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三年级】
第19课《赵州桥》导学案
温馨寄语: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参”等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学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重点)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 学法指导:在合作交流之前要充分地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最后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不仅科学水平很高,而且造型十分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赵州桥被认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sha jì cān jiā h?ng kuà chuàng jǔ
( ) ( ) ( ) ( )
jiān gù tú àn lán bǎn bǎo guì
( ) ( ) ( ) ( )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爪( )( ) 参( )( )
( )( ) ( )( )
二、合作探究:
1、我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
2、快速默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段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
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3、默读第三小节,请找出具体些赵州桥美观的句子,并读一读。再
仿照这样的句式也来说一说。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赵州桥也是一座名扬天下的桥请你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六十字左右】
三、拓展延伸:
写赵州桥的雄伟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美观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学习作者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
五、课堂检测:
1、我会填。
( )的遗产 ( )的图案 ( )的人民
( )的桥洞 ( )的桥梁 ( )的设计
2、选词填空。
坚定 坚强 坚固
(1)小红军充满着革命必胜的( )信心。
(2)这座房子看起来很( )。
(3)王程是个( )的孩子。
创举 创造
(1)修筑万里长城,建选赵州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
(2)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 )一个美好的未来。
3、造句。
(1)不但??而且??
(2)既??又??
19赵州桥
赵州桥,熟悉的桥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 袁绍萍
喝着甘甜清凉的雪梨汁,漫步绿荫匝地的“八仙大道”,听着明快流畅的《小放牛》:??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的)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我不由自主沉浸于赵州桥的氛围与磁场。
我去的时候人不多,10多个散客,两个5人左右的团,无嘈杂之乱心,无拥挤之劳形。 静静地游,静静地赏。
先去拜见李春,在他“面”前伫立两分钟,表达我由衷的敬意。求一位朋友给我和李春拍张合影。再去约见赵州桥。立于在桥头仔细辨认它,顺着阶梯从右侧向下走到洨河边打量它,走在桥上用脚步接触它,到左侧观月廊眺望它。
分明初次来此桥,为何有故地重游之感?是啊,学生时代有谁没有看过赵州桥的照片,又有谁没有读过介绍它的文字。
一定是在迎接我之前沐浴“更衣”,看上去比照片明亮、清晰、洁净,大拱、小拱上的腰铁排列有序,格外真切醒目。桥头的槐树与它默默地对望,不远处的梨树与它无语相伴,下面的河水对它恒久地仰视??
它就静默地存在着。它是等我吗?为了等待我到来的这一天,它已经在此恭候了1400年。我冒着跌落水中的危险走到栏杆外的边沿,与它亲密接触。挎着栏杆的扶手与它耳鬓厮磨并合影留念,扶手变成心中初恋情人的胳臂。拍过照片,仍然不舍分离。
有三五个青年男女爬进小拱,坐在里面纳凉、聊天、嬉戏。以前只知道小拱有排水功能和美学意义,原来它还可以作为青年人聚会的场所!
有一个旅游团在导游的引领之下走到桥头,我尾随其后,复习这座桥的历史和故事。导游自豪、深情的介绍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三次从赵州桥上经过;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赵州桥保持、使用了一千多年,在全世界非常罕见。”
“请大家看这块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上土木工程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牌作纪念。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获得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
“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据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属良好天然地基。所以说李春也是一位地质学家!”
“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又抵挡住了1963年和1996年特大洪水的冲击??
??
