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西藏武警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西藏拉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红梅西藏武警 第一篇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 审定: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诗词鉴赏(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季开小白花。

4.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诗经·郑风·氓》)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8分,7-8题各4分,9-10题各5分)

天才徐志摩

余杰

①1933年11月19日,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失事飞机的烈焰中,结束了他35岁

的生命,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信仰如此单纯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大都是世故的,滑头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注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

③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浸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一辈子徐志摩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④进入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着种种的累赘往天外飞。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⑤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自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歌唱人生的传奇。

⑥“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云游》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我到极远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望再回来/人说解脱,或许那就是罢!”

⑦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B.徐志摩世故圆滑,但执著地追求理想,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像是纯粹的中国人。

C.徐志摩生活在一个错乱的时代,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

D.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诗歌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 E.徐志摩一生追求美而未成,心里非常失望和痛苦,《云游》就是为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8.文中第三段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何特色?(4分)

9.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徐志摩的诗文,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5分)

10.作者认为,徐志摩在沼泽似的世上走了一遭,但是鞋袜未湿。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基础知识运用。(22分,11-16题,每小题2分,17题6分,18题4分)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军中无以为乐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使使以闻大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2.下列各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以其无理于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具告以事

D.邻之厚,君之薄也。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试人,血濡缕(沾染) 若不阙秦(侵损、削减) ..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的上) 终已不顾(回头) ..

C.素善留侯张良(友好的)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 ..

D.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乃欲以生劫之(强迫、威逼) ..

1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

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人才通过兼职、承担委托项目、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在为其他单位提供短期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迁移行为。

C.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D.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1)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8.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

六、写作(共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请愿,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要求: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4-5题(8分,每小题4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分,每空一分)

《》梅花诗全解
红梅西藏武警 第二篇

全解《梅花诗》

来源: 2010-07-14 点击:

复制地址给好友

人们常说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出自于宋人邵雍。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的河北范阳,即公元1011年,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卒于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岁。

邵雍,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

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以邵雍的聪颖才智,他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于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 “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馀万言。他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

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

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著书教学。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他不仅学贯古今、奇才盖世,而且品德浑厚,待人至诚。这使他远近驰名,所到之处士大夫们争先请他留宿,有人还把邵雍留宿过的地方,称为他的“行窝”。

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惊人准确的,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 --《梅花诗》,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学佛理的修炼人,是不易弄懂的。

下面是《梅花诗》的全解:

《梅花诗》全文前七节历史部分,后三首当今和未来的部分。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第六节

【红梅西藏武警】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第八节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第九节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这句“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荡荡通天之门万古以来头一次畅开了。多少人来到人间,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然而,这两句诗具体又是指什么呢?这里一下子还看不清楚,在看完全诗后,才能真相大白。不过,从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邵雍身手不凡,立意高远,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未来要发生的事件而已,而是要告诫人们这历史纷扰中的最终主题。宋朝是个朝庭软弱无能的朝代。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悍将之后,宋朝一直采取对将帅缺乏信任,过多防犯的政策,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宋朝从一开始就军力纤弱,才建国不久就对北方的胡人政权,称臣纳贡。北方的国土,“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占,故曰:“山河虽好非完璧。”本来北方金国的女真族是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壮大时,曾经联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势的辽国。昏庸的宋徽宗,不听忠臣的规劝,一意要结盟金国,并同意把每年进贡给辽国的贡品转给金国,不相信这定都“黄”龙府的大“金”国才是宋朝真正的“祸胎”。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宫妃、亲王、满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后来强大的金国掠为奴隶,使得半壁江山落于金国之手。正所谓 “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终日沉浸于声色歌舞之中。而且,整个民风都是颓迷不振,从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欢爱之中,不思奋发图强。宋词万首,多以言文人骚客的恋物伤情,而高昂振奋者很少。因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西湖边儿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终日沉迷于荒淫醉梦之中,所以叫“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是指天象气数落于北方,北边降生真龙天子,新朝代要生于北方。 正当南宋王朝沉湎于醉梦中时,北方的成吉思汗,励精图治,一统蒙古,并迅速扩张着自己的版

图。在灭亡了金国之后,大举入侵南宋。“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宋朝在历经三百馀年后(公元960年至1279年)终于灭亡了。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临安,宋恭帝被俘。“长天碧水叹弥弥”是喻指宋朝最后灭亡时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壮的场面。公元1279年,宋军残部在战败后穷途末路。因不愿被俘,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大将张世杰保护着杨太妃企图逃脱,结果,被一场突来的飓风淹没大海。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是说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头,就是新朝代的气数来了。“忽逢甲子又兴元”的“忽”字隐涉了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公元1264年(甲子年) 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后又迁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乾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统治中国。元朝虽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发展。但在忽必烈死后,就马上陷入一片争权夺位的混乱之中了。在经历了从元世祖至元顺帝的十位皇帝后, 这个辉煌一时,曾经横跨欧亚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灭亡。若从公元1279年宋朝最后灭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也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谓“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顺帝时,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不上报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身为平民布衣,曾当过几年和尚,后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因为骁勇善战,大显英雄本色,从一个普通士兵跃升为领袖,并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就此“朱门”不再是旧的黄土农家了。“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就写明了这段历史。“飞来燕子寻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太子早亡,将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即明惠帝。当时,有十几位皇子被封为藩王,驻守边塞。其中驻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屡建战功,是实力最强,威望最高

梅花鉴赏篇
红梅西藏武警 第三篇

梅花鉴赏

梅花,又名春梅、干枝梅,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魁。在大地苍茫、万木凋零的季节,只有梅花迎风怒放,暗香浮动,向经过寒冬磨砺的人们报道着春天的消息。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特点

