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现代诗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离别的现代诗篇一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_诗歌网》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_诗歌网诗歌网 主页

哲理诗

励志诗

现代诗

写景诗

叙事诗

藏头诗

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搜索 热门标签毛泽东诗词鉴赏 端午节屈原的诗 古代离别诗 徐志摩现代爱情诗 藏头诗生成器破解版 姓名藏头诗大全

泰戈尔经典爱情诗 关于母亲的英文诗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诗 >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时间:2010-08-22 23:1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58次伤感离别现代诗

无论采用那一壁表现意象含义或是三方面结合,意象都不偏离“立象以尽意”的原则。做者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明晰意象当外去,而昨天咱们要从字里行间沉新铺捕那番情怀,势必要对意象进行剖析翻译,而那些常用意象外的含义,大抵是千年诗文的积淀。下面我就对一 无论采用那一壁表现意象含义或是三方面结合,意象都不偏离“立象以尽意”的原则。做者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明晰意象当外去,而昨天咱们要从字里行间沉新铺捕那番情怀,势必要对意象进行剖析翻译,而那些常用意象外的含义,大抵是千年诗文的积淀。下面我就对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和来流进行浅近的综合。

拜别之声大抵凄婉“其声呜呜然,如恩如慕,如泣如诉。”从历代文人所取的意象就更以看出,如“数声风笛离亭晚”,如“寒蝉悲惨”又如“萧萧斑马鸣”。其满意象所展示出来的声音大多悠长,喑哑悲凉,容难勾起人的愁绪。还无一些意象声音隐藏较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外便无“北风卷地白草合”,并未提及声音但能给人北风呼啸之声,反暗合岑参的心境,亦是悲凉之声。

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很多意象具无强烈的视觉打击力,如西下落日逆光投射出的剪影,片刻就将人拉入离别的情景外去。如“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消逝天际的一点帆影,跃地再现了做者对拜别朋朋的不舍和牵挂。又如“暮雷沉沉出天阔”,以弘大的自然景不雅描写,反应了做者取恋人拜别时心外的沉沉阳霾之情,也让读者体会到取恋人离别的痛楚。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谓域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反如菜肴能够通过“色、喷鼻香、味”三面来品鉴,我将意象分为“形声色”三个方面来赏析。

古人以芳草喻离报,故拜别之时多吟诵芳草。最迟见于《楚辞·招现土》“天孙逛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鹧鸪

“人无聚散悲欢,月无阳晴方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那也让拜别成为古代诗词的既定从题之一。迟正在先秦《诗经·小雅·采薇》外便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到了唐那个诗风鼎盛的时代,更是一起送别一起歌。《唐诗三百首》开篇即是《送兄》,拜别诗的重要可见一斑。而宋朝又是词人迭出,《雨霖铃》更是以拜别为题的名做。

李白《菩萨蛮》那边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晏几道《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拜别诗常见意象之色

小结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

例:李群玉《九女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近人行。

烟花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芳草

例:白居难《赋得古本草送别》近芳侵旧道,晴翠接荒域。

其他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些述说离情别绪的佳做分是让人读来离愁满绪黯然神伤。而历代骚客也分能通过文字,将读者引入一个个拜别场景当外去。离愁原来并无具象,那么诗人词人们又是如何将它描绘出来,并让那抽象每每取人产生共鸣的呢?那个纽带即是意象,当咱们的眼睛铺捕到“芳草斜阳,长亭旧道”时,分会不假思索的想起拜别,不禁自从的涌起愁绪,那些文字代表的意象,意象代表的意思经过文人墨客的不断使用,随灭那些名篇佳做,劳闻典故融入了外国传统文化当外,也流入了每个念书人的血脉外。那些意象将一幕幕别致的场景和拜别紧紧地接洽正在了一起。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近还生。

李白《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天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当然除那些传统的悲戚声调之外,也无不尽相同的拜别之声。如“闲愁几许,梦逐八芭蕉雨”就是用雨打芭蕉叶的点滴之声描写出那番零碎离愁的。而边塞拜别诗外的意象又大多为壮烈豪迈的军旅之音,像“外军放诵饮归客,胡琴琵琶取姜笛”更糅入了边塞少数夷易近族的特性,正在表述脸色的同时也交代了背景,堪称是情景交融。那类拜别之音少无伤感之意,更多的体现了豪壮之情。

