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一
《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意思不同》
一、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意思不同
(1) 必答题:
好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2) 抢答题
第一组:请解释句中“通”的意思。
这篇文章写得不通。 他通宵未眠。 山洞就要打通了。
第二组:请说出每句话中“打”字的意思。
妈妈说:“好孩子不应该打人。” 瑞玉打着伞上学去。
我们经常在课外活动时打篮球。
第三组:请说明句子中“花”的不用意思。
教室窗台上摆着一盆月季花。 奶奶的眼睛花了,看报得戴老花镜。
我们不应该乱花零钱。
第四组:请说明句子中“挂”的不同意思。
礼堂的天花板上挂着四盏吊灯。 春节,我到农贸市场买了好几挂山里红。
奶奶常常挂念家乡的亲人。
(3) 自选题
第一组:请根据具体语句说出“光”的不同意思。
月光柔和地照着大地。 眼前是一片灿烂的春光。
昨天小文买了一双球鞋,把随身带的钱都花光了。
第二组:请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问题)。
试卷上有两道问题。 问题终于解决了。 能否成功,问题在于努力不努力。 这下出问题了。
第三组:照例把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填在括号里(加点字:好)。
例:好,你真不愧是劳动英雄!(赞许)
推开门一看,呦!好大的雪呀!( )
这件事好办,你放心吧!( )
别忙,我穿好衣服就去。( )
好,就照你的意见办吧!( )
第四组:请说明以下句子中括号词语的意思。
年轻、年青
A我奶奶七十多岁了,可比你奶奶还(年轻)五岁。
B我们是矿山建设中年青的一代。
功夫、工夫
A我没有工夫陪你去逛街。
B她为了读好这篇课文,可真下了一番功夫。
AABB: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 )代代 ( )虎虎 ( )右右 ( )单单 ( )闹闹 ( )通通 ( )哈哈 ( )楚楚 ( )业业 ( )齐齐 画出叠词
放学了,同学们背着书包,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教师里的同学在认认真真地做值日,他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操场上热热闹闹的,同学们在痛痛快快地活动着。
自然课上,我们在做叶脉书签。大家望着火红火红的酒精灯火焰,看着碧绿碧绿的树叶慢慢地变黄。我们再认真地讨论讨论,商量商量,争取多研究研究,做出精美的书签。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二
《句子意义》
第四节句 义
一、句义的构成
人们平常说话时总是用一个一个的句子来交流思想的,要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而且还必须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以及全句的语气意义。比如要正确理解“他在修自行车”这个句子,除了要懂得句中词语的意义之外,还要知道“他”和“在修自行车”之间是主谓关系,“修”和“自行车”之间是动宾关系,“他”是“修”这个动作行为的施事,“自行车”是受事,此外还要弄清楚全句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
一个句子所包含的词汇意义是由词汇形式来表达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来表达的。正是因为句子有一定的形式,坐位才能通过对这些形式的感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理解。离开了句子的形式,句子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句子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语言意义;一类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下产生的意义,即语境意义。句子的语言意义是由句子里的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句子的语境意义则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外部的因素。由于具体的语境千差万别,数量无限,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一个句子究竟能表达多少种不同的语境意义,恐怕是很难描写清楚的。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句义仅反映句子的语言意义,而不包括句子的语境意义。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为语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1.词汇意义
词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比如要理解“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就要知道“他”、“正在”、“洗”、“衣服”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才有可能懂得全句的意思。如果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有所不同,两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可能不同。比如:“我正在洗衣服”不同于“他正在洗衣服”,“我正在洗衣服”不同于“我正在穿衣服”,“我正在穿衣服”又不同于“我正在穿鞋”,这些句义之间的差别纯粹是由词汇意义的不同造成的。
2.关系意义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关系意义则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关系意义也是句子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不仅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必须知道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意义
词语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组合模式来进行的,一种语言中词语组合的模式就是语法结构。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偏正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并列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平等”等。“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中就包含着“他”和“正在洗衣*本节内容根据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章第四节补入。
*
服”之间的“陈述”意义,“正在”和“洗衣服”之间的“修饰”意义,以及“洗”和“衣服”之间的“涉及”意义等语法关系意义。如果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法关系,人们对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理解。比如“改良品种”这个线性序列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法关系意义,一种是由偏正结构所赋予的“修饰或限定”意义,另一各是由动宾结构所赋予的“涉及”意义。按前一种意义来理解,整个线性序列的意义是“经过改良的品种”;按后一种意义来理解,整个线性序列伯意义是“对品种进行改良”。由此可见,语法关系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2)语义关系意义
句子中的词语不仅处在一定的语法结构关系之中,还同时处在一定的语义结构关系之中。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比如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有“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动作”与工具、“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处所”等语义关系意义。“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中就包含着“洗”与“他”之间的“动作”与“施事”的语义关系意义,以及“洗”与“衣服”之间的“动作”与“受事”的语义关系意义。如果同一个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意义,人们对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理解。比如“鸡不吃了”这个线性序列中,“吃”和“鸡”之间存在着“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两种语义关系意义。按前一种意义来理解,全句的意义是“鸡不吃食了”;按后一种意义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人或其他什么不吃鸡了”。由此可见,语义关系意义也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3.语气意义
人们平常在使用句子来进行言语交际时,总抱有一定的目的,或是要向他人述说一件事情,或是要向他人提问,或是想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或是要抒发某种情感。此外,人们在使用句子时,还可能带有某种情绪,或不满,或惊诧,或怀疑,或犹豫,或坚决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吗”就可以独立表达疑问语气,语气副词“竟然”、“居然”都可以表示惊诧语气。如果两个句子的词汇意义、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意义都相同,而语气意义不同,这两个句子的意义也就不同。比如:
小王来了。
小王来了?
