
西方人从来就不是安分的民族,近代以来他们在陆地和海洋上的大获全胜是有原因的。每一次的流浪冒险都是对生命的一次考验,人只有在逆境中在考验中才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才能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途中将弱者淘汰,留下了强者,遵循的是适者生存的原则,这样就保持了生命血液的新鲜,保持了民族的活力与野性。
中国人当然也有流浪冒险的情结与渴望,只是中国人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磨灭了他的励气、勇气、豪气。也有蒙古人的横扫欧亚气吞玩里,但蒙古族并不能算是中原民族,而且在其入主中原之后就很快被同化了。
中国是农业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所以中国人是很安土重迁的再加上封建社会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所以中国人活动区域是很狭窄的,有很强的乡土观念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背井离乡的,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是中国人一生活动的写照。但迁徙的本能已经深入骨髓,是这几千几万年的固定生活是不可能压制得了的,只是形式上演变为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放逐。远离了迁徙途中的不测,没有了搏击死亡的壮美,习惯了安居乐业,中国人丧失了一部分勇气,害怕改变对死长生了恐惧,好死不如赖活着 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家庭观念,即使旅外多年也要叶落归根,死后要葬进祖坟。中国人这种恐惧才会有闭关锁国才会有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中国人显得很老实满足于现状,目光短浅,适应能力差。
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征服欲,因未知而产生的探索欲,寻找自我,冒险,挑战我相信人只有在新的陌生的环境中才能有所比较,才能静下心来自我剖析,解剖本民族性格。
中国人中敢于挑战传统敢于直面凶险旅途的人也是有的,像李白 的放浪形骸飘飘乎欲羽化成仙,像徐霞客遍访天下风光。余秋雨的行走则掺杂了太多的商业成分,所以发乎情则显得矫揉造作。但李白,徐霞客等但这样的人都被视为另类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而其他人呢要么压抑着自己的要么放不开舒适安逸的生活,要么囿于现实耽于行动,总之中国人有太多的理由安于斯,老于斯。 三毛的践行对我们是中鼓励也是催促,这个安逸了太久了的民族,是时候踏上征途了,在流浪中去寻找去发现。
以上所思所想纯属我个人观点,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流浪情节】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小结
论三毛作品的流浪情怀
【摘要】 三毛,这个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流浪的女子,对于她来说,流浪,既是三毛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流浪,是三毛灵魂的另一种栖息,是她创作的基本条件《撒哈拉故事》介绍了作者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的异域风情,在流浪中体验异于常人的生活。阅读《撒哈拉沙漠》感受作者三毛的流浪意识。
【关键词】 三毛:流浪 异国风情
