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和全文,掌握汤姆这一人物形象。

4.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作为起始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教学时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全书,采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同时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性格,能正确流利地复述故事,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设想:

《汤姆?索亚历险记》,很多学生十分熟悉,所以教学时,设想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交流已知问题,讨论探究深层次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文学常识。

2.阅读全书,能对每个人物说三句评价的话。

3.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一、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学生交流)

让我们与汤姆?索亚一起踏上探险之旅,感受那惊险、紧张的场面吧。

二、展示预习成果

1.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来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183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那一年正好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候。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并渐渐地着手写作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三十五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二十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小哈克历险记》等不朽名著。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2. 学生交流这本小说的情节。

(1)全书围绕着汤姆,记叙了哪些事情?(提示:在什么地方?经历了什么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2)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事件是怎样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个孩子从少年到成熟期的成长故事。

一、汤姆和蓓姬的故事

二、汤姆和穆夫?波特的故事

三、杰克逊岛的故事

四、汤姆和乔?印江的故事

(3)给你印象深刻地情节有哪些?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如: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无辜的穆夫?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三、欣赏《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视频。

四、作业设计

1.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和所看的视频,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论。

2.预习课文中精彩片段,概括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结合文章精彩片段,分析汤姆这一形象,并且对人物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

一、导入

童年像一首歌,童年像一张美丽的七彩图,当我们的记忆驻足在那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不禁会为之激动,为之兴奋。前不久我们认识了一个小伙伴——汤姆索亚,同学们,想想童年的自己是否也像他那样顽皮过?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书本,再次走进汤姆索亚。

二、生字词检测

烦躁 噤了声 冥思苦想 胳膊肘 膝盖 下颌 功勋赫赫

灰烬 驰骋 黝黑 绶带 翎子 一缕 心花怒放

揉着眼 气概非凡 自鸣得意 密密匝匝 游移不定

三、问题展示与解决

1.学生解决预习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每一段的后记,掌握阅读线索,讲述三段故事的梗概。

2.教师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就课文中节选的前两个片段分析:

(1)汤姆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实现了吗?

(2)说说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

(3)汤姆的海盗生活与我们心中的海盗生活是一样的吗?

B.分析课文中的第三个片段:

(1)汤姆与蓓姬在山洞里面临怎样的困境?能看出同处困境的汤姆、蓓姬在语言、行动与心理上的异同吗?

(2)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

如,他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蓓姬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他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3.以四人为一组,结合文章内容讨论问题,你可以看出汤姆索亚是怎样的性格?

要点:a.生性顽皮、有点叛逆,喜恶作剧、喜出风头。

b.天真活泼、有勇有谋、乐观自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c.有正义感、有侠义精神、有男子气概。

d.向往自由,喜欢冒险。

具体:①周末被罚刷墙,汤姆竟施出诡计,不但让那些男孩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还自动奉上谢礼,体现了他的机智、顽皮。

②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乔奇。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③去郊游,在阴森又幽静的山洞迷宫里迷路时,汤姆一点儿也不慌张,他用风筝线七通八拐地找到了出口,同时把和他一起身处在困境的蓓姬也救了出来。他救了自己和小伙伴蓓姬,还找到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宝藏。体现出汤姆的自信、机智、坚强和勇往直前

4.比较讨论

看了小说以后,你觉得汤姆与贾里有些什么异同?你还能从看过的书籍中找到与汤姆类似的人物么?

四、总结课文

汤姆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告诉我们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梦幻天地。

五、作业设计:

汤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烦恼,想到了“当海盗”,想到了到大自然中去,你在成长中有烦恼吗?请将你的烦恼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 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 在“推荐?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1、 学会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2、 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地思索。

3、 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在学生习惯读一篇一篇的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读整部书。授课中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欣赏作品中优美的文字,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

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检查方式:学生以读书报告形式呈现作业。

要求:读书报告为整体感悟读后感一篇 摘抄若干

二、任选一章 试作点评

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进行点评,并阐述选之理由。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 走近人物