小王来了吧?
小王来了呀!
这几个句子意义上的差别就完全是由语气意义的不同造成的。由此可见,语气意义也是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语气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一、句子的语义结构
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不仅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必须知道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它们分别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所赋予的。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关系是语法学的研究对象,这里将着重讨论句子的语义结构关系。
1.述谓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
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下面各句中的划线部分就都是谓词: ①老王来了。 ②天气特别热。 ③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④他给我一支笔。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比如上面各例中的“老王”、“天气”、“瓦特”、“蒸汽机”、“他”、“我”和“一支笔”就分别是谓词“来”、“热”、“发明”和“给”的变元。谓词和每个变元都可以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集合。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睡觉”的意思是“进人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睡觉”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变元。“喝”的意思是“把液体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喝”作为谓词就能够带两个变元,这两个变元分别表示行为发出者和这一行为涉及的客体。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意义。谓词对句子意义的这种重要作用,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喝不喝茶”,某人回答“喝”,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喝”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喝茶”,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喝”的动作发出者和承受者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喝”所规定的句子语义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施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他走了”中的“他”;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自行车修理好了”中的“自行车”;与事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老李送我一本书”中的“我”;工具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手段,如“水浇完了”中的“水”;结果表示由动作行为而产生的事物,如“文章写完了”中的“文章”;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如“他回北京了”中的“北京”。从语义上看,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比如表示“离开”的“走”只能带施事的变元,不能带受事、与事、工具、结果的变元;“修理”能带施事和受事的变元,但不能带结果的变元。此外,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也同变元自身的语义有关。比如“修理”所带的变元中,只有具有[+人]这个义素的变元才有资格充当施事,而具有[+器物]这个义素的变元则只能充当受事。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如上面所举的各例就都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这里所谓的“相对独立”是指复合述谓结构中的若干述谓结构之间不存在谓词和变元的关系。例如:
①河水很深,水流又急。
②因为雨大大,我们只好取消了原定的计划。
③我去买东西。
例①由“河水很深”和“水流急”两个述谓结构组成,两个述谓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例②
由“雨太大”和“我们只好取消原定的计划’,两个述谓结构组成,两个述谓结构之间是因果关系。例③由“我去”和“(我)买东西”两个述谓结构组成,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渭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以从属述谓结构作为变元的述谓结构是“主要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受主要述谓结构谓词的支配。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都是从属述谓结构。例如:
①我希望你去。
②我希望去。
③你去比较好!