形态特征 株高约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

茎 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果 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

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品种 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离生,於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长。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至3月,华北地区3至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

种类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1.超山梅花

超山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尤为名贵。

2.灵峰梅花

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已汇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个品种,有梅园160亩,腊梅园20亩,植梅6000多株,已成为西湖赏梅胜地。

3.淀山梅花

淀山湖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40多个,其中不少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

【红梅西藏武警】

4.磨山梅花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园环岭环湖,环境十分优美,植梅30000余株,品种有139个。

5.罗岗梅花

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30多公里外的东郊罗岗。罗岗山四面环山,中央谷地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漫山遍野,仿佛置身于“梅海”之中。

历史意义

梅花是最早活跃于人类生活中的花卉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很盛行。在汉朝,梅便被栽植于宫苑。在我国梅的栽培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品种已有300多个。如今,它的分布非常广泛,西自西藏,东至台湾,南自广西,北至湖北,大约有1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保存完好的、处于自然环境的梅树群落。梅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它的花粉一般在5℃就能萌发,完成受精过程,因此,梅花赶在东风之前就能开放,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我们常见的梅花品种有宫粉、朱砂和绿萼等,其中宫粉最多,雅淡可观,最能体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妙。

梅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它与松、竹相配被称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

精神意义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竹,松,兰,梅。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正是源于对梅花的喜爱,诗人借花抒情,感悟抒怀,用自己的方式来诉说着对梅的感情。在世人的世界里,梅花已经不仅仅是一朵花了,它已经被人格化了,人们在梅花的身上,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做人境界,一种品格。

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毛泽东作写这首诗时,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在战争中,毛泽东看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了后写出了这首诗。毛泽东写这首诗是为了鼓励战友。那时先是在部队传,战争过后,这首诗就传出了,表达的一代伟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块能明显表现出来。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是一种很神奇的花木,它被认为是花中神品。中国有24番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梅花是第一番花信风的报春使者。它凝寒盛开,披雪怒放,这种品格是十分难得的,因此人们说梅花是“一树敢先天下春”。【红梅西藏武警】

梅是我国寿命最长的花卉之一,有些古梅的树龄可达200年以上。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中国人喜欢花,把花分成几品,其中梅花是仙品,桃花是华品,杏花是贵品,莲花是静品,兰花是高品,菊花是逸品。说梅花是仙品,这一个“仙”字就表明了梅花不沾任何俗气,超凡脱俗。

不仅中国人喜欢梅花,世界各地有很多人也喜欢梅花,对梅情有独钟,特别是日本,日本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很深。15世纪时,有一个叫横川景三的和尚,他在中国的一个梅花团扇上写了一首诗:“此物江南物,梅花一朵新。莫言深绡薄,中有大唐春。”传达了大唐的文化、大唐的景物,表现了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梅花深深的向往和爱慕。

中国梅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源于人们对梅的喜爱和钟情。人们在赞美梅花的天然丽姿时,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清丽飘逸的花朵,而更多的是梅骨、梅格。梅是养心之花。

梅花不仅仅只是一种花草,而是代表了更多、更好、更美的事物。她所包含的生命意义和孕育其中的梅花精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映照出了我们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古朴久远、耐人寻味。

真梅系--管粉型 真梅型--玉蝶形【红梅西藏武警】

梅花造景
红梅西藏武警 第四篇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浅析梅花造景与景观植物配置意义的探讨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周火明

所在系部:林业生态学院

二零一四年五月

摘要:植物景观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现代园林空间。选择植物在现代景观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植物的选择是决定景观成败的主要因素。随着园林景观对社会进步需求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的思想也渐渐的得到提高,对自然、对生态也有了一个保护意识,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显著成果。下面就是梅花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特点及造景进行探讨,以及对梅花的鉴赏和它对园林景观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 ,造景,鉴赏

一、梅花的简介和分布【红梅西藏武警】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梅花是我国的国花,也是武汉、南京、无锡等市的市花。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东、河南以及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有梅的栽培。此外,我国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近年来,随着梅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普及,北方赏梅景点逐渐增多,有许多梅园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但中国赏梅最为集中的地带为长江流域。在此区域内,建成的梅花精园甚多,且有一此梅园建园历史较长,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如武汉东湖梅园、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等。 二、观赏梅花的品系

(1)三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樱李梅系。

(2)五大类:1、直枝梅类;2、垂枝梅类;3、龙游梅类;4、杏梅类;5、樱李梅类。

(3)19个型别:1、直枝梅类分品字梅型、小细梅型、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黄香型、洒金型;2、垂枝梅类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3、龙游梅类分玉蝶龙游型;4、杏梅类分单瓣杏梅型和春后型;5、樱李梅类分美人梅型。

不同的梅花在不同的地方会展现其不同的效果,我们应当适地适种,适地适置。

三、梅花造景特点及分析

植物梅花的造景,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还是较为广泛,其结合水景、叠石、建筑等多种园林造景元素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梅花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以及古典的意境美来创作植物景观。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梅花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造景配置形式。

1、梅花与水景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植于静水边,可赏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植于溪旁,水流花犹在,幽香随流水寄情。水边植梅,宜选择花大色艳的类型,倒映水中,虚实相生。“白首顾残枝落,入江水无情流”的意境最好表现。

2、梅花与景石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与景石相配,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和谐统一。更有刚劲之骨,石之稳重与梅之风姿,石之寂静与梅之生机又在对比中得到统一。景石上面题字显得苍劲有力,古朴典雅,与梅枝的苍劲相衬。