三毛,这个出生于重庆,流浪异国十四年,最终逃不脱思想谋杀的性情女子,三毛的人生,似乎注定她将与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三毛有着必然的相似之处——流浪,三毛的作品,大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所见所闻的异国风土人情故事铺叙而成。生动的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以及在异国他乡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品读三毛,特别是她的《撒哈拉故事》,不仅仅是纯粹的记述异域生活的新奇和惊异,更是详细的呈现出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态度。表达了三毛独特的人生追求:流浪。在《沙漠中的饭店》(1)中三毛写道: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三毛曾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三毛又说过:“台湾是一次生命,沙漠又是一次生命,荷西的生是一场,荷西的死又是一场,”这是三毛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她对于生命独特的感受,这就注定了她对于生命独特的理解和抒发。在《三毛说三毛》中三毛也说过:“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我要自己很平凡,同时,我也连带表明我的口袋只有三毛钱。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坚定。在《妈妈的一封信》里我们可以得知撒哈拉沙漠不是常人能忍耐的地方:物质的匮乏,气候的骤变,体力上的透支,荒凉单调的沙漠婚姻,时刻都影响三毛的健康,你时时都在病中,你把这个偏远荒凉、简陋的小屋,布置成你们的王国。家中没有香槟,只好买豆浆代替庆祝,然而透过三毛的来信却感觉: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激情;并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向往。对她来说,流浪就是一种异于常人的幸福,是自由生命的体现。从此你打开了写作之门,一篇比一篇精彩,一篇比一篇生动。你把每个读者都引进了你的生活,你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左右,有笑也有泪。在《白手成家》刊出后,进入最高潮,任何地方都能听到谈到三毛何许人也。我们以你为荣,也分享了你的快乐。
【关键词】流浪中的栖息
三毛的另外一部作品《橄榄树》中写道:不要问我的故乡从哪来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这个个性与常人迥异的女子,她的行为也注定与常人背道而驰。常人眼中的幸福就是能够拥有一个爱自己爱人,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家,这就是幸福。她的幸福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房子,而是在流浪中实现自我价值,面对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三毛选择了逃离,她以这种自我放逐的方式逃避着尘世的孤独与凄苦。
性格的独特,情感的追寻和对自然的崇拜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三毛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意识,这种意识属于流浪者对心灵的自我放逐。三毛一改早期作品中的那种愁苦,而走向沙漠时光的温情与灿烂。 《撒哈拉故事》是三毛历经“艰辛”后的幸福时光。在沙漠的时光里,她找到了她人生的伴侣。与热恋她六年之久的伴侣荷西在当地法院公证结婚,三毛由此重生。此时的流浪对她来说,不再是流浪,而是一种人生的栖息。她以朴素自然的笔调给人们描绘出一片洋溢着异国风情的美丽沙漠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意。