例①中“你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例②中“(我)去”也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例③中“你去”也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好”的变元。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例如:
①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他的小说。
②那个头发斑白的人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例①中“我昨天送给他”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小说”的限定成分,因而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例②中“头发斑白”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人”的限定成分,因而也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如果说从属述谓结构是从述谓结构下降到变元的地位,那么降级述谓结构则更是下降到了变元特征的地位。换句话说,降级述谓结构虽然具有述谓结构的结构特点,但它的作用却相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因而降级述谓结构又被称作“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2.语义指向
句子的语义结构还包括“语义指向”的内容。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比如“我吃饱了”是说“我吃,我饱了”,“饱”在语义上指向施事“我”;“我吃光了盘子里的菜”是说“我吃,盘子里的菜光了”,“光”在语义上指向受事“盘子里的菜”;“我吃完了”是说“吃的动作完结了”,“完’’在语义上指向动词“吃”。从上面的举例中不难看出,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可以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如“我吃完了”中的“完”,在句法结构关系上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也指向“吃”;但是语义指向也可能同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如“我吃饱了”中的“饱”,在句法结构关系上虽然也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指向施事“我”,“我吃光了盘子里的菜”中的“光”虽然也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指向受事“盘子里的菜”。有时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还可以指向句中未出现的成分,比如“老王被客客气气地请进了会议室”,“客客气气地”虽然是动词“请”的状语,但在语义上却指向句中未出现的“请”的施事。这种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的现象在语言中是常见的。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副词也存在这种现象。例如,“那种点心他们都吃了”,其中的副词“都”表示在它限定的范围内的诸多对象,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属性或行为。从句法结构关系上看,“都”是修饰限定谓语动词“吃”的状语,但从语义指向上看,它既可以指向“那种点心”,意思是“那种点心都被他们吃了”;也可以指向“他们”,意思是“他们都吃了那种点心”。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介词也有这种现象:例如,“他在黑板上写字”,其中介词词组“在黑板上”是状语,语义上却指向宾语“字”,是说“字在黑板上”;“他在飞机上看海”,其中介词词组“在飞机上”也是状语,语义上却指向主语“他”,是说“他在飞机上”。出现在句子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有多种语义指向。例如,“小王知道你喜欢他”,
其中的“他”既可以指主语“小王”,也可以指“小王”以外的另一个人。
三、蕴含和预设
句义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蕴含”和“预设”就是句义之间的两种重要的关系。
1.蕴含
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比如:
①他买了一篮子萝卜→他买了一篮子蔬菜
②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在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如例①中的“蔬菜”和“萝卜”有上下位关系,例②中的“小张”和“小张的腿”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比如“萝卜”是“蔬菜”的下位概念,因此从“他买了一篮子萝卜”可以推知“他买了一篮子蔬菜”,而从“他买了一篮子蔬菜”无法推知“他买了一篮子萝卜”。“小张的腿”是局部概念,“小张”是整体概念,因此从“他踢了小张的腿”可以推知“他踢了小张”,而从“他踢了小张”无法推知“他踢了小张的腿”。但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即强调所述之事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成员或某一整体的所有部分,则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比如:
③什么笔他都有→他有钢笔
④那棵白菜全烂了→白菜心烂了
例③中“笔”是“钢笔”的上位概念,但由于“什么笔”说的是所有种类的笔,因此从“什么笔他都有”可以推知“他有钢笔”,而从“他有钢笔”无法推知“什么笔他都有”。例④中“白菜”是整体概念,但由于“全烂了”强调的是“白菜”的所有部分,因此从“那棵白菜全烂了”可以推知“白菜心烂了”,而从“白菜心烂了”无法推知“那棵白菜全烂了”。
语义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要素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下面的蕴含关系都不是语义学中的蕴含关系:
⑤今天是端午节→今天吃棕子
⑥今天是8月31日→明天中小学开学
要理解例⑤中的蕴含关系就必须先具备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汉民族文化知识,要理解例⑥中的蕴含关系就必须先知道我国中小学放暑假的惯例,这两例蕴含关系都不能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
一个句子的蕴含往往不止一个,其原因,一是上下位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上位之上可能还有上位,下位之下可能还有下位,这样蕴含就可以形成一个序列,比如:
⑦他有汽车→他有车→他有交通工具
二是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句子构成蕴含关系,比如:
⑧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笔
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那个日本人送给他一支钢笔
由于一个句子的意义通过蕴含关系可以同若干句义联系在一起,并使这些句义成为这个句子潜在的意义,因此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一个具体句子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组命题。
蕴含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句义构成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说明句义之间的其他关系。如果两个句义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比如:
⑨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轼是苏洵的儿子
⑩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北边←→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南边
如果两个句义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比如: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三
《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题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
B
解析:
(与: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A. 以:介词,用。C.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四
《浅谈句子含义教学》
浅谈句子含义教学
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有的句子还有言外之意。对这些句子,我们必须细细体会,才能弄懂它们的意思。句子含义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难点。正因为这些句子意思作者没有直接地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而是蕴含在句子之中,学生不易理解和体会,因而也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心的归纳与概括。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启而不发的现象往往就是因为在这一知识环节上卡了壳,老师怎么诱导,学生也答不上来;学生怎么理解,也悟不出其深刻的含义。这个问题不解决,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说,势必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句子含义教学的范畴和表现形式
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都是反映本文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因此,从广义上讲,句子含义教学的范畴应包括那些凡是能够体现人物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性格和事物特点、思想观点、道理的句子。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中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1. 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而这种感情往往又是含而不露的,必须通过认真阅读具体句子的描写加以理解。如北京版教材(以下引用如没有特别注明的均为北京版)第11册《伟大的心》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二题“找出描写加巴页夫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思想感情。„„”通读全文,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因为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来表现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革命精神的,这些句子的意思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也就感悟出来了。