3、梅花群植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还可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大片栽植,形成梅坞、梅坡、梅岭、梅林、梅溪等,花开时节,云蒸霞蔚,十分壮观。如上海的世纪公园,早春时节,成片的梅花竞相绽放,有的红如朝霞,有的白如瑞雪„梅海凝云,落英缤纷,色彩斑斓,甚是壮观。还有武汉的雪梅园,更让人知道寒雪带香的美景,体会到“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意境。

4、梅花与建筑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梅花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梅花而间接地抒发某些特定情感和意趣。

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5、梅花与其他植物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梅与其他树木的搭配既表现植物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

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梅树下长有沿阶草、十大功劳等,配以高大的香樟作为背景陪衬,季相分明,层次感强。

梅树在景区内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结合构成濒水风景。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多彩的植物景观。梅植于水边,周围搭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用高大的松(Cedrus deodar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做背景,对岸配置枝条遒劲的龙爪槐。远望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6、梅花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梅植于路旁,人行其中,可赏、可闻、可触,增加了人与梅之间的互动,使梅之丰韵得以尽情展示。梅树与乔灌木组合进行道路分隔,疏导空间通透性,让游人在被引导游览之余得到精神状态的豁然放松。

7、梅花孤植产生的景观效果

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在园林应用中作为透景。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在园林绿地中,孤植树种通常配置于草坪、绿岛及山坡等处,作为重要风景树种栽植。梅树形优美,姿态幽雅独特,花开后落入泥土,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四、关于梅花专类园植物造景特色意义

1、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2、人文内涵的进一步发掘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赋予其人文内涵。意境实质上是造园家所向往的 ,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造园家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 ,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 ,使观赏者身临其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去感受、去想象 ,产生共鸣 ,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蕴含„同样,梅花的园林造景应遵循其生态特性,突出其主题意境,挖掘其文化内涵,立意在先,匠心独具。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红梅西藏武警】

3、以古典审美意识指导梅花的造景应用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因此要求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古典审美意识,和对自然感悟与遐想能力,并将这些情感加以深化和升华,并赋予到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中。

4、 古典诗词意境在现代梅花专类园中的营造和还原

(1)人文内涵的发掘

古往今来以梅为题的诗词歌赋甚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现代园林造景应用中更应注重这些文化内涵的发掘 。

(2)人文寓意的营造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所谓景有尽而意无穷。

(3)古典意境的创作

首先,设计者自身对传统文化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古代诗歌文风的研究也要具有一定深度。因为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是与中国传统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会贯通的。

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寄托。只有在对实际的梅花有最直观的了解后才能充分体会这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深入发掘其内涵,并应用到意境创作当中。

(4)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景致与人文和谐相融

对于当代的园林造景师而言,在现代造园中对人文精神加以融合是至为关键的。因此应当凭借丰厚的人文优势来营造相应的园林景致,再现人间天堂的风流雅韵,展示人文江南的魅力,达到人文景致和谐共融的境界。

总结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 从上面的描述中,梅花在设计师的充分配置组合上,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 且风格多种多样。我国梅花资源丰富, 梅文化内涵深厚丰富, 因地制宜运用于现代园林中, 可创造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给人以美的享受。

2015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红梅西藏武警 第五篇

第一篇: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修改)

办公厅 马爱丽

歌手韩红演唱过一首歌叫《天路》,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

青棵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每当听完这首歌,我都不禁会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被称为“天路”;到底这条路有怎样神奇的力量,能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这样一条天路又是怎样修成的呢?直到我看了《一路格桑花》这本书,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也深深地被一种精神所感动。

书中描写了长年驻守在川藏公路上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战斗生活情景,没有火爆的场面,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诡谲的情节,却让人潸然泪下。也许你会觉得作者的写法很传统,这样的调调太老套。但也正是如此简单、朴素的描写,才能让人体验到平凡中的伟大,在都市的喧嚣中寻找到内心难得的宁静,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真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路。

一开始,我一直在想,一部军旅题材的作品为什么不用一个铿锵有力的名字,反而用花来命名呢,看过之后我明白了:

“一路”指的就是川藏公路,简称川藏线,它是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唯一枢纽——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茶马古道;打个比方说吧,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1958公里的路程,如果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即使是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川藏线的开通,使天堑变通途,它是连接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生命线”。

川藏线是一条美丽的路,有“中国的景观大道”之称,一路上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但它同时又是一条危险的路,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沿途需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

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号称中国十大夺命公路之首,在这里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洪水、雪崩等灾情更是不断,其中有一段“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的路段,由于在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甚至有“地质灾害博物馆”的称号。

当初为了修通拉萨到成都这2015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东起成都,西到拉萨二千四百多公里的路上,每一公里都长眠着一个年轻的筑路官兵,每一个脚印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可见,川藏线的确不愧是一条天路,是一条用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是一条生命之路。

再说说格桑花,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的普通花朵,秆细花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刮的越狂,它的身姿越是挺拔;雨下的越大,它的叶子越是青翠;太阳越是曝晒,它却开得越加灿烂。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从不畏惧雪域的风寒!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书中,川藏线的武警官兵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在随时都可能要面对牺牲的保通任务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一点怯懦、犹豫、后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青春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民族和他人的利益。他们视战友的生命高

于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生活就是奉献,工作就是牺牲。几乎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物质东西。他们拥有的只是被人理解和也许不被理解的精神和感情,这其中最令他们痛苦莫过于家人的不理解,就算是这样,他们宁愿把这种苦默默地承受下来,为了保卫“天路”的畅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就像那些格桑花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把生命无私的绽放在美丽的高原。