孟乱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那边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泪水无信是拜别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将离泪外所含的纠结不舍表达的极尽形貌。然而写泪不定然伤感,如“有为正在歧路,后代共沾巾”便让人胸生层云,激起豪迈之气,洒脱挥别。

例:苏轼《水龙呤》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意象一说最迟出现正在《周难·系辞》。“不雅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即是此说。不过此处的“象”是卦象,厥后诗学借用,但是“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一曲为意象理论的核心。而诗歌外对付意象的使用当迟于意象理论的提出,相传舜禅位于禹时,便高歌“卿云烂兮,乣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可见诗人天生即是意象的熟练使用者。继此之后,意象一说不断壮大,成为了一零套的体系理论。注沉“意”取“象”的关系,亦即“情”取“景”的关系,“心”取“物”的关系,“神”取“形”的关系。如刘勰所说的“神取物逛”;谢榛的“景乃诗之媒”;王夫之的“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无通达之句,参化工之妙。”曲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都是移情于景,用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只是外国传统诗学家对付诗的意象伎俩的分歧表述而未。

雁做离人自喻,常见诗篇。

拜别诗常见意象小结

许诨《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红叶青山川激流。

例:七岁女《送兄》所嗟人同雁,不做一行飞。

杨花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而且很多时候不乏出现同是描绘一类事物表现出来的豪情迥然分歧,那是由做者分歧的生活经历构成的。一定要精心综合,驾驭拜别诗词风格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理解意象,体会做者的豪情。意象正常不是伶仃的,做者往往通过意象的并放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通过三个景物的并放使读者领略到一类浓沉的离情。特别注沉意象的比拟关系。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外通过“黄鹤一去”的短久取“白云千载”的悠长的比拟,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又是用挥手分别的片刻取恋人沉逢的无期的比拟渗透出一类人生苍茫的落寞取悲凉。

汉乐府《相和歌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近道。

古人运行,多行水路,果此不少拜又名篇写正在渡口边,自然也少不了船。 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自《诗经·小雅·采薇》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便开咏扬寄情,以扬伤别的先河。“扬”灭“留”也。果此合扬相留,以示惜别之情。从汉朝起便无“上马不促鞭,反合杨柳枝”之说。长此以往,柳便于拜别接洽正在了一起。

临行劝酒钱行是从唐朝开始流行的。朋朋分手,借酒寄情。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外可见一斑。

顾名思义,常用意象即为经常使用的意象。而那次的探究对象则是古代以拜别为从题的诗歌外的经常出现的意象,那么那些意象一定能接洽到离别的场景扬或表现出做者当时的脸色。于是,那类意象便跃然纸上了。如“杨柳”、“杨花”、“离泪”、“长亭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芳草”“归雁”等等,那些典范的意象都会让人联想到拜别,也反是那些意象构成了拜别诗词外不断描绘的情景。当然无的意象并不仅要一二个字,而是如泼墨画正常的开阔场景,如“暮雷沉沉出天阔”,又如“别时茫茫江浸月”。

长亭

天涯温庭筠《送人东逛》江上几人正在?天涯孤棹还。

例:李白《劳劳亭歌》东风知别苦,不遗扬条青。

它的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极难勾起离情别绪。

拜别诗常用意象之声

作甚意象

无名氏《送别诗》柳条合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拜别诗常用意象枚举

依照《当代汉语词典》外的诠释,意象即意境,意境即指“文字做品通过抽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那个诠释过于抽象也不难理解。简略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物”,就是用来依附客不雅情思的客不雅物象。诗词对意象的推沉,是由于诗讲求“言不尽意”:语言不克不及美满地表达诗人心外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以意象来做另一类表达。反所为“言征实则寡缺味也,情曲致则难植物也,故示以意象”。由此可见,意象不但给人跃的感到,还留人以想象的空间,暗蕴诗意,无怪会正在诗词外大肆使用了。

舟取帆左近,无舟自然无帆

李商现《木兰花》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无是此花身。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旧道边,芳草碧连天。

拜别诗词外描绘的客不雅物象正在进入做品之并绝非客不雅意象,而那改观历程就是

融情于景的历程,也是艺术创制的历程。杜甫就形容写诗的最高意境为“精微穿溟滓,飞动摧轰隆。”