2. 说说句子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句子的意思不是表面意思,倘若是表面意思也无需再说,因为它已经直白无误地表达出来了。既然要说,一定是需要透过字面意思而去领会其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含义。譬如第5册《喜鹊》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再读一读”。一题就是这样,教材的编写者从课文中为学生选择了两句话,而这两句话都需要学生在读懂原句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联想生活中见到的喜鹊站在枝头、屋顶、田野里时的活生生的画面,学生的感受自然就容易出来了,也就明白了喜鹊为什么招人喜爱。
3. 体会句子的含义
这是最直接的要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练习形式。像第11册《顶碗少年》一文的第二个练习题“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就是如此,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4. 为什么如是说
有的句子需要学生理解其含义,往往以“为什么这样说”的形式加以追问。
比如第12册《我看见了大海》课后第二题:“我”为什么无数次对着继父的遗像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实际生活中“我”并没有真正地看见过大海的景象,而面对继父的遗像却又十分肯定地如此说看见了,显然,这句话是指“我”真正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要像大海一样胸怀宽阔,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5. 说特点
有些句子要说出其所体现的某种事物或某个人的特点,而这特点也是深藏于句子之中的,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才能归纳出来,特点抓到了,人或物的精神品质自然也就抓到了,其句子含义也就显现出来了。人教版第10册《白杨》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就是这样: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课上和同学讨论。爸爸是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思想呢?要想弄明白这一点,首先就必须要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两句话:“这不是伞,是白杨树。”“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如果能够从这两句话中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也就明白了爸爸的心。经过细心的阅读、体会,明白爸爸这两句话的含义实质上是在赞美白杨具有三个令人折服的特点:高大挺秀、适应能力强和顽强的生命力。是在借物喻人,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6. 其他
有些句子虽然没有很明确地写出要理解它的含义,也没有诸如以上的描述表现形式,但一看题目要求便可知也是属于理解句子含义的范畴。如第五册《小风车的故事》课后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理解这些带点词语的意思,也就是在帮助小读者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小时候的牛顿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二)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 问个为什么
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许多学生之所以体会不出来,主要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感到茫然无策。其实,面对大多数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只要引导学生问个为什么,其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如《三只蝈蝈》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走到一片向日葵地边,他们停住了,他们每天路过这里总要看一看这些向日葵长得怎么样”。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可启发学生这样问:“为什么他们每天路过这里都要看一看向日葵的生长情况?”学生会很容易地答出:因为他们关心爱护向日葵,所以才会天天来看。而这正是此句的含义,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对小东、小牛他们每天看一下向日葵长势的行动的概括描写,就是要表现他们爱护农作物的好品质,即在开篇暗点中心。
运用这一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句子内容设计不同的问法。但不管怎么问,原则上都是围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来问为什么。仍以《三只蝈蝈》为例,这篇短文的结尾写道:“在他脚边的地上,有一个高粱秸做的像小宝塔一样的小笼子。笼子里装着三只绿得像玉一样的蝈蝈。”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可这样设问:“为什么说三只蝈蝈绿得像玉一样?仅仅是在写蝈蝈吗?”这里让理解两句话的意思,为什么只抓住后一句设问呢?因为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在后一句,即作者主要是写蝈蝈而不是笼子,真正用意是在借物喻人,表面上是通过比喻来写蝈蝈的颜色绿如玉,实际上这样一问,就可看出作者是在赞美小东、小牛爱护农作物的美好心灵像玉一样晶莹碧绿,美丽可爱。
2. 在朗读中去体会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有的句子要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去品味其深刻的含义。如《开国大典》中的一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传到„„传到„„传到„„”这一连串形式相同、意思相关的排比句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体会到毛主席这一庄严宣告传到了祖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3. 抓重点词语去体会
有些句子的含义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表达的,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了,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了。如《工人代表》中的一个句子:“少奇同志轻蔑地望了他一眼,走到走廊上向大家招手。”“轻蔑”是写少奇同志的眼神。少奇同志见副矿长在工人的压力下开始害怕,暴露了他们虚弱的本质,于是投以轻蔑的目光,心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4. 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
根据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现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结合方法。或结合上文,或结合下文,而有的则既要结合上文,又要结合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更有需要仔细阅读全文叙述的内容才能得以感悟的句
子。如短文《你可以称为军神》一文中医生说刘伯承“你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理解这一句,仅结合上下文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全文的内容去体会。因为这一句是在整个故事结束之后出现的,换句话说是医生对刘伯承在手术前后的表现的一个总的评价。联系全文讲的1916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刘大川(即刘伯承的化名)的年轻人到一家外国人开的医院做眼球摘除手术。手术前,病人要求医生不要使用麻醉药,担心影响大脑;手术中,病人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并清醒地数着医生的刀数;手术后,医生称赞病人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这样统观全文,“会说话的钢板”显然是指人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强。医生这样说,是在赞扬刘伯承同志超人的意志,表达了他对刘伯承同志的敬佩之情。
5. 进行对比探究体会含义
在课文中有些句子运用了反问、设问、比喻、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理解这样的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把这些句子进行改写,再与原句进行比较,以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海上日出》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一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把反问句直接改成陈述句,其含义就明了了。
6. 紧扣文章的写作目的去分析
一般来讲,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在不同程度地揭示文章的中心,隐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就要紧紧联系文章的中心去体会。如《深山风雪路》一文的结尾写道:“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地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地放着光彩!”扣着中心体会,我们自然就感受到了在这古长城的山间小道上的脚印,记录着一个在朝鲜战场上负伤的老战士,复员后每天要走五十里山路的乡村邮递员——老吕的足迹,每一个脚印都是艰难的,都反映了老吕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种精神光彩照人,这是光芒四射的脚印!