导游赞美我倾慕的桥,似乎赞美我心仪的人。无论多少褒奖之词掷桥有声,这座桥总是无言回应。那大拱如成熟谷穗弯腰的弧度,向世人彰显“天下第一桥”的谦卑。
不止是“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的桥,公园其它陪景如八仙塑像,园林,古物街市,桥饰展馆,赵县民俗馆,无不展现悠久的赵县元素。
民俗馆陈列的那些似曾相识、散发亲切霉味的农具、家具、复原的古屋,记录了赵县先民勤劳质朴的品格,书写了赵县沧桑的历史流变,让我眼前不停地演绎它的前世今生。
在描绘赵州桥往昔繁华的画前,我徘徊踯躅,亢奋不已。画面上的赵州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流向远方。
喜欢静处的我,也抵挡不住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发出会心的微笑。久违了热闹的场面,游离于生活之外,突然间回归街市,找到人群。画中自信地大声吆喝着,是做生意的;猴立羊背之上,是演杂技的(我在家乡东北虎园也亲眼目睹比那时更高难、更惊险的猴站羊背羊走钢丝,有两处钢丝之上设圆形高柱,羊四蹄踏上柱顶同时猴配合倒立)。闲逛围观看热闹的,买服装针线的,买糖葫芦的,办事路过的,黄发垂髫摩肩接踵,怡然自乐
在这幅画上,我看到赵州桥为人们带来的祥和,富庶,安宁。没有争端,没有矛盾,没有兵戎相见,没有流血冲突。我体会到因生活美好而产生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到了生之乐趣。
今天,这座桥凸显的是展示、旅游参观的功能,从来自四海九州游客愉悦、自豪的笑脸上,我依然可以捕捉到沿袭而来的愉悦之情。
赵州桥导游词
1.景区大门口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那么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桥梁,成为地球上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如果能走遍那些知名的大桥,那么你就完成了一次周游世界的旅行。桥梁自问世之日起,就不仅仅是横跨天堑的交通工具,那些悬于深山峡谷之中,浮于江河湖海之上的桥梁,是一座座人类改造大自然的里程碑。在东方,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一座里程碑式的桥梁,它就是诞生于1400多年以前,是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这座桥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河北境内赵县的赵州桥。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这儿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门楣上的对联:一孔胜迹壮山河,千古绝构历沧桑 就深刻的描绘出这座里程碑式桥梁的不同寻常。
2.影壁正面
进入大门,我们看看眼前的这块影壁,它正面上选刻着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篇文章后来入载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3.影壁背面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到影壁的背面,欣赏这一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的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浮雕上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慕名而至,我们看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4.八仙大道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八仙中的张果老和赵州桥的故事我们刚刚已经讲
过。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5.李春像
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6.铁凝记
在2005年11月4日是赵州桥1400年华诞,由著名作家铁凝撰写的《赵州桥1400年华诞记》回顾了“天下第一桥”的沧桑,阐明了1400年来,赵州桥虽历经岁月更迭、沧桑巨变,但依旧巍然屹立、光彩如昔,我们马上就可以感受到千古明桥----赵州桥的风采。
7.赵州桥全貌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石拱桥就是赵州桥了,时至今日,这座桥长64.4米,跨度37.5米的石桥依然保持着跨径最大石桥的记录。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当地人叫它大石桥。这座横跨在赵县河之上的石桥修建于1400多年以前的隋朝时期,公元595年,位于华北地区的赵县被人们称为四通之城,这里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流经赵县的洨河就成了百舸争流的交通大动脉。但每到夏秋两季,洨河的河水泛滥,河道不能行船,来往的人们被涛涛的河水阻隔只能绕道而行。隋朝政府决定在洨河上修桥,造福两岸民众,造桥匠人李春奉命率工匠们修建这座众人期盼的跨河大桥。古代的建桥方式有3种,一是用木头搭建的桥梁,可木桥容易压弯,所以适用于河流平缓,行人稀少的地方;二是吊桥,两岸用铁链牵拉而成,但是桥身不稳,马车不能通过;三是石桥,石头耐压坚固,古人多把石桥建成半圆形,坚固的石桥上,骡马大车或是人力板车都可以通过,非常适合这里的交通状况,而且赵州周边的山上,到处都有大块的青石,可以就地取材,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石拱桥了。
8.赵州桥上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
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色彩。
9.文物标记碑
请大家看看桥南头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碑,赵州桥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它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石碑上面的 “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是官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块标志牌,它可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选为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共同被列入此项殊荣的还有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等世界著名的历史古迹。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转身看到的这块铜牌为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