书中还着力描写了几个女人走进西藏的故事,她们作为军人的妻子,不仅是要面对常年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就会遭遇不测,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内心煎熬。书中的三个军嫂,一个是靠打工养育女儿的农村军嫂,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长大,却从未和任何人诉过苦,千里寻找失踪十年的丈夫,最终找到的却是丈夫的坟墓;另一个是都市白领军嫂,面对世俗的诱惑,她有过动摇和彷徨,当她来到丈夫身边,却发现了令人震撼落泪的秘密,在大爱面前她终于理解了自己的丈夫的伟大;还有一个军嫂,眼见着丈夫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承受突如其来的痛苦时,刚怀孕几个月的她,毅然决然要把孩子生下来,并且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老公公的重担,坦然面对生活的残酷与考验。这样的爱无不向我们证明了这些可爱军嫂的伟大的人格,她们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委屈、孤寂和牺牲,但

她们依然顽强乐观地生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要说,她们也是美丽的格桑花。

格桑花的花语是“怜取眼前人”,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可以说,用“一路格桑花”作为书名,既是对所有川藏线武警官兵和他们家人的歌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这些可敬可爱的人给与衷心的祝福。此外,更是警醒世人,学会珍惜身边的人,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只有学会珍惜,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相信,美丽的格桑花会保佑这些有真情大爱的人永远平安幸福!

第二篇:一路格桑花

一路格桑花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梭罗选择了一个人的瓦尔登湖,也有人选择了人来车往的城市森林;有人选择了漂泊奔忙,也有人选择了闲适从容;有人选择了追名逐利,也有人选择了献身理想。不管怎样,首先生活才是重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过是我们不同的人身追求。对我而言,我不希望配合这个世界,但希望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件需要努力添墨描绘的作品,我希望它是彩色的饱满的,充满故事值得回忆的,因而我选择了开满格桑花的林中小径,那里干净温暖,花香鸟鸣,天空离我很近很近,放佛伸手就能摘到天空中的云朵。我憧憬着从山间小路泥泞走过看喷薄日出的美景,告别了在沿海公路驻足停步看落日沉稳的风景。

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越狂,它身越挺;雨越打,它叶越翠;太阳越暴晒,它开得越灿烂。这是它所选择的生活方式,顽强,勇敢。认真地生活,努力地感受,听从自己的内心,只有当心灵跟上你的脚步时,你才能走得从容与洒脱。做能做之事,尽全力,愿所行之路是脚踏实地的厚重。也许很多的付出与努力都不会被看见,被理解,但是我想一路走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这将会是我最大的收获。

当然,对自己所选之路更多的是期待与憧憬,只是会时常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力不从心而倍感遗憾,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实在薄弱,无法撼动现实的残酷。然而,更多的时候,依旧是告诉自己:做应做之事,做能做之事,尽全力。这样纵使有朝一日回首来时的路,也不会为曾经的轻易放弃而后悔。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很简单:给青春留下一些值得珍藏的记忆。一直坚信,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就会变得简单而没有任何复杂的理由和借口。韶华易逝,走过青春的驿站,有人无怨无悔,有人空悲长叹,有人激情燃烧,有人萎靡涣散。而我的青春岁月选择的是做一件让我这一生值得去回味的事情。既然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争取用有限的时间来延长生命的宽度吧。当我们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时,是否也曾羡慕斜角那条道路上行走着的朋友?羡慕常常只是因为不可得而羡慕,而得到了却又继续转移羡慕的目标。认真地热爱生活并热爱生命,热爱自己所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自己所选便是自己所爱。

青春兵荒马乱,美得想一个遗憾。告别大学校园,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以此为圆心,可以画出无数半径,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却异彩纷呈,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半径,在未知的未来将它延生成无限可能。心中长着一朵格桑花,它执着,勇敢,顽强。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而我将与青春结伴,一起走过那一路盛开着的格桑花。用青春与汗水谱写一首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奉献的歌,响彻在那遥远的天边!

第三篇:一路格桑花

一路格桑花

之前不明白这个电视剧怎么要叫一路格桑花这个名字,看完才真正的明白,格桑花是西藏高原上的一种常见的花,它在高原上圣洁、高尚的绽放,一路代表川藏公路,1950年始就一直有很多战士都在为修筑这条路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而许多为这条路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战士,他们年轻的灵魂沿着川藏线像格桑花一般,美丽圣洁的绽放着。

李青格和安静的爱情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点缀,或者说,是将整个故事比作一串珍珠项链,那么他们就是将整串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安静和李青格代表着两类人,所以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安静代表的是像陈凯、文涛那一类型的人,像文涛所说的“名誉、地位、金钱,一个都不能少”,我不能评价他们的价值观对错,只能说他们是积极的入世者;而李青格所代表的是那些在川藏献上为人民默默付出的官兵们,像邓刚、周明、秀兰嫂的丈夫、冯小丽的哥哥等等一些不为人知的不同士兵们,他们是不求功名的默默奉献者。在电视里安插了很多强烈对比的地方,像大学生旅游式的慰问和士兵默默修筑公路的实干对比;又像文涛、安宁和李青格那次半途而费“重走川藏线计划”和伟大的川藏公里工程。都毫不吝啬地把浮躁的世人揭露得体无完肤。对此,我无话可说,本来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样的,有人想享受那一份被世人追捧的感觉,所以他会积极在人类自己构筑的复杂规则里适应并崭露头角。而一些人则会坚持听从自己的内心,而做自己愿意而又有实际意义的事实。而我更想做的是后者。