7. 结合社会或时代背景去理解
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故事发生的年代又相对久远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必须要结合其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时代背景来体会。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先要了解到,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是在那白色恐怖的旧社会,当时进步人士、革命人士常常遭到******反动派的残酷迫害。这样一联想,我们就明白了作者写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在揭露旧社会的反动、黑暗。那么其含义就是:社会太黑暗了,人民没有丝毫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和打击,表现了鲁迅憎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
8. 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
现实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对于某些句子含义的理解,如果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往往会更直接,更易理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按照我们民间办理丧事的风俗,灵车中途是不能随意停车的,也就是说灵车不可能中途停下来,而时间更不可能说停就停。但是人们明知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还有那样强烈的心理愿望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一想,句子的含义就明确了,它充分表达了人们沉痛哀悼和无限缅怀总理的深情。
9. 结合词句启发想像描述,感悟含义
诗的特点是含蓄蕴藉,感情往往隐含在具体的形象之中。再加上诗的语言精练、跳跃性大,因此教学时就要启发学生想像出诗中的画面,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进入诗的意境,从而领略诗句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李白的著名诗篇《赠汪伦》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教师可运用投影,让学生一面看图一面听讲述:“李白坐上小船,正准备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声,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了。”然后问学生:李白和汪伦怎样告别呢?学生可以想像到他们站在岸边诉说着各自的心意,久久不愿分手。李白不禁想起了和汪伦相处的快乐时光,想起了汪伦对自己的热情款待,他忽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这样的想像和描述,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深厚、真挚的友情。
(三)几点建议
(1)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机械地进行,也就是说不能光为了理解句子的含义而理解含义,要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紧扣课文内容去体会,句不离篇。有的老师把理解句子的含义放在课后作业中去处理显然是不对的,句义不易理解不说,也不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现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和学生对它理解的难易程度,教师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理解方法。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学生去理解、品味,使之形成能力。
(3)对句子的深刻含义贵在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含义的内容。学生只要大体上理解了,哪怕很浅显,笔者以为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因为他们年龄太小,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可能理解得那么深刻,只能是初步感知。
从以上的做法我们不难看出,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并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解方法,无疑将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五
《如何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如何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所谓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指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似乎应当以肯定的、正面的表达为好)。对于这样的句子,在阅读中应多角度地反复推敲、揣摩,它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题,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有助于检验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以及充分利用已知信息求解未知的能力。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在答题时,结合中心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方法与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大致相同,只是句子含义往往更丰富、更复杂、更深刻,考虑时要更全面、更深入。
考查方式1: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方法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做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方便地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考查方式2:请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点拨:题干中要求“赏析”重要语句,答题时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内容上:(1)联系本句的含义。(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感情,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结构上。
(1)位于文章的开头:A点明主旨,领起下文。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D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位于文章的中间: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C渲染烘托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位于文章末尾:A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B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C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D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考查方式3:分析作者说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
分析作者说文中重要语句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只从内容进行分析,不涉及艺术手法。分析时要注意三点:(1)留心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的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2)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3)关键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可简单归纳三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手法上看效果。
提示一、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