10.乾隆题诗碑
在桥南的绿树婆娑之中,有三块青石碑立于林间,这就是著名的乾隆题诗碑和明代的“龙凤”碑。我们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一位风流倜傥、颇有文彩的皇帝,特别喜欢游逸,每到一处名胜必题字留墨。在位63年,曾“六下江南”。从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第一次下江南算起,到乾隆四十九年结束,共计历时34年(1751——1784)。第一次下江南是1751年,第二次是1757年,第三次是1762年,第四次是1765年,第五次是1780年,第六次是1784年,平均每隔五年半就要南巡一次,而每次南巡都要兴师动众,仅陪同人员就多达2500多人,大小船只1000条艘,糜费白银两千多万两。若与众人皆骂的隋炀帝下江南看琼花比起来,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隋炀帝虽然好声色,嗜狩猎,杀兄篡位,穷凶极恶,但隋王朝毕竟还开凿了大运河,打通了南北交通要道,开源活水,兴修水利,使运河两岸的人民得“水”以发展农业,得“利”以便交通,得“益”以兴经济,赵州桥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以兴建的。把开发运河以“劳民伤财,为一己下江南看琼花”之名加罪于隋炀帝似有不公之处。乾隆这位风流皇帝当然也不会错过莅临赵州桥的机会,六下江南曾三次驻跸赵州,现今乾隆题字碑正反两面均刻有乾隆当年到赵州时题写的诗。
立于乾隆题字碑旁的“龙凤碑”相传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题写的,由明代赵州桥刺史蔡懋昭刻碑于此,上题“攀龙鳞”、“附凤翼”几个大字。相传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六位君王光临过赵州桥这个地方。东汉的刘秀、南北朝时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到过此地,只可惜当时还没有建造赵州桥,他们只能站在洨水边感叹一番。后唐时期的庄宗李存勖、北宋时期的哲宗皇帝赵煦、清王朝的乾隆和在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时逃往西安,之后又沿南线返回北京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也都曾先后到过此地。因此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故事与传奇。
11.赵州桥下
下面请大家到桥下,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江泽民主席题写的“赵州桥”石碑。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赵州桥建造有几大创举:
一是圆弧拱的桥梁形状,大桥像一道巨大的彩虹,弯弯的跨在两岸之间,李春把石桥建成彩虹形状,是受了大自然的启发。因为拱形的结构能够把来自上面两边的压力向两边分散,这一原理叫做力的耗散原理,拱形的结构能够把力耗散掉,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用这种形象设计的安全帽、头盔都起到了很好的受力效果。
赵州桥的第二大创举,敞肩式石桥,赵州桥像一条优美的彩虹横卧于洨河之上,优美的弧线之上还有4个小彩虹落在大彩虹肩上,对称的四个小彩虹就是敞肩式桥梁的标志,别小看这四个小拱,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这座彩虹形状的大桥在河面上稳稳地站立了一千多年,赵州桥的建设者用小拱解决了3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减轻自重。第二个难题,保持稳固。第三个难题,抵御洪水。根据水文资料记载:赵州桥遭遇大洪水不下10余次,尤其以1963年的洪水最为凶猛,洪水淹到了桥拱最上面,差一点就没过了整个大桥,人站在上面,能感到桥身在洪水中明显的晃动,但神奇的是,洪峰过后,大桥毫发未损,完好如初,可见李春在建桥时,已经对力学、水文、地质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赵州桥的第三个创举:纵向并列砌筑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共28道。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
所以说到这些,我们不由得感慨:在桥梁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不会忘记:经历了千年风雨的赵州桥,是中国的能工巧匠以杰出的智慧形成的一座可以让古今对话、东西交流的不朽之桥。
12.民俗一条街入口
参观完赵州桥,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赵州民俗一条街的入口。赵州也就是赵县,古为赵郡。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隋唐以来即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州,府,郡,县的治所。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赵州民俗一条街的入口,我们进去了解一下赵州当地的一些民俗。
13.赵州民俗博物馆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赵州民俗博物馆门口,展馆内的布展内容紧扣赵县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两大主题,包括民居缩影、古代盛装器皿、古代农田用具、古代声乐器材、
衣帽服饰、字画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赵州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馆内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那么我的导游讲解就到此处,现在我们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谢谢各位!