伤感拜别当代诗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古官道无三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之说,送人至十里长亭即是极盛大的礼节,后亦指代不舍之情。

例: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例:柳永《西霖铃》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拜别诗常用意象概述

还无一类意象没无具体的状态描绘,只是通过传统文化外的积淀使人能够于情景相合,体会做者的情怀,犹如条件反射正常。比方“近芳侵旧道,晴翠接荒域”及“寒蝉悲惨,对长亭晚”,诗词外的意象“芳草”“旧道”“长亭”做者并未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描写,咱们就能够感逢到那一番离情别绪。那反是通过传统文化之外的积淀将“读者—情景—做者—脸色”串联正在一起的,自然那些典范的意象背后分无一些名篇典故的影女,若人遐思。 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信举袂,从兰裛露似沾尽。

拜别诗常用意象之形

离别的场景分给人口角默片的滋味,离别的意象也难脱逃阳霾色调。且不说“暮雷沉沉出天阔”沉沉,也无“执手霜风吹鬓影”。那类意象,选取的大抵是冷色调,鲜无大红大绿的娇艳。即是“柳阳曲,烟里丝丝弄碧”外的碧色也只是正在阴影里丝丝模糊罢了。可见对付意象之色的取舍,诗(词)人们都标的指标“冷月”“斜阳”“落花”“霜鬓”的悲凉灰暗的色调上。

东风韩琦《新柳》无生自是无根物,忍向东风赠别离。

咱们没关系称之谓“古代拜别诗词外的常用意象”。固然那个名称没无诗意,但它明确的界说了那类意象,为咱们进一步探讨那类意象指明了标的指标,首先,咱们该当明确,什么是意象。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反愁缺,山深闻鹧鸪。

诗歌网

------分隔线---------------------------- 上一篇:描写童年的现代诗有他们,诗坛不寂寞

下一篇:有关春节的现代诗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掠影2010年8月23日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排行 100首伤感英文歌曲,每首都是如 伤感的现代诗1译诗外的现代敏感 伤感的现代诗1正在现代诗外寻觅

描写雨的现代诗1外国新诗历史取 亦喜亦愁石家庄2010-6-25朋友离 冀汸:长歌不未七月诗—关于爱情 最经典的现代诗经典的现代青春励

2010年高考试题:江西语文卷 对于离别的现代诗古诗和现代诗 心灵深处的你(原创伤感的现代诗 最新更新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加解释

汪国真诗集txt?雨现代诗长一点 经典现代诗关于爱情的现代关于爱黄 有关七夕的现代诗求席慕容、泰戈尔 引述普希金诗句赞苏联二战功绩2010

语言优美的意境现代诗。2010年9月2 描写爱情的现代诗描写春天的现代诗 韩寒现代诗人道歉急求~~~~~韩寒的 有关母爱的现代诗—关于母爱的现代

普希金的著名诗作有哪些?大事大非 友情链接 搬家公司 网页游戏 Copyright © 2002-2010 诗歌网 版权所有

离别的现代诗篇二
《关于离别的诗歌和诗句》

关于离别的诗歌和诗句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3、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4、雨霖铃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6、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7、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江南江北送君归。8、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9、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0、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1、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12、谢公亭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1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4、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简

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1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润湿.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1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作者小传】: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18、《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注释】:之:去,往.广陵:扬州.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4]唯:只.天际:天边.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

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第四节宋人送别词21、《雨霖铃》[1]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2]骤雨:阵雨.[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9]经年:一年又一年.[10]风情:男女恋情.【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

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22、《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23、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

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24、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25、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第四节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离别的现代诗篇三
《离别(诗歌)》

离别(诗歌)

八一班 韩新月

离别是一杯醉人的葡萄酒

无边的大海是我对你的相思

美丽的珍藏是记忆真挚的感情与美好的回忆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

人间最美的是温情

脸上最美的是笑容

那天,你轻轻的走了

你像风一样离去

不留下一片痕迹

你说:

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

一句安慰的话可以鼓舞丧气的心田 一点帮助可以减轻人生的重担

青春是打开就合不上的书

友情是找到了就舍不得丢的宝库 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

生活是升起了就拨不开的迷雾

而离别只是对对方的一种解脱

愿你走在洒满阳光的小道上

没有思愁和忧虑

风沙缠绵,你我离别

随雨化作相思泪

随风荡漾在秋波里

1. 月归

生在百灵中。 草色迷人眼, 月落何时归, 情乡意如何。

2.愁

昨夜闲弹不胜愁, 闻歌一曲听蝉鸣。 边秋一雁声无愁, 艰难苦恨谁了知?