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提示二、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提示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有些文章是在一定背景下写的,它的内容与背景有密切关系。背景通常分为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两种。理解这种文章中的句子就要联系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提示四. 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有时,作者为了造成特殊的效果,常常在文章中有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于这样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就不能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理解以上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修辞的规律来理解,才能正确地掌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提示五 、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在分析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之前,先概括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评析其中的人物性格,有利于我们理解句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六、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作用的词语。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想透为什么这里只有用这个词语是最妥帖的、最恰当的,并进一步思考其表达效果和目的。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六
《句子练习题》
句子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各句的类型。(陈述句 疑问句 感叹句 祈使句)
1、朋友,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 )
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 )
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要为她的强盛而努力。 ( )
4、这是一朵多么美丽的花啊! ( )
二、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一排排垂柳倒映水中。(用拟人的说法)
2、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的说法)
3、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用排比的说法)
4、请以“日出”为内容,写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5、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了。(改成夸张句)
6、我心中十分焦急。(改成夸张句)
7、泰山日出的景色真美丽。(改成感叹句)
8、作业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反问句)
9、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改成陈述句)
10、这个故事使我激动得流泪。(改成双重否定句)
1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成肯定句)
12、这样做下去一定会失败。(改成肯定句)
13、将下面句子改成否定句,意思不变
街上的人很多。
菊英反对这种做法。
14、将下面句子改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这不是本好书。 她有不少漂亮的衣服。
15、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享受。
改成疑问句: 改成祈使句: 改成感叹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16、写一个排比句,表现秋天的景色美。
17、写一个夸张句,表现工人叔叔不畏艰难。
18、广场上的人非常多。(改为夸张句)
19、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
要挟。(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20、用“置之不理”造反问句。
21、用“蜡烛”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22、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改成拟人句:
改成比喻句:
23、任意写一个排比句,突出教师的伟大品质。
24、某学校为帮助地震灾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等)
示例: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
三、修辞手法
(一)、读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
2、发令枪一响,他像一样冲出了起跑线。
3、敌军长急得团团转,像。
4、这人说话如同
5、敌人像
6、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
7、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8、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9、抽米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像。
10、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
(二)、读下面比喻句,并完成句后的填空。
1、太阳像一团火球,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这句话把;用比喻。
2、每一声炮响,就掀起全场一阵轰雷般似的掌声。
这句话把比喻。
3、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句话用。
4、一个个小山头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这句话把 比作 。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将词语排列成句,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1、碉堡 敌人 被 炸开了 缺口 的 一个 炸药包
“把”字句:
2、一种 力量 伟大 的 皮埃尔 占据着 心 的
陈述句:
“被”字句:
(二)、照样子,调换词序,使句子意思不变。
例:小志哥哥写的“统一祖国”四个大字。
“统一祖国”四个大字是小志哥哥写的。
1、我们亲眼看到是大华保护树苗的。
2、这位客人住在山顶的旅店里。
(三)、先用下面的词语分别组成两个意思相同的句子,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起 刘老师 和 犯罪嫌疑人 警察叔叔 抓住了
1、分别组成两句意思相同的话。
⑴ ⑵
2、分别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⑴ ⑵
(四)、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1、差点儿忘了。 忘了就好了。2、我怀疑他会不会已经知道。 我怀疑他不会不知道。
3、这是她的书。 这不是她的书吗?
(五)、把下列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
1、老师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小学生座谈会。”
2、爸爸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出差,晚上不回家了。”
3、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六)、把下列间接叙述改成直接叙述。
1、爷爷告诉我,读书不能贪多。他读书就是以少为主,但是要持之以恒。
2、中队长果断地对我说,他去开会,要我参加比赛。
五、缩句
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图案的红旗。
3、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
4、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5、懒惰的寒号鸟还是不肯搭窝。
6、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7、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8、长期流亡在外,生活穷苦的马克思得到好朋友恩格斯不断的资助。 10五彩缤纷的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 11像妈妈高扬的手臂似的炊烟轻轻飘过了林梢。 12、白而轻柔的热气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
13、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
14、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
15、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6、小明在学校的操场上拼命地追我。
六、扩句
(一)、1、榕树躺在河面上。
2、主人迎接客人。
3、蔺相如战胜秦王,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变得具体、生动。
1、( )海浪( )拍击着海岸。
2、( )太阳( )升起来。
3、( )火车( )穿过( )田野。
4、( )运动员( )冲向终点。
5、( )雪花( )落下来。
(三)按提示内容扩句
1、妈妈织毛衣。(谁的妈妈?怎样织?给谁织?)