19赵州桥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同学们,在奔流不息的楠溪江上,架起那座座如彩虹般美丽的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的便利。那么,你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座桥吗?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 ,我看到了一座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桥梁。我们中国古代还有一座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1961年3月4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9月4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遐迩闻名,甲于天下,它就是“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齐读课题。 师: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生自由说
二、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通读全文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以后问一问自己,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心得
请学生谈谈赵州桥的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随机引导读词:【赵州桥也是一座名扬天下的桥请你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六十字左右】
a、赵州桥历史悠久给你印象深刻(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指名诵读,要求读出悠久的味道)
b、赵州桥雄伟坚固令你难忘(赵州桥雄伟坚固。指名诵读,要求读出雄伟的气势)
c、赵州桥造型美观让你惊叹(赵州桥造型美观。指名诵读,要求读出美观)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赵州桥也是一座名扬天下的桥请你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六十字左右】
2、师:谁能读得既正确又响亮?(指名读)
3、谁能用上二至三个词语说句话
四、感受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说,重点了解
●理解“世界闻名”。(全世界闻名,你感到自豪吗?指名读,读出自豪之情)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出示李春的画像)
●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建于公元595-605年,到今年已有1400年,1400年是多么久远,一般的建筑物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早于是什么模样?残垣断壁,崩塌毁坏,化为灰烬。
●而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桥基、桥身的原来结构,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你的心情?请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一自然段。
五、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
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比较“创举”与“创造”的异同。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
师: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补充材料:
a、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重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b、赵州桥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年就说明了一切。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指名诵读。
板块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哪里?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桥长、
桥宽、构造非同凡响等。这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具体描写。
1、假如你是河北赵县人,你会怎样向外人介绍你们的赵州桥。
2、作为中国人,你又是怎样向全世界人民介绍我们的赵州桥。
指名朗读此段,读出雄伟,读出自豪。
五、写字指导
1、指导学生写“县、设、参、部、横、跨、举”,“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这些易错的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跨”字的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历史悠久(一千三百多年)
赵 州 桥
雄伟、创举
{
第1篇:《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有关它的历史,它的歌曲,以及现在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第2篇:《赵州桥》教学反思这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本课前,我发动学生查找赵州桥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在课前对赵州桥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讲解课文时,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做到直观易懂,如课文介绍赵州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我便一课室为例,告诉学生50米大约相当于七间课室长。其次是抓重点段想象、讲解。这篇课文从结构上讲有很强的严谨性。第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第二段介绍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特点及坚固;第三段介绍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意义。我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四段,让学生读着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美观。通过多读让学生想象赵州桥的画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片,欣赏完图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描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的说“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围着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一边玩耍,一边抢夺。一条龙大吼一声抓住了明珠,另一条龙不服气,一个转身,巧妙地用龙尾一甩,明珠就弹向空中。他们就这样你争我夺、玩得真高兴……”学生的文字充满着自己对“双龙戏珠”的想象,表达出对古代桥梁建筑的欣赏。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默读自学课文,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让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巧妙,意识到李春是一个聪明的设计者,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我想要是有时间,找一座古桥(石拱桥)让孩子们亲眼见识一下就更加好了。
第3篇:赵州桥教学反思《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后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
欣赏赵州桥“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
第4篇:《赵州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说明性的文章,要理解文章内容,不是很难,加上本课在写作上文理清晰,总——分——总的结构,但要理解为什么要读这篇代代相传的保留课目,这就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学生要理解这一点是很难的,也是本课难点与重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只是能扫清本字词障碍,能勾画关键词句,我们这里是山村条件很差,想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是很困难的,教室里也没有多少媒体运用设备,像这种关于历史文化的课目,完全得靠老师传授。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把理解什么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教学目标。只要学生能熟读课文,从熟读文本中悟出写作方法,悟出通过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这个环节,我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在我们当地崇树乡有一架万步悬梯,这架悬梯是从一个深谷底下起步,平均坡度在45度左右,有的梯简直成直角了。为什么要建造这架梯子,因为在当地有些地方要下县城太难了,有了这架梯子,人们在生活中就方便多了。在当地人们把这架石梯也当作一种文化生活,有很多山外的人不远万里来到这地方,尝试登梯的快乐。这架悬梯既使人强身健体,也能为当地搞活经济。当地很多人,为了游人方便,每天都会弄些吃的,喝的、常用品等去那里买些小钱,在梯顶上还设有寺庙,由专管人员管理,小摊、小馆子。在我班有些孩子去爬过。用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人民的智慧,无论是历史的昨天还是今天,人民的智慧是无法估量的。借此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当地景点,出示了“世界闻名”一词。本文就是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为什么又闻名于世?