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交流各自的感悟,师作适当点评。

明确:汤姆是老师和家长眼中一个顽皮而又爱闯祸的孩子,他和波莉姨妈一家住在美国一个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上。汤姆层出不穷的恶作剧常给姨妈哭笑不得,但是他以他的正义感,揭发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歹徒;以他的勇敢,挽救了自己和另一个女孩的生命;以他的聪明,找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藏。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在主日学校里,他拿出卖刷墙特权时得到的财宝换来的条子去领取新本《圣经》,结果当有位太太考问他《圣经》内容时,他却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引得大家瞠目结舌。当他和贝基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于是,汤姆大步流星走出教室, 翻过小山,走到很远的地方,那一天他是不打算再回学校了。”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在第二十三章,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解救了莫夫?波特,它再次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在第三十五章中,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 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人,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 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印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能思考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它又是本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他们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作法。”

【附录资料】

一、作者介绍

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于183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的一个法官家里。小时候马克?吐温在乡村生活,爱和黑人、穷苦人交朋友,爱听黑人大叔们讲故事。

从12岁起,马克?吐温便出去当印刷学徒工、送报人、排字工人,在密西西比河沿岸一代过着流浪生活。后来他又当过水手、矿工、新闻记者等。穷苦的流浪生活使马克?吐温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接触到更多的劳动人民,使他对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写作素材。

年轻的马克?吐温特别喜欢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并时常针对美国现实,在报刊的“幽默专栏”上发表小品文。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后,他以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开始了他正式的文学活动。1867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加力维拉著名的跳蛙》。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吐温进入创作的高峰期。从《汤姆?索耶历险记》到《王子与贫儿》,从《竞选州长》到《百万英镑》,马克?吐温对社会中的欺诈、陷害、伪善等等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笞。马克?吐温文笔犀利,既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又善于进行夸张描写,寓讽刺于其中;他描绘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一幅幅既离奇又真实的图画,使读者感到又滑稽又辛辣。

马克?吐温在他晚年的杂文和政论文里,对中国人民寄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同情。他在其最优秀的政论《给坐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托钵僧与傲慢无理的陌生人》等文章中,谴责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榨取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在《使用私刑的合众国》一文中,他辛辣地嘲

讽了“在华外国教会美国委员会艾明特牧师”之流,怒斥他们勒索中国赔款大搞名为“宣传福音”,实为文化侵略的无耻勾当。他大声疾呼:把中国人“交给自己的命运支配吧!”结果,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报纸的评论、人们的指责使官方大为尴尬。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病逝。由于对美国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人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二、情节介绍

少年汤姆?索亚十分淘气,一天半夜,他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一个名叫印江的坏家伙杀了人,却嫁祸于波特。

次日,波特被捕。汤姆怕遭报复,不敢揭发真情。又过了些日子,法庭开审,这回,汤姆终于勇敢地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揭穿了印江的罪行。但印江却跳窗逃跑了。一天,汤姆和哈克走进河边一所“闹鬼”的老房子。他俩上了楼,不一会儿,看到楼下来了两个人,原来正是印江和他的同伙。这两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不少钱,正往地里埋。没想到竟从地里挖出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这时印江听到了一点响动,他怀疑楼上有人,就想上去看看。汤姆和哈克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早已朽烂的楼梯塌了,印江没能上楼。

后来,汤姆侦察出印江住进了一个客栈,他和哈克合计趁印江外出时,搬走钱箱。

又过了些日子,汤姆和贝奇等一些小伙伴外出游玩,汤姆和贝奇钻进了一个弯弯曲曲的山洞,竟找不到出口。

同一天夜晚,哈克发现印江和他的同伙挟着东西上山了,哈克想他们肯定是转移财物,就远远地跟踪。印江来到一个寡妇的庄园,要对寡妇下毒手,哈克忙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在这家人的帮助下,救出了寡妇。 汤姆和贝奇在山洞里迷了路,随身带的食物又吃光了,仍找不到出洞的路……忽然,汤姆看见远处有烛光,以为是大人们找来了,于是高声呼叫。谁知,定睛一看,举着蜡烛的却是印江,汤姆怕印江下毒手,拉着贝奇逃跑,山洞里回声轰鸣,印江未听出是汤姆的声音,还以为有人追捕他,于是抱头鼠窜。

在洞中过了三天三夜,汤姆和贝奇拖着疲乏的身子还在找出洞的路。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亮点,他们互相勉励着向前走去,费尽了最后力气才出了山洞。

两个孩子得救后,贝奇的父亲用铁板把他们出洞的小口堵死了,他怕以后会有人再从这里进去迷了路。 孩子们再也没见到印江。半月后,汤姆想起印江或许还在洞里,于是,他打开了堵死的洞口,发现印江已饿死在洞口旁。