2、操场上摆放着鲜花。(哪里的操场?怎样摆着?什么样的鲜花?)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得更具体。
1、明天要春游,同学们高兴得春天里的花儿多得
2、“小萝卜头”被敌人折磨得听了这个好消息,奶奶笑得
3、教室里静得
(五)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例:我们请老红军。 老红军讲故事。
我们请老红军讲故事。
1、老师要求大家。 大家发表意见。
2、高敏移开桌子。 高敏拖地。
(六)把下面一句话改成两句话。
1、文文轻轻地走过去,把一只苍蝇拍死了。
2、同学们夸奖李华是个讲文明的好同学。
(七)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小红,把窗户关一下。
2、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3、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八)根据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意思相同的句子篇七
《句子练习》
(3)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________。
49、仔细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选择正确的一种打“√”
(1)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崇敬 怀念 自豪 敬仰)
(2)这一笔,从牛头到牛背再到牛尾,一笔勾出,匠心独运,天衣无缝,足见画家功力过人呀! (崇敬 赞赏 珍爱 自豪)
(3)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关心 伤心 担心 痛心)
50、下面这句话,有人觉得荒谬,有人觉得有道理,试写出他们各自的理由。
铁锤锤碗碗不碎
(1)觉得荒谬的理由
(2)觉得有道理的理由
51、按要求写句子。
(1)联系上下文,想象说话人的动作、神态,写在横线上。
我“妈妈,妈妈,中央„„电视台„„来„„来信了!”
“这丫头,大白天说什么梦话呢!”妈妈
我歇了歇,说:“妈,是真的,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做大风车节目的嘉宾啦!”
(2)经过航天工作者的努力,“神舟”六号飞船终于成功上天了。
请另外写一句反问句,表达对航天工作者的赞美之情。
(3)用一两句话描写六一儿童节那天的欢乐情景,注意用上比喻或拟人的写法。
52、你认为下列诗句形象地表达了什么意义?
(1)生活是沙漠:
(2)胸怀像大海:
(3)向往金色的秋:
(4)展开理想的翅膀:
53、对下面句子画线部分正确的是( )
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①、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幽默地说:“同学同泳②,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
A、①男同学和女同学 ②同校上学一起游泳 B、①男女同校上学 ②同学一同游泳
C、①男女同校上学 ②同校上学一同游泳 D、①男同学和女同学 ②同学一同游泳
54、找出下列每组句子中意思相同的句子。
1)A、上海来的客人很文明。 B、来自上海的客人很文明。
C、来上海的很人很文明。 D、很文明的客人来自上海。 相同的句子是( )
2)A王明家的两只鸡正在吃米。 B两只小鸡正在王明家的来。
C吃米的两只鸡正在王明家。 D两只王明家的鸡正在吃米。 相同的句子是( )
3) A两个学校的演出学生参加了。 B两个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演出。
C学生参加了两个学校的演出。 D学校的两个学生参加了演出。
相同的句子是( )
55、找出三处错误并改正。
截至去年,先父退休,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可他常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办起了少儿作文班,但三五个小学生讨论并听取了他的讲座却不以为然,我见了,认为父亲已成明日黄花。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3) 应改为
56、下面句子都用了夸张,请指出他们用的哪一种。(选择序号填空)
A扩大夸张 B缩小夸张 C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2)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5)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
(6)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
57、把下面句子的主干找出来。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那天上的白云,山中的绿树,小溪里的流水共同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山水画。
主干是:(1) (2)
58、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59、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把按什么关系调整以及调整后的顺序写在横线上。
1、他的底座是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又大方。
2、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玻璃球,乌亮鉴人;中间是一个乳白色的圆球,晶莹透明。
3、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4、在三个球之间,镶着银色铁圈,仿佛是两边紧身的腰带。
5、我家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6、一只红蓝相间的绢丝做成的灯罩,像一定合适的帽子戴在灯泡上,美丽极了。
7、玻璃盘上安装这一只精巧的开关。
8、身躯的上端是灯座,灯座上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那就是灯泡。
按 顺序调整,调整后的顺序为
60、阅读下面的短文,选填恰当的比喻句。(只写序号)
进入天山,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上飞泻下来,像 。这飞泻下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再往里走,是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像 。溪流的两岸,满是野花,红、黄、蓝、紫,五彩缤纷,像 那么华丽。
(1)无数撑天的巨塔 (2)翡翠制成的宝塔
(3)银色的大海上飘游着几片美丽的白帆 (4)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5)千万条闪耀的银莲 (6)千万朵林珑剔透的暗花
(7)千万条闪亮的瀑布 (8)白缎上绣上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9)绵延的织锦
61、请你改对联。
有一位同学说,《桂林山水》一课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对联错了,因为下联与上联不对仗,你能把它改成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吗?
6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 他笑了。 2、 他没有笑。 3、 他差点笑了。 4、 谁说他笑了。
5、 他笑够了。 6、 谁说他没笑了。7、 他真想笑够了。 8、 无人不说他笑了。
9、 无人不说他没有笑了。 10、 难道他没笑? 11、 难道他笑了?