安静也没有谁能过多的谴责什么,并不是谁都能耐得住寂寞当军嫂的,她想追求更高的自我,在广阔的舞台挥洒自己的天赋才能。部队的感化和佛教圣地上熏陶让李青格从一个嚣张跋扈、自命不凡的毛小子变成了一个懂得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人。这也让他离安静越来越远,离虚浮的世道越来越远。他们的爱情和军嫂们的坚守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最后的分手也只是必然。他们的爱情只是当时特殊环境下的化学反应而已,就像最后安静所说的“喜欢的并不是现在的我,你喜欢的是当时那个去西藏慰问的纯洁没被污染的姑娘,而我喜欢的也并不是现在的你,我喜欢的是当时那个在西藏给我拍照的那个憨憨的傻小子”。那时他们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另一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后,面对社会后,他们的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向背而行,渐行渐远。

最后,来了个汶川地震做结尾,意义深远。在灾难面前,什么爱情、生命都显得如此渺小,对于世界来说你只是可有可无的一个,而对于那些关心你的亲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在地震中很多人都失去了他的全世界。那一刻很多人都懂得了珍惜彼此,邓刚和小红、安静父母都重修于好。“地震的中心似乎不是在汶川,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四篇:电视剧《一路格桑花》观后感

电视剧《一路格桑花》观后感

由陈胜利导演的军旅情感电视剧《一路格桑花》正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播出,虽然只是播了几集,但我很快就被该剧迷住了,当然是每集必看,越看越感动。

该剧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友情、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演绎出当代都市青年和川藏线军人鲜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再现了武警交通部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这是一个发生在川藏线上的故事。大学毕业生李青格为了破解父亲的西藏情结,毅然放弃了都市舒适的工作,从军来到西藏,当了一名武警交通部队的“学生官”。在藏历新年的联欢会上,因突发的灾难结识了艺术学院来西藏采风的漂亮女生安静。两人稍纵即逝的爱情童话,却因安静家庭的变故变得一波三折,让刚到部队的李青格面临各种艰难决择。在追寻为川藏线牺牲和奉献的军人足迹过程中,李青格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渐渐理解了父亲,也读懂了西藏和川藏线上的绿色群体,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女主人公安静在经历了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的情感纠葛之后,既没得到理想的爱情,又失去了追求生活的热情,选择了逃避。可就在她即将出国的一刹那,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于是一切因此改变。她在寻找跟随部队在震区抢险的李青格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灵魂得到了涅盘重生。在为灾区募捐晚会上,她跳了一曲《一路格桑花》的藏族舞蹈,表达了对牺牲、奉献和爱的理解。

在亲历了无数惨烈的自然灾难和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之后,他们深切地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爱的真谛。于是,在坚守与放弃、相信与怀疑、爱情与友情、小我与大我,内地的喧嚣与高原的宁静、都市文明与雪域文化的强烈碰撞,个人情感与神圣职责、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中,演绎出了一幕幕当代都市和川藏线上军人鲜为人知而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再现了军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所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诠释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查阅有关资料后我才得知,格桑花又名“吉样花”,常年生长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终年饱受雪色滋润,使得弱小的枝杆在寒风料峭中如精灵一般愈加生机,显示出了小小生命的悠远与深遂。

我没有亲眼看见过格桑花,不太懂得她所包孕的独特意义,但打心底里喜欢这种默默无语、备受天地精华浇灌的小花。她不如玫瑰的猩红妖艳,也不如百合的仪态万千,甚至比不上任何一种有色有味的花朵。然而她就是她,始终以一朵花的名义默默地生存着,带给高原无尽生机的同时,也给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带来了一份静静的萌动和心情的感动。

平日里,打开电视,我最爱看的就是那些有关军旅生活的故事短片。渐渐地,我了解到了很多战士在个人情感、家庭冷暖与神圣职责、国家利益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并演绎出了一幕幕当代都市和边境线上军人鲜为人知而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

花总是有所代表的。或者存在,或者生命,或者爱情,或者希望。你知道吗?从选择军人选择高原开始,战士们就已经把青春年华全托付给了飘扬在高原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全托付给了延绵的山脉和紧贴胸前的老枪。他们平日里除了男人一般勇猛的训练执勤外,还得像女人一样细心的美化营院,更多时候就像装扮自己一样,倾注无比的爱和热情。于是在哨所周围,总是绽放着不败落的格桑花,

在阳光的恩惠下呈现出姿态万千的笑容。此外,士兵们还把这碎星点的小白花移植回来种在罐头盒中。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这些花,在簇簇新绿的映衬下,给营区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有花的日子,可以不想家,可以感觉不到苦累,以至于在这饱受雪水滋润的小花面前,一切一切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而去。

为了养好这些花,士兵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从雪原移植下来,又从山下背来适合生长的土壤。那错落有致的花丛中浸注了一茬又一茬士兵说不尽的心情。或许没有人能够用心去体会这些格桑花在雪原的经历,于是就有许多人疏忽了艰难生存于高原的军人。据说,每年大雪封山的日子,哨所来的每一封信大家都要轮流阅读,无论信中是喜从天降抑或祸事来临,大家都为之欢喜为之忧虑;倘若有人收到女朋友的照片,那一个个肯定都要“搂抱”着过把瘾,然后在放声大哭中又要坚强地握起钢枪站岗巡逻。这哨所中惟一表达生命勃发的格桑花便成了心灵永远的寄托。

一到冬天,满目苍痍,整座高原又恢复了白色,泛泛白雪射出的光让士兵们尝尽了孤独的滋味。每个人心中都极其强烈地期望能够见到树,那怕是一抹淡淡的绿色。为了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好多人利用休假的机会不远千里从多内地种籽,却每每以失败而告终。有位班长曾把家乡见土就扎根的槐树籽带来种下,然后每天都精心培土浇水,待几十天过后发现全无动静。性急的他径直翻土去看,却发现种子一个个全瘪了,气得他恨恨地拿拳头直往土里砸。曾经有记者多次采访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士兵们,在高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大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最想看见绿”。