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用实际长度向学生演示赵州桥的长、宽的尺度。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桥上图案的精美,鼓励学生熟读第三、四自然段,给足学生时间读,直到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己也可以另外想画面,就这样“读中磨合,合中悟意”还别说,有好多孩子就有一种情不自禁地荡荡头,真那么加回事。于是我加大难度,板出文段模式:天边的云云霞不但美丽,而且神奇有趣。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学生表现还不错填的很丰富)
在我弥补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课还是有感觉的,我顺藤摸瓜了,学生手里有一本工具书,我让学生翻翻,看看自己能多知道些关于赵州桥的有关资料及写作中的感悟。我巡视了一圈,有几个孩子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旁批了“世界闻名”,也有孩子在第二自然段旁批了“牢固、坚固”等词,在第三自然段旁批了“美”字,说真的,我还是满意的,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于是我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作文技巧方面。如: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这是我要在本课中要渗透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点拨技巧:想一想,这句话用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不但坚固”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而且美观”是对后面内容的提示,引出桥美观的特点,这样的句子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用过渡句能使文章上下文衔接更自然,结构更完整。为了学生更明白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的文字效应,我特出示了一些递进关系的词语,让学生用过渡句的形式说一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工作负责、风趣幽默”等词,学生都能根据内容使用过渡句。
其实,这知识点正是阅读与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这是我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所要透视的“阅读中悟写法”。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是本文的写作特点。比如、课文在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时,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然后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描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在这个环节我在训练学生的说写落到实处。如、写校园的花坛,用一句话怎样概括,“校园的花坛真美啊!”“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呀!”……鼓励学生任选一例,围绕一句话写具体。(排比句、拟人)是文段的支撑点。
例一、校园的花坛真美啊!那一束束鸡冠花如火把一般,开得是那么娇艳,那牵牛花如同小喇叭,似乎在催我们奋进;美人蕉更不示弱,如同美人在伸肢展臂,尽显妩媚……花坛里的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真是美不胜收。例二、这集市多热闹啊!……
有了以上教学中的弥补,学生对文中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赵州桥的。学生就真不难了。(首先……接着……最后……)本课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朗读的基调是自豪的,语气骄傲,面露喜色。
上完本课,本人认为留下了些遗憾,唯一可喜的是学生能用概括句形式写段,能用过渡句的写作技巧安排习作篇章。这不难使我有新的反思:每一篇课文,其实里面都蕴含着贴近生活,如果语文教学中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再严谨的备案教学,仍然是从“作品到作品,照图宣讲、生硬灌输”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也开启不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就是回归生活。
第5篇:赵州桥教学反思《赵州桥》这篇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书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另外,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第6篇:教学反思:《赵州桥》的教学反思《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样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备学生发察觉。老师要适时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通过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相联系,文中所写的“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等语句是非常好的切入点。而雄伟、坚固、美观这些特点又都是它得以世界闻名的原因。因此,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以老师之情去拨动学生之情,并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洋溢着语文课独有的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赵州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深入浅出设计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课堂中的“简单”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师自身要把教材读“厚”,而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读“薄”。我们的“简单”应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以前的、现在的赵州桥的图片,同类桥梁与赵州桥的差异,桥梁专家对其在建桥史上的价值进行的评议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中展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从它的美观感叹能工巧匠们的心灵手巧,艺术才干。整堂课我便是以赵州桥的这三方面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核心,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语句所描写的龙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写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借助图片为线索,记忆背诵课文语句,对于学生内化这一段落的描写方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随后再利用媒体出示卢沟桥各式石狮像的图片,请学生进行想象写话,更是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句型的把握。
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文中“创举”一次的理解上。关于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尤其是这样设计的好处,为何会被称为创举,其意义又何在,很难讲清楚。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发大水时,河水怎样通过4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同学们看了多媒体的演示之后,便一目了然,再联系“既……又……”句型体会这种设计的一举两得。最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设计深深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并适时引进法国的塞雷桥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赵州桥坚固的特点的体会,并为之产生浓浓的自豪之感。这一环节的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并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的赵州桥,为自己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傲。
可以说整堂课上下来,我的教学目标基本已经完成。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比如开头揭题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新旧桥梁对比的方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1300多年前古代人民的工程建造水平的认识并不充分。这一番对比之下,他们并不能看到历史的发展,工程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当初隋朝石匠的创举,也使得他们对赵州桥的雄伟理解并不充分。这使我认识到需注重发展性的人文熏陶,将新旧对比这一环节置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最后位置,改为采用介绍隋朝以前古代桥梁的大概资料,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通过感知历史的发展进程,发展他们的历史人文认知,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深入的把握与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