表示他“笑了”的句子是: 表示他“没笑”的句子是:
63、注意带点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他果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居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哪怕雨下得再大,我们_____ ____。 既然雨下得太大了,我们_______ __。 ....
(3)a、表示条件:你去,我__________ _ 去。 b、表示因果:你去,_______ _ 我去。 ....
c、表示假设:你去,我去。 d、表示转折:你去,我___________ 去。 ....
e、表示递进:你去,我去。 f、表示选择:你去,_____________ 我去? ....
64、下面两句话,由于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或停顿的地方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请你写
出下面两句话不同的的理解
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特别富裕。
这家店关门了
65、与下面这句话衔接得较好的一项是( )
A、直到第二天下午,部队才完全渡过河。 B、到第二天下午,部队才能渡过河。
C、到第二天下午,部队都渡过了河。 D、到了第二天下午,部队就能渡过河。
66、指出下面句子应读的语气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选择,选择怡当语气的词打上打勾。
1) 翠竹、红花、清泉,这真是一个最美的地方!(惊喜、赞叹、兴奋、愉快、欢快)
2) “斑马!斑马!”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惊喜、赞叹、兴奋、愉快、欢快)
3) 向警予说:“我的处境确实有困难,可是.越有困难;我越不能离开。”(自豪、坚定、沉
着、果断)
67、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1)在每个括号里加一个字,使两句话表示不同的意思。
A“( )( )咬伤他的狗。”表示狗是受害者。
B“( )( )咬伤他的狗。”表示狗是害人者。
( 2 ) 解释句子的不同意思。
兄妹俩为去哪家餐馆吃饭意见分歧。爸爸讽刺哥哥说:“你是讲派不讲味。”以赞许的语气
对妹妹说:“你是讲味不讲派。”
A爸爸对哥哥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B爸爸对妹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
68、文后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中,恰当的一组是( )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翁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副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69、下面一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请写出来。
南斯拉夫科索沃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第一种理解是
第二种理解是
70、仿写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例句: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1)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1)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能买到
7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这是……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座 ②、现代化的 ③、武汉市 ④、唯一的 ⑤新型
A、③①④②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②④①⑤③
(2)"这个问题他......讲过了。"一句中有5个修饰的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向大家 ②已经 ③详细地 ④在报告中 ⑤生动地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①④②⑤③
72、读下列语句,写出自己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73、仿真联习。
圆规:真自豪,你的医生都是圆满的。 真可怜,你的一生都与方无缘。
橡皮:真可悲, 真伟大,
74、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年年坚持植树造林”和“能使北京变成绿色的花园城市”连成三种不同
的句子。
(1)
(2)
(3)
75、按照要求将下列词语组合成句(不增减词语)
是 在 成立 中国共产党 1921年 的 上海
(1)强调事件的时间
(2)强调事件的地点
76、从前,有个商人的儿子外出谋生,一年多没回家,一天,他的父母收到他的一封信。爸爸读了信,急得哭起来,忙叫孩子妈给儿寄钱。信上写的啥?孩子妈接过信一看,笑了起来,说:“你哭什么?孩子发大财啦,快给儿子写信要钱去!”
一封信两个人读,一个哭来一个笑,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们收到的是一封未加标点符号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是给儿子寄钱,还是向儿子要钱?据说一直到今天,孩子的爸爸和妈妈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呢,因为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小朋友,你知道孩子的爸爸妈妈各是怎样断句的吗?请给这封信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它各表示父亲和母亲理解的意思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7、分别写含有表扬和批评的意思的句子各一个,都要用“你好厉害呀!”开头。
(1)表扬:你好厉害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你好厉害呀!___________________
78、离开语言环境,有些句子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例句写下句。
例句:读书要读好书(1)读书要读好书,不能读坏书。 (2)读书要读好书,不能一知半解。 “他一早上就读了一本书”这个句子,也可以产生两种意思。
(1) 他一早上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 (2)他一早上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
79、下列句子修辞归类正确的是( )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②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接着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③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④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而落在瓦砾堆里,他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⑥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好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⑤⑥/②③④
80、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把句子中的“两百多”和“一万八千多”换成很多可以吗?为什么?
81、从每组中挑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1)( )①这样精彩的表演,使人们赞叹不已。
②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人们赞叹不已。
③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人们赞叹不已?
④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人们赞叹不已?
(2)( )①王小亚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②教室被王小亚打扫干净了。
③将教室打扫干净的是王小亚吗? ④谁说王小亚没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上一篇:肌肉酸痛后可以剧烈运动吗
下一篇:最搞笑的一句话