为了绿,喀喇昆仑山上出现了这座孤坟。坟里葬着一位年轻的士兵,他就是海南籍战士张迎峰。他刚来到哨所时,面对这种布满白色恐怖的环境惊呆了。荒山野岭到处是雪,如何在这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简直是无法想象。有一天早晨,他突然发现对面山上似乎有棵树在风中飘摇,于是便穿上笨重的大头鞋、皮大衣,拿着战备锹出去了。他决心把这棵树扛回来,把最大的希望以实物的形式带给战友们。整个上午,他在雪地里摸爬滚打,总算走近了那棵树。却发现是当地人用石头堆成的玛尼堆,上面插着一根树枝,树枝上面缠着五颜六色的经幡。经风一吹,远远看去像树的样子。

满腹懊恼的他无可奈何,只得打道回府,路途不小心滑进了一条狭谷。找到他时,他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准备挖树的战备锹。如花一般的年龄,就这样为了生命的绿色,为了战友们在高原上化作了一掊沙土,从此再没回来,只是孤独地睡在荒山野岭中,陪伴着旷空冷漠的土地,给本来就沉重的土地又添了份悲壮的色彩。

面对格桑花,想起那些为了祖国的安宁、人们的幸福驻守边关而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士们,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别无言语!

比起默默无语的格桑花,想想这些武警交通部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形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爱意的方式,在我的心目中,唯有这格桑花最令我心动!在即将迎来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我衷心祝福这带给高原无尽生机的一路格桑花永远绽放!

第五篇:浦江盛开格桑花

浦江盛开格桑花

——“上海也有我的家” 系列活动记实

上海市共康中学徐剑宏孙惠颖

“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是上海市共康中学办学十多年历程中凝炼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共康中学坐落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西北角,是一所藏汉合校、以藏族学生为主体的寄宿制初级中学,藏族学生常年住校。“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是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藏汉师生结对活动、藏汉学生结对、社区居民与西藏学生结对联谊为主要形式,以情感为纽带,全面关心西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活动。

格桑花的第二故乡

每年八月,黄浦江畔的机场或车站,都会满腔热情的迎来一群又一群西藏孩子。美丽的格桑花带着希望和理想从青藏高原来到上海。

十一、二岁的孩子远离家乡、父母,来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学,风俗习惯迥然不同,他们将面临多少困难啊!

自1998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有140名左右的藏族新生入学,他们要在上海度过四年的学习生活。为了让上海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第二故乡,为了让他们在上海充分享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生活在“西藏有我家、上海也有家、民族是大家、全国是一家”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中,学校主动挖掘、充分整合学校、社区民族资源,开展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设立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的活动基地,以此为纽带联结藏汉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使藏民族同胞充分体验到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温暖。在结对活动中为藏族孩子营造 “家”的温暖:

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与一个藏族寝室结对,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

每一藏汉班级之间结成联谊班,藏汉学生心灵上形成了互助和依赖的情感; 每一个藏族班与彭浦新村社区居委会携手结对,藏族孩子与居民,搞活动、共联欢,共享藏汉一家的温馨。

“三结对活动”使学校逐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落实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智力援藏工作的格局。

师生结对:绿叶无言一片情

“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的平台”。共康中学的老师们为了培育西藏学生,无私奉献。

学校24365工程——24小时365天全心全意为西藏学生服务的工程是推动藏汉交往的桥梁。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与藏族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结对,主动关心藏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广大教职员工也经常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寝室送关爱,学生刚来上海,水土不服,浑身不适,老师们为此忙前忙后帮学生换衣换药。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念亲人想回家,老师对他们循循善诱,畅

谈理想,激发自信。节假日带孩子们去书城、博物馆、公园等场所。

在藏族孩子眼里,老师们是他们的姐姐、哥哥,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旺堆诺布同学在“上海也有我的爸爸”一文中这样写到:

爸爸回西藏后,只有我一个人在上海学习了。天上飘下来点点星雨,冰冷的雨无情地打在脸上,连平日里温暖的眼泪也变得冰冷,模糊的视线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慢慢出现……

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我看清了我眼前的这个人——班主任戴老师。老师叫我不要伤心,并对我说:“每个人都要经历这种痛的,你要坚强……”慢慢地我眼前又浮现出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情景:那天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老师带我走进教室,发给我们课本。紧接着带我们去了寝室,还帮我们提行李包。到了我们的寝室,他教我们怎么收拾柜子。这时我眼前浮现出我老爸教我把衣服叠好分门别类放进柜子的情景,不禁一颗泪珠落了下来。

军训期间,他对我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爱护。每天晚上一回到寝室后,他总会教我们怎样洗衣服。还把我一件很脏的衣服洗了半个小时才洗好。我突然想起以前妈妈每天帮我洗衣服的情景。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我觉得戴老师真像我的爸爸,虽然每次他总会批评我,这和我爸可是一样的。我明白老师心里也像我爸爸一样爱护我。

啊!我回过神来看着老师的脸,才发现老师的眼镜下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肿了,他又为我们操劳得睡不着了。我的上海爸爸您可真好啊!是您又一次点燃了我熄灭的心灵之灯,温暖我的心,照亮我的路。