三毛迷恋自然,她被自然的活力和灵性所吸引,广袤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属于她前世回忆的乡愁”,是她“多年来的梦中情人”,撒哈拉的荒凉、炎热、贫困,愚昧。但在三毛眼里,这有蔚蓝的天空,骆驼优雅的慢行,居民的淳朴以及未知的一切都更强烈的使她有了栖息的感受。三毛之所以能在撒哈拉生活下去,是她热爱这这片远离城市的喧嚣,给她心灵满足的沙漠。对她而言,沙漠就是心最好栖息的地方。
【关键词】流浪中感受异域风情
沙漠的流浪生活,给她带来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创作灵感,她的创作也达到了个人的高峰。在新婚初夜,男客们击鼓唱歌,调笑,公然用暴力夺取了一个小女孩的贞操。小女孩那又痛、又真、有无助的凄凉叫声显得那么无奈,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愤怒。她以朴素自然的笔调描写了洋溢着异国风情的人情世界。 《娃娃新娘》中的姑卡,初次见面的姑卡,梳着粗粗的辫子,穿着非洲大花的连衣长裙,赤足不用面纱,也不用布,把身体裹起来,声音清脆而活泼,俨然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姑卡父亲罕地告诉我姑卡十岁,半年多过去了,我跟罕地全家成了很好的朋友。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煮茶喝,有一天喝茶时,罕地突然告诉我说:“我女儿要结婚了,请你有便时告诉她。”最后我忍不住问罕地:“你不觉得姑卡还太小吗?她才十岁?”罕地不以为然的说:“小什么,我太太嫁给我时才八岁。”我想那是他们撒哈拉威的风俗,我不能用太主观的眼光去批评这件事情,所以也不再说话了。“请你对姑卡说,她还不知道。”姑卡的母亲又对我拜托了一次。姑卡跟我上课,第二天上完算术课,我把姑卡留下来生炭火煮茶喝,告诉姑卡:“告诉她,她要结婚了,时间是拉马丹过后十天。”她突然面带愁容,不语而去。又过一段时间,在镇上买东西,碰到姑卡的哥哥和另外一个青年,姑卡哥哥告诉我:姑卡的丈夫是阿布弟,罕地的老部下。我留
意了一下,阿布弟长得高大英俊,说话有礼,目光温和。我回去变告诉姑卡,阿布弟不错,年轻漂亮,她有点羞涩,已经接受这个事实了。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声音清脆而活泼”的小女孩,在还没有来得及懂得爱情的年龄就由父亲做主嫁给了从未谋面的丈夫。而这所谓的代价就是为娘家换回二十万。(二十万西币合台币十三万多。)我结婚时一只羊也没有为父母赚过。不到一个月,姑卡的装扮已经改变了,她的脚上已套上了镯子,头发开始盘上去,身体被涂上刺鼻的香味,混着常年不洗澡的怪味,令人觉得她的确是一个撒哈拉威女人了。那时姑卡已经很少出来了,拉马丹最后一日,我去姑卡房内看看,仍然只有一地的脏破席子。我问她结婚后带什么东西走,她说:她不走,要留下来住满六年。 我才明白:罕地为什么要那么多聘礼,原来女婿婚后是住岳父家的。这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姑卡没有洗澡啊,难道结婚前也不洗澡的吗?据说当地迎亲风俗是骑骆驼,放空枪,去帐篷中迎亲。现在吉普车代替了骆驼,喇叭代替了空枪,但是喧哗吵闹仍然是一样的。最气人的要算看迎亲了,阿布弟下了车,跟着一群年轻朋友冲进姑卡坐着的房间,也不向任何人打招呼,上去抓住姑卡的手臂硬往外拖。大家都在笑,只有姑卡低了头在挣扎。因为她很胖,阿布弟的朋友也上去帮忙拖她,这时她开始哭叫起来,我并不知她是真哭还是假哭,看见这批人如此粗暴的抓她,使人非常激动,我咬住下唇看这场闹剧如何收场,虽然我已经看得愤怒起来。这时姑卡已在门外了,突然姑卡伸手去抓阿布弟的脸,脸上出现好几道血痕,阿布弟也不示弱,他用手反扭姑卡的手指。这时四周都静下来了,只有姑卡的短促哭声在空中回响。他们一面打,姑卡一面被拖到车上去,我紧张极了。姑卡哥哥笑着对我说:“不要紧张,这时风俗,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才是好女子。”