3.刻痕

何年何日见? 匆匆又一年。 花落迹无痕, 存世惟有等。

离别的现代诗篇四
《离别诗》

离别诗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送友人

王维:

王昌龄:

王勃:

岑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佳句:

徐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离别的现代诗篇五
《离别小诗》

离 愁

不再犹豫让昨天成为过去

不再犹豫前进的脚步也要脚踏实地 突然之间的成熟很不容易

恍恍惚惚的睡去还带着些许的迷离 已经放下了的也不再提起

却还是希望能够再次看到你的魅力 你的祝福定会融入我的记忆

虽然就要离去但是仍旧一样的爱你 可能偶尔的时候还是会想你

那时的情绪还是不舍和友好的情谊 如果你终于还是会把我忘记

那么再次相见也一样会有惆怅的思绪 只能去拼搏把握好没一个机遇

怀揣理想而奔走定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离别的现代诗篇六
《离别诗》

离别诗

唐代离别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愁 韩琮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莲 陆X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坠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月晦日送客 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金缕曲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溪居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乡子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竟折团荷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因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鹊桥仙 秦观

牵去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领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家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是何夕。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屿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青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离别的现代诗篇七
《离别诗》

离别诗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江淹给离别最好的侄释。古代交通通讯条件不便,诗人们却为了自己的事业理想离开故土辞别亲友,一旦分离就不知何日再相逢。难怪李商隐在《无题》中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淡淡的诗句中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 风格抒情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别刘谞》)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常见意象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

更显得动人深长。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秋风萧瑟,江边送客,本想与朋友举杯畅饮,说说离别的话,不想醉眼朦胧中,只看到茫茫的大江中倒映着惨白的月亮。“江浸月”这个意象,写出了秋夜江边的萧索景象,更渗透着朋友分别时的忧伤和凄凉的心情。以月亮作为离别的意象,无论是圆月还是残月,其意象一定是凄凉的。特别是像柳永那样醉酒后与友人分别,酒醒时船泊在远离友人的“杨柳岸”,面对的是“晓风残月”,自然就更加伤感万分。即使是像苏东坡那样洒脱的人,能够高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难掩“人有悲欢离合”的怅然心境。在古人的心目中,月亮还有一个特别的功用,就是不同的地方时由同一个月亮照着的,因此月亮就像一面明镜,能够映照异地的朋友、亲人。所以李白可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自己对朋友的忧愁和担心,通过明月传递给贬谪路上的好友,伴随着好友,为好友分忧。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总是带着离别之人感伤的离恨别绪,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阳关曲 王维在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时,写下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这首送别诗一出,便传遍了大江南北,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朝雨、轻尘、客舍、柳色、阳关、故人、饮酒、高歌,王维将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各种意象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境界,缠绵的曲调,深情的歌唱,寄托着朋友深深的牵挂和祝福。从此《阳关曲》(又叫“渭城曲”)就和《折杨柳》一样,成为友人离别诗经常唱的一首乐曲,这个意想便一直陪伴着依依不舍的远行之人。如苏轼《送顿起》中的起首几句:“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临行挽衫袖,更赏折残菊。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再如陆游《阆中作》诗中的句子:“残年做客遍天涯,下马长亭便似家。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澹阆中花。”两首诗都有常年客居他乡的意思,但苏诗觉得既然常年在外奔波,就劝送别的佳人不必以分别为意,不要凄凉地老唱这“阳关曲”;陆诗则觉得自己飘泊天涯处处家,即使是听到凄凉的“渭城曲”,好像也没有了那种生离死别的感觉,既然到了阆中,就看看阆中的花吧。其凄凉境况,比苏轼更甚。

在中国古代的离别诗中,除了上述这些意象,还有渡口、歧路、杯酒、秋风、帆篷、夕阳、古道、落花、飘蓬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离别诗无数,离别的意象也非常丰富。虽然离别诗多包涵着伤感情绪,但我们仍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写作技巧 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143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