温馨的大家庭里,师生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教师的付出同样也会得到回报。06年暑假,初二(4)班的安老师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要他赶紧去学校,说班级有点事,当他忐忑不安赶到学校,推开教室门时,教室里响起了生日歌,班长送上了一大束鲜花,蛋糕上的蜡烛闪动着鲜艳的火苗,掌声、歌声中孩子们吵着、闹着让安老师吹蜡烛许心愿……安老师面对着这一切,平时的滔滔不绝没有了,他顺着孩子们的意愿,慢慢闭上了双眼,泪水流了下来。

藏汉联谊班:手拉手的藏汉伙伴

情感互通、互助学习的“手拉手联谊活动”是藏汉学生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藏汉学生和谐相处的见证。藏汉学生郑重其事地签下友谊协约,承诺“智慧互动共生、心灵共同成长、友谊携手共进”。

在藏汉学生联谊班事迹展示会上,卓玛说:刚来上海时,我对老师讲的听不懂,跟不上,自己想问,但又无法表达出来,作业不会做,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的。当我们联谊班同学了解了我的学习困难后,我们就在一起组成几个学习互帮小组,他们帮助我先在语言的听说上克服困难,而后,再进一步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激在这一段时间里,汉族班同学帮助我们通过语言关,使我们在最起码的交流与听课上不再那么费力了。

藏汉学生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花朵,要彼此认知各民族的文化,才能形成彼此在心灵上互助和依赖的情感。因此在“手拉手联谊活动”,藏汉学生共同追寻

民族文化足迹,开展了互相了解对方的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几句上海话和藏语;过好重要节日;说出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传承家乡人民淳朴热情、勤劳勇敢的精神等活动。

在藏汉学生互相认识藏历年和春节的风俗习惯中,学校通过讲座介绍各民族的风俗知识,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设置互相认知的情境与前奏,在互相拜年中深化认识;在中秋佳节和五月端午,藏汉同学共同探寻佳节的来历;在藏汉队员“手足情深跳跳步”的文体活动中,汉族同学告诉藏族好友许多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藏族同学向汉族好友介绍了西藏的发展变化,互相加深了了解;在互通一封信,互赠一张贺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互相倾诉心声,真比亲人还要亲。平日里,上海学生还会把自己的朋友请回家,共同感受家的温暖。

联谊手拉手活动中,藏汉学生结成了“风雨,你我同行;快乐,你我分享”的好朋友,班班有对子,人人有好友。一张贺卡,一条哈达连接着稚嫩的心灵。上海班学生顾君说得好:“与西藏学生交朋友真不错,他们比我刻苦,又爱劳动,讲感情。”上海班学生朱婕的母亲不幸因病早逝,西藏学生立即捐出零用钱近两千元。

通过联谊活动,藏汉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祖国各地的文化财富都是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藏汉学生的友好交往,不仅帮助藏族学生摆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而且更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已成为学校藏汉学生的传统和良好校风。

社区盛开格桑花

98年建校伊始,我们就与彭浦新村社区携手开展 “上海也有我的家”联谊活动。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也主动发动社区志愿者与西藏学生结对组成临时家庭,承担出临时家长的职责,把藏族学生当作自家的孩子,从各个方面关心、呵护着这些岁数小、远离家乡的民族同胞。藏族小朋友多了一个上海爸爸上海妈妈,社区居民多了一个来自高原的“格桑花”。

藏族队员会利用双休日来到居委会手把手地教居民跳藏族舞蹈,传递来自高原的文化气息。而他们的上海爸爸妈妈也会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上海的发展变化;或把他们领回家里,共享家的温馨。

在藏族孩子的上海阿爸阿妈家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春节即将来临,藏族孩子的上海伯伯王伯仁老人呈现一派欢乐的气氛。今天家里来了十几位不寻常的小客人,他们是共康中学西藏班的同学。王伯伯早就忙开了,买来花生瓜子糖果蜜饯,五颜六色摆满了一桌子。大家围着桌子团团而坐,促膝谈心,浓浓的民族之情在心中荡漾。孩子们表演了具有西藏风情的歌舞,博得了的阵阵掌声,新年里的团圆饭味道那么好!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社区里白族居民李雪莲有一位汉族老公,去年又与西藏学生结对,藏、汉、白三个民族和睦相处成为美谈;协保回家的翁根龙老师,与西藏学生达娃央宗结对,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受到藏族

学生的爱戴,西藏学生主动叫他“爸爸”,经西藏学生请求、西藏家长同意,翁根龙特意为藏族学生起名叫翁洁芳;戚泰宝老妈妈特别喜欢结对的西藏学生,为她过生日并请正在当英语教师的女儿为她补习英语,暑假里她与女儿用自备轿车带西藏学生去浦东、去海洋世界等地观光。春节时戚妈妈和老伴带着大包小包的去看望学生,学生家长感动不已,他们说:“早就听说上海有结对活动,今天亲眼所见。上海的家长真是太好了,把孩子送到上海我们放心!”

学生藏族学生“雏鹰小队”、“便民小队”利用双休日去社区为居民服务,去敬老院慰问表演。居民把“藏族学生来我家”当作一种荣誉,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妈妈说:“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看到藏族孩子又跳又唱,懂礼貌,爱劳动,我和老伴不知有多开心。他们天天住在我家都行。”预备年级新生旦增,在家时是个“小皇帝”,父母从不让他做家务,自有了“上海家庭”后,就象变了一个人。父母来沪看望他时,一到周六下午,父母想带他去南京路看看,他都不肯,说:“上海的爸爸妈妈,平时很忙,我该去帮他们做点小事,他们待我不比你们差呢。”如今,不少家长来沪第一件事,就是去孩子的“上海家庭”看看上海的“爸爸妈妈”。