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入山洞,在印江举烛的地方发现了印江埋财宝金钱的小石窟,找到了那个箱子。 汤姆和哈克平分了这笔钱。哈克救过庄园主寡妇,寡妇很喜欢哈克,便收下哈克作自己的养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印江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小说情节曲折起伏,悬念迭出,描写生动,不愧为优秀的作品。

三、略读与精读

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

略读是对文章作“面”的把握,精读则是对全文作“点”的研究。精读时,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条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精读时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结合语境、全面理解;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3、搜寻隐含信息,理解深层含义

略读和精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前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后者则作微观分析。客观上的把握为宏观的分析提供了大语言环境,微观分析又加深了对宏观认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四、艺术手法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二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八 集 中 学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1

2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三
《17汤姆·索亚历险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四
《初一期末复习2012》

初一期末复习

一. 基础知识

1. 词语注音表 全册书

14--21粗糙cāo 滑稽jī 倔强juãjiàng 漫不经jīng心 锲qiâ而不舍 炫目xuàn 干涸hã舔着tiǎn 颤栗zhàn 和煦xù 近在咫尺zhǐ

呈报chãng 倾诉qīngsù 称职chân 贮蓄zhùxù 磅礴pángbó 匍匐púfú 寂寥liáo 静谧mì

2. 写词词语表 填空 诵读部分不考

兴高采(彩)烈 漫(慢)不经心 茫(忙)无涯际 精练 缥缈 感人肺腑

轻飞曼(慢)舞

3. 词语运用 四个字成语 选择

近在咫尺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感人肺腑 喜出望外 微不足道 茫无涯际 足不出户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233……

4. 文学常识 刻下注解 重点课文

1. 安徒生---丹麦---<<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200

2. 屠格涅夫---俄国---<<蔚蓝的王国>><<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197

3.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七颗钻石>><<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194

4.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女神>>;<<天上的街市>>收入在<<星空>>

5.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172

6.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183

7.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126

8.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130

9. 老舍—现代作家-- <<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133

10.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90

11. 沈从文—现代作家---《边城》。102

12. 刘绍棠—现代作家--《本命年的回响》。105

13. 王建—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109

14. 苏轼—北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1

15. 艾青—现代诗人--《我的思念是圆的》。113三单元

16.

5. 古诗默写后三个单元7分

(1) 140页 古诗三首 早春呈谁不张十八员外 西江月 秋词

(2) 175页 <<论语>>八则

(3) 208页 迢迢牵牛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记

6. 名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7. 文言文 后三单元

(1)<<三峡>>130页

(2)<<梦溪笔谈二则>>172页

8. 现代文6单元一篇

9. 综合性学习—北京新闻 对联 简答 概括主旨

对联115 上联 仄音起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 平声收 白铁无辜铸佞臣。

平声一般指普通话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仄声指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

二. 阅读

1. 文言文课内 解词2分 翻译句子4分 文意3分

2. 现代文 主题特点 赏析语句 简答选段内容生发.

三. 作文40分 不少于600字,记叙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五
《初中名著阅读复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六
《阅读教案10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爱的教育》

教师:孙艳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

1、小说《爱的教育》数本,并打印几份目录。

2、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1、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好书大家看(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大家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发兴趣。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都很爱看书,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那么就请你赶快把你的书介绍给同学们吧。

2)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我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发现了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并且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最受欢迎的书。(指名,随着介绍而让学生板书书名。)

4)小结。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确读了一本好书。你们都愿意读吗?我们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课上轮流借阅,但要注意,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同学的书,记得爱护这些书籍!刚才大家介绍的真好。我也想向你们介绍一本好书。

3、老师推荐:

1)教师介绍《爱的教育》一书:

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获奖作品,记述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作者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此书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早在一九二三年我国的夏丐尊先生就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夏丐尊老先生用了三天三夜留着泪将书读完,当他翻译这本书时,也是常常留着泪。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说:“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想看吗?由于此书的册数有限,我们先看一看目录都有什么故事。

2)出示书中的目录:

个人浏览目录,看一看故事的名字。

小组互相交流故事的名字。(激发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3)教师介绍:整篇小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我先给大家推荐一篇故事《高尚的行为》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听完之后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4)全班交流这篇故事的感想。(阅读欲望达到高潮)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其实这本书内每个故事都很感人,我在给大家读一个故事《虚荣心》。究竟后来是怎么回事?那个男孩子是不是骄傲哪?同学们想知道就借书自己看吧!(到故事的关键处停下,让学生回去借书看完。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