“既然要拼命打,不如不结婚。”我口中叹着气。“等一下入洞房,还得哭叫,你等着看好了,有趣的很。”实在是有趣,但我不喜欢这种结婚的方式。等阿布弟往姑卡房间走去时,我开始非常紧张,心里不知怎的不舒服。阿布弟拉开窗帘进去了很久,我一直垂着头坐在大厅里,不知过去了几个世纪,听见姑卡—“啊”一声如哭泣似地叫声,然后就没有声息了。虽然风俗要她叫,但是声音叫的是那么的痛,那么的真,那么的无助而悠长,我眼睛开始湿润起来。等到阿布弟拿着一块燃着血迹的白布走出房来时,他的朋友们开始呼叫。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写自己结婚过程的描写,通过对比,表明了当地代代相传的婚俗文化让女人没有权利去选择婚姻,选择丈夫,更不能去选择幸福以及做人的权利。这不仅是三毛对于自身幸福的审视,也是对当地人愚昧无知的控诉。
在《沙漠观浴记》里,三毛看到挂在这一块上面写着“泉”的屋子而好奇,而引发的一系列冒险刺激的事,把沙漠中令人心惊胆颤的场面和风土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她陪荷西去理发,因和理发师,荷西意见不同,她先走,沿着理发店后面的一条小路往镇外走,垃圾遍地,苍蝇成群。经过一间没有窗户的破房子,看见门边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泉”。因为在她的印象中,撒哈拉威人不洗澡,
她非常好奇。最初误会是看男人洗澡。她写道:我心里好奇,想垃圾堆上的屋子怎么会由泉水呢?于是我走到虚掩的木门边,将头伸进去看,大太阳下往屋里暗处看去,根本没有看见什么,就听到有人吃惊的叫起来—“啊„„啊„„”又同时嚷着阿拉伯语。我转身跑了几步,满头雾水,里面的人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怕我呢?这时里面一个穿着长袍的追出来,看我没有跑,冲上来想抓住我。他问:“你做什么,为什么偷看别人洗澡?”他气冲冲用西班牙责问道。“不知羞耻的女人,快走,嘘-嘘-”那个人像赶鸡一样赶我走,“嘘什么嘛,等一下”,我也大声回敬他。“喂,里面的人到底在做什么?”我问他,同时又往屋内走去,“洗澡,洗—澡,不要再去看了,”他口中又发出嘘声。“这里可以洗澡?”我好奇心大发。“是啦!”那个人不耐烦起来。“怎么洗?你们怎么洗?”我非常兴奋,头一次听说,撒哈拉威人也洗澡。他说:“你也可以洗,女人早晨八点到十二点,四十块钱。”后来为了了解撒哈拉威女人如何洗澡,满足她的好奇心(即使她之前已经在家里洗过澡了),她情愿花费四十元钱去了解。她又写道:第二天早晨,我抱着大毛巾,踏在厚厚的羊粪上,往“泉”走去,一路上气味很不好实在有点倒胃口。推门进去,看到老板娘,付了四十元,然后向室内张望,房间里除了乱七八糟丢着的绣铁皮桶外,没有什么东西,光线很不好。一个裸体女人出来拿了一个水桶又进去了。我问老板娘:“怎么洗?”我像个乡巴佬一样东张西望。老板娘拉着我的手进入了一个房间,小房间只有三四个榻榻米大,有几条铁丝横拉着,上面挂满了女人的内衣、裙子和包身体的不等。一股很浓的怪味冲进我的鼻子里,我屏住呼吸。老板娘让我脱衣服,我一声不响,脱下衣服,只剩比基尼游泳衣,同时把脱下的衣裳挂在铁丝上。“脱啊!”老板娘很粗暴的用手去拉我的小花布胸罩,又去拉拉我的裤子。“怎么洗是我的事。”我推开了她的手。“好,现在到外面去拿水桶。”我乖乖的出去拿了两个空水桶进来。“这边,开始洗。”她又推开一个门,这幢房子一节一节走进去,好似枕头面包一样。泉,终于出现了,沙漠里第一次看见地上冒出的水来,真是感动极了。它居然在一个房间里。那是一口深井,许多女人在井旁打水,嘻嘻哈哈的。我提着两只空水桶,像呆子一样望着她们。这批女人看见我这个穿衣服的人进去,大家都停住了,她们彼此望来望去,面露微笑,这些女人不太会讲西班牙语。一个女人走上来,替我打了一桶水,很善意的对我说:“这样,这样。”她将一大桶水从我头上倒下来,我赶紧用手擦了一下脸,另一桶水又淋下来,我连忙跑到墙角,口中说着:“谢谢!谢谢!”再也不敢领教了。“冷吗?”一个女人问我。我点点头,狼狈极了。她们又将下一扇门拉开,我被送到再里面一间去。一股热浪迎面扑上来,四周雾气茫茫,我什么也看不见,等了几秒钟,我勉强能看见四周的墙,我伸着手臂摸索着,走了两步,好似踏着人的腿,我弯下身子去看,才发觉这极小的的地上都坐了成排的女人,在对面的墙边,一个大水槽内正滚着冒泡泡的热水,雾气也是那里来的。这时房间的门被别人拉开了几分钟,空气凉下来,我也可以看得清楚些。这批女人身旁都有一两个水桶,里面盛满了凉的井水。房间内温度那样高,地被蒸的发烫,我的脚被烫【流浪情节】