藏族学生家长看到孩子长高了,懂礼貌了,赞不绝口:“孩子到上海读书,是我们的福气。上海人那么忙,还经常领孩子们去家里,逛公园,做好吃的,我们在拉萨也做不到!孩子在共康中学读书,我们太放心了。

随着结对活动逐渐深入开展,学生们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立志于向社会反馈一份爱心,以报答党和国家的关心。学生们与赴藏当兵的军人家庭结对,每逢中秋、八一等重大节日,孩子们就把家长邀请到学校,或上门到军属家里,慰问、聊天、一起做家务、给远方的战士写信,甚至让在西藏的家长去军营看望战士,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家庭故事。

每年的5月25日,是西藏班毕业生离沪返藏的日子,老师们、藏汉同学、结对家长们依依不舍,无数的泪滴伴着洁白的哈达在风中飞舞,倾诉着藏汉一家人的真情。

高原的格桑花在浦江越开越艳!“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深化了藏汉情谊,提升了全体师生及社区居民的民族团结意识,更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职工投身于民族教育的责任感。“上海也有我的家”对西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他们立志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贡献。“上海也有我的家”被评为闸北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中国民族》杂志特地刊登了 “上海也有我的家”的专题通讯。该活动被解放日报、文汇报、西藏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这样评价:“从‘上海也有我的家’到‘上海就是我的家’??学校夯实了学生 “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的家”思想与国家意识,懂得了为祖国而学习、为民族而努力的道理”。

给武警官兵的感谢信
红梅西藏武警 第六篇

给武警官兵的感谢信

尊敬的赵红亮营长:

尊敬的武警×××部队××寺执勤官兵:

您们好!

9月份我们一家人来西藏旅游,27日那天下午在寺院看辩经时,因忙于拍照,不慎将手机遗失。幸好我们的武警战士拾到,并在第一时间与我手机通讯录中的朋友联系,最终将手机完好无损地交还给我。

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才好,想拿点钱给你们的战士买点儿饮料食品,你们的战士坚拒不受,我们感动万分。看着咱们那些在我们眼里还都是孩子的战士,钦佩之情难于言表。

这次来西藏旅游,不管是在大昭寺还是布达拉宫,不管是在山南还是在林芝,看到我们的公安和武警官兵为了国家的和平稳定,为了老百姓的平安,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真的有说不出的感动。我们来之前还心存忧虑,心想西藏安全吗?等我们真正来到这里,感受到了人民卫士就在我们身边时,才真意识到安全二字意味着什么。才真正领悟到平安的背后是什么,那是千百万公安官兵的心血、汗水和对人民安全的高度负责!

回到上海以后,每用到手机自然就会想到你们,就会想到那些战斗在祖国各种艰苦环境中的武警官兵,就会更加为你们的精神而感动,为有你们这样的人民卫士而骄傲,也会倍加珍视我们国家今天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

谢谢你们,祝你们工作顺利,平安健康!

顺便寄上点儿上海的小食品给大家品尝,和感谢无关。只是我们对工作在雪域高原上的孩子们的一份思念。

上海市民:(略)

.10.22

给武警官兵的感谢信 [篇2]

可敬的贵州武警一支队的兵哥哥:

你们好!

今天我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

年年末于我来说是段不寻常的日子,我的生命在那时结束然后又重新开始。当新年的脚步快要来临的时候,我半个月高烧不退,从贵定老家转入贵阳医学院。我以为这是我病痛结束的地方却万万没有想到我的生命差一点就在这戛然而止!当时我病情严重,七窍流血不止,血小板低到只有0.8个,加上省血液中心没有符合我血型的血小板,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焦急万分!又时值春节过年之际,又有谁会在新年献血小板呢?根本不可能。虽然广大的医护人员竭力抢救,力挽生命,但因没有补助造血功能的血小板,病情迅速恶化,死神步步逼近。就在这个时候,教我做人做事使我健康成长的母校贵州商专得知我病危的消息,在第一时间赶到贵医附院抢救现场,多方联系血小板事宜,最后得到了你们广大官兵的大力援助,有你们的冲锋在前以及在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全力配合下,最后救命的血小板终于有了,我的生命在你们帮助下得救了,是你们像亲人、似亲哥哥一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不经意间我已经出院半年多了,这半年在家人的照顾和大家的鼓励下,不仅自己感到精神状态恢复的越来越好,而且每次去复查时医生都会很欣慰的说我的进步很大。虽然医生跟我说现在目前国内外的医学水平都暂时不能治愈这种病,但我并不贪心我很满足,因为还有药物能控制这样的病情。我现在很开心,因为我每天还能陪着我的家人一起吃饭,还能和朋友一起聊天,还能看到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我是多么的幸运我居然还能拥有那么多那么多意外的幸福,现在的我很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因为现在的每一天它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要努力积极向上的活着,因为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因为有你们,我没有见过面不知道姓名的武警战士,献给我的不仅仅是血小板,而是献给了我以及我全家人一种希望!因为有你们,日夜操练辛苦保家报国的武警战士,用你们沸腾的鲜血洗去死神的阴影把生命留给了我!因为有你们,不记报酬不为名利的武警战士,是你们的奉献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那一天起我告诉自己,我的生命从走出医院的那一刻起重新开始了。从那一天起,我真正明白关于感谢所有的言语都苍白无力,我不想说这声感谢,因为它承担不起我所有的谢意。我只想告诉你们:

我记得你们每一个细胞,它们有名有姓,它们叫伟大、叫坚强、叫勇敢!

我会变成你们一样的人,你们的血液给我无限的勇气!

我会把我的生命重新去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因为我明白我不再只是我,我是你们用鲜血筑造的奇迹!

敬礼!

最后我们全家祝武警一支队队全体官兵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79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