《神话故事》阅读指导课

教师:孙艳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独具魅力的神话天地。

2、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3、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看《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神话故事》等书籍。

2、制作好有关的课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感受课外阅读的无穷魅力。

难点: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 、信守真理的美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焰火漫天,音乐奏响,欢迎你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

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

„„

神话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

2、你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的故事你读过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指名介绍故事

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没读过的故事也没关系,等会儿我们可以一起读。

3、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揭示概念: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和美好向往。在这些神话故事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品味。

(二)、举一反三,掌握阅读方法。

1、请大家打开《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自由地读一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

2、故事中的愚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小朋友抓住重点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交流体会,感受人物,明白道理。

A、不怕困难

在当时的环境下,愚公一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咱们在阅读时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B、无私奉献

你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读,感受了人物内心世界。

C、坚持不懈

D、勇于探索

对,这也是这篇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相信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小朋友一定还有更多的感受。快速浏览全文,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交流感想

4、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还可以通过读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了解西方的文化。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篇神话,默读体会。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交流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配乐诵读)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韧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世界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知识、道理„„)

那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知识、道理„„呢?(多读书,读好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篇七
《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 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 简介马克 吐温

三、 概括全书的情节

四、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 阅读《当海盗去》

1、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2、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3、 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4、 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六、 阅读《海盗生活》

1、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 本章描绘了很多奇妙的动物,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描写?

七、 阅读《洞中历险》

1、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3、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八、 分析汤姆的形象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九、 阅读《名著推荐》中关于本书的篇章

十、 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社 戏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疏通课文的思路和重点段落的作用。

3、 感受童年往事的美好,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路和重点段落的作用、感受童年往事的美好

设计思路:

在授课中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欣赏作者笔下美好的童年往事,进而品

位其优美的语言,最后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怀。整个过程在一种自助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完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学法指导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2、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在品析鉴赏精妙语句中,熟读并背诵课文。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

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的怎样的一幅充满民俗风情的童年生活画面。

(一) 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整理后归纳后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的“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惮( ) 踱( ) 颇( ) 归省( ) ....

行( )辈 .

宛( )转 .撺掇( ) 凫( )水 潺潺( ) .....絮叨( ) 怠( )慢 蕴藻( ) .....

家眷( ) 渔父( ) 喝( )采 旺相( ) ....

楫( )子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泊 省 行

( ) ( ) ( )

( ) ( ) ( ) 模 壳 更

( ) ( ) ( )

3、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

级 家、 家、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和 ,散文集 。

(2)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 ,“社戏”是指 。

4、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为课文划分段落。给第二部分分层,并给每一层

加上一个简单的小标题。

6、本文叙事有详有略,哪些事情是详写?哪些事情是略写?

7、、认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反复朗读,用圈点勾画法在书中空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1~5题。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有一个词既写出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

桥村的情感,请找出这个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

(2)

(3)

2、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3、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围绕看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四)品读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做同步导学56页练习。

作业:继续阅读精彩片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特点。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1、通过“归航偷豆”的分析,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特点,并进一

步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让学生借助自己阅读的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领悟文章的主题。

亲爱的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被鲁迅先生精彩的景物描写打

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归航偷豆”一节,好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

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

诚挚情谊吧!

课前朗读课文“归航偷豆”一节,用圈点勾画法在书中找出本节主要描写了

哪些人物?在文章的空白处加以点评:相关语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

1、双喜

相关语句

描写方法

表现性格

2、阿发

相关语句

描写方法

表现性格

3、六一公公

相关语句 描写方法 表现性格

亲爱的同学,想信你一定学会了如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方法了。现在请你归纳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选材上的特点。

1、既然“看社戏”是本文的中心事件,那么写社戏回来途中吃豆的情节是否多余呢?由此,我们可以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看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为什么“我”觉得没有昨夜的好吃?为什么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4、《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5、你能归纳出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吗?

(四)反思现实。

1、学了此文,我们可以从双喜等小伙伴身上学到些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1084.html

    上一篇:栀子花描绘形容

    下一篇:李白的诗。

    【汤姆索亚历险记(上)概括200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