的不停的动来动去,不知这些坐在地上的女人怎么受的了。“这边来坐,”一个墙角的裸女挪出地方给我。“我站着好了,谢谢!”看着那片如泥浆似地湿地,不是怕烫也是实在坐不下去。我看见每一个女人都用一片小石头蘸着水,在刮自己身体,每刮一下,身上就出现一条黑黑的浆汁似地污垢,她们不用肥皂,也不用水,要刮得全身的脏都送了,才用水冲。“四年了,四年我没有洗澡,住夏依麻,很远,很远的沙漠—”一个女人笑嘻嘻的对我说。“夏依麻”意思是帐篷。她对我说话时就不吸气。她将水桶举到头上冲下去,隔着雾气,我看见她冲下来的黑浆水慢慢淹过我清洁的光脚,我胃里一阵翻腾,咬住下唇站着不动。这个房间很小,没有窗,加上那一大槽水不停的冒热气,我觉得心跳加快,汗出如雨,加上屋内人多,混合着人的体臭,我好似要呕吐了似地。挪到湿湿的墙边去靠一下,才发觉这个墙上积了一层厚厚如鼻涕一样的滑滑的东西,我的背上被沾了一大片。我咬住牙,连忙用毛巾没命的擦背。一个女人已经刮得全身的黑浆都起来了,还没有冲掉,外面一间她的孩子哭了,她光身子跑出去,就将那几个月的婴儿抱进来,就坐在地上喂起奶来。她下巴、颈子、脸上、头发上留下来的污水流到胸部,孩子就顺着这些奶水吸着乳汁。我呆看着这恐怖肮脏透顶的景象,胃里又是一阵翻腾,没法子再忍下去,转身跑出这个房间。一直奔到最外面一间,走到到铁丝上拿衣服穿。“她们说你不洗澡,只是站着看,有什么好看?”老板娘饶有兴趣的问我。“看你们怎么洗澡,”我笑着回答。“你花了四十元就是来看看?”她睁大了眼睛。“不贵,很值得的。”“这儿是洗身体外面,里面也要洗。”她又说。“洗里面”她做了一个掏肠子的手势,我大吃一惊。“哪里洗?”请告诉我。“在海边,你去看,在波哈多海湾,搭了很多夏依麻,春天都要去那边住,洗七天。”为此,三毛的好奇心被再一次强烈的调动,于她做了更出格的举动:央求荷西带她看看里面是如何洗的,荷西沿着沙地前人的车开,直到海边,车子停在一个断崖边。蓝色的海水平静的流进一个半圆的海湾里。沙滩上搭了无数的帐篷,有男人、女人、小孩走来走去,看上去十分安详。不能下去,荷西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下面的人一定有他们秘密的路径。荷西把车内的大麻绳拿出来,绑在车上的保险杠上,再将一块大石头堆在车轮边卡住,等绑牢了,就将绳子丢到崖下去。荷西背着照相器材先下去,接着我也下去。落了地,荷西叫我不要出声,一看原来有三五个全裸的撒哈拉威女人在提海水。这些女人将水桶内的海水提到沙滩上,倒入一个很大的罐子内,这个罐子下面有一条皮带管可以通水。一个女人半躺在沙滩上,另外一个将皮带塞进她的体内,如同灌肠一样,同时将罐子提在手里,水经过管子流进她的肠子里。我推了一下荷西,指指远距离镜头,叫他装上去,他忘了拍照,看呆了。水流光了一个大罐子,旁边的女人又倒了一罐海水,继续去灌躺着的女人,三次灌下去,那个女人忍不住呻吟起来,接着又灌一大桶水,她开始尖叫起来,好似在忍受极大的痛苦。我在石块后面看的是心惊胆裂。这条皮管终于拉出来了,又插进另外一个女人的肚内清洗,而这边这个已经被灌足了水的女人,又被在口内灌水。据“泉”那个老板娘说,这样一天要洗内部三次,一共要洗七天才完毕,
每天一点流浪故事
一直想给自己前段时间的旅行写一个总结,可是苦于时间安排,很难抽出时间来好好思考,今天就当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吧!
介绍一下我自己吧,嘉兴那么小,可能有些人看到我会认识我,也可能你们想不到我会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总之,我只希望大家看看就好,也不要去打扰我的家人,问我就好,毕竟老人家可能都会有所担心,如今的我已经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生活,丰富强化自己,使自己能更好的生活!
曾经的我在扬州顺利毕业,在家里,人人都会说我学历高,说我有出息,就这样一点点的被抬的越来越高,但和我自己所希望的田园式的另类的隐居生活却越来越远。。。曾经的我很不喜欢事业单位公务员之类的岗位,如今却发现,他们可能是最适合我所需要的生活状态。。。扯远了,毕业的我,没有得到家庭的支持,最后由于妥协,我没有去那遥远的塞外,也没有孤注一掷得选择创业路,相对得选择了家里比较满意,在外听起来比较体面的工作,省农科院的助研岗位,只是没有正式编制。。。这些都为我后来的疯狂行为留下埋下了伏笔。
第一年马马虎虎愣是耗了过去,去年的国考,我不记得我是否还考了没有,但是当时的我反感事业单位的考试,或者自己惰性作祟,我始终没有怎么看嘉兴地区的招聘信息,更别说我们专业本身招聘都比较少,一直到大过年的时候,我知道了一个消息,我的前女友订婚了,很明显的我,没放下!曾经,她在外面流浪的时候,我是多么期望可以一起去,当时的我还没有毕业,后来分手,我工作,支援她继续流浪,虽然不多也就四五千,但我还是让她去做些她想做的事,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傻,但我想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至少我不曾亏欠她。。。
到了年后,我实在没心情在单位继续待着了,估计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轻人会有所感觉,不是特别繁忙的工作,甚至有时候有种等待退休的感觉,这让我很是压抑,再加上在这工作半年,其实我也没交几个朋友,更别说完全交心的朋友,有时候嘛,会面临想喝酒都找不到一个人的情况。。。工作上,作为编外人员的我,和编内人员又是分层被对待,慢慢得反感,省级农科院,充满着海归博士后,博士都不足为奇,更别说我们这种小硕士了,转编内更是一种遥遥无期的事情了。慢慢得,人就郁闷了,再慢慢得,接触了太多驴友圈的人,我就萌发了出去走走的心。。。于是在三月初,辞职,准备旅行。。。
上图是我经常一个人回去的小道,那棵是一直陪伴了我200多天,是时候再见了。。。
因为考虑到自己携带的东西的问题,我最后决定了以骑行这种方式出行,据说是旅行方式中最累的一种方式吧,考验的是人的毅力,但我不知道去哪,就随便吧,能到家把一些东西放下再说吧
附出发时的一些行李:我的战骑:GIANT ATX 740 2010款;一把吉他;师弟送我的水晶,我当护身符用;最后一张是我自己;驮包和背包,因为拍的不好,也就不发上来了。
我的战骑,陪我一路到海南,现在在贵阳一朋友那里,因为矛盾,他现在都没怎么理我,不知道他会怎么处理它,我亦不知道该如何与他和好如初。。。【流浪情节】
我的吉他,一直陪伴我走过了骑行路,后来在泸州,我把他送回了家。。。现在在杭州,我的一个朋友那里,静静得躺着。。。。
茶晶,在漳州时候,整串
都闪了,最后放在我的吉他包
里一起回家了,貌似之后运气
就变得不怎么样了,离开它之
后的路一直不怎么顺畅。。。现
在已经在家里静静得等我回
家。。。
我自己,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目前已再就
业,在深圳的一家农资公司,等着通过试用期,让我
再回到浙江地区,年龄到了,要有人介绍对象,也不
介意见个面从朋友开始做起,也算相亲吧。。。
无论是出发之前还是出发之后,哪怕是现在,都会看到或者听到有关旅行的话,人生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直到现在,于我而言,该是算都经历吧,曾经的我,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来不知道目的地去哪里,只知道自己想一路向南,先回家,然后再去见几个朋友吧,因为某个念头一瞬间改变前面路途的事时常发生。。。。至于旅行和爱情,其实我没那么多想法,我只希
望在我还年轻的时候,还能在父母能由着我任性的这么一两年里再折腾下自己,
在自己迷茫伤心难过的时候能任性得去完全放空自己,找回自己。。。从来没觉得这个是人生必须要经过的,旅行不一定要说走就走,也不一定要像我的旅行一样,徒步搭车又如何,,骑行又怎样,火车汽车出行又有什么自卑的,每个人各有各的需要,都有适合他们自己的旅行方式,谁也不用看不起谁,旅行让人体会的是人生百味,看各地风景,品不同民俗,让自己更加成长才。。。
有关旅行,其实我自己无话可说,因为走到最后,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何要如此旅行,其实旅行该不忘初衷吧,你是散心的,还是只是到此一游,或者求艳遇,还是说仅仅是逃避,寻找自己?每个在外旅行的人都有他的故事,只是不想暂时去面对而已,不必勉强,走走而已。。。至于现在很多的要骑行去西藏,搭车走全国或者什么的,自然而然我觉得有那么几类:在外流浪上瘾的人,后期的我可能
和这个有点关系;只是想尝试下这种旅行方式的人,比如徒步,骑行,搭车,都
以短时间旅行为主,尝试过后便不再追求,我现在比较认同这类人,不求险不求特长时间;还有是我们的学生军团,他们没有钱,主要以搭车为主,或者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去体验下民间生活,作为进入社会的缓冲剂;还有好多有点社会地位又有点小钱却怎么也不结婚的一批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经常旅行,也许是那另一半太难找到;最后还有一批盲目可以追求这种旅行方式的人吧,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走,看别人都去西藏他也去,看别人的徒搭方式也一定要全程那样走,最不希望是这样的人了,更有甚者会去冒充学生,或者认为人家帮助你显得是义务一般,让背包客的群体受到玷污,还认为帮助你的人为傻子一般,其实每个人,就拿搭车来说,师傅们搭你是情份,不搭你那是他的本份,谁也不认识谁,又何苦必须帮你呢,你们说呢?
我的旅行没有让我父
母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我
这样不好,因为我太清楚
了,如果告诉他们了我肯
定迈不出这一步,因为之
前的案例太多了。。。我还
在叛逆中,这一次我是完
全的爆发了。。。
这个得从我本科毕业
开始算起,在我本科毕业
那年,是我最有胆量和魄
力的时候,从我个人的想
法出发,我很想去承包一
些土地,当时的租金也没
有现在那么昂贵,但是父
母的反对,我的不坚决和
惰性吧,让我选择了我继
续待在了大学。。。
就在去年的一月份,
已经对各地美景开始憧憬
不断的我好不容易有个新
疆工作的机会,我甚至自己联系了当地的单位,可以很肯定得感觉到他们是如此热情得希望你去那里,而且从自身条件来说,我也觉得我很有希望去。。。后来回家的时候我和家里商量这事,很希望能通过家里的认可,可事与愿违,不仅是我父母不支持,连和我家走的比较近的姨,叔等都一起反对我,让我不要去那里,太远太危险,新疆伊犁,到现在我都没有去的地方,希望未来某一天,我可以和我的你一起去塞外江南一睹那别样的美景,一定会很浪漫吧。。。。
去年毕业前,倔强的我没有认真去参加公务员面试,因为一个方案,还是和创业有关,甚至我的导师帮我安排到里下河的一个养殖基地去,然后自己在那里学习了一个月有关水产养殖的一些知识,当我离开时,简单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基本已学会,过去那么久了,现在又有些忘记了。。。还是商量,又觉得这样太苦了,没有同意我,于是我退而求其次,接受了省农科院的工作,为了成全所谓的面子工程,忧郁生涯的开始,爆发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那天,细雨朦胧,我的心里十分激动我懂得了自尊。
在一条肮脏的小巷子里,我飞快的奔跑,突然,我看到一个流浪汉。他是一位年迈的老爷爷,身体十分虚弱,胳膊瘦得像一根木棍,双肩无力的下垂。我走过去瞧了瞧,只见那位流浪汉的讨饭碗里面空空如也,可在他前面路过的一位叔叔撇下了一元钱,扔在了他身旁,说喂,老头,给你的。这一元钱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可是他却一动不动,仍坐在那里,竭力喊着:捡起来,放在碗里,不然我不会要的。
啊,这个年轻人顿时被震住了,旁边来了许多围观的人,那个叔叔低下头,畏畏缩缩的捡起那一元钱,恭恭敬敬的放在碗里。
我想,这个流浪汉虽然一无所有,可是他有一样东西极为可贵自尊。
反思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反思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是一篇意识流小说,篇幅有长,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我也不知道如何把握这样的文章。于是,我去听了墙老师的课。
在听了墙老师的课后,我大致知道了自己要怎么来上这篇课文。尽管这是一篇意识流小说,但毕竟还是小说,于是我打算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三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的情节并不是很连贯,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和环境的分析上。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关段落或语句以及学生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对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是一篇意识流小说,学生比较难理解。这篇课文我分成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先给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根据小说三要素,让学生找到相关知识点,即小说人物、情节、环境。其中重点抓住环境来讲。先给学生介绍环境描写的作用,再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实战演练,从而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主要讲解了人物性格。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我”的性格。在接下来的比较阅读环节中,学生对“各自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这一问题无所适从,但在提示从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这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后,学生就清楚怎么回答了。
反思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的确立。
语文课堂教学可有很多内容,但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所以,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在阅读和理解这两个方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技能和素养之一,理解是阅读必然涉及的一个重要话题。阅读可精读可粗读,可速读也可慢读,可朗读也可默读,可齐读可自由读;理解可读语言(表现与写作手法)读情节,可读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读主旨(人物与主题),可联想想象。本课的教学设计,仅涉及了阅读的精读、自由读,理解的情节、文章主旨等;而阅读探究涉及联想和想象,且基本要求围绕课文进行。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为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小说阅读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诸如小说的题目、小说的要素、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小说的主题、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表达等,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一些方法。
2.教学重难点的形成。
高中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并不十分陌生,但学习本课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主要表现在该小说写作的角度完全不同于过去所教的一些小说:从对方立场上去写作,这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一定差距。所以在备课中,我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环境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的了解、文题与主旨关系的体会两个方面。
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个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设计是比较正确的,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3.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感觉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够,因为基础知识仅仅通过检查是不够的,而平时考试和未来高考的重点恰恰就是这些基础知识。管教不管考恐怕是不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这也是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努力解决的。
4.小说教学的策略。
一是启悟策略。促进学生深刻体验情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我们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入手,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体验;启发感悟时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和内心体验,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是品读策略。帮助学生发现美、咀嚼美、感悟美,品读对象可以是人物语言,也可以是动作细节,只要注意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创作常识教给学生或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人物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就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小说的精巧之处;只要注意引导品味语言本身所蕴涵的丰富意义和张力,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是对话策略。在阅读教学的对话行为中,无形的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形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小说的对话经常是问答与讨论(有别于诗歌的诵读、散文的品味那样的对话),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对话”行为被引入小说教学,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为学生自由充实地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片更加肥沃的土壤。
四是拓展策略。及时拓展,触类旁通,常常会出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当然,拓展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且有限度,要切合文本和学生实际。
反思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课时,在早自习匆匆布置了预习作业,结果很多学生没看,就算看了再看一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节课基本上就理了故事梗概,让学生看了一遍半,然后,提了自己的疑问。大部分学生都很疑惑为什么文作者要写那么多学校布置的环境描写,这篇小说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是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
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但是,我要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当场解答是会造成教师课堂思路的混乱的,也会让学生觉得乱。最好的办法是在上课前将学生的疑问汇总,教师归类,然后按照几类问题来设计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带领学生细细读,让学生自由讨论,当然讨论的问题需要教师事先设定,这样的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的课堂预设能力。
问题随之而来了,这么长又没情节的小说学生不爱看,课前预习让他们提问题可能会不好操作。怎样让预习不流于形式呢?这让我想到了山东衮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35分钟上课展示,10分钟预习下一课。怎么操作仍然需要仔细考量。
思路清晰很重要:其实我想到了围绕“残忍”一词。战争对“我”是那么残酷(课文结尾部分),然而残酷的只有这样吗?我有没有意识到战争是残酷的?我对战争的态度怎么样?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教育,从学校的布置以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誓言中看出来)指向教学难点。所以战争是残酷的,但是这样的纳粹教育麻木少年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战争的炮灰而不自知才是最残酷的。伯尔不仅反战,而且思考了战争不止的根本原因。
反思四: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反思
通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一课的教学,总结并思考了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往往会比较注意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学目标游离,不是说没有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分重点和难点,这样反而使学生难以正确把握目标。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要掌握,一堂课45分钟满满当当,处处都是重点,时时都需紧张注意,这事实上是不符合张弛之道的。实际上作为我们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从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上完45分钟的一堂课,基本很难。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语文课存在的问题。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一天24小时全负荷运作。假如一天的每堂课都是这样“充实”,课后又要穷于应付各科作业,学生在一天下来究竟能切实掌握多少东西,对此我并不乐观。教学的有效我认为不应当只从单独的一节课入手,而应首先从宏观上,大局上进行规划。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这思路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思路,而应该贯穿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其次是如何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有价值的问题应是在熟悉教材和学生之后才能提出来的。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而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更广泛地进行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上同一节课,同课异构不应当仅仅出现在一些所谓的的课题研讨会上,更应当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涯的追求之一。没有最好最完美的课,百花齐放才是教学的春天。
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前,我在重新备好课以后又参考了我以前上课的教案,把三个教案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从而生成了两个新的教学流程。其中一个是以一个红富士苹果引出军国主义教育的话题,直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另一个则是从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入手,引导学生从浅到深地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引导他们掌握这种多角度阅读的方法。
另外,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
上一篇:父母的